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687章 懵逼的许敬宗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0 更新时间:07-30 04:46

就连李世民也知道了李承乾和虞世南打赌的事情。

连日派人询问。

礼部在多方压力下,终于排出了名次。

第一名是国子监的学子,名叫:方元。

第二名也是国子监的学子。

而第三名则是长孙冲。

接下来的前一百名,有七十名都是大唐小学的学生。

另外的三十名则是国子监的学子。

虽然第一第二名被国子监包揽,可总体的举人数量,还是大唐小学的多。

李承乾对此很无奈。

因为这小学知识都能够考秋闱,那是不是科举都不成问题?

不过也正常。

毕竟大唐小学的国语课和国子监的差不了多少,自己只是改进了数学和科学这两门。

在算学,大唐小学碾压了国子监。

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可在文学上,国子监显然更优秀。

李承乾看见这名单,松了口气的同时,在想是不是要适当的改进一下教学方式。

比如国语课要编写新的教材。

然后大唐小学旁建造一所中学。

小学靠秋闱,实在是......嗯,实力欠缺不少。

九年义务教育事实,很重要。

不能完成高中和大学知识,初中知识总要掌握吧?

嗯就这么干,一步一步来,相信几十年后高中,大学也会有的,最起码自己肯定不行,还是需要培养更多的学生。

“王泉,去告诉陈总经理,批一笔钱,在大唐小学旁边再起一所学校。”李承乾越想越有道理。

如今大唐小学学生有万人,要是可以的话,这一万人未来投入大唐的官场和教育事业,用不了二十年,想必就能够让大唐识字率达到七成。

王泉一愣:“太子殿下,是大唐小学不够用嘛?”

难道太子殿下看了这成绩,认为不错,要扩招学子?

“不是。”李承乾摇头,蹙眉道:“孤觉得这上榜率不行,还需要进修,在大唐小学旁建造一所大唐中学,未来考秋闱的必须要大唐中学毕业的学生。”

“啊?”王泉更不理解了。

前一百名有七成是大唐小学的学生,这上榜率还不行?

想到国子监,王泉觉得要给那些大儒们捏一把汗了。

而另外两个地方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场景。

国子监的大儒们集体把自己关在了屋子里,很想不通,大唐小学到底有何过人之处,为什么才短短几年的时间,那些被国子监放弃的学子去了大唐小学,竟然秋闱超过了国子监?

这是为什么?

甘露殿却是哈哈大笑。

李世民拿着这一份名单,笑的有多开怀就有多开怀。

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没有错,他的儿子,大唐的太子办的学堂竟然超越了国子监。

甚至国子监参加秋闱的学子数量超过了大唐小学。

可上榜率,大唐小学占了七成。

对于那些大儒,李世民却有些嗤之以鼻,以往都是他们训他这个皇帝,如今这次秋闱,狠狠打了国子监大儒们的脸。

李世民觉得很解气。

“陛下,这大唐小学确实有改变人的能力啊。”张阿难不禁感叹道:“这几个武将家的孩子,都是被国子监大儒们天天训诫的,如今秋闱竟然都能上榜,看来太子殿下是用了心的。”

夸赞李承乾,李世民心里不知不觉有种不爽的心情。

但这份名单,还是肯定了李承乾的能力。

只能淡淡的应了句:“嗯。”

张阿难发现李世民似乎对太子有什么误解,想了想道:“陛下,大唐小学如此优秀,是不是说可以让太子殿下扩招一些学子,这样对大唐也是有好处,最起码官员任命,有太子门生进来,这样世家对朝堂的影响也会小一些?”

这一点说到了李世民心坎里。

太子门生,就是天子门生。

总比让世家站着那些位子好。

顿了顿,李世民道:“善,去告诉太子,朕允许他扩招学子,只要能保持这样的水准,招多少由他自己说的算。”

“喏。”张阿难面带微笑的转身去通知李承乾了。

而李世民则是在甘露殿看着名单笑了足足一刻钟,才想起来要跟长孙皇后分享喜悦。

东宫。

李承乾看着张阿难有些不悦。

“张总管,大唐小学孤暂时不打算扩招。”

“啊?太子殿下这是为何?”张阿难想不明白。

如今有了这样的成绩,为何太子殿下不扩招?

