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636章 招安司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7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在权万纪离开长安后,李承乾便见了僚人的部落首领。

专门在大唐会所设宴款待他们。

虽然是部落首领,可他们的穿戴在长安城还是非常的异类。

长安城也流传出了野人入城的消息。

当然这些李承乾是不知道的。

大唐会所。

在全大唐最顶级的会所,设宴款待,已经是对这些僚人部落首领最大的殊荣。

本是降将,能有这样的待遇,已经是李承乾仁慈了。

其实,李承乾也是想让这些僚人部落首领看看,未来的僚人会生活的很好,再也不必穿梭在不见人烟的密林,跟野人一般的生活。

“太子殿下。”

经过一年时间跟大唐百姓的相处,僚人部落首领的唐话说的越发好了。

李承乾笑着点点头,对大家压了压手道:“都坐,都坐。”

看着男女老少近百人。

还好大唐会所的大厅够大,别说百人,几千人都能够容纳。

走到自己的位置上,李承乾没有着急落座,而是对旁边的王泉道:“吩咐下去,可以上菜了。”

“喏。”王泉躬身回应。

大手一挥,一盘盘美味便被大唐会所的侍女们端上了桌。

能够看出,僚人对此非常的拘谨。

哪怕是叱咤风云的罗窦亦是如此,他们何曾见过如此场面。

每位侍女手中捧着一盘精致的菜肴,足足上百名美丽动人的侍女,在他们僚族是万万没有这样的待遇。

弄的这些部落首领的夫人,也是自惭形秽。

就在上菜之时,李承乾看出了他们的拘谨,主动搭话道:“罗窦,如今僚族百姓在潮州可还好?”

“甚好。”听见问话,罗窦拱手道:“感谢太子殿下给了僚族百姓一个栖身之地,还能教他们手艺技术,罗窦在此替僚族百姓感谢太子殿下。”

话毕,僚族的那些部落首领也纷纷对李承乾拱手鞠躬致谢。

李承乾笑着摆了摆手:“不必如此,日后你们僚族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大唐的子民,孤自然是一视同仁。”

“不过虽然孤一视同仁,可怎么听闻潮州那边的僚族百姓对土地有一些异议?”

“这......”罗窦有些尴尬。

毕竟这些事情是部落首领们挑起来的。

李承乾再次摆手笑道:“其实孤这么说呢,并不是责怪的意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你们想要自己的土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孤是能够理解,也是感到欣慰的。”

从一个原始人到一个有素养的百姓,需要经历的有很多。

以前的僚族,几乎靠劫掠,靠抢夺,要么就是狩猎。

毕竟人也是要生存的。

融入大唐,第一个思想就是拥有自己的土地,去耕种养活自己,无可厚非。

哪怕是大唐的百姓,也是如此想。

要是没有这些,百姓就会造反。

李承乾是非常能够理解这种心情的,便叹息着说道:“这一点孤早就考虑过,只是如今潮州和循州刚刚立为特区,之前土地都是已经分出去了,如果要继续按照之前的方式,僚族有十万人,每人都分到田地那么肯定是挤压原有百姓的田地。”

闻言,僚族部落首领们纷纷蹙眉。

以为李承乾不打算分田地给僚族百姓,有些失落。

可转念,李承乾却说道:“田地肯定会分,但希望你们给孤一点时间,毕竟平衡一地的田地不是一时半刻的事情。”

“孤先安排你们一部分进入造船厂,也是有此考虑,最起码可以靠自己的双手去劳动,去获取该有的待遇。”

“不过田地一事,孤在这里跟你们保证,最多三年,孤保障你们僚族百姓人人都能耕种,人人都能够吃上自己种的粮食。”

一听,所有人都非常的激动。

连连对李承乾感谢。

李承乾却笑着摇摇手:“不必感谢孤,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既然僚族是大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么 肯定是待遇相等。”

“孤不会厚此薄彼,都坐都坐,今日算是家宴,欢迎你们来长安,未来你们就安心的待在长安,过个几年后,时机成熟了,孤自然会安排你们回潮州去看看,去看看你们的亲人生活的如何。”

说完,他自己率先落座。

唰唰唰~

上百人也是跟着落座。

在李承乾动筷之后,僚族人才生硬的拿起了筷子。

那些孩子对筷子十分陌生,吃着吃着就嘟起了嘴,欲哭不哭的样子。

看的李承乾有些想笑,只能道:“都随意,不必强硬的去学习大唐百姓的生活方式,慢慢习惯就好。”

“谢过太子殿下。”罗窦率先拱手道。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自家孩子自家心疼,自然是让他们手抓着吃,这来的更快。

看着众人吃的如此开心,李承乾也是非常开心。

这才是他想看见的大唐。

多民族融合的大唐,而且这些民族都会为大唐奋斗和努力。

席间不少人都举起酒杯跟李承乾敬酒。

李承乾当然不可能喝酒,拿着调制的饮品也是来者不拒。

吃的差不多了,李承乾才对罗窦道:“罗窦,孤想举荐你入朝为官,如何?”

一口酒刚喝下去,罗窦听见这话差点喷了出来。

“太子殿下,这......是不是有些不合适?”

李承乾摆摆手道:“没有什么不合适的,岭南其他族的首领归降大唐后,都是受领了官职,但孤推举你入朝为官与他们不同。”

“他们是要管理一地百姓,而你则是在长安为官。”

罗窦听后,微微蹙眉。

不太明白李承乾这是何意?

