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 分类:军事 | 字数:160.5万字

第289章 全盘计划

书名: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作者:90后 字数:3.7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6

整个南崖村,都被爆炸声惊了一下。

哇!

呜呜!

孤儿院小一些的孩子直接哭出了声。

在工坊做事的也都跑出来看是不是地龙翻身,可只听见响声,并未有地动山摇的情况。

有人分辨出声音来源的方向,集结了一些人,朝试验点跑去。

跑到一半却被东宫六率的士卒给拦住了。

“站住,不能过去。”守卫直接握紧了唐刀,只要有人敢再进一步,直接会抽出刀。

他们也非常好奇后面发生了什么,只是没有太子殿下的命令,他们不能擅离职守。

哪怕是陈管家也不能调动他们。

其中一村民上前道:“我们只想看看那边是不是出事了,没别的意思。”

领头的伍长看了眼身后,朝一名士卒投去一个眼色,后者直接跑向了武器工坊山腰的试验点。

轰!

轰!

轰!

这名士卒刚离开,很快又传来了几声巨响。

大家神情都凝重了起来,伍长眉头紧锁,可面前数十村民在这里,他又不能去查看情况。

知道太子殿下在那边,他内心也是焦躁不已。

万一出事了,他们这群人绝对没有好果子吃。

而李承乾这边。

卫规一连试了四发炮弹,周围士卒均是兴趣满满,都想上手。

感觉特别的解压。

正要开始试第五发的时候,装填炮弹的一名工匠痛呼出声。

“啊~”

周围的人都不明所以,可又不敢轻易上前查看状况。

还是李承乾主动走上前。

被陈管家给拦住了:“太子殿下,危险。”

李承乾眉头一皱,观察一番,发现装填炮弹的工匠握住右手,整个人蹲在原地,很痛苦的样子。

再也等不及,他直接跑上前,身后的陈管家和黑达立即跟上,其余工匠还在对视,深怕有危险。毕竟未知才是最可怕的,刚才试炮的时候,他们看的很清楚,要是自己上去,炮弹炸了,后果都不敢想象。

炮弹还没有装填进去,应该还是安全的。

上前发现工匠的手整个被烫红了,李承乾连忙向身后喊道:“喊大夫,快。”

再看向炮膛,李承乾又对卫规道:“停止试炮,火把灭了,将炮弹搬远一些。”

“喏。”卫规也反应过来不对劲,连忙喊来几个士卒,小心翼翼的将炮弹搬的远了些。

陈管家看了眼工匠的伤势,立即道:“孙神仙今日在,快送他去孙神医那里。”

话音刚落,就有士卒上前背着工匠离开了。

而黑达也是上前去观察炮膛,两眼放光。

猜测对了使用方法,没想到有这样的威力,根本没管旁人,眼神中全是兴奋。

正要上手去摸,李承乾眼疾手快的抓住了黑达的手,严肃道:“等会儿,容易烫伤手。”

黑达有些不情愿的缩回了手。

“太子殿下,这怎么办?还要继续吗?”陈管家问道。

甚至这东西的威力,上战场的话绝对是神器。

要是被陛下看上了,说不准还能封个官。

李承乾摇摇头:“没必要了,这炮膛不行,这种东西拉到战场上,就打几发发烫的话,根本没用。”

闻言的众人一阵惋惜。

多好的东西啊。

特别是黑达,对于李承乾的话不认同,他觉得能解决,只是没找到方法罢了。

“太子殿下,老夫不认同。”

“嗯?”

黑达指着黑黝黝的炮道:“只是发热问题,如果能有水的话,绝对可以降温。”

这么一说,大家眼神又亮了起来。

发烫,泼点水不就能解决了?

李承乾抿着唇摇了摇头:“这炮需要火药,火药碰到水怎么解决?”

所有人再次愣住,统一颔首,觉得好像很有道理的样子。

紧接着,李承乾用旁边的木棍敲了敲炮管,惊的陈管家和卫规连忙上前,要挡在他的面前。

其余的工匠都往后退了几步。

李承乾好笑的看着面前这些人,没有炮弹的炮就是废铁,推开了陈管家和卫规,继续敲击了一下炮管。

神情变得凝重起来。

“恐怕不是发热这么一点问题。”

“太子殿下这话是何意?”黑达看见这东西跟宝贝一样,丝毫没有惧怕。

学着李承乾的样子用棍子敲了敲。

咚咚咚!

嗯,声音很清脆,是好东西。

李承乾也是解释道:“孤刚到武器工坊的时候,就敲击了几下,你们不觉得声音变了吗?”

这……他们都没有注意。

只有黑达拧眉想了想,最后点头道:“好像是有一点。”

没想到李承乾观察的如此仔细。

这种空心的东西,内部改变一下,敲击的声音都会改变。

懂音律的都知道。

黑达世代做的都是这种活计,当然也明白其中的道理。

要不是……黑达可能也是一代名匠,最少都是建宫殿修皇陵的管事了。

李承乾走到了炮口,忘记看了眼,黑漆漆的并未发现什么。

反倒是吓得卫规和陈管家一跳。

生怕里面飞出一个炮弹来。

一群人站在这里许久,工匠们看李承乾的神情,好像是在等待着什么。

后面飞奔过来一人,看见李承乾的时候,松了一口气。

“殿下,您没事,真是吓死我了。”王泉气喘吁吁的说道。

听见了这边如此大的动静,真怕是李承乾出点意外。

李承乾没理会王泉,感觉时间差不多了,对卫规吩咐道:“让几个人把炮口对下,看看能倒出来什么。”

“喏。”

虽然不明白李承乾到底要干嘛,可卫规还是照做了。

几名身材魁梧的士卒慢慢伸出手摸了摸,刚才工匠烫红的手还历历在目,他们可不想遭这样的无妄之灾。

感觉不烫之后,几人才上手。

虽然还有温度,但不至于到烫手的地步。

一!

