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九十九回 思进退宝玉萌归意 论兴衰众劝留行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7.3千字 更新时间:07-24 14:30

话说宝玉沉冤得雪,官复原职,圣上复又恩宠有加。然经此牢狱大劫,宝玉心中早生倦怠之意,恰似那霜打之叶,虽未凋零,却也失了几分鲜活生气。

一日,暖阳斜照,金辉洒于庭中,恰似铺了一层薄金。宝玉独坐廊下,身旁石桌上搁着一盏清茶,水汽袅袅升腾,却未入得他的眼。只见他神色凝重,双眸凝视远方,心思早飘向了九霄云外。

暗自思忖:“伴君如伴虎,此次虽侥幸脱身,实乃上天垂怜。然官场之中,险象环生,奸佞之徒暗藏,难保日后不再遭构陷。若长此以往,身家性命恐如风中残烛,朝不保夕。”念及此,心意已决,欲辞去官职,归那园田,守着几亩薄田,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过那平淡安稳的日子。

当下,宝玉便举步往黛玉居所而来。彼时,黛玉正与儿子贾玉澜在屋内闲坐。屋内布置素雅,几案上摆着几卷诗书,一架古琴置于角落,琴上弦丝泛着微光。儿子贾玉澜手持书卷,正与黛玉探讨书中之理。儿媳阿诗玛抱着孙儿贾韶晖,在一旁做着针线。

宝玉轻推房门,入得门来。黛玉抬眼,见他神色有异,忙起身相迎,莲步轻移,似那弱柳扶风,关切问道:“二爷,今日瞧着似有心事,可是朝中又出了何事?莫要瞒我,说与我听听。”

宝玉示意二人坐下,长叹一声,声音中满是疲惫与无奈:“我今日细细想来,官场险恶,人心叵测,此次蒙冤,险些性命不保。虽说如今官复原职,然伴君左右,实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是万劫不复之地。我便有了辞官之意,不知你母子意下如何?”

贾玉澜聪慧,虽然每日只知道在茶楼忙活,却也知父亲此番劫难艰辛。他微微皱眉,乌黑的眼眸中透着思索,当下思索片刻,说道:“父亲,官场风云变幻,孩儿虽不通官家之事,也知其中凶险。若能远离纷争,归于田园,倒也自在。只是家中长辈,恐难应允。咱们贾府世代簪缨,父亲若就此离去,恐有违祖训,也负了家族的期望。”

黛玉微微皱眉,轻移莲步,至窗前,望着那满园春色,繁花似锦,蝶舞蜂忙,可她的心思却不在这美景之上。她缓缓说道:“二爷,我知你心中苦处,只是辞官一事,还需从长计议。你自幼生于钟鼎之家,长于富贵之室,对这官场之道,虽有厌恶,却也肩负家族兴衰。若就此离去,恐有不妥。你且想想,贾府如今虽还算兴旺,可也暗藏危机,若没了你在朝中周旋,万一有个风吹草动,如何应对?”

三人正商议间,忽闻门外传来沉稳的脚步声,似有节奏地敲打着人心。紧接着,贾政掀帘而入。

原来,贾政近日见宝玉神色郁郁,心中便有疑虑,今日特来探视,不想正巧听见他们的谈话。贾政身着素色长袍,袍角绣着几缕暗纹,头戴方巾,神色凝重,目光如炬,落在宝玉身上,

说道:“宝玉,你方才所言,我都听见了。辞官之事,切不可冲动。朝廷官职得来不易,岂是你说弃便弃的?这背后关乎着家族的荣辱兴衰,容不得你任性而为。”

正说着,林黛玉见贾政进来,赶忙轻盈起身,莲步微移,仪态万千地走到贾政面前,微微俯身,双手交叠于腰侧,恭恭敬敬地福了福身,声音温婉而清脆:“给舅舅请安。”那姿态犹如春日微风中轻轻摇曳的柳枝,尽显温婉优雅。

一旁的贾玉澜见状,亦赶忙放下手中书卷,起身整了整衣衫,走上前,双手抱拳,身子微微前倾,恭声道:“孙儿给祖父请安。”举止间透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恭敬。

阿诗玛原本正专注于手中针线,听闻声响,赶忙轻轻放下手中活计,将怀中安睡的贾韶晖小心翼翼地放在一旁椅子上,动作轻柔,生怕惊扰了孩子。而后,她款步起身,仪态端庄地来到贾政跟前,微微屈膝,福了福身,声音轻柔:“孙媳给祖父请安。”

