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634章 ‘准\’‘阅\’‘否\’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4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解决了大家担忧的养老保险问题,世家门阀和勋贵们非常的气恼,但也无可奈何。

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一计不成,就不能继续使用这样的计谋,否则引得李承乾震怒,他们都会遭殃。

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隐忍不发了。

可这边李世民还未高兴两天,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便寻到了他。

毕竟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批阅奏折了,几人身为三省的官员也是清楚的。

之前还能说锻炼太子,可如今太子批阅的奏折,实在是让人看不懂。

只能来找李世民汇报了。

“陛下,这太子殿下批阅的奏折,臣等实在是没法看了。”房玄龄哭丧着脸道。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手中翻阅着李承乾近些时日批阅的奏折,脸也是跟着越来越黑。

这上面除了大臣们长篇大论之外,根本没有李承乾的笔记。

每一本奏折都是鲜红的一个字。

阅~

准~

否~

翻了不知道多少本,李世民找不到这三个字以外的字。

“张阿难,去将太子给朕叫来。”李世民将手中的奏折拍在了龙案之上,气愤得说道。

“喏。”

看着李世民的样子,张阿难就知道今日太子殿下是在劫难逃了。

知道太子殿下生性懒惰,可怎么能懒到这种程度。

原本在东宫崇教殿商议特区土地问题的李承乾,忽然被召唤到了甘露殿,心情极其不佳。

而且看着里面一堆三省官员和黑着脸如包公般的李世民,大概是猜测到了什么。

他也不是傻子,批阅奏折偷工减料,迟早是要被李世民发现的,如今都一个多月了才被发现,只能说明三省官员并未将此事上报。

如今是撑不下去了。

李承乾露出了冷笑,走到了龙案之上对着李世民拱手道:“儿臣拜见父皇,不知父皇招儿臣来是有何事?”

看着漫不经心的李承乾,李世民更恼火了。

一把将龙案上的几本奏折甩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何事,朕让你批阅奏折,让你跟着三省官员治理朝政,你就是这么给朕批阅奏折的?”李世民能不恼火吗?

之前看李承乾批阅的奏折除了字难看以外,还是很中规中矩的,而且评价写的也是不错。

发表了很多见解。

就连李世民都有些诧异,官员提出的问题,李承乾能够举一反三。

可如今呢。

不是做不好,而是纯属偷懒。

李承乾被砸了也不生气,看着地上那些奏折上都印着红戳戳,忽然笑了。

“父皇,儿臣这方法难道不是加快了处理奏折的速度吗?”

“哼,速度倒是快了,可质量呢?就这三个字,谁能看得懂?”李世民暴怒道。

李承乾则是不急不缓的弯腰捡起了奏折,放在龙案之上叹息道:“父皇,儿臣自然明白身为帝王要恪尽职守,可每日呈送上来的奏折大部分都是废话,老生常谈。”

“就拿弹劾儿臣的奏折来说,来来去去那几个理由,都没有些新鲜的。”

“不是说儿臣权力过大,就是说儿臣年纪太小,也不想想儿臣这般岁数的成就,那些大臣有几个能做到的。”

一番话说的在场三省官员脸红脖子粗的。

内心都在盘算,自己跟李承乾相比,好像确实比不了。

除了跟着太上皇和陛下建立了大唐,比诗词李承乾是大唐的诗仙级别,文人的楷模。

比赚钱,人家富可敌国,产业遍布全大唐,更是朝着西域发展。

唉~

这群人头更低了,都不敢跟李承乾对视。

李世民都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接李承乾的话,但这也不是懒政的理由。

“那你说说,这三个字是何意?”

等着李承乾将这三个字意思说出来,李世民在好好的教训他。

可不料李承乾却道。

“回禀父皇,这个‘阅’字,代表着儿臣已经看过这本奏折了,可这大臣通篇废话,所以儿臣也懒得去评价,盖一个章已经算对得起他辛苦写的这些字了。”

“至于‘准’字,当然是大臣们提出的建议,儿臣觉得可行,那就可以实施。”

“‘否’顾名思义,那就是大臣提出的建议给予否定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很明了,做样子的奏折,可以完全不看,甚至可以打回门下省,让门下省官员去教育写这奏折的官员,闲来无事就上奏,什么屁事都要父皇说,这不是浪费父皇处理朝政的速度,拖慢整个大唐走向富强的时间嘛?”

“浪费父皇宝贵的时间不算,还浪费了纸张,这等官员考核的时候就要给差评,升官肯定是无望了,儿臣都想着是不是应该将写奏折算进官员考核之中去。”

额......

