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249章 军事审判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0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经过长孙皇后不停的嘱咐,来自母爱的教导,李承乾定是不断点头。

可回东宫之后,他就全忘了。

让他对朝堂上那些老家伙恭敬,也要看配不配。

当然除了那些真正为大唐好的人当然不算。

若是那些世家和腐儒,就别怪他李承乾不给面子了。

天微微亮。

李承乾便被王泉喊了起来,一身起床气让他很不爽。

收拾完抵达太极宫之时,他看谁都不顺眼。

众官员注意到李承乾的到来,也是纷纷拱手行礼。

特别是五姓七望的官员在拱手的时候,嘴角还带着冷笑。

李承乾面对这些世家之人,更是没好脸色。

要不是这群人,他现在恐怕还在被窝里做着自己未来三宫六院的美梦。

哼。

面对李承乾冷眼,世家官员并未生气,甚至还有洋洋得意。

魏征和李靖看了眼世家之人,走到了李承乾身边。

不管怎么样,他们也是太子老师。

李承乾第一日上朝,他们还是需要叮嘱一番。

“太子殿下。”

“太子殿下。”

“魏师,李师,早啊。”面对两人,李承乾还是比较客气的。

未来他还需要二人的助力。

魏征颔首,眼角瞥了世家一眼,提醒道:“殿下,世家之人上奏此事,恐怕没有如此简单。还请殿下上朝的时候尽量少说,多看。”

“若有事,老臣自会站出来。”

闻言的李承乾有些诧异。

没想到大唐第一喷子,如此帮自己。

史书上魏征可不止怼李世民,弹劾太子的也不少。

总不能因为现在是自己老师就开始偏心了吧?

李靖这个时候也附和着说道:“殿下,魏大夫说的没错,如果世家刁难于你,千万别冲动。特别是他们让殿下接什么事,万万不可答应。”

这也是李靖最担心的。

只要太子不冲动,陛下肯定不会给未及冠的太子安排什么任务。

李承乾自是知道两位的好意。

“学生谢过老师,还请老师放心,学生并不是傻子。世家此等小伎俩,学生早就识破。”

没错,李承乾认为世家这等行为就是捧杀。

各种吹捧,等人废了,就是他们出击的时候。

或许之前的李承乾会上当,可这些世家猜错了,毕竟他已经不是历史上那个造反失败的李承乾了。

魏征和李靖对视一眼,松了口气。

“那就好。”

宫门打开。

百官纷纷涌入。

进入太极殿,李承乾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位置,但他却找不到自己的位置。

身为太子肯定是比百官高一个位置。

可到底是左边还是右边?

左边是武将,右边是文官。

按照李承乾的心思,他还是比较喜欢武将这边。

想了想,他还是走向了武将这边。

看着一张张熟悉又陌生的脸,李承乾脸上带着笑意,跟大家都点了点头。

特别是程咬金,咧着大嘴,一脸谄媚的表情。

李承乾嘴角抽了抽,总觉得程咬金馋自己的身子。

走到了河间郡王李孝恭和代国公李靖的面前,李承乾二话不说就站在了二人前面一个位置。

这一动作让太极殿内的文武百官脸色都有些怪异。

在这种老狐狸扎堆的地方,李承乾这举动,让他们心思活络了起来。

第一个想法就是,太子亲近武将。

大唐七成以上的武将都是李世民的支持者,太子如此行为,确实有些奇怪。

父子是冤家。

何况在皇族,皇帝和太子天然是对手。

“陛下到。”

还未等百官想通,就传来张阿难那奸细的嗓音。

李世民一脸威武霸气的走到了龙椅上坐下。

忽然在视线中出现了一个小个子,他看了过去,发现是李承乾愣了愣。

这才反应过来,今日起太子第一日上朝听政。

可……怎么站在武将这边?

张阿难也注意到了李承乾惊讶了一下。

“拜见陛下。”

文武百官纷纷捧着笏板弯腰道。

李世民回过神,也不在意李承乾的站位,这种事情在朝堂也不好说。

当他准备说免礼的时候,太极殿突兀的传来了一道稚嫩的声音:“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额……

整个太极殿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看向了李承乾这边。

因为整个太极殿,也只有李承乾的声音最有分辨度。

李承乾自然知道万岁一词在贞观时期还未出现。

第一次上朝,总要露个脸。

李世民却琢磨了一番,对于万岁一词不知道没什么,特别喜欢。

可当着百官的面,他又不能表现出来。

“太子,这是何意?”