贾政面容和蔼,微微颔首,目光慈爱地扫视众人,而后摆了摆手,语气温和地说道:“罢了,都坐下吧。”众人这才依言缓缓坐下,屋内气氛温馨而融洽。

宝玉见父亲进来,赶忙起身,垂手而立,恭敬说道:“父亲,孩儿历经此番劫难,深知官场险恶,实不愿再卷入是非之中。每日在那朝堂之上,如坐针毡,实在煎熬。”贾政微微摇头,神色严肃,语气中带着不容置疑:“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朝中有人好办事,你且想想,你姐姐如今贵为皇后,在宫中自能照应一二;你林妹妹的弟弟林承祖,现为翰林院大学士,人脉广泛,与诸多朝臣交好;你二叔林如粱,官居兵部尚书,手握重权,可保家族平安;你三叔林如天,乃御前一品带刀侍卫,能在圣上身边效力,关键时刻也能为你美言。有他们护着你,还有何可担忧的?你却要轻易放弃这大好前程,实在糊涂!”

黛玉亦在一旁劝道:“二爷,正如父亲所言,那些宵小之辈,不过是觊觎你的军功,见不得你被圣上宠爱。你若就此辞官,岂不是正中他们下怀?倒显得咱们怕了他们一般。你且振作起来,凭借自身本事,在这官场站稳脚跟,也好叫那些小人无话可说。你且想想,你若真回了田园,贾府日后若有难处,你又于心何忍?”

宝玉听了父亲与黛玉之言,心中不禁犹豫起来。他深知家人皆是为他着想,只是那官场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实在令他心生厌烦,每思及此,便觉满心疲惫。沉默良久,宝玉缓缓说道:“父亲,林妹妹,你们的话我都明白。只是这官场如苦海,我在其中沉浮,实在疲惫不堪。那朝堂之上,处处是陷阱,人人皆算计,我实在厌倦了这等日子。”

贾政走上前,拍了拍宝玉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宝玉,为父理解你的难处。只是你身为贾府子孙,肩负家族荣耀。如今家族之势,尚需你在朝中支撑。你若辞官而去,贾府日后恐失倚靠,那些平日里嫉妒咱们的人,岂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机会?再者,你正当壮年,才华横溢,若就此隐退,岂不可惜?你当以家族为重,莫要因一时的挫折,而误了家族的前程。”

黛玉见宝玉仍在迟疑,又轻声劝道:“二爷,你我夫妻一场,我自然是希望你平安顺遂。只是这辞官之事,关乎家族兴衰,还望你三思而后行。你若实在厌恶官场,日后行事,咱们多加小心便是。平日里多与你姐姐、林家人走动,互通消息,也能趋利避害。你且再想想,咱们的孩子玉澜,日后也需家族庇佑,你若此时离去,叫他日后如何立足?”

贾玉澜也在一旁说道:“父亲,母亲与祖父所言极是。您且再考量考量,莫要仓促做决定。孩儿虽年不通朝廷之事,也知家族的重要。父亲若能在朝中有所建树,孩儿日后也有依靠,家族也能更加兴旺。”

宝玉抬眼,望着父亲、黛玉与儿子,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众人皆是出于关爱,只是自己内心的挣扎,又有何人能懂?那辞官与否的抉择,犹如一块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令他辗转难眠。思忖再三,宝玉缓缓说道:“父亲,林妹妹,玉澜,容我再细细思量一番。只是这官场之事,我实难即刻决断。此事关乎重大,我需慎重再慎重。”

贾政见宝玉态度有所缓和,微微点头,说道:“如此便好,你且慎重考虑。这辞官之事,非同小可,切不可意气用事。家族的未来,可都系在你身上了。”言罢,又叮嘱了几句,诸如官场应酬要小心谨慎,不可得罪人之类的话,这才转身离去,脚步略显沉重。

贾政走后,屋内陷入一片沉默。黛玉轻拉宝玉之手,柔声道:“二爷,无论你做何决定,我都与你生死相随。只是这关乎家族命运,还望你能权衡利弊。你若真要辞官,咱们便寻个山清水秀之地,安安稳稳过日子;若你决定留下,我也会在你身边,为你出谋划策,与你共渡难关。”宝玉望着黛玉,眼中满是感激与爱意,说道:“林妹妹,有你相伴,是我此生之幸。我定会慎重考虑,不负你与家人的期望。只是这官场之事,实在叫我两难。”

