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乌纱劫血墨山河

作者:十万蝉声 | 分类:军事 | 字数:18.4万字

第28章 尺满仓廪

书名:乌纱劫血墨山河 作者:十万蝉声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卯时三刻·京都·新律之争】

乾清宫的鎏金铜鹤香炉飘出柏香,谢明砚身着藏青官服,腰间别着用贪银铸的新带銙,上面刻着铁尺莲花纹。早朝的铜钟敲过七下,户部尚书王鸿儒捧着账册上前,象牙笏板边缘磕得发毛:\"启禀大人,腐正尺熔铸农具耗银三万七千四百两,若再拨铁矿粉......\"他袖口的织金蟒纹微微颤动,露出底下三瓣莲暗纹——那是谢府旧部的标记。

\"江南送来的铁尺莲花锦缎,一匹可换三斗粟米。\"谢明砚将铁梭子拍在御案上,梭身映着王鸿儒发白的鬓角,\"用锦缎充抵工本,既活了织工,又省了银钱,何乐不为?\"他望向殿外,\"民心尺\"的影子正爬过丹陛上的海马浮雕,\"再者,边疆屯田需铁犁,江南治虫需铁网,总不能让百姓用木犁抗虫灾。\"

左都御史赵贞吉出列:\"大人,铁尺锦缎恐乱了官办织坊的规矩......\"谢明砚抬手打断:\"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去年官办织坊织了多少布?又有多少布烂在库房?\"他袖口露出青禾的密信,信末画着沉甸甸的稻穗,\"百姓要的是粮食,不是规矩。\"

【辰时正·江南·稻熟人心】

太湖东南岸的铁尺莲花稻田里,青禾转动着铁制轮椅轴,新上的桐油散发出清香。老算盘背着榆木戥子走在田埂上,戥盘里的稻粒金黄饱满:\"铁含量千分之三,和长白山的野稻一个样。\"他用戥杆敲了敲田边的界石,石面上\"民田\"二字被稻穗掩住一半。

\"青女史!\"陈大郎踩着湿泥跑来,腰间的铁尺哨子晃得叮当响,\"东边洼地的稻穗长七寸三分!\"他捧来的稻穗上,铁色芒刺已完全褪成银白,穗尖挂着露珠,映着青禾鬓角的银簪。青禾摸出铁尺,刃面映着陈大郎晒脱的面皮:\"去把老槐树洞里的秘档拿来,今日分粮,让大伙看看谢府的虫怎么啃了我们的粮。\"

几个孩童围在老槐树旁,最小的妞儿举着虫蛀的黄绢尖叫:\"青姑姑,这纸上有虫虫!\"青禾用铁尺挑起绢卷,\"谢府秘档\"四字下,\"漕粮改盐\"的记录触目惊心,每笔盐引量旁都画着小莲——那是王承恩的暗号。陈大郎猛地跺脚,溅起的泥点糊在\"莲\"字上:\"去年俺们缴的漕粮,竟全换成了私盐!\"

【巳时二刻·边疆·犁定边疆】

嘉峪关外的铁尺莲花村飘着粟米香,伍长蹲在土灶前,用狼首刀削着柳木勺。锅里的粟米粥咕嘟冒泡,浮着细小的铁屑:\"李大叔,孩子们说这是'铁尺星星'。\"老人用铁尺犁的碎片搅了搅粥:\"当年铁尺会屯田,每人每日三钱铁屑,比大夫开的补铁散强十倍。\"

谢府私兵们排着队打粥,领头的青年腕间缠着布条,新刻的铁尺莲花疤痕穿过旧刺青。\"伍长,\"他捧着陶碗,碗底的铁尺莲花纹沾着粥汤,\"治虫网真能用贪银线?\"伍长用刀背敲了敲他肩膀:\"贪银吸磁,噬铁虫喜光,这道理和老算盘的验银戥子一个样。\"

忽然,西北方扬起烟尘。李大叔抄起狼首刀站在村口,却见商队挂着铁尺莲花旗,骆驼背上的麻袋印着\"民丰\"二字。\"江南织工的回礼!\"伍长撕开麻袋,里面是叠得整整齐齐的铁尺莲花锦缎,每匹布角都绣着治虫的沉水香叶。

【未时初·京都·尺衡天下】

午门城楼的\"民心尺\"前,谢明砚接过老妇递来的菜刀,刀背映着她眼角的皱纹和鬓角的白发。\"俺儿子死时,手里攥着半把尺。\"老妇声音发抖,枯瘦的手指抚过刀面,\"想刻个'冤'字,让他在底下知道,娘没忘了他。\"

