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202章 孤不是商贾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2.9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南崖村。

李承乾到的时候,已经是落日夕阳了。

看着已经一个月没来的南崖村面貌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的内心也是激荡澎湃。

“殿下,这就是南崖村?”王泉连忙问道。

这虽然是第二次来,但跟第一次的景象完全不同。

似乎大了许多。

旁边也是多了很多的茅草房。

李承乾微微颔首,拍了拍王泉的胳膊道:“以后你就留在这里,跟陈管家一起帮孤管理好南崖村。”

“啊?”王泉没明白李承乾是什么意思。

是他理解的那样吗?

就是他以后都留在南崖村了?

那怎么行?

李承乾没有理会王泉的惊讶,而是被侍卫搀扶下马车,看着如火如荼忙碌的南崖村,双手负背的就往里走 。

“殿下好。”

“殿下,您来啦。”

“殿下,您终于来了。”

。。。。。。

一路上碰见李承乾的南崖村百姓,纷纷跟他打招呼。

非常的随意。

这把王泉看傻眼了,心里指责他们对太子殿下竟然如此不敬。

卫规在旁边看王泉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微笑的解释道:“这都是殿下吩咐的,见他无需跪拜行礼,只要像乡亲们一样,打打招呼就行了。”

“主要是不耽误大家的工作。”

“是这样吗?”王泉疑惑的问道。

脸上虽然写满了疑惑,但心里还是相信了。

这就很太子风格了。

对于礼仪什么的,一向都是能免则免。

不止让下属免了,他都自己都想免了,可无可奈何,礼仪这种东西传承了千年,可不是他一个太子说免则免的。

忽然,李承乾站在了一处小坡上,指了指新建起来的一排茅草屋道:

“这就是安置受难百姓的地方吗?”

卫规看了眼,随后拱手道:“回殿下,是的。”

虽然李承乾没来,可卫规却是来的非常勤快。

没别的,都是传达一些李承乾的命令。

李承乾微微蹙眉,看了眼天际道:“天冷了,这些茅草屋恐怕不够啊。”

“殿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已经分了一批人去建造孤儿院和学堂了,至于受难的百姓暂时只能安置在这样的茅草屋之中。”卫规也是为难的很。

生怕李承乾责怪他,办事不力。

李承乾回过头,看了眼工坊那边。

产业越来越大,工坊表面扩大了,可实际的房子根本没有多多少。

很多都开始露天工作了。

“去把陈管家叫过来。”

“是。”卫规领命,马上便去了。

王泉则是厚着脸庞道:“殿下,天冷了,我们还是先进屋吧?”

不得不说,嘘寒问暖的还得是这些内侍。

跟在李承乾身边的这些侍卫从来不会考虑这些问题。

李承乾瞥了眼王泉,不为所动, 依旧站在原地不知道思考着什么。

没过多久,陈管家便匆匆的赶了过来。

“拜见太子殿下。”

李承乾摆了摆手道:“陈管家,这建房子的速度要加快啊。天气越来越冷,难民们如果继续住这样的茅草屋,肯定是不行的。”

闻言的陈管家也是满脸苦涩。

“殿下,能干重活的都已经安排上去了,现在他们一日干七八个时辰,都加倍给工钱了,前些日子还有两人坚持不住都病倒了。”

李承乾眉头皱的更紧了。

如果继续施加压力,受苦的恐怕还是这些难民。

指了指工坊那边:“现在工坊那边能不能再抽调一些人手出来?”

“这......殿下,工坊现在已经是最少人手了,如果再抽调一部分人手出来的话,那些商户们的单子就交不出来了。”陈管家也是为这事头疼。

看着来了几万难民。

除去孩子和老人,实际能干活的不足六七千人。

这六七千人要造孤儿院和学堂,还要造难民的房子,哪造的过来嘛。

李承乾不再询问。

现在科技跟不上,不像后世大型的挖掘机,造一个容纳万人的医院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

就两三万的难民,哪怕挤一挤,恐怕没有半年时间,安置工作都做不完。

这期间,李承乾还要给工钱,出粮食。

“殿下,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陈管家拱手道。

李承乾挑挑眉:“哦?”

他都没有想到办法,陈管家竟然有办法。

古人的智慧果然不同凡响啊。

“你说说看。”

陈管家马上说道:“茅草屋不御寒,那是因为透风。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不透风的材料,而且还简单的话,是不是就不需要如此着急的造房子了?”