四人又坐了许久,方才散去。宝玉回到房中,独自一人,望着窗外渐渐西沉的落日,余晖将天空染得一片火红,恰似他此刻纷乱的心绪。那辞官与否的抉择,在他心中反复权衡,犹如一场激烈的争斗,令他心烦意乱。他躺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官场的种种险恶与家中亲人殷切的面容……不知过了多久,窗外传来几声更鼓,在寂静的夜里显得格外清晰,宝玉这才在疲惫与纠结中,渐渐睡去,只是眉头依旧紧锁,似在梦中仍未摆脱这艰难的抉择。

第二日,晨曦初露,微光透过窗棂,洒在黛玉的床榻之上。林黛玉早早便起身,昨夜她亦是辗转反侧,心系宝玉辞官一事。她深知此事关乎贾府兴衰,仅凭自己与贾政等人劝说,恐难以打消宝玉念头,遂决意召集家中诸人,一同劝宝玉回心转意。

洗漱完毕,黛玉精心梳妆,换上一身素淡却不失雅致的衣裳,那衣裳的颜色恰似春日里新绽的梨花,透着一股淡雅的气质。她对着铜镜,仔细地将青丝挽起,插上一支温润的玉簪,簪头雕琢着精致的兰花,似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随后,她便匆匆出门。

先至探春处,彼时探春刚起身,正在整理妆奁。探春本就精明能干,行事果敢,颇具男子气概。见黛玉前来,探春忙迎上前,她那一双丹凤三角眼,敏锐地捕捉到黛玉神色中的凝重,心中已猜出几分,未等黛玉开口,探春便说道:“姐姐可是为了宝哥哥辞官之事而来?我也正为此事忧心。”黛玉点头,二人稍作商议,话语间条理清晰,分析着其中利弊,便一同前往迎春居所。

迎春生性温柔懦弱,平日里少言寡语,恰似那春日里静静绽放的花朵,不事张扬。但听闻此事,亦觉兹事体大,当即与黛玉、探春同行。她步伐轻盈,神色中带着一丝忧虑,与众人一同前往下一处。

随后,她们又至王熙凤处。王熙凤本就精明能干,对贾府事务了如指掌,她那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透着精明与干练。听闻来意,她即刻放下手中事务,手中还握着一本账簿,略一思索,便加入劝说队伍。她一边走,一边还不忘叮嘱身旁的丫鬟几句,安排着府中的事务,足见其管家的风范。

众人行至花园,正巧遇上史湘云。史湘云生性豪爽,为人豁达,犹如那自由自在的飞鸟,不拘小节。得知缘由后,拍着胸脯道:“这等大事,怎能少了我!爱哥哥(史湘云还是改不了咬舌毛病)定是一时糊涂,咱们一同劝他便是。”她的笑声清脆爽朗,仿佛能驱散众人心中的阴霾。一行人又去寻贾琏,贾琏虽平日里行事有些浪荡,但在家族大事上却不含糊,听闻后也急忙相随,他整理了一下衣衫,神色严肃,与众人一同前行。

与此同时,黛玉遣人去请弟弟林承祖。林承祖身为翰林院大学士,学识渊博,人脉广泛,深知官场利弊。接到消息后,即刻放下手中公务,他身着一袭青色长袍,头戴乌纱帽,帽上的缨络随着他的步伐轻轻晃动。他匆匆赶来贾府,一路上心中思索着如何劝说宝玉。

众人齐聚贾府大厅,商议劝说之策。大厅内,雕梁画栋,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众人围坐在一起,气氛严肃。不多时,宝玉被小厮请至厅中。他见众人齐聚,心中已明白几分,神色略显尴尬,却也坦然,知众人皆是为他好。

探春率先开口,言辞恳切道:“宝哥哥,你自小聪慧,心怀大志,怎能因一时挫折便萌生退意?家族兴衰,全系于你一身,你若辞官,贾府日后将何去何从?你瞧瞧这贾府,上下数百口人,皆仰仗着家族的荣耀与根基,你若离去,这大厦恐将倾颓啊。”探春一边说,一边用手帕轻轻擦拭着眼角,眼中满是忧虑。

迎春亦轻声劝道:“宝兄弟,咱们贾府向来荣耀,你若离去,岂不让外人看笑话?还望宝兄弟三思。咱们贾府历经数代,方才有今日的辉煌,你可不能轻易毁了这来之不易的基业呀。”迎春的声音轻柔,却透着一丝坚定。

