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乌纱劫血墨山河

作者:十万蝉声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64章 漕火长明

书名:乌纱劫血墨山河 作者:十万蝉声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亥时·吴青堂·验毒深宵】

吴青堂的亥时验毒室内,煤油灯芯被拧至最小,晕黄的光晕如同一滴陈年蜂蜜,缓缓浸润着室内每一寸空间。青禾坐在验毒桌前,镊子夹着狼毒草样本悬在半空,叶片上的绒毛在灯光下分明可数,像极了老吴铁尺钩齿痕里藏着的细沙——十二年前,她曾蹲在黑风渡的码头上,用细针挑出钩齿间的沙粒,老吴笑着说:“青禾丫头,这沙里藏着运河的魂,等清了毒雾,你就能看见河底的星星。”

腕间的疤痕在煤油灯下泛着淡粉色,形状蜿蜒如老吴挥钩的轨迹,每次抬手,疤痕都会与桌上的铁尺钩复制品形成微妙的呼应。阿福第七次将凉透的艾草茶端走,青瓷杯底的“铁尺镇漕”四字被他掌心的温度洇得模糊,那是漕帮为纪念老吴特制的茶具,杯壁上的缺牙笑脸图案已被岁月磨得发亮。

“阿福,”青禾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怕惊醒空气中的尘埃,“把老吴叔的验毒围裙递给我。”粗麻布围裙挂在椅背上,随着她的动作轻轻晃动,口袋里掉出半片干枯的艾草叶,叶面的字迹被手汗洇开又晒干,反反复复,竟成了永不褪色的印记:青禾丫头,验毒时别咬嘴唇,毒雾会趁机钻进去。她指尖抚过围裙上的铁尺纹补丁,那是老吴用自己的号子服改的,针脚歪歪扭扭,却带着独特的力道——当年老吴说,补丁要缝得像铁尺钩齿痕一样深,才不容易扯破。

“姑娘,您这样熬下去,老吴叔真要从黑风渡爬出来找你了。”阿福将围裙披在她肩头,触到她肩胛骨的凸起,心里一酸。青禾低头,验毒笔记上的“狼毒草碱”字样被泪水晕开,她慌忙用袖口擦拭,却蹭到了腕间的疤痕。十二年前的画面突然清晰:老吴的铁尺钩在空中划出弧线,挡在她身前,狼毒草碱溅在他胸口,却笑着说:“丫头,闭眼,叔带你回家。”

窗外的铁尺军号子声突然变调,唱起老吴编的《验毒歌》,歌词混着夜露的潮湿,从窗缝里钻进来:“银针三晃辨清浊,艾草三把断毒根...”青禾摸向笔记里夹着的艾草饼,饼上的牙印依旧清晰,边缘因岁月干燥而裂开细小的纹路。她轻轻掰下一块,放进嘴里,甜味里混着艾草的清苦,和记忆中老吴烤的艾草鱼一个味道——那时老吴总说,验毒前吃块甜饼,嘴里就不会有苦味。

阿福突然指着窗外:“姑娘,您看!”只见黑风渡方向亮起成片的艾草灯,像浮动的萤火虫,顺着运河漂来。青禾转动轮椅来到窗前,看见灯面上都刻着老吴的笑脸,缺牙处嵌着艾草穗子,那是漕工们连夜赶制的“老吴灯”。她的视线模糊了,耳边仿佛响起老吴的笑声:“臭丫头,验毒时皱眉头,小心以后嫁不出去!”

【子时·乾清宫·孤灯筹谋】

乾清宫的子时烛火被穿堂风拨得几乎熄灭,谢明砚凑近地图,断尺的影子在“毒脉核心”标记上晃出一道细缝,像老吴铁尺钩划出的伤口。青崖抱来的漕工请愿书中,一张泛黄的信纸飘落——是老吴的请战书,字迹力透纸背,落款处的“吴忠烈”三字被指甲抠出凹痕,显是当年写时用了极大力气。

“哥,”青崖的铁尺钩轻轻敲在地图密道入口,钩头阴影里隐约映出老吴的侧脸,“当年老吴叔带我们走这条密道时,我吓得抱住他的腿不敢动,他却把铁尺钩往地上一戳,说‘青崖,看好了,这洞里每块石头都刻着漕工的胆子’。”他顿了顿,声音放轻,“后来我才知道,他那时中了狼毒草碱,每走一步都在咳血。”

