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648章 关陇集团的核心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李世民看着满朝文武,冷哼一声。

表达了高士廉弹劾李承乾的不满,不少之前还打算站出来的支持者,都往后挪了一步,不敢再有半分举动。

虽然五姓七望和关陇勋贵他们得罪不起,可龙椅上的那位他们更加的得罪不起。

他们可没有魏征那么头铁。

“如此说来,太子所做之事是惩奸除恶咯?”李世民意味深长的问道。

这......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谁还敢说太子李承乾是无事生非,搞得民不聊生。

高士廉看周围的官员一眼,眼神一寒,咬着牙继续捧着笏板道:“陛下,就算太子是惩奸除恶,也要讲求方式方法,如此行事,只会弄的长安城人心惶惶,甚至还牵连了不少吏员在其中,如此下去,长安城岂不乱套了?”

威胁,赤裸裸的威胁。

其中的含义,就是在控诉李承乾如此手段,会让底层的吏员人心不安。

人心不安,那就不能给朝廷办事。

不能给朝廷办事,长安城还如何运转下去?

李世民脸色也变得极其难看起来,能够听出话中的意思。

也是明白高士廉意欲何为。

无非就是触及到了关陇勋贵的利益。

可李世民分得清,朝政是朝政,恩情是恩情。

他感激高士廉促成了他和长孙皇后,可也不代表高士廉就能够在朝堂之上明晃晃的威胁与他。

“申国公,那你说该如何办?”李世民咬牙切齿道。

虽然恼怒,可也没有撕破脸,为了这点事,李世民还能忍。

高士廉觉得自己站在了上风,半躬身道:“还望陛下能够下令,让太子殿下停止这种行为。”

“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已经到了这个节骨眼上了,关陇勋贵的官员也统统站出来了。

后面五姓七望的官员也是挺身而出。

就是要逼着李世民下令。

房玄龄、萧瑀、裴寂等人想要出声说句话,可他们面对五姓七望和关陇贵族的合力施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毕竟朝堂之上,半数都是世家和勋贵的官员。

虽然他们有些官员支持陛下和太子,可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直接站出来挑明。

不然就是跟世家和勋贵明着对抗。

谁也落不了好。

李世民气的指骨都泛白了,看着几十位大臣都纷纷附和高士廉的提议,简直是气笑了。

可也无奈。

毕竟如今最大的两大势力,关陇勋贵和五姓七望联手,哪怕是李世民这个皇帝也要退避三分。

恐怕是李承乾真的触碰到了他们的利益了。

看着面前这群人,李世民也是有心无力,需要他们,可有时候真想都换了他们,特别是五姓七望这群领头羊的河北集团。

打压河北集团势在必行。

“既然如此,那么就以诸臣所奏,让太子好好的待在东宫,禁足半月。”李世民这算是给互相一个台阶,说完便气愤的起身离开了。

今日的朝会也就到此结束了。

有什么事,恐怕也只能私下去解决了。

大臣们面面相觑,而五姓七望和关陇勋贵的官员一副胜利者的姿态。

“退朝。”张阿难大喊一声,便跟上了李世民的脚步。

“恭送陛下。”

在官员们躬身喊道,直至李世民身影消失,他们才直起了腰。

胜利是胜利了,可高士廉知道,今日之举是彻底惹怒了李世民,恐怕日后他的日子不会太好过了,最起码近段时日是不会好过。

离开太极殿。

杜如晦便和房玄龄几人聚在了一起,嘀咕着道:“看来太子殿下还是着急了。”

在孙思邈的几次看诊下,杜如晦的身体也好多了。

虽然看似柔弱,但最起码不会卧床不起。

这一点周围的官员也发现了,纷纷要求去寻找杜如晦,可他也很无奈。

都是太子殿下下的令,他哪能指挥孙思邈这等神医。

房玄龄闻言,若有所思的颔首:“看今日的情形,恐怕是关陇士族和五姓七望达成了某种默契,否则不会对陛下发难。”

“嗯,很有可能。”萧瑀跟着点头道。

“接下来,恐怕长安不会太平了,今日陛下被迫下令禁足太子,想必太子是个睚眦必报的人,他一定会想方设法的找关陇士族和五姓七望的麻烦,到时候恐怕为难的还是陛下啊。”