难道是为了稳住僚族百姓,才许诺给他官职?

“太子殿下,不知想让罗窦任何官职?”罗窦思绪万千,打算先问清楚做什么官再说。

李承乾看罗窦如此谨慎笑了笑,就是要他这样的人才,小心翼翼,心思缜密。

“这官职在朝中不存在,但是孤可以上书陛下,给你求这么一份官职。”

不存在?

这下罗窦更迷惑了,一个不存在的官职?

难道是闲置的官职吗?

还是大唐朝中官职已经满了,为了安置他,所以设立一个新的官职?

李承乾也不打哑谜了,笑着说道:“孤打算你任招安使。”

“招安使?”罗窦微蹙眉。

确实没有听过这个官职,但字面意思已经很明显了。

“没错,就是招安使。”李承乾正襟危坐的笑着说道:“顾名思义,便是招安那些在大唐不同的僚族,平息祸乱,能够让大唐安居乐业。”

僚族并不是一个族人的称呼。

而是无数的族群的统称,例如洞僚、乞僚、葛僚、夷僚、蛮僚等等。

洞僚就属罗窦这一支。

光洞僚族人就有十万之众,可想而知所有僚族加起来有多少。

据贞观元年统计,僚族有十余万户,人数甚至达到了百万余。

李承乾看罗窦沉默不语,他叹息着道:“罗窦,你要知道如今大唐需要休养生息,虽然大战没有,可与僚族争斗不断,这相当于是内耗,本可以和睦相处,朝廷也能够给到他们相等的待遇。”

“为何一定要刀兵相向呢?”

说到这些的时候,都感觉到了惋惜。

毕竟李承乾带着一千多年后的思维来看待如今,一千多年后他们全都是华夏百姓。

可在此时却如此内耗严重。

他也调查过针对僚族的平乱,平均下来每天双方死伤都超过十数人。

百余万人要是全部加入大唐,这对大唐来说是多么大的一笔财富?

发展大唐最缺的就是人口。

有了人口,才有经济不是。

罗窦明白了李承乾的意思,看着小小年纪的太子殿下如此的忧国忧民,多愁善感,他知道面前这位太子殿下未来一定是好皇帝。

“太子殿下,罗窦愿听吩咐。”

闻言的李承乾瞬间喜笑颜开,拍了拍罗窦的手背道:“好,罗窦。孤总算没有看错你,孤第一眼看见你的时候,就知道你肯定是有一番作为之人。”

“孤在这里向你保证,招安使这个官职一定会落到你的头上,另外会在兵部的名下设立招安司,给你三个官职,只要你认为可行的,都可以入招安司为官。”

这已经是很大的权力了。

也就是罗窦可以安排三个僚族人进入招安司,培植自己的势力。

李承乾非常清楚大唐官场喜欢拉帮结派,怕罗窦这个招安使被架空,那就容许他有任免官职的权力,这样一来可以组织自己的势力。

因为他有信心能够压制住罗窦,十万洞僚族人在潮州,不怕罗窦不听话。

“来,我们最后在干一杯。”李承乾今日非常的高兴,举起了杯子与大家再次干杯。

宴会结束。

因为长安城宵禁的原因,他们只能安排在了大唐会所歇息,李承乾则是回了东宫。

而这边的消息也是传到了李世民的耳朵里。

“你说什么?”李世民听见这个消息也是十分震惊,诧异的看向了张阿难道:“你是说太子许诺洞僚的首领罗窦招安使的官职?”

“是的,陛下。”张阿难如实回道。

在大唐会所眼线可不止一两个,锦衣卫早就把大唐会所当成了收集线报的最佳场所。

里面全都是达官显贵和富甲商贾。

每日都能收集到不少的情报。

李世民却蹙紧眉,有些想不通李承乾到底要干什么了。

难道不知道给罗窦安排这样的官职,要是真的成了,那些招安的僚族都会欠罗窦人情,让罗窦在官场做大吗?

这招安司和招安使又是什么鬼,大唐有这样的部门吗?

“去,把太子给朕喊过来。”李世民语气严肃的说道。

张阿难有些为难的说道:“回禀陛下,夜深了,今日太子殿下设宴款待洞僚各部落首领,恐怕已经疲惫睡下了,要不还是明日吧?”

这去东宫一趟一来一回,都需要半个时辰。

一旁的长孙皇后本不想插嘴参与这种政事,可听李世民要半夜叫李承乾来,也只能开口劝道:“陛下,承乾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这大晚上的就先让他歇息,明日在找他来问话也不迟。”

要是李承乾知道,绝对是感动坏了。

不管什么时候,长孙皇后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

对待李世民、李泰和大臣们,长孙皇后始终不疑的会站在他李承乾这个太子身边。

李世民也是无奈叹息,对张阿难挥挥手道:“今夜就算了,明日你去把太子喊来,朕要亲自问话。”

“喏。”

很快,太极宫、大安宫、东宫大部分的殿内灯都熄灭了。

只传来微弱的虫鸣声。

还有侍卫巡逻的甲胄声。

特别是大安宫,除了内侍和侍女,还有一些年幼的皇子,成年的主子已经一位都没有了。

要问他们去哪里了。

当然是养老院。

在养老院的李渊,每日与那些老臣玩的不亦乐乎。

之前去大安宫,老臣们还会想李世民的感受,如今在养老院,只要是李渊发话,这些老臣无一不应允。

秋季来了,李承乾也是让王泉去看看养老院一些设施,别到了冬日不能取暖就麻烦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