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乌纱劫血墨山河

作者:十万蝉声 | 分类:军事 | 字数:0

第89章 义学残碑(初访济州道)

书名:乌纱劫血墨山河 作者:十万蝉声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卯时初刻·济州城郊

晨雾如未研的宿墨,在坍塌的义学墙垣间洇开灰青色的愁绪。谢明砚垂眸看着腕间蜿蜒的墨渍,松烟冷香混着晨露湿气钻入鼻腔——昨夜他在太学书肆枯坐两个时辰,狼毫在毛边纸上反复皴擦三十遍,才让墨色渗进肌理,仿造出寒门书生\"十年磨一剑\"的沧桑感。陈三佝偻着背跟在身后,扁担压得竹篾筐吱呀作响,他特意将三十份义学田产文书副本浸过蓝艾汁,以防被雨水洇湿——这是当年太学博士教的\"护书诀\",不想今日用在查贪墨案上。

断碑上\"赵记粮行\"的刻痕像道狰狞的疤,新涂的石灰厚薄不均,在晨光中泛着病态的白。谢明砚踩过碎砖,鞋底碾过几粒焦黑的炭屑——三年前那场火把义学烧得只剩骨架,县太爷说是\"私藏禁书\",可《孟子节文》本就是太祖钦定的科举教材,这借口未免太过拙劣。

\"老人家,这墙...何时塌的?\"谢明砚递出炊饼时特意放低身段,糖霜写的\"学\"字在雾气中微微融化,像滴未落的泪。老丈浑浊的眼突然亮起,干裂的嘴唇哆嗦着吐出\"三年前\"三字,枯槁的手指刚要触碰饼面,却在扫过陈三腰间晃动的铁钩链时猛然缩回,布满老年斑的手紧紧攥住膝盖上的粗布裤腿:\"县太爷说...说先生通匪...\"

谢明砚与陈三对视一眼,后者故意踉跄半步,扁担歪斜,蓝艾花束滚落断碑缝隙。淡紫色花穗勾出半片焦脆的户籍册,\"王二狗\"三字被指甲抠得模糊,改籍批注上的\"官\"字墨迹新鲜得能蹭脏指尖。他蹲下身,指尖轻叩断碑,听着空哑的回响在胸腔里震荡——这道笔画的弧度,与太学舞弊录里周生员的改卷痕迹分毫不差,松烟墨特有的胶质感还未完全干透。

\"老丈可知,\"谢明砚压低声音,袖中铜镇纸轻轻压住户籍残页,\"义学田产被占了二十顷?\"话音未落,老丈突然剧烈咳嗽,浑浊的痰液里混着血丝,他颤巍巍从怀里掏出半块饼,饼面用指甲刻着个歪斜的\"冤\"字:\"小先生...莫要再问了,他们...他们会剜舌头...\"

巳时正刻·济州县衙后巷

青石板路蒸腾着早市的葱花香,谢明砚倚在茶摊旁,拇指摩挲着袖中太学通行的\"青衿帖\",触感粗糙如寒门学子的命运。四人抬的青竹轿缓缓经过,轿帘掀起的瞬间,他对上吴守业的目光——那双当年在太学讲\"糊名法\"时神采奕奕的眼睛,如今浮着血丝,像困在墨池里的鱼。

\"吴大人还认得学生么?\"谢明砚作揖时故意让《科举程式墨卷》滑落,书页拍在轿前青石板上,\"弥封如筑堤\"五个朱笔批注在阳光下格外刺目。吴守业的瞳孔骤然收缩,袖口湖蓝缎带无风自动,谢明砚的思绪突然飘回三年前——赵秉谦寿宴那日,他曾在书房见过同款缎带,当时首辅大人正笑着说\"读书人的屋子,总得有些雅趣\"。

\"谢监生何时来的济州?\"吴守业的声音像绷得太紧的琴弦,\"总署不是明令禁止监生干预地方政务么?\"谢明砚弯腰捡书,指尖在\"糊名法\"章节划过:\"学生不过是来寻些旧书,不想竟在旧书肆见着大人批卷真迹,这'避'字的勾笔...倒与济州义学田契上的提学官印,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轿帘\"啪\"地砸下,竹篾撞击声中,谢明砚听见吴守业压抑的呵斥:\"放肆!\"轿夫慌忙转身,却撞翻了茶摊,青瓷碗碎成齑粉。谢明砚蹲身捡拾滚落的算盘,檀木算珠间掉出半张当票,\"赵记粮行\"的火漆印下,济州府学的关防大印盖得歪歪斜斜,日期正是癸未科放榜次日——那一日,本该是寒门学子王二狗人生中最光明的日子。

\"这算盘...\"陈三佯装整理货担,指尖划过算珠上的\"元亨利贞\"刻痕,\"与赵元卿书房的'洛书算珠',连木纹都一样。\"谢明砚点头,余光瞥见街角阴影里闪过的皂隶衣角,心中暗叫不好——吴守业怕是要灭口了。

申时三刻·城郊乱葬岗

腐草气息混着蓝艾香钻进鼻腔,谢明砚踩着荒草,看见冬儿蜷缩在无名碑旁,像只被雨打湿的雏鸟。她怀里紧抱着半块饼,脸上的尘土遮不住泪痕,发间别着的蓝艾小花蔫蔫的,像是从坟头摘的。

