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乌纱劫血墨山河

作者:十万蝉声 | 分类:军事 | 字数:18.4万字

第90章 府学迷卷(墨印破绽现端倪)

书名:乌纱劫血墨山河 作者:十万蝉声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辰时三刻·济州府学

晨钟如碎玉般撞破薄雾,谢明砚立在府学朱漆门前,青石板上\"忠孝廉节\"四字被百年步履磨得发亮,却掩不住墙角结网的蛛蛛——那些在阴翳里织就的罗网,多像科举场中盘根错节的贪墨之网。他摸出太学\"青衿帖\",帖角\"明\"字水印在朝阳下忽隐忽现,指尖触到李墨生昨夜塞帖时按得极重的指痕,心间掠过一丝不安。

掌卷官吴守业迎出来时,朝服前襟沾着几点茶渍,腰间鎏金算盘随着步伐轻晃,算珠\"元亨利贞\"的刻痕里还嵌着昨日掉落的茶渣。\"谢监生远来辛苦,\"他强作揖礼,袖口湖蓝缎带扫过门框,带出一缕若有似无的沉水香——正是赵秉谦书房常燃的香篆味道,\"济州府学简陋,恐污了太学高才的眼。\"

谢明砚跟着踏入典籍库,檀香混着蓝艾的苦香扑面而来,七十二架书册在幽暗中如排列整齐的墓碑。他装作漫不经心抚过书架,指尖在\"黄\"字架第三层停驻——《四书章句集注》的函套边缘沾着星点蓝艾汁,像被掐出血的伤口。\"吴大人可知,\"他抽出书册,故意让夹在书脊的蓝艾叶飘落,\"太学新制的防弊墨,遇潮会显紫色纹路?\"

吴守业的喉结在松弛的皮肉下滚动如磨盘,浑浊的眼珠盯着书页上的紫晕:\"许是书童误撒了茶水...监生莫要多疑...\"话音未落,谢明砚已翻开内页,朱笔批注的\"格物致知\"四字边缘泛着诡谲的紫,如同被毒汁浸染的蛛网。他想起太学博士授课时的严词:\"此墨专供殿试誊录,若流入地方,必是舞弊之兆。\"指甲深深掐进掌心,面上却仍带笑意:\"巧了,学生昨日在义学残碑旁,也见着类似的紫痕呢。\"

巳时初刻·誊录房密查

誊录房的窗棂滤进细碎阳光,三十二名小吏埋首案头,朱笔在墨卷上沙沙游走,如群蚁噬咬寒门学子的命运。谢明砚凑近最近的书案,见那朱砂里混着细如尘埃的蓝艾粉,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幽光——这不是寻常誊录用的朱笔,而是掺了辨伪草汁液的特制墨料,专为掩盖改卷痕迹。

\"学生曾见太学誊录生用'避晕法',\"他故意将松烟墨滴在抄本边缘,墨珠竟凝而不散,如寒潭孤月,\"贵府的朱笔却能让墨色晕染如春水,当真是独门绝技。\"执笔的小吏手猛地一抖,墨点溅在卷角,形如泪滴。吴守业的额头渗出冷汗,袖口缎带被攥得变了形:\"济州多雨,墨色易散...自然要...\"

\"要格外讲究舞弊的手段?\"谢明砚截住话头,陈三适时撞翻砚台,墨水流过砖缝时,他瞥见用刀尖刻的\"换\"字——笔画间填满细沙,显然是用蓝艾水反复冲刷过的痕迹。蹲身擦拭鞋面时,指尖触到砖底凹陷的\"赵\"字边角,棱角处带着活字印章特有的磨损弧度,他突然想起冬儿饼面上的活字凹痕,心口一阵钝痛。

未时正刻·冒名墨卷

第36号墨卷在蓝艾灯下展开时,谢明砚听见自己心跳如鼓。卷首\"张弘文\"三字力透纸背,\"文\"字最后一捺却有明显补笔,新墨的乌亮与旧墨的沉暗如新旧伤疤重叠。\"这卷末的批语...\"他指着\"才思敏捷\"四字,喉间泛起铁锈味,\"吴大人看这'捷'字,右侧'疌'部本该两笔,此处却连作一笔——与贵府主簿前日签押公文的笔法,分毫不差。\"

吴守业剧烈咳嗽起来,手帕掩住嘴时,谢明砚瞥见他指尖沾着的朱砂蓝艾混合墨渍——那是誊录房小吏独有的污渍。他不动声色抽出舞弊录副本,比对批语笔迹:起笔的\"蚕头\"带着刻意的顿挫,收笔的\"燕尾\"却因心虚而颤抖,竟有七成相似。冬儿突然拽紧他衣角,声音里带着刻骨恐惧:\"这个字...和妈妈刻的活字一样...他们用印章盖掉哥哥的名字...\"

谢明砚按住她发抖的小手,触到她掌心的茧——那是常年帮母亲刻字留下的痕迹。三年前,王二狗的母亲或许就在这誊录房里,用刻刀为儿子挣取读书钱,却不知自己刻的活字,终将成为夺走儿子功名的凶器。