谢明砚摸向漕工花名册里老吴的批注,字迹边缘有被水洇过的痕迹,显是老人曾在雨夜翻阅。名册里夹着一张画像,是当年游历的画师画的,:老吴站在船头,铁尺钩扛在肩头,青崖和阿柱一左一右挂在他臂弯,身后是黑风渡的芦苇荡,水面倒映着铁尺钩的影子。“他总说漕工的胆子比铁尺硬,”谢明砚的指尖抚过画像上老吴的笑脸,“现在该让谢承看看,这胆子是怎么练出来的了。”

青崖突然指向地图上的艾草标记:“老吴叔在陷阱区种的艾草,该开花了吧?”

谢明砚点头,烛火映出他眼角的细纹,那是老吴去世后新增的。“他每年开春都会去龟兹山,”谢明砚轻声说,“用自己的血浇灌艾草,说这样长出来的草才有清漕的骨气。”他望向老吴的画像,老人的铁尺钩仿佛在风中轻颤,缺牙的嘴微张,像要说:“石匠大人,该出钩了。”

案头的铁尺钩镇纸下压着青禾的信,信末的简笔画旁多了行小字:我把老吴叔的验毒围裙带来了,针脚里还沾着他的艾草灰。谢明砚笑了,笑容里有苦涩,也有欣慰——当年躲在老吴身后的小女孩,终究成了清漕的火种。

【丑时·漠北练兵场·钩影幢幢】

漠北练兵场的丑时月光如霜,青崖站在老吴的画像前,铁尺钩在掌心转出“分水式”的慢动作,每一道弧线都精确模仿老吴的轨迹。三百六十名士兵举钩跟随,钩头齿痕在月光下闪着银光,像撒在夜空中的碎银,每一片都映着老吴的影子——他站在船头,缺牙的嘴大张,喊着号子,铁尺钩带起的水花在月光下晶莹剔透。

“手腕要稳,”青崖走到一名新兵身后,纠正他的姿势,“老吴叔说过,挥钩时要想着船头的罗盘,浪再大,罗盘针也不能偏。”他想起十二岁那年,自己在黑风渡第一次挥钩,因害怕毒雾而手抖,老吴一钩柄敲在他后背:“臭小子,罗盘针偏了,船就翻了;钩头偏了,毒雾就来了!”当晚,老吴偷偷塞给他一盒艾草膏,药膏的清香混着老人身上的汗味,成了他对“安全感”的最初认知。

副将陈武递来老吴的备用钩,钩柄包浆温润,显是常年被掌心焐热的痕迹。青崖握紧钩,对着星空挥出“清渠式”,钩影与画像上老吴的动作重合的瞬间,远处的铁尺军号子声突然整齐划一,唱起老吴的《铁尺谣》。他闭上眼睛,仿佛老吴就站在身后,用铁尺钩轻点他的后心:“青崖,手腕再低半寸,对,就是这样!”

“大人,”阿福跑来,递上用油纸包着的艾草饼,“姑娘说,这次在面里掺了黑风渡的红砂糖。”

青崖咬了一口,甜香混着艾草的清苦,在舌尖炸开。他想起老吴烤的鱼,外焦里嫩,鱼尾总要留给青禾,自己啃鱼头时还会说:“青崖,臭小子,别盯着鱼尾,男人要吃鱼头,才有胆子镇毒雾。”他望向练兵场尽头的老吴画像,轻声说:“老吴叔,您的兵,现在都敢吃鱼头了。”

【寅时·扬州漕帮·艾草征调】

扬州漕帮的寅时码头,柳三娘跪在老吴的衣冠冢前,银镯轻轻磕在墓碑上,发出“当”的轻响,惊飞了栖息在冢旁的夜鸟。冢前的长明灯换了新灯油,火苗跳动如老吴抽烟袋时的火星,照亮墓碑上“铁尺忠魂”四字,笔画凹槽里积着新撒的艾草灰,每一粒都来自老吴生前种的艾草田。