\"妹妹,\"谢明砚蹲下身,声音放得极轻,\"这饼...是你娘做的么?\"冬儿抬起头,眼睛肿得像桃子,指甲深深抠进饼面凹痕:\"妈妈说,每个坑都是活字模子,能印《千字文》...可他们说妈妈刻的是反字,就...就...\"她突然哽咽,小身子剧烈颤抖。

谢明砚心口一痛,伸手替她拂去脸上的尘土。饼面凹陷处果然刻着《洪武正韵》页码,第36页\"坟\"字偏旁,细如蚊足的\"癸未科\"三字边缘带着血痕——这是用指甲刻的,刻的时候该有多疼。

纸团展开时,残卷边缘的蓝艾渍发出幽光,谢明砚指尖一颤。辨伪草的汁液在月光下显影,\"赵元卿\"的名字下,\"王\"字的末笔还凝着胶矾水,分明是三日内修改的痕迹。他想起太学后山的辨伪草,本是用来查验考生是否夹带作弊,如今却成了揭露舞弊的证据。

\"王二狗...是你哥哥么?\"他轻声问。冬儿点头,从布兜里掏出半枚银锁,锁面上\"耕读传家\"四字被砸得模糊:\"他考上秀才那天,妈妈卖了陪嫁首饰...可放榜次日,就有人来抢田契,说他是...是官籍子弟,不该占义学名额...\"

谢明砚攥紧拳头,指甲几乎掐进掌心。义学田产被占,寒门子弟被夺功名,这哪里是科举,分明是吃人的修罗场。

酉时初刻·粮行密账

暮色如墨,渐渐浸透赵记粮行后堂。谢明砚扮作账房先生,铜水烟袋别在腰间,却不敢真的吸食——他怕烟味暴露身份。掌柜的拨弄算珠的节奏让他神经紧绷,每到\"三\"这个数字,算珠碰撞声便多出半拍,与太学晨钟的\"三通鼓\"分毫不差——这是赵秉谦发明的暗语,\"三\"代表\"三鼎甲\",代表他们舞弊的次数。

\"掌柜的这算盘打得真妙,\"谢明砚假意恭维,指尖沾着算盘油,在账本边缘轻点,\"只是这'虫蛀损毁'的批注...学生记得,义学田种的是耐虫的占城稻啊。\"掌柜的手猛地顿住,浑浊的眼珠上下打量他:\"小哥新来的?济州的规矩,不该问的别问。\"

陈三适时撞倒米袋,烛火\"噗\"地熄灭。谢明砚在黑暗中屏息,指尖触到账本装订线的异样——每七页用蓝棉线密缝,对应科举七场考试。他抽出第七页,就着破窗而入的暮色,纸纹里浮出淡褐色墨痕,\"寒门卷可充门生墨\"几个字像毒蛇吐信,刺痛他的眼睛。

\"小心!\"陈三突然低喝,谢明砚本能地侧身,一支袖箭擦着耳畔飞过,钉进身后的米缸。掌柜的手里握着弩机,狰狞笑道:\"早就觉得你不对劲,太学监生?哼,今天就把你埋在乱葬岗!\"

戌时正刻·破庙夜议

破庙梁间漏下的月光忽明忽暗,像极了科举场上的是非曲直。冬儿早已沉睡,手里仍攥着那半块饼,发间蓝艾小花沾着露水,像她妈妈临死前的泪。陈三撕开衣襟,露出心口狰狞的刀疤:\"我祖父当年也是考生,被人换了卷子,气得当街撞死在贡院门前...\"

谢明砚铺开密账,三十七个名字里,十八个来自赵县。他想起李墨生的密报,首辅称病前调阅殿试策论,难道...难道首辅早已察觉舞弊?\"换卷日在朔月,\"陈三用钩链指着圆圈,\"月相最暗时,人心里的鬼就出来了。\"

《济州府志》里,赵元卿的捐资记录刺得他眼眶发烫。三十七万两,三十七份卷子,一人一万两——这是寒门学子的卖身钱。冬儿在梦中呢喃:\"活字会吃人...\"谢明砚替她理好被角,发现袖口不知何时沾上蓝艾花瓣,那是从王二狗坟头带来的,此刻在月光下泛着冷光,像柄指向真相的剑。

破庙墙上的\"学\"字在夜风中摇曳,谢明砚摸出袖中算盘,算珠轻响。府学典籍库的七十二架书册,\"黄\"字架第三层,该藏着多少见不得人的勾当?他吹灭油盏,对陈三说:\"明日去府学,若找不到活字印章,我便跪在孔夫子像前,求他老人家显灵。\"

陈三握紧钩链:\"少爷,他们既然敢杀王二狗,就敢杀你。\"谢明砚望着窗外残月,想起太学墙上的\"忠孝廉节\"匾额:\"若怕杀头就不敢查案,那我读这圣贤书,又有何用?\"

冬儿翻了个身,半块饼掉在供桌上,饼面的\"冤\"字对着月光,像一张呐喊的嘴。谢明砚捡起饼,放进怀里——这是证据,是寒门学子用命换来的证据。明天,他要让这些见不得光的勾当,全都晒在太阳底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