李世民愣住了,听着李承乾的解释,他还认为是胡闹。

可最后一句话,彻底让李世民反应过来。

那些奏折好像是他下令让门下省送过去的,他自己之前批复的奏折都是门下省已经审核过的,自然没有那些废话的奏折。

特别是三省的官员,听见李承乾说要将上奏折加入官员考核,冷汗都出来了。

那大唐的官员,恐怕留不下几个了。

李世民自然也清楚这里面的利害关系,想到是自己给了李承乾太多的压力了,毕竟对方才十一岁,每日看那么多奏折,他都看不过来,更加别说李承乾了。

“行了,朕暂且认为奏折太多,让你想了一个简便的法子,可这法子不可取,日后朕会让门下省审核奏折过后,再送去东宫。”

“希望你能够认真的批复。”

这下李承乾不乐意了:“父皇,儿臣批复奏折是没问题,可父皇身为大唐皇帝,每日做什么?”

吓得在场之人,冷汗噌噌的冒。

太子殿下,这是你该问的吗?

李世民当下脸黑如锅底,语气也如冰霜般寒冷:“那你说朕身为皇帝,每日该做什么?”

被自己儿子当着众人质问,相信不管是任何人都会翻脸。

可他是皇帝,要沉住气。

李承乾却昂着头,头头是道的说道:“父皇,首先身为皇帝要保证身体强健,这一点父皇肯定是没什么问题,毕竟您的战马都死了不知道多少匹。”

房玄龄:......

杜如晦:......

高士廉:......

裴寂:......

三省官员:......

这难道不是陛下的功勋章吗?

怎么换到李承乾嘴里,好像是陛下命硬呢,把自己的马克死了?

其实李承乾的意思是说上战场马都死了,人还活着,足以证明身体强健。

可他不自知别人已经想歪了。

反观李世民已经不能用脸黑来说了,而是气的直接绿了,更调料盘一般,一会儿一个颜色。

“其次,要知道百姓疾苦,了解民间百姓最需要什么,官员是否都按照朝廷的指令去办事。了解的渠道,无非就三样,微服私访,百官的奏折,还有私下派人去调查。”

“如今父皇直接将奏折一事交于儿臣,父皇不出太极宫,如何了解百姓疾苦?”

“其三,身为皇帝,难道不应该想想别的事情吗?除了百姓过好日子,难道就不需要看看周边的这些小国动向吗?大唐如今兵强马壮,父皇是时候该想想开疆拓土之事了。”

“当然,儿臣的意思是父皇要将批阅奏折一事全权交由儿臣来办,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儿臣愿为父皇承担一部分朝政,可父皇是不是也不能总歇着,微服私访不行,那可以去看看各位将军练得兵如何,可以为开疆拓土做准备呢?”

这噼里啪啦一顿输出,把大家都说懵逼了。

最主要是很有道理的样子。

三省众官员齐齐看向了李世民,发现对方的脸色非常不好看。

而李世民则是咬牙切齿的竟然不知道如何反驳。

其实李承乾的用意是李世民一生气,让他滚以后不需要看奏折了。

可不料,李世民生气是生气了,大手一挥道:“太子,既然如此,明日朕就去巡视军营,你现在可以给朕滚了。”

特别是‘滚’字,他咬的极重。

李承乾目瞪口呆,这不是他要的结果。

可要再次开口的时候,李世民已经下令道:“张阿难,将太子给朕拖出去,朕现在不想看见他。”

“喏。”张阿难领命,立即便去拖拽李承乾了。

“父皇,父皇儿臣的话还未说完啊,父皇。”被拖拽的李承乾不停的喊叫。

可未曾听见李世民的声音。

李世民看着面前三省的官员,也是气不打一处来,冷哼道:“小小伎俩,真当朕看不出来。”

闻言,三省的官员都是人精般的存在。

这才反应过来李承乾是故意激怒李世民的,就是想不再批阅奏折。

可这下好了。

李承乾要继续批阅奏折,特别是门下省的官员,一个脑袋两个大。

看这三个字,完全不理解李承乾批复奏折时的心思。

未来处理政务,恐怕都要靠猜了。

唉~

李世民虽然很生气,但也没有在三省官员面前表现出来,直到听不见李承乾的叫喊声了,他才默默的起身。

一甩衣袖。

“以后送去东宫的奏折,门下省好好的审核一番。朕明日去军营巡视军务,让长安十六卫军营都给朕准备好了。”话毕,他便走出了甘露殿。

受了气,自然是要去和长孙皇后发发牢骚。

做了皇帝,他现在就跟受气包差不多。

三省官员也愣住了,目送的李世民黄色的身影离开,各个脸上也是愁眉不展。

接下来几日。

李承乾风格未改,只是‘阅’字这个章用的少了。

毕竟门下省也是删选过奏折,才交由李承乾批复的。

可‘否’和‘准’字的章一点也没少,只是少部分的奏折上,李承乾加上了批复。

这让门下省官员,有些举步维艰了。

之前他们都能按照李世民批复奏折的字中感受到李世民的心情是如何的,也知道怎么去办这件事。

而如今,李承乾这批复的奏折,官员完全不解其意。

无奈只能大公无私的去办。

生怕办不好,李承乾增加了什么考核项目,到时候严格要求他们。

如今门下省官员也是人心惶惶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