“殿下,现在南崖村的工坊每日生产的利润,几乎都发了工钱,利润所剩不多。”

“目前已经养了四五万人,按照殿下的方式,未来可能十万人都抵不住。”

“如果再大面积造房子的话,恐怕会亏本啊。”

亏本?

王泉和卫规听见这两个字,有些不可思议。

众所周知聚宝盆商行日进斗金。

怎么到陈管家这里会亏钱呢?

两人第一个想法便是陈管家贪污了。

被两道视线虎视眈眈的盯着,陈管家憋屈的不行。

“我......我说的可是实话啊。”

李承乾摆摆手,并未在意陈管家话中的真实性。

就算没有看账目,他也知道,就算聚宝盆商行在赚钱,未来工人越来越多,单靠聚宝盆商行肯定是不行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聚宝盆商行日进斗金。

但对于一家容纳十万人的工厂而言,聚宝盆商行始终只是一间铺子而已。

还需要提高整个大唐的消费能力。

个人消费能力提升了,百姓愿意花钱了,那些经销商东西才卖的出去,工坊才能够增加生产。

“陈管家说的没错,目前只能这样办了。”

李承乾看了眼后山的方向,忽然问道:“陈管家,后山的那些煤挖的如何了?”

煤?

“对对对,还有煤。”陈管家一拍脑门道:“因为长安大牢没建建好,但是煤矿已经在采集了。采集的数量不是很多,但也足够南崖村使用了。”

“还有煤炉,已经打造了两千个左右,供应南崖村肯定没问题。”

两千个?

李承乾抿着唇,和他的预计实在差的太大了。

不过也不怪陈管家。

毕竟长安大牢到现在没有建好,是缺少人的原因,挖煤什么都要人。

而难民一事,恐怕事情更多了,人手也更缺了。

“卫规。”李承乾喊道。

卫规立刻拱手道:“臣在。”

“孤现在命你,去长安城所有的铁匠铺,让他们立刻打造煤炉,越多越好。”李承乾说完之后,指着陈管家道:“陈管家,你安排人手速速去挖煤矿,争取在下雪之前,储备足够长安城百姓的用量。”

“是。”卫规是没什么问题。

而陈管家原本要答应的嘴,瞬间张大:“长安城百姓的用量?”

长安城少说十万户,一户一个煤炉也需要十万个。

而且十万户不知道多少户穷的米都吃不起。

还想着用煤炉。

先不说够不够,太子殿下这是准备卖什么价格啊。

“没错,长安城百姓的用量。”李承乾肯定的说道。

陈管家连忙提出了自己的疑惑:“殿下,先不说长安城有多少人,光一户一个都要十万户,而且不是家家户户都用得起吧?”

刚开始,他还以为李承乾是准备给官员或者商贾供应。

毕竟这东西烧着确实合适。

现在孤儿院做饭都开始用煤烧了,速度快,温度高。

一看就不是一般人能用的。

“自然是大家都买得起的价格。”李承乾微微一笑,目光炯炯的盯着长安城的方向:“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为了挣钱,孤也不是商贾。”

“身为储君,大唐百姓不能吃饱穿暖,孤是有责任的,朝廷是有责任的,皇帝是有责任的。”

“既然吃穿我们改变不了,最起码生活要让百姓们富裕起来。”

“布匹贵,那么我们可以从别的地方给百姓一个取暖的工具,把布匹的价格打下来。肉贵,那么我们可以想办法,如何繁殖更多的生畜,把肉价打下来。”

说到这里,李承乾悲天悯人的表情道:“办法是人想出来的,古人能够想出办法,难道我们想不出来?”

“字是人创造的,生活也是人创造的,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南崖村只是一个起点,也是改变大唐百姓生活方式的一个试验点,如果成功了,未来在大唐,每个州郡都会出现一个南崖村。”

豪言壮语,让在座三人纷纷热血沸腾。

他们一直以为南崖村只是一个赚钱的地方,可现在听了李承乾的话,才发现。

原来南崖村最终的目的是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不过仔细一想也没错。

太子殿下先赚钱,没有钱在长安城,甚至大唐寸步难行。

有了钱,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

陈管家马上慎重的表示道:“太子殿下请放心,我一定完成您的诏令。”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