谢明砚握着刀柄顿了顿,转头对铁匠老王头说:\"刻'正'字吧,加道莲花纹。\"老王头的刻刀在刀刃上落下,铁屑飞溅在老妇的围裙上,\"正\"字右侧的莲花纹与她腕间银镯的纹路严丝合缝。老妇接过刀,指尖划过刻痕:\"这刀能切菜,也能镇邪,真好。\"

户部尚书王鸿儒匆匆赶来,附在谢明砚耳边:\"江南盐商联名递了折子,说铁尺锦缎抢了官办织坊生意,还......\"谢明砚望着兑换农具的长队,一位老汉正用铁尺镰刀割开粮袋,金黄的粟米倾泻而出:\"你去问问那些汉子,是愿意穿官办的绫罗,还是用锦缎换口吃的。\"

【申时三刻·太湖·尺证清白】

青禾将谢府秘档摊开在\"民心尺\"前的石桌上,老算盘用验银戥子量着虫蛀痕迹:\"噬铁虫幼虫从右往左蛀,和去年稻种袋的痕迹一致。\"他用戥杆指着\"漕粮改盐\"的记录,\"谢府用我们缴的粮换私盐,再把虫灾推给铁尺会。\"

陈大郎一拳砸在石桌上:\"难怪那年闹饥荒,粮仓里全是盐!\"织工们围上来,铁尺刃面映着秘档上的数字,有人悄悄抹泪,有人握紧拳头。青禾转动轮椅碾过秘档,绢页发出沙沙声:\"他们以为铁尺只能杀人,却忘了,铁尺也能让真相显形。\"

忽然,湖面传来\"哗啦\"的划桨声。一艘小船疾驰而来,船头站着戴斗笠的中年人,掀开衣襟露出铁尺会腰牌:\"青女史!长白山铁矿脉有谢府余党,他们买通马匪,想趁秋收劫粮!\"青禾的铁尺莲花簪突然晃动,簪头狼首刀断口处闪过寒光。

【酉时末·边疆·尺护丰年】

边疆的铁尺莲花稻田里,伍长带着私兵们布置贪银防虫网,网线在夕阳下泛着银光。\"网眼三寸见方,\"他用狼首刀比画着,\"噬铁虫喜光,今晚点九堆篝火,每堆火旁罩三张网。\"青年们将网线系在木桩上,有人不小心被贪银线划破手指,血珠落在网面上,竟凝成细小的铁珠。

李大叔将铁尺犁插在田边,刀鞘上的\"耕\"字被磨得发亮:\"当年铁尺会在边疆,春天种地,秋天护粮,冬天练兵。\"他望着天边的雁群,从腰间摸出个布袋,\"这是老算盘寄来的沉水香末,撒在火堆里,虫不敢近。\"

戌时三刻,第一堆篝火点燃,沉水香混着草木灰的气味弥漫田野。伍长摸出父亲的账本,在最后一页写下:\"铁尺护田,莲花守边,腐正之事,始于寸田。\"火光中,贪银网轻轻颤动,远处的虫鸣逐渐消失。

【亥时·天下·尺映乾坤】

京都的乾清宫里,谢明砚对着舆图皱眉,太湖和边疆的标记旁分别插着铁尺和莲花小旗。案头的稻种袋敞着口,稻壳上的\"铁莲生\"三字若隐若现——那是父亲用铁尺刻下的暗号。他摸出青禾的信,信末附了粒稻穗,穗尖的银芒像极了双生尺的断口。

江南的织工们挑着锦缎走在青石板上,沉水香叶缝在布角,防虫又清香。陈大郎用三匹锦缎换了两石粟米,粥锅里的铁屑闪着光,妞儿捧着碗笑:\"爹,铁尺星星在粥里跳舞!\"

边疆的铁尺莲花村里,李大叔教私兵们用铁尺丈量星空,伍长在墙上画铁矿脉图。驼队送来京都的《腐正法》修订本,\"民管矿脉\"条款下,朱砂批注清晰:\"铁尺量矿,莲花分银,取之有度,用之有仁。\"青年们围着火堆,用铁尺镰刀削制新的防虫网桩。

这一夜,谢明砚梦见父亲站在长白山巅,断尺指天,莲花佩覆地,脚下是蔓延的铁矿脉和金黄的稻田。梦醒时,案头的铁梭子泛着冷光,梭身上的铁尺莲花纹里,隐约映出江南的稻浪、边疆的篝火,还有京都百姓举尺丈量月光的剪影。

我握着父亲的断尺站在廊下,更夫的梆子声穿过街巷,混着远处的童谣:\"铁尺量仓廪,莲花满稻田,腐正得平衡,百姓有丰年。\"月光落在\"民心尺\"上,尺影所及之处,新打的农具闪着光,新收的稻穗垂着首,像初代目铁尺与莲花佩在云端相望,护佑着这来之不易的丰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