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332章 趁他病,要他命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李承乾没有立刻回答,而是观察了一下李世民和其余大臣们的神情,心中暗骂:老阴比。

明明自己想打,却来问他的意见。

没办法,李世民知道李承乾来的第一时间,内心已经有了计划。

户部不是没钱吗?

没事咱大儿子有。

不是没有粮食吗?

没事咱大儿子有。

害怕民不聊生吗?

没事咱大儿子有法子。

故作思索良久,李承乾这才开口道:“回父皇,儿臣以为,这仗该打。”

李世民眼神瞬间亮了。

大臣们纷纷露出了惋惜的神情。

这下好了,原本陛下那边还能劝一劝,太子殿下都说要打,他们还真的没有什么理由能拒绝。

要钱有钱,要粮有粮,怎么劝?

房玄龄叹息一声,依旧不死心的上前拱手道:“太子殿下,打仗可不是小事,您可知需要花费多少粮食?”

闻言,李承乾扭头对房玄龄昂了昂脖颈道:“孤已经在长安预备了一百万石粮食,这些粮食并不会影响长安粮食的价格。另外,如朝廷出兵,孤可让江南那边再运一百万石粮食前往边疆,不知邢国公,这些粮食够否?”

“这......”房玄龄瞳孔畏缩。

两百万石粮食,足以支持几场大仗了。

周围的大臣们也不敢相信的看向了李承乾,万万没想到太子殿下如此富庶。

恐怕是五姓七望之人,都拿不出这么多粮食来支持打仗吧?

“哈哈哈。”李世民忽然笑了,眼神扫过一群大臣,好似在说:看看,看看咱大儿子,看看这才是大唐的太子。

见李世民如此得意,杜如晦上前问道:“太子殿下,你可知一旦开战,影响的是百姓们的生计。若是赢了,也就罢了,可万一战局僵持,明年开春粮食谁来种?”

说的已经很委婉了,只说了战局僵持,没说万一要是输了该怎么办。

可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输了,对大唐而言就是灭顶之灾,到时突厥肯定会勒索大唐。

这才两年过去,大唐才刚稳定,再来一次渭水之盟谁也负不起责。

李世民非常不喜欢杜如晦这话,可无法反驳,只能恨恨的瞪了眼杜如晦,最终将眼神眼神放向了李承乾的身上。

希望李承乾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李承乾倒没有想过输的问题,除非史书是瞎掰的。

但这可能吗?

明显不可能,如此灭国之战,史书怎么可能瞎掰。

想了想措词,李承乾反问杜如晦道:“莱国公,你们文臣是真的担忧百姓生计,还是担忧大唐这场仗会输?”

“都有。”杜如晦也不虚假,直接回应道。

百姓生计关乎江山社稷,江山好了,他们臣子才会好,江山若不稳固,当官都当不稳。

若是大唐败了,赔款还是小事,一旦边疆战事败了,很可能威胁到长安城,到时大唐内部兵力空虚,突厥又是骑兵,想要召集援军都不是易事。

武德九年的渭水之盟就是很好的例子。

可李承乾却笑了,笑的很开心:“哈哈,莱国公,百姓生计,先不说大唐如今不缺粮食,就算是百姓缺粮,调十几二十万军队出来,大唐就无法种粮了?”

先不说大唐的府兵很多都是官宦子弟,就招募上来的府兵,他们家里都能够免除徭役和赋税。

怎么可能种不了地?

大唐府兵制也不全是独生子,基本上家中都是有兄弟的。

难道朝廷不知道吗?

这只是文臣不想打仗的一个借口。

李世民也是冷哼一声,明白这里面的道理。有时候只是不跟这群大臣们计较罢了,毕竟朝廷不能一言堂。

否则整个朝廷就没有办事的官员了。

杜如晦被李承乾这话一噎。

紧接着,李承乾继续说道:“行了,孤知道你们想说什么,后勤物资运送也是非常耗费粮食和民力的,需要招募徭役是不是?这样,这次出征突厥,孤不需要朝廷征发徭役,就由顺丰镖局来办此事,让他们运送粮食物资,如何?”

这......

一群大臣又沉默了。

徭役都不需要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忽然沉默的苦笑。

突然觉得面前的太子殿下是走一步看三步,原来顺丰镖局还能干这事?

不过说起来,还真是。

常年在外走镖的镖队,不管如何也是比征来的徭役要快上许多。

李承乾看大家不说话了,紧接着说道:“你们别用粮食不够来说话,难道府兵训练不吃粮?还是说这群当兵的在军营里不吃粮?既然都是吃粮,出征为什么就会特别费粮食?”

还不等众官员开口,他便自问自答,一拍脑门道:“啊,孤知道了,军营里的士卒都是三日一训是吗?所以不需要那么多粮食是吗?”

“哼。”

看着很多官员脸上都露出了认同的表情,李承乾冷哼着道:“放屁,想要强军那是三日一训?大唐对外征战,大多以少胜多是为什么?是我们身上的武器先进,是身上的铠甲比他们的好。敌军砍大唐将士三刀致死,而大唐将士砍敌军一刀便能致命,这才是大唐以少胜多的关键。”

“就三日一训能练出什么兵?”

越说越来劲,李承乾转身对李世民拱手道:“父皇,儿臣申请出战,这一次出战不是为了议和,不是为了驱逐,而是为了彻底消灭突厥这个隐患。”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这一仗迟早要打,为什么要留给下一代去打?”

“据儿臣所知,突厥今年日子依旧不好过,儿臣名下的商队已经停止了近两个月没有去收购羊毛,今年冬季,他们绝对很难熬过去,不如趁他病要他命。”

嘶!

众大臣,听着李承乾如此凶狠的话,都缩了缩脖子。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什么趁他病,要他命。

道理是这么一个道理,可太子殿下,您身为储君说的是不是太脏了些。

李世民细细琢磨这两句话,忽然领悟到了精髓,哈哈大笑道:“好,好一个打的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好一个趁他病要他命。”

“陛下,臣请命领兵出征。”李靖身为刑部尚书,眼看着李世民要同意出征了,趁其它武将不在的时候,肯定需要拔得头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