“老吴叔,”她摸向墓碑,指尖触到凹痕里的粗粝感,那是老吴刻字时留下的凿痕,“漕帮的小子们要去漠北了,您当年教他们的‘分水式’,他们练得可熟了。阿柱他娘说,阿柱的银镯现在能和铁尺钩共鸣了,像您说的那样。”身后传来漕工们搬运艾草的声响,竹筐碰撞声中,有人低声哼起老吴的号子,调子跑了调,却让她想起二十年前,老吴带着漕工们抢修运河堤坝,累得靠在船帮上哼歌的场景。

新任漕帮主擦着汗过来,腰间别着老吴送的铁尺钩复制品,钩柄刻着“忠”字:“柳三娘,黑风渡的艾草船还有两刻到,可龟兹山的毒雾...您说咱们真能赢吗?”

“慌什么?”柳三娘起身,银镯在灯笼下泛着冷光,“老吴叔在运河两岸种了十年艾草,每株草都浇过他的汗水。他走前三个月,每天天不亮就去割草,说‘艾草要在卯时割,阳气最盛,毒雾见了都得躲’。”她望向黑风渡方向,只见无数艾草灯沿江而来,船头立着老吴的铁尺旗,旗面是用他的旧号子服改的,补丁处绣着青禾设计的验毒图案。

漕工们突然安静,只见老吴的衣冠冢周围,不知何时长出了成片的艾草,叶片上的露珠在月光下像铁尺钩的齿痕。柳三娘摘下银镯,放在墓碑前,镯子与石碑碰撞,发出清越的响,像老吴的号子在晨雾中散开:“阿柱,你爹的钩要去打仗了,你在天上护着点——记得帮他看清毒雾的方向,就像他当年护着你学走路那样。”

【卯时·龟兹山·毒雾囤积】

龟兹山的卯时毒雾浓稠如凝固的沥青,谢承用铁锚钩撬开最后一罐毒雾,黄绿色的毒雾喷涌而出,与他胸口的铁尺钩断片产生共鸣,剧痛如电流般窜遍全身。他剧烈咳嗽,黑血溅在镇石残碑上,却在触到碑面时迅速被吸收,显影出老吴当年刻的“清”字,笔画里填满的艾草灰正发出微光。

“大人,铁尺军的艾草烟阵已到漠北边境,”副将的防毒面具玻璃罩上凝结着毒雾,像一层永远化不开的霜,“漕帮的艾草船挂着老吴的旗号,船头摆着他的铁尺钩复制品。”

谢承的铁锚钩重重砸在碑面上,裂痕中渗出的毒雾里,隐约浮现出老吴的倒影。“慌什么?”他怒吼,却在看见自己扭曲的面容时愣住——那面容竟与老吴临终前的疲惫如此相似。他猛地转身,铁锚钩刺入毒雾罐,却在钩头触及罐面时,看见自己眼底的恐惧。

副将欲言又止,目光落在谢承溃烂的胸口:“大人,狼毒草碱已经侵入心脉,您...该喝药了。”

“药?”谢承冷笑,铁锚钩挑起一罐毒雾,“老吴的血能镇毒,我的血就该喂毒?”他突然剧烈颤抖,断片周围的皮肤裂开细小的缝隙,渗出青色毒汁,在地上汇成蜿蜒的纹路,竟与老吴铁尺钩的齿痕形状一致。

毒雾中,毒蝎子的身影若隐若现:“大人,铁尺军的艾草烟太猛,毒狼队顶不住了!”

“废物!”谢承挥钩砸向她,却在触到她铁锚钩的齿痕时住手——那齿痕与老吴的分毫不差,是十二年前他亲眼看着老吴刻下的。“你盗钩时,”他喘着气,“老吴是不是早就知道?”