说到此,房玄龄也是头疼的很。

面对这两大势力,想要明面上与之一搏是需要很大的勇气。

可房玄龄不敢。

就连杜如晦也是很有体会。

别说他们二人了,旁边的萧瑀和程咬金等人,纷纷都低下了头。

程咬金虽然傻,可不蠢。

就连房玄龄、杜如晦、萧瑀他们背后的清河房氏、京兆杜氏、兰陵萧氏都不敢去硬碰,他这个新晋的武将勋贵,背景都没有,何况家里还有一个五姓七望的媳妇呢。

真要是压下来,谁都不好受。

聊了半天,走到了宫门口,最终一众人还是叹息着各自回班房去处理政务了。

东宫。

李承乾收到了禁足的消息,一点也没有意外。

倒是一旁的王泉紧张的不行了。

“太子殿下,这可如何是好,之前陛下不是同意您清除长安城帮派吗?怎么今日却下令禁足,还让京兆尹和锦衣卫都停手了呢?”王泉百思不得其解。

李承乾瞥了眼苦瓜脸的王泉,顿时有些好笑的轻嗤了一声:“这还不简单,肯定是背后那些人坐不住了,想要拉孤下马呗。”

“啊?那怎么办?”王泉更紧张了。

这背后是些什么人,他王泉太清楚了。

哪怕朝中九成的大臣遇见了都要掉头走,就算是动不动以死明鉴的魏征都要退让三分,他们一起出手这是要对付太子殿下吗?

李承乾叹息着,算是算到了,解决办法倒也是有。

可他不想这么轻易放过这群人。

惹了他就要付出一些代价来。

忽然,李承乾想到了什么,问道:“王泉,关陇士族以大唐李氏、北周宇文氏、弘农杨氏、北周独孤氏、北魏元氏、河北窦氏、京兆韦氏、河东裴氏、河东柳氏为核心组成,如今宇文氏、独孤氏、窦氏都衰弱了,你觉得孤找另外几个士族中哪个更好?哪个更有话语权?”

如今的关陇勋贵和之前的大不一样了。

自从李唐皇室的建立,李渊、李世民相继坐上了皇位,跟以前打天下的那些人是渐行渐远。

或许李世民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

可李承乾知道,关陇集团和河北集团是必有一战,那就是安史之乱。

明面上是有两个了不起的人物造反,可实际则是背后的河北集团的核心五姓七望在捣乱。

五姓七望也够惨的,有起义他们响应的是最快的。

可天下永远不可能是他们的。

最终帮助皇帝打下来天下之后,看五姓七望不顺眼,就反手要去弄他们。

跟皇权对抗,控制皇权,拿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说句难听的就是培养一个至高无上,无人可动摇的白手套罢了。

胜利是胜利了,可这群人懂打仗吗?

最后逼疯了一个黄巢,拿着族谱一顿乱杀,几十万的五姓七望子弟就这么被残杀殆尽。

听着李承乾的提问,王泉也是傻眼了。

他就是一个小小的内侍总管,怎么能了解的这么清楚。

不过,东宫的事情,他倒是知道的不少。

尴尬一笑,王泉舔着脸道:“太子殿下,这朝政之事我实在是不甚了解,但东宫便有几个元氏之人,您倒是可以问问他们。”

“哦?”李承乾来了兴趣:“东宫有元氏的人?”

“没错。”王泉一一细数道:“元裕官至太子右庶子,元偲官至太子中舍人,他们都是元氏的人。”

太子右庶子,不就是管教太子读书的吗?

还有太子中舍人,这不是古代的伴读吗?

除了陪太子读书,还有规劝太子之责,若是太子犯错,第一个找的就是中舍人。

李承乾嘴角抽了抽,问道:“孤怎么记不起来二人了,那个元偲想必......”

后面的话,他实在说不出口。

毕竟他行事礼节都不按常理,恐怕这个元偲没少受罚。

王泉深深的看了眼李承乾,也是惊讶的有些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确实如李承乾所想。

能让王泉都受罚不止一次,这个元偲能少得了?

“太子殿下,您至今都未曾好好读书,所以这太子右庶子和中舍人,也就是一个摆设,他们几乎不来东宫。”王泉叹息着道。

只怪自家太子过于妖孽......不,应该是过于聪慧,都不需要老师,无师自通。

此等本事,王泉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

“呵呵。”李承乾听后,也只能呵呵一笑,招了招手:“去,把他二人给孤喊来,孤要好好了解了解如今的关陇士族,这也算是学习了嘛。”

了解,当然要了解。

史书记载的和如今自己经历的肯定不同。

而且这种偏武将的集团,和五姓七望这种经商的完全不同。

经商,后世几百种法子可以弄死他们。

但武将集团,到现在李承乾都没搞懂朝廷里面的专业,什么功劳换官职。

还有什么一大堆的职位,甚至很多职位都是名字好听,手底下一个人都没有,完全光杆司令。

皇帝想一出是一出,想夺兵权了,就想一个闲职,或者效仿前人的操作,安排一个位置。

要用的时候,就又把职位换回来。

一个有能力的人,几乎年年都换一个官职和称呼,管的事情似乎还是那些事情,李承乾记着脑瓜都大了,反正就是麻烦。

“喏。”王泉领命而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