二!

三!

四五个人齐齐喊着口号,把炮抬了起来,炮口对下。

很快倒出来一些残渣。

还有一小块一小块的东西掉出来。

李承乾没敢直接上手摸,摆了摆手让士卒们将炮放下来,然后拿着木棍划拉了几下。

周围好奇的工匠都上前几步查看。

最积极的莫过于黑达,有模有样的拿着棍子划拉。

最终瞪大眼扭头看向李承乾,试探的问道:“铁渣。”

李承乾默默感受:“没错,倒出来的是铁渣,如果继续试下去,恐怕要炸膛了。”

“炸膛?”新的词汇,让在座的工匠们都挠了挠脑袋。

毕竟他们只是会点手艺。

说句不好听的,给图纸他们会做,没有图纸,他们也研究不出来这样的东西。

手艺人和创作几乎没关系,两者兼顾的恐怕属于万里挑一的工匠了,这样的人一般都收进朝廷了,要么就是不爱名利之人。

唯独黑达若有所思的想着。

李承乾也是点头解释道:“炸膛,就是炮管一直处于高温状态,炮管受不了这样的高温,就会炸。就跟道士炼丹,炸炉是一样的。这火药也是道士整出来的,只是他们只关心炼丹,从未想过这样的东西放到战场上会如何。”

说起炼丹,顿时想到了李世民的晚年。

嗯,又是跟秦始皇一样被道士忽悠长生不老的皇帝,也是搞笑。

年轻信自己,老了怎么就糊涂了呢。

黑达这个时候开口问道:“那太子殿下,又该如何解决呢?是不是我们炼铁的方式有问题?”

唯一能解释的也只有这一点了。

其中一个负责炼铁的工匠这个时候像是恍然大悟一般:“刚开始不知道这炮的重要性,所以只是用了简单的方法,按照太子殿下所说,岂不是要百炼钢?”

周围工匠一听百炼钢,面色都变了变。

“百炼钢只有工部掌控,我们也没有会炼百炼钢的人啊。”

大家都有些垂头丧气。

卫规和陈管家也是眼神灼热的看向李承乾。

要百炼钢还不简单,太子殿下开口,找陛下,这样的工匠随便安排两个不就行了。

如此大杀器,陛下绝对会答应。

李承乾则是若有所思。

百炼钢确实是大唐最好的炼铁工艺,传到后世锻炼唐刀的工艺都失传了。

眼下解决就是炼铁工艺。

后世的炮,大多用于铝合金或者钛合金。

更早的时候则是用钢,钢的话需要炼钢炉。

这又是一项大工程。

想想有些头疼,李承乾随即挥手:“都散了吧,孤再想想,这铁看看还能不能打造的坚硬一些。”

散了后,士卒将炮又弄回了武器工坊,黑达一直在围着炮打转,摸着自己的胡须,想要解决发热炸膛的问题。

李承乾回到了村口,陈管家连忙看了看天色,问道:“太子殿下,天色已晚,不如就住在这儿吧。”

不说长安城宵禁,李承乾身为太子,晚上回去也没人会说他什么。

属实大晚上赶回长安有些危险。

半路要是出现问题,谁也担不起责任,南崖村好歹也有数千士卒,而且也组织了安保的队伍在村里巡逻。

特别是村外的水泥工坊和烧砖工坊,都在建造,都需要晚上有人去转悠几圈,不然总是不安心。

李承乾蹙了蹙眉,看了眼天色确实有些迟了。

不料陈管家继续说道:“其实今日通知太子殿下炮造好以外,还有一件事要跟太子殿下汇报。”

“哦?”李承乾顿时来了兴趣。

难道是南崖村发现了什么矿?

又或者是解决了什么问题,丝毫都没有往创新方向想。

这段时间,他事情也不少,根本没时间搞新玩意儿,毕竟一个人精力有限。

马上又要计划对突厥动手,将草原纳入大唐版图。

焦头烂额的。

还有西域的计划,准备利用经济手段通过西域来获取财富,从而改变大唐的农耕体系。

农民太多了,搞工业根本搞不起来。

有了林邑那边的粮食贸易市场,大唐短暂的不会缺粮,维持这样的人口,几十年粮食都不是问题。

至于大唐的地,除了岭南,其他地方可以换一些不需要大量农民的农作物,解放百姓们的双手,慢慢投入到工业和商业中来。

这才是李承乾的全盘计划。

陈管家露出了一副得意的表情:“自从我来了南崖村,多亏了太子殿下的点拨,觉得大唐需要发展,新的东西也需要创新,所以也让南崖村这些工坊,先从太子殿下想出来的这些东西进行改进,这两日颇有成效。”

一听这话,李承乾眼睛也亮了起来,兴趣甚浓。

没想到陈管家还有这样的觉悟。

陈管家一看李承乾的表情就知道,自己做的没错,继续道:“首先是琉璃,经过工人们不断的改进,前两日便烧制出了透明的琉璃。”

“而且没有任何的杂质。”

“真的?”李承乾惊讶了。

哪怕是后世,四五十年代也没有说制作的玻璃完全没有杂质。

在大唐便实现了。

“嘿嘿。”陈管家有些不好意思,毕竟是李承乾的想法启发了他们,解释道:“之前我们制作总是用柴火,最后我们发现柴火越旺,杂质越少。可柴火再怎么旺都有杂质,后来我们换上了煤炭,才解决了杂质的问题。”

“太子殿下要不要去看一看?”

“走,去看看。”

李承乾眼珠子瞪的老大。

六啊。

还真是应了那句话: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