深吸一口气,李承乾沉声道:“首先,大唐小学如今只能维持一万名学生的教学,数量多了,质量就下降了,负担不了更多的学生。”

这一点他没说假话。

毕竟大唐小学的教师数量确实有限,甚至教这一万人,才不过几百名教师。

这些教师的辛苦,李承乾也是看在眼里。

“再则,大唐炼铁厂在大唐小学旁,若是扩招,相当于就要扩建,如今南崖村的土地肯定不够,炼铁厂是个危险之地,孤暂时没有打算扩建。”

“另外就是关于教学,孔博士的孔家学堂遍布大唐,若是孔家愿意,可以按照大唐小学的模式来教学子,孤觉得这是最可行的。”

如今孔家学堂在大唐已经有千所之多。

李承乾每年也是顶的巨大的压力。

在给孔家布局的时候,也是在给自己除去阻碍。

一旦孔家布局完成,未来统一教学只是时间问题,没必要自己费劲巴拉的再去建造学校不是。

现成的不是很好?

孔家建学堂有谁反对?

但他李承乾要是建学校,恐怕满朝大儒都要站出来反对。

这是未来几十年的大计。

“这......”张阿难似乎明白了李承乾的用意,最终只能讪讪离开,去和李世民汇报此事。

太子的意思是让孔家学堂模仿大唐小学的模式。

也不知道孔家会不会答应。

待张阿难离开后,王泉道:“太子殿下,那大唐中学还建不建了?”

这才刚回绝陛下的意思。

如果在建造中学,岂不是在欺瞒陛下?

王泉有些担忧。

“为什么不建?”李承乾撇撇嘴,没好气的说道:“孤这是在提高质量,并不是扩招,可懂?”

看了眼名单,他将手中的奏折合上。

“给每一位上榜的学生家中都送一份贺礼,告知他们,明年的科举就不用参加了,直接去中学继续读书,那些没有上榜的学生,给一份通知书,让他们选择军事学院或者是医学院,学武学医看他们自己。”

“另外通知孙思邈,明年开始医学院正式开始招收学生,专门招收那些落榜的学生。”

“招收落榜学生之前,也是需要经过考核,按照他的考核标准来。”

“喏。”王泉立即领命。

发现李承乾的决定似乎正确。

没有上榜的学子也给他们谋了生路,不会像之前那些学子一般,考不上秋闱的学子只能回去继续苦读。

有些人就不是读书的料。

一时间秋闱的名单传遍长安。

不少国子监的学子都开始羡慕大唐小学,想着自己是不是该去大唐小学。

曾经那些纨绔贵族子弟都能够考上秋闱,而他们却落榜了,十分的不甘心。

可此时大唐小学竟然放榜出来,不扩招学子,但落榜学子可以去考核军事学院和医学院。

“你们知道军事学院是什么吗?”

“不知道,还有这个医学院是什么?”

“不知道。”

“听说医学院的院长是孙思邈。”

“神医孙思邈?”

“没错,就是神医孙思邈,听闻太子殿下花了大力气,才让孙神医留下来教授医术呢。”

“这.......我这就让孩子去报医学院。”

。。。。。。

顿时长安城传遍了孙思邈会是医学院的院长。

同时也弄清楚了,医学院就是学医的地方。

这下不止落榜的学子找到了希望,就连不少大夫都想去医学院和孙思邈学医了。

但到地方,看着上面的公告才发现,医学院只招收五岁到二十岁的学子。

不少人都失望的离开了。

不死心的落榜学子,又去了军事学院。

了解了军事学院是专门给朝廷选拔武将的学堂,觉得也不错。

能当官就行。

可看见军事学院贴出来的公告,又是一阵失落。

招生条件就是需要考核。

看看那些考核,学子们又看了看自己细胳膊细腿的,似乎不太适合。

只能回去继续苦读,希望能够来年秋闱能考中。

毕竟太子殿下说了,未来每一年都会举行科举,为大唐选拔人才。

可军事学院和医学院的消息传到了国子监。

那些大儒们直接快气的吐血了。

这太子又开始搞新花样了。

“孔博士,太子简直是太不像话了。”许敬宗铁青着脸道。

孔颖达风轻云淡的瞥了眼许敬宗:“怎么不像话了?”

“孔博士,难道您没听说吗?太子开设了什么军事学院和医学院,这像什么话?不少的落榜学子都去报名了,简直是胡闹。”

闻言,孔颖达撇了撇嘴,没好气道。

“太子殿下是让那些落榜生有更多的选择,难道一辈子死读书去考科举吗?某觉得太子殿下这样做就很好,不是读书的料,那就别一直想着考科举,选择其他谋生难道有错吗?”

话毕,孔颖达甩袖离开了国子监。

他现在该想想大唐小学的模式真那么好,要是用在孔家学堂,会不会有效果。

看着孔颖达离去的背影,许敬宗傻眼了。

这是什么意思?

孔颖达可是儒家代表,怎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