毒蝎子摘下面具,露出左颊的疤痕,正是老吴铁尺钩留下的:“他说,钩能救人,也能害人,就看握钩的手有没有清漕的心。”

谢承踉跄后退,撞在镇石残碑上,碑面“清”字的微光突然大盛,照亮他眼底的绝望。仿佛老吴的声音在毒雾中响起,像黑风渡的潮水:“谢承,回头吧,漕工的船桨不该用来搅浑水。”

【辰时·漠北帅帐·清渠会议】

漠北帅帐的辰时阳光中,青禾转动轮椅,验毒箱的铜扣发出“咔嗒”声,像老吴铁尺钩入鞘的声音,惊飞了帐外的麻雀。箱盖内侧的老吴的画像被阳光晒得褪色,老人手里的艾草鱼仿佛还在滋滋冒油,旁边是青禾七岁时的小手,正指着验毒银针,针尖上挑着半片艾草叶。

“我去前线。”青禾的声音平静,却让青崖握铁尺钩的手收紧,指节发白。他想起十二年前的黑风渡,老吴用铁尺钩为青禾挡住毒雾,自己却倒在血泊中,钩头齿痕里沾着她的血,在阳光下泛着暗红。

“不行!”青崖的铁尺钩重重敲在案上,震得地图上的艾草标记扬起尘埃,“谢承的毒雾王...那是三百漕工的冤魂,你去就是送死!”他的声音里带着哭腔,像当年那个躲在老吴身后的孩子。

谢明砚按住弟弟的肩,断尺与铁尺钩的影子在青禾脸上交叠,像老吴和谢大叔并肩而立。“青禾的验毒术是关键,”他望向帐外的艾草船,船上的漕工正将老吴的铁尺钩复制品分发给士兵,“老吴给她留了护具,也留了退路——你还记得他说过的‘清渠三宝’吗?艾草、铁尺、民心,青禾都有。”

青禾翻开老吴的验毒笔记,第一页的“验毒需胆大心细”被红笔圈了又圈,旁边画着老吴的铁尺钩,钩头齿痕里插着一株艾草。“老吴叔说,验毒时要像铁尺钩划水,一刃见分晓,”她摸向笔记里夹着的艾草叶,叶面的字迹因反复触摸而发亮:青禾丫头,别怕毒雾,你眼里的光比磁石还亮,“现在该我划开谢承的毒雾了——带着老吴叔的光。”

帐外突然传来漕工的号子声,唱的是老吴编的《清渠谣》,青禾轻声和着,轮椅上的艾草香囊轻轻晃动,像老吴在点头。

【巳时·验毒前线·毒伤灼心】

漠北前线的巳时毒雾边缘,青禾的轮椅辙印在沙地上画着不规则的弧线,像老吴铁尺钩在毒雾中留下的轨迹。她弯腰调整艾草炉,后背的艾草护甲发出“沙沙”声,那是老吴用三十种艾草混纺的布料,每一根纤维都浸过艾草汁,缝衣针上还缠着老吴的一根白发。

“姑娘,狼毒草碱浓度超标五倍!”阿福的声音带着颤抖,验毒试纸边缘已被毒雾腐蚀出孔洞。

青禾取出老吴的铁尺钩复制品,钩头齿痕刮过毒雾,竟带起一丝若有若无的艾草香——那是老吴钩柄里藏的艾草屑,历经十二年,依然倔强地散发着清香。“通知青崖,点火。”她轻声说,腕间疤痕突然发烫,像老吴的手在轻轻按住她,给她力量。

毒蝎子骑着毒狼冲出的瞬间,青禾闻到一股混合着铁锈味的毒草香,与十二年前黑风渡的毒雾一模一样。她想起老吴倒下前的眼神,那不是恐惧,是坚定,像铁尺钩划开毒雾的光芒。“青禾姑娘,”毒蝎子的铁锚钩在阳光下泛着青芒,“老吴的钩法,我学得比你像吧?”

青禾转动轮椅,撒出老吴的撒出老吴的艾草灰——那是从他衣冠冢取的灰,混着漕工们供奉的艾草叶,每一粒都带着黑风渡的水汽和老吴的体温。灰末遇毒雾腾起青烟,毒狼发出哀嚎,转身逃窜,毒蝎子的铁锚钩上,狼毒草藤瞬间枯萎,露出底下老吴刻的“忠”字——那是她盗钩时试图磨去的信仰。

