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519章 平衡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经过李承乾这番解释,大臣们似乎感觉到了可行性。

李世民也是眼中充满了攻击性,和李承乾对视的时候,似乎立马读懂了李承乾的意思。

赚钱是次要的,要的是一个借口,一个机会。

这只是一个伏笔,一则能让这群武将能够赚钱,二则是慢慢渗透入邻邦的地界。

“太子殿下,那吐谷浑要是不答应,又该如何?”李靖皱眉问道。

身为主帅,自然读懂了李承乾这点心思。

现在问题是如何让吐谷浑答应。

李承乾嘿嘿一笑道:“这很简单,只要给足了好处,吐谷浑没有拒绝的理由。按照新式的住宅设计图,百亩地就能够造五十栋楼房,每一栋楼房可以造五层,每一层可以设置两户。也就是说五百户人家。”

“每一户人家就按照五十贯去计算,五百户就是两万五千贯,成本只需要五千贯钱就够了,利润超两万贯。”

“多少?”不少大臣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

什么时候这个房子如此值钱了?

李承乾很自信的说道:“两万贯,吐谷浑的税可以上交两成,也就是三千贯。五百户,他们就能够收取四千贯的税,而且买房的人,他们每户还能够收取房价的一成,也就是五贯。”

“吐谷浑可以双向收费,五百户他们最少能够六千贯的税,何乐而不为?”

“整个吐谷浑又有多少百姓?多少户呢?”

“这......”所有人都惊呆了。

不少文人掐着手指算,已经算不明白了。

李世民则是想到了大唐能不能如此操作,吐谷浑有多少户人他不清楚,可大唐足足有几百万户,两千万的人口。

如果五百户能够收六千贯,那么五千户就是六万贯,五万户就是六十万贯,五十万户......五百万户......

不敢想了。

这可是源源不断的收入啊。

杜如晦和房玄龄比较冷静,二人对视一眼,房玄龄不解的问道:“太子殿下,如此说来确实是没错,可......吐谷浑的百姓都以放牧为生,这五十贯的一套宅院,恐怕不是人人都买得起的吧?”

这么一说,所有人都冷静下来了。

如同一瓢冷水泼在了头顶,浇了个透心凉。

刚才还热情无比的武将们也是冷静了下来。

所有人目光都注视到了李承乾身上等待着解释,既然有这样的想法,想必也有解决的办法。

果不其然,李承乾微微一笑:“很简单,他们不需要一次性拿出五十贯,只要能够拿出十五贯,其它的可以分期,每月支付。大唐钱庄愿意替他们支付剩下的三十五贯,按照五年期限,每年只需要还八九贯钱,一个月下来七八百文就够了。”

“七......七八百文?”

不少的官员还是觉得有些贵了。

按照大唐百姓的收入去计算,一天才不过两三文,一个月不吃不喝也就一贯钱撑死了。

何况吐谷浑百姓,可能简单的收入都没有。

“太子殿下,这吐谷浑的百姓真有这么多钱吗?”房玄龄问出了所有人的疑惑。

就连李世民都质疑了起来。

大唐的百姓可能都负担不起,何况是吐谷浑百姓?

“为什么没有?”李承乾理所当然的问道:“吐谷浑如今或许没有,但是大唐的商贾一旦涌入吐谷浑,他们百姓生活自然会越来越好,赚的钱也会越来越多。”

“你们知道南崖工业园的工人,现在每月能够赚多少工钱吗?”

所有人都摇摇头。

谁也没关注过这一点。

只知道李承乾的产业赚钱,可底下那群人拿多少工钱,难不成还比他们这些官员还高吗?

李承乾勾唇一笑:“南亚工业园最普通的一个工人,一月都能赚到一贯多,一家最少有两个人在上工,也就是曾经的南崖村村民,如今每户人家一月最少收入两贯钱以上。”

“多的可能甚至有五贯。”

多......多少?

他们没听错吧?

不少的官员都目瞪口呆起来。

大唐的官员,哪怕是在长安的京畿之地的七品官员月俸才不过四贯,一年禄米八十石,加上五十亩的良田收益。

哪怕是正一品,也不过月俸三十贯,禄米七百石,两百亩的良田收益。

听起来已经让普通老百姓羡慕不已了。

可如今,南崖工业园少的百姓人家一户每月有两贯的工钱,多的有五贯工钱。

人比人气死人,怪不得那么多人想要呢,恐怕八品以下的官员都想去了,毕竟一人当官,全家都指望着一人赚钱。

李承乾看着众人不可思议的脸色,得意的一笑:“这还是最普通的工人,如果有职位的,小队长之类的,每月的工钱不会低于一千五百文。如果是组长之类的,最低的也有两贯,高的可能有三贯钱。”

“要是一个部门的主事,一个月工钱最少是五贯钱。就比如大唐钱庄的掌柜,一月的工钱最少都是三十贯,而且还有分红,每年最少都能赚四五百贯。”

嘶!