申时三刻·文庙密语

孔子像前的香炉飘着细烟,如缕不绝的冤魂。冬儿突然指着供桌下的砖缝,眼瞳里映着半粒蓝艾籽:\"那个花花!妈妈饼上也有!\"谢明砚蹲下身,见砖缝里的蓝艾籽周围用朱砂画着圆圈,与粮行密账里的换卷标记一模一样。顺着标记寻到大成殿东侧,青砖下的木盒打开时,三十七个活字印章在斜晖中闪着冷光,像三十七把插在寒门学子心口的刀。

\"赵元卿张弘文\"......谢明砚拿起刻着\"王二狗\"的印章,指腹触到边缘缺角——那是用义学断碑的碎石磨成的,断口处还沾着未洗去的石灰。冬儿突然剧烈发抖,小身子紧贴着他:\"妈妈说,这些字会吃人...把人的名字吃掉,换成别人的...\"她发间的蓝艾发带滑落,掉在\"王二狗\"的印章旁,辨伪草的汁液在暮色中泛着微光,如同王二狗坟头那株倔强的蓝艾。

廊外突然传来衙役的脚步声,靴底碾过落叶的沙沙声让谢明砚想起义学纵火那晚的噼啪声。陈三按住他肩膀,钩链在袖中轻响:\"少爷,留得青山在...\"话未说完,已被谢明砚抬手止住。他将印章塞进怀里,触到冬儿母亲留下的半块饼,饼面\"冤\"字硌着肋骨,如同寒门子弟的泣血控诉。

酉时初刻·险象环生

吴守业带着四名衙役闯入文庙时,夕阳正将孔子像的影子拉得极长,仿佛要将这满地狼藉收入袖中。谢明砚扬起手中拓片,宣纸上义学残碑的\"学\"字被夕阳染成血色:\"学生听闻济州文庙有晋代碑刻,不想竟惊了公差。\"衙役们的目光落在冬儿发带上,吴守业眯起眼,如毒蛇吐信:\"太学后山的蓝艾,为何会在这丫头头上?\"

谢明砚轻笑,指尖抚过青衿帖边缘的暗纹:\"吴大人连太学监生赠友的雅趣都要过问?倒是贵府典籍库的算盘...\"他顿住,目光扫过吴守业腰间鎏金算盘,\"与赵元卿书房的'洛书算珠',当真是一母所出?\"

吴守业的脸瞬间煞白如纸,衙役们的佩刀出鞘三寸,寒芒映着他额间冷汗。冬儿吓得屏住呼吸,谢明砚却在此时听见自己心跳格外清晰——不是恐惧,而是愤怒。他想起太学墙上的\"廉\"字,想起王二狗改籍时那滴松烟墨,想起冬儿母亲刻字时磨破的手指,突然往前半步,青衿帖在风中展开:\"吴大人是要阻拦太学监生访碑?还是说...贵府真有见不得人的勾当?\"

千钧一发之际,陈三突然指着殿外古柏:\"看!树梢有异动!\"衙役们转头间,谢明砚已拉着冬儿闪进偏殿,怀里的活字印章硌得生疼,却比任何时候都更觉沉重——那不是印章,是三十七个被偷走的人生。

戌时正刻·暗度陈仓

客栈的油灯昏黄如豆,冬儿抱着饼在谢明砚膝头睡去,睫毛上还沾着泪痕。陈三解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刀疤,那是三年前为保护舞弊证据被砍的:\"我祖父当年被换卷,撞死在贡院门前时,手里还攥着半张残卷...\"他声音哽咽,钩链在掌心刻出深痕,\"少爷,他们不会放过我们的。\"

谢明砚将活字印章按在宣纸上,蓝艾灯下,每个印蜕都显出考官私印的编号——\"赵秉谦03吴守业17\",如同罪恶的编号。冬儿数到第三十七块时突然惊醒,指着\"王二狗\"的印蜕哭道:\"他们把哥哥的名字刻在这里...像刻在墓碑上...\"谢明砚搂住她,闻见她发间残留的蓝艾香,那是从母亲坟头摘的花,此刻却成了追凶的线索。

\"看这里,\"陈三指着\"李墨生\"的印章,印边缺角与太学瓮底刻痕吻合,\"李大人...当年也是受害者?\"谢明砚想起李墨生递青衿帖时欲言又止的神情,想起他案头总摆着的《孟子节文》,突然明白为何他总在谈及科举时沉默——那是刻在骨血里的痛。

更夫敲梆声穿过窗纸,竟是《科举五言诀》的节奏,每一声都像敲在心上。谢明砚摸出从府学带出的抄本,在\"糊名誊录\"四字上画圈,墨痕浸透纸背。窗外明月如钩,照亮济州城的轮廓,他想起义学残碑上未被磨灭的\"学\"字,想起冬儿梦中呢喃的\"活字会吃人\",突然握紧拳头——明日的贡院,便是他与这吃人的制度决一死战的战场。

吹灭油灯前,他将冬儿的蓝艾发带系在活字盒上,辨伪草在黑暗中泛着微光,如同永不熄灭的火种。陈三替他整理衣襟,袖中算盘珠轻响,算出的不是账目,而是正义的重量。太学墙上的\"忠孝廉节\"或许已被蛀虫啃噬,但至少,还有人愿意用生命守护\"廉\"字最初的模样。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