“你学得再像,”青禾的验毒银针射向毒蝎子的钩头,“也不过是东施效颦。”银针穿透藤条,艾草穗缠住铁锚钩,像老吴的铁尺钩终于抓住了迷路的孩子。

【午时·乾清宫·君臣长谈】

乾清宫的午时阳光铺满御案,谢明砚望着老吴的请辞书,里面夹着青禾小时候的画:老吴扛着铁尺钩,旁边是扎着小辫的青禾,手里举着验毒银针,地上画着歪歪扭扭的艾草,天空中有颗巨大的铁尺星。陆绎跪报时,他正用指尖摩挲画中老吴的钩头,仿佛能触到那冰冷的金属。

“陛下,青禾姑娘已进入毒雾区,青崖将军率铁尺军接应。”陆绎的铠甲上沾着漠北的细沙,像老吴铁尺钩齿痕里的沙粒,“漕帮的艾草船已抵达漠北前线,柳三娘说,船头的艾草堆得比龟兹山还高。”

“传旨,”谢明砚握紧断尺,“把老吴给青禾的护腕送去,还有...把他的验毒围裙也带上——就说...就说清渠需要她。”他望向老吴的画像,老人的铁尺钩仿佛在阳光下轻轻晃动,缺牙的嘴咧开,像是在说:“石匠大人,放心吧,青禾比你想的更坚强。”

陆绎退下后,谢明砚展开铁尺会旧部名录,毒蝎子的名字旁写着:原铁尺会三队队员,偷钩叛逃。他想起老吴说过的话:“有些人走着走着就忘了自己是漕工,可铁尺钩记得,运河水也记得。”谢明砚合上名录,目光落在案头的铁尺钩镇纸上,镇纸下的青禾信末,老吴的简笔画咧着嘴笑,缺牙处仿佛在说:“石匠大人,该出钩了。”

【未时·漕工动员·忠魂不死】

漠北前线的未时营地,青崖站在老吴的画像前,铁尺军士兵们手持刻有齿痕的铁尺钩,漕工们肩扛艾草捆,组成清漕联军。画像上的老吴目光如炬,铁尺钩指向龟兹山,画像下方的供桌上摆着他的号子帽、艾草饼和半壶芦苇酒,酒壶上贴着青禾写的字条:老吴叔,等清了毒雾,给您补壶好酒。

“谢承以为毒雾能拦住我们,”青崖的铁尺钩映着毒蝎子的方向,钩头齿痕在阳光下闪着冷光,“但老吴叔说过,漕工的船桨能划开任何毒雾——因为我们的桨叶上沾着民心,勾着千万漕工的魂!”

“铁尺分水浪,漕工心似钢!”士兵与漕工齐声怒吼,声浪震得毒雾边缘的狼毒草纷纷折断,露出老吴当年埋下的艾草标记,叶片上的露珠像老吴未干的眼泪,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芒。青崖看见,有漕工在抹眼泪,却把艾草捆得更紧,铁尺钩握得更牢。

突然,漕帮急报:“艾草船队遇袭!毒蝎子的毒狼队烧了半数艾草!”人群中响起惊呼声,却见青崖冷笑,钩头指向龟兹山密道:“按老吴的计划,引他们进储粮洞——那里的艾草,该收网了。”他挥钩发出信号,铁尺军迅速向密道推进,身后的艾草烟阵如潮水般漫过草原,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艾草香,像老吴在黑风渡船头撒下的艾草灰,又像他临终前最后一口呼吸。

青崖望向老吴的画像,轻声说:“老吴叔,您说过漕工的胆子比铁尺硬,今天我们就用这胆子,镇住谢承的毒雾——就像您当年镇住黑风渡的浊浪那样。”

【申时·龟兹山密道·毒雾反噬】

龟兹山的申时密道内,谢承听着越来越近的号子声,掌心沁出的冷汗混着毒雾,在地面汇成青黑色的水洼。毒雾兵在艾草烟中剧烈咳嗽,纷纷扔下武器,铁锚钩掉在地上的声音此起彼伏,像死神的叩门声。

“大人,铁尺军破了外层毒雾!”副将的防毒面具已完全腐蚀,露出溃烂的皮肤,他突然跪下,“老吴的铁尺钩...真的能镇毒雾!”