李承乾骄傲的昂起了头,扫了眼文官队伍里的某些人,一脸得意之色。

朝李世民拱手道:“父皇,皇帝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自然不能与百姓相比。百姓活百岁已经是极限,那么皇帝当然是活万岁才能够彰显地位。”

“儿臣内心希望父皇万岁,第一次上朝一紧张,便将心里话喊了出来。”

武将们听了这解释,纷纷颔首觉得有道理。

可文官那边就精彩了。

有人赞同,有人叹息,更甚有人是一脸不忿。

不愤的那群人当然不需要说是谁。

“好好好。”李世民很开心,虽然知道万岁不可能,但李承乾这番解释,他很满意。

这个时候,魏征忽然捧着笏板站出来。

“陛下,太子心系陛下,若以后称呼陛下加上万岁,想必也能将今日太子之孝心流传万年。”

身为太子老师,这个时候第一个站出来,很明显是力挺了。

大唐第一喷子在这里,你们要欺负太子,那就要掂量掂量了。

李靖也是心领神会的拱手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臣附议。”

……

武将这边本就觉得有道理,有人站出来,他们也是二话不说力挺。

一瞬间站出来大多数的人。

唯独王珪等人,咬牙切齿的盯着李承乾的背影。

哪怕是长孙无忌,也是有些意外看着李承乾。

不是说陛下和太子不和睦吗?

怎么第一日,太子就舔上了?

消息有误啊。

“好好好,豆卢宽何在?”李世民满脸笑意的喊了一声。

“臣在。”豆卢宽出列。

李世民指了指豆卢宽:“着礼部将此事记下,以后上朝便如此喊。”

“诺。”

对于李世民登基后的愿望就是做千古一帝。

今日之事,能够流芳百世,他求都求不来。

“好了,诸位爱卿今日有何事启奏?”李世民说这话的时候,笑意丝毫未减。

看了眼李承乾非常满意。

可在满意也不能耽误朝政,特别是这种时候,绝对不能得意忘形。

忽然杜如晦捧着笏板站了出来。

“陛下,江夏郡王传来军报。突厥已退,伏首突厥战俘三千余,该如何处置。”

李承乾一听俘虏,眼前说了一亮。

瞌睡来了,就有人送枕头。

就在他发愣的时候,李世民开口了:“克明,以往如何处置?”

杜如晦想也没想的说道:“以往为彰显我大唐礼仪之邦,大国风范,禁止杀俘,战事结束便会将人放回部族。”

“既然如此……”

李世民也没在意,正打算同意这样的做法,李承乾忽然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不同意见。”

所有人也是看向了李承乾。

俘虏以往都是放回去,因为大唐粮食有限,不放回去,又不能杀俘,总不能留着消耗粮食吧?

魏征和李靖也是惊了一下,不知道李承乾想干什么。

放俘虏已经是大唐军队的传统了。

而世家等人露出了冷笑,这种事情太子都要站出来反对,没事找事。

不过他们让太子上朝听政,不就是希望这种事发生吗?

“哦?”李世民眉头紧皱,看着李承乾跳出来,有些不悦。

因为这事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人放回去。

可现在太子跳出来,他身为皇帝也不能堵住李承乾的嘴:“太子你说说,有何不同意见。”

李承乾思忖一番,才道:“战俘就应该接受审判,抓了放,放了抓,循环反复,最后损失的都是大唐的将士。”

“今日俘虏三千余,放回去了,明日三千人都会和大部队来继续劫掠大唐。”

“突厥俘虏的命是命,大唐百姓和将士的命就不是命了吗?”

一番话说的有理有据。

特别是武将们暗暗握紧了拳头。

这种情况也是他们最烦恼的,抓了放,放了抓。

循环反复。

“太子殿下,你说审判如何审判?”王珪露出了冷笑出列问道。

李承乾看都不看王珪那讨厌的脸:“大唐百姓犯了律法有官府审判,那么大唐的俘虏,就该有朝廷审判。”

这……

在场之人听了之后,第一个念头便是:好像有些道理。

李承乾不顾大家的想法,双手负背头头是道的解释:“我们可以成立一个军事衙门,就在兵部名下。专门负责俘虏事宜。”

“比如一些将领,做了什么伤天害理之事,该砍的砍,该罚的罚。欠债还钱,杀人偿命天经地义。”

“大唐自诩天朝,那么我们就有审判俘虏的权力。不然其他国家,其他部落心情好了来抢一番,心情不好来抢一番,将大唐当什么了?”

说着,李承乾还气愤的哼了一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