四五百贯?

听的李靖、程咬金、尉迟敬德都两眼放光。

要不是李世民在这里,他们绝对会上前问问,他们去了有多少工钱。

如果合适的话,告老还乡都不是问题。

李世民也觉得有些不对,怎么感觉他这个皇帝有些小气,瞪了眼李承乾,咳嗽两声道:“咳咳,太子其它少说,直接说吐谷浑的事情即可。”

“哦。”李承乾似乎也觉得的说多了,看看面前这群贪婪的眼神,就差把他生吞活剥了。只能转变话题道:“其实建造新的楼房,材料还是需要就地取材。所以在鄯州孤已经设立了一个跟南崖工业园差不多的工厂,只是规模没有南崖工业园那么大。”

“以鄯州为起点,慢慢的可以在吐谷浑设厂,招人,这样一来吐谷浑的百姓赚钱了,自然有能力够买这些房子了。大唐在给点政策,前往吐谷浑经商的商贾,可以在税收上做出一些减免,这样一来促进吐谷浑和大唐更紧密的联系,孤相信不出五年时间,吐谷浑百姓会慢慢接受这样的生活方式。”

听了一大堆,大家总算是明白了。

李承乾意思最终目的还是跟吐谷浑通商。

而跟大唐不一样的是,以前是让吐谷浑的商贾来大唐,现在是大唐的商贾去吐谷浑。

两者好像也没有什么冲突。

李世民却皱眉问道:“难道让吐谷浑的商贾来大唐不好吗?一定要大唐的商贾去吐谷浑吗?”

身为皇帝,李世民最担心的就是人口问题。

严格控制大唐百姓出去,这是大唐的国策。

李承乾挑眉:“父皇,吐谷浑来大唐是赚大唐的钱财,大唐的商贾去吐谷浑,是赚吐谷浑的钱财。大唐拼命的印铜钱,可最终铜钱都可能流向胡商的口袋,最终被他们换成黄金或者丝绸,带回自己的国度。”

“而大唐的商贾,完全可以把其它国度的黄金带回大唐。”

“这就是贸易。如果一直是让胡商赚大唐的钱,迟早有一日大唐的钱会越来越紧张。只有大唐的商贾也出去赚钱了,这样才能保证平衡,而且大唐的商贾要比胡商更赚钱,这才能够保持大唐的物价平衡,铜钱不会贬值。”

“这......”李世民不是很懂这些,看向房玄龄和杜如晦。

二人挠了挠头,最终看向了户部尚书戴胄。

戴胄微微蹙眉,看见大家都看着自己,这个时候肯定要站出来说两句了,不然这乌纱帽可能就不保了。

“回禀陛下,太子殿下所言非虚。自从陛下登基以来,鼓励胡商来大唐,而大唐的商贾能够走出大唐的少之甚少,所以这种情况确实是一个隐患。”

闻言,李世民紧紧蹙眉。

事关国策,事关大唐,他不敢怠慢。

“难道就没有办法解决吗?”

戴胄顿了顿,看了眼李承乾随后拱手道:“陛下,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就是阻止胡商来大唐贸易,要么就是放开边境线,让大唐的商贾走出去,这样才能够维持平衡。”

这话说的跟李承乾差不多。

不过多了一个选项就是严格把控胡商来大唐。

直接封锁是不可能的。

这种闭关锁国的政策,不是李世民想要的,他要做的是天下之主,不是仅仅大唐之主。

正当有官员想要上前劝李世民阻止胡商来大唐贸易的时候,李世民拍案而起道:“既然如此,太子做出一个章程来,如何赏赐有军功之人,然后关于大唐商贾如何走出大唐,详细写一份奏折给朕。”

“喏。”李承乾微微叹息的回应了一声。

又给自己找了一堆活。

李世民看李承乾答应了,便对张阿难道:“今夜设宴,朕要给诸位功臣祝贺。”

“喏。”张阿难早就有所准备。

庆功宴是庆功宴,他们私下的庆贺也不可避免。

“对了,太子今日也要留下。”李世民嘱咐了一声。

李承乾抿着唇拱手道:“是,父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