谢承握紧铁锚钩,却在触到钩头齿痕时猛地松手——那齿痕竟与老吴的分毫不差,像老人的钩穿透毒雾,抵住他的咽喉。他后退半步,撞在镇石残碑上,碑面“清”字的微光将他的影子钉在墙上,像一幅战败者的剪影。

密道尽头突然传来青崖的号子声,与老吴的调子分毫不差:“铁尺钩,艾草香,清渠万里长,漕工骨头硬,毒雾也能扛!”谢承望着冲来的铁尺军,铁尺钩上的艾草灰扬扬洒洒,像老吴撒下的验毒灰,每一粒都带着清漕的决心。他突然想起老吴最后一眼的怜悯,终于明白那目光不是施舍,而是对迷路者的叹息——老吴从未将他视为敌人,而是视为误入歧途的漕工。

铁锚钩从谢承手中滑落,他跌坐在地,望着青禾的轮椅碾过毒雾,验毒箱的铜扣在阳光下闪着光,像老吴铁尺钩的齿痕,划开最后的黑暗。毒雾在艾草烟中节节败退,露出镇石残碑上老吴的刻字:清渠永固。

【酉时·毒脉核心·清渠初现】

毒脉核心的酉时毒雾中,青禾的验毒队点燃最后一座艾草炉,淡青色的烟雾里,老吴的铁尺钩复制品插在镇石残碑前,钩头齿痕对准毒脉入口,像一把钥匙打开清渠的门。青崖的铁尺军控制密道,谢承的残部扔下武器,举起双手时,手腕上的铁锚纹与老吴的铁尺纹形成鲜明对比,像毒雾与清渠的界限。

青崖将老吴的真钩挂在残碑上,钩柄“吴”字在烟雾中泛着微光,钩头齿痕里嵌着少许毒雾,却依然锋利如昨。青禾转动轮椅靠近,腕间疤痕与钩痕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像老吴的钩终于回到主人身边。她伸出手,轻轻抚摸钩柄,仿佛触到老人粗糙的掌心。

“老吴叔说,铁尺钩的齿痕是漕工的牙印,”青禾的声音里带着哽咽,“谢承,你闻闻这艾草香,那是老吴叔用命换来的清渠味道——他当年在黑风渡种下的艾草,今天终于长成了遮天蔽日的森林,根系深扎地底,永远镇住毒脉。”

谢承跪在地上,望着老吴的钩,突然笑了,笑声里带着释然:“老吴,你赢了...可毒雾永远不会消失...”

“但清漕人会永远在。”青崖的铁尺钩敲在钩头,发出清越的响,像老吴的号子穿越毒雾,“只要有一个漕工在,铁尺钩就不会锈,艾草就不会死,清渠就会永远流淌。”

毒雾散尽,阳光透过密道缝隙照进来,落在老吴的铁尺钩上,钩头齿痕里的艾草灰微微发亮,像老人未熄的目光。

【戌时·漠北星空·长明灯火】

漠北的戌时星空下,青禾的验毒棚亮起长明灯,灯芯是用老吴号子帽的穗子做的,光晕里隐约映出老人的笑脸。谢明砚与青崖坐在帐篷外,断尺与铁尺钩靠在一旁,金属表面凝着的夜露,像老吴未干的汗水。

“哥,”青崖望着铁尺星,“老吴叔说过,铁尺星是漕工的魂,你说他现在在哪颗星上?”

谢明砚递来芦苇酒,酒坛上的老吴画像被月光镀上银边,缺牙的嘴仿佛下一秒就会张开:“他呀,就在最亮的那颗星上,看着我们呢——你看,铁尺星旁边那颗小星,像不像他叼着艾草茎的样子?”

青禾转动轮椅出来,腕间戴着老吴的银镯,镯沿“明崖”二字与星空共鸣。她望向龟兹山,那里的毒雾已退,露出老吴刻的“清”字,被新长出的艾草环绕。“我在毒脉核心种了艾草,”她轻声说,“等春天来了,满山都会是艾草香,像老吴叔说的那样。”

运河水荡荡东去,载着清漕人的希望。老吴的铁尺钩永远镇在毒脉核心,而清漕人的故事,正如运河水般,永不停息。铅粉雾尽,漕火长明,铁尺镇漕,民心为天——这不是传奇,是千万漕工用血肉铺就的现实,是老吴用一生书写的、永不熄灭的信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