王熙凤则从实际利弊分析:“宝兄弟,官场虽险,但你如今已有根基,又有诸多助力,何愁不能平步青云?你若此时辞官,之前的努力岂不前功尽弃?你且想想,这些年咱们在贾府,为了维持这体面的生活,付出了多少心血?你若走了,这贾府的担子可就更重了。再说,那官场之中,虽有险恶,但也有机遇,只要你能把握好,必能为家族带来更多的荣耀。”王熙凤言辞犀利,分析得头头是道,眼神中透着精明。

史湘云笑着打趣道:“爱哥哥,你若是回了田园,每日与那花鸟鱼虫为伴,岂不是埋没了你的才华?日后谁还陪我谈诗论画?爱哥哥,你可不能这么自私,撇下我们不管呀。你在朝中,也好为我们这些姐妹们撑起一片天,让咱们贾府更加风光。”史湘云的话语带着几分俏皮,却也满含着关切。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劝得宝玉心中动容。此时,林承祖上前,温言说道:“姐夫,官场风云变幻,挫折在所难免。但你当以长远计,如今朝中局势复杂,贾府需你在其中周旋。且你才华出众,若能施展抱负,必能为家族增光添彩。你看如今圣上对贾府恩宠有加,正是你大展宏图之时,怎能轻易放弃?再者,朝中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你若离去,恐贾府在朝中失势,难免会遭人排挤。姐夫,还望你三思而后行啊。”林承祖言辞恳切,目光中满是期许。

且说那朝堂之上,皇帝自那日误信谗言,将宝玉下狱,后查明真相,心中懊悔不已。(端坐在龙椅之上,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扶手,神色凝重 )深知宝玉乃栋梁之材,此番冤枉于他,恐其心灰意冷,萌生出辞官之念。(微微摇头,暗自叹息 )若宝玉真的离去,不仅于朝廷是一大损失,更恐此事传扬出去,于自己的圣名有损。(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陷入沉思 )

遂急召几位心腹大臣至御书房商议。(御书房内,烛火摇曳,气氛凝重。大臣们身着朝服,恭敬地站在下方,等待皇帝开口 )皇帝神色严肃,缓缓说道:“朕误信奸佞,冤枉宝玉,如今恐他心生去意。诸位爱卿,可有良策能留住宝玉,为朝廷继续效力?”(目光扫过众人,眼神中带着期许 )

一位大臣上前,躬身说道:“陛下,宝玉素重家族荣耀,贾府亦世代与朝廷紧密相连。陛下可厚赏宝玉,彰显皇恩浩荡,以安其心,再加以重任,让他知晓陛下对其倚重,或能留住此人。”(声音沉稳,条理清晰地阐述着自己的观点 )

皇帝微微点头,又有大臣进言:“陛下,除了赏赐,还可赐予宝玉一些特权,以表陛下对他的信任与恩宠,如此一来,既能弥补之前的过错,又能让宝玉感受到陛下的诚意,想必他不会轻易辞官。”(抬头望向皇帝,眼神中透着忠诚与智慧 )

皇帝深思片刻,觉得大臣所言极是。(目光坚定,双手一拍扶手 )当即决定,先赏赐宝玉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无数,以显皇恩浩大,安抚其心。(挥笔写下旨意,盖上玉玺,递给身旁的太监 )又觉仅如此还不够,思索再三,决定赐予宝玉丹书铁券与尚方宝剑。(眼神深邃,缓缓说道 )丹书铁券可保其家族荣耀,让他无后顾之忧;尚方宝剑则赋予他特殊权力,一来表明对他的绝对信任,二来也可震慑朝中那些妄图再次陷害他的奸佞之徒。(眼中闪过一丝威严,扫视着在场的大臣 )

于是,在众人劝说宝玉之际,先是有太监尖着嗓子高声宣读第一道圣旨,夸赞宝玉忠心耿耿,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赏赐金银珠宝、绫罗绸缎无数。只见那一箱箱的赏赐之物,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贾府的荣耀。

紧接着,兵部尚书林如梁亲自前来传第二道旨。林如梁身着朝服,神色庄重,那朝服上绣着精致的蟒纹,随着他的动作微微摆动。他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鉴于贾府宝玉忠心为国,蒙冤不屈,特赐丹书铁券,保其家族世代荣华,免一切罪责;再赐尚方宝剑,上可斩昏聩之官,下可诛奸佞之徒。此后,宝玉但有忠心,无人可冤枉于他。望其勤勉奉公,为朕分忧,为国立功,勿负朕之厚望。钦此!”

宝玉赶忙跪地谢恩,心中感慨万千。此时,皇后娘娘贾元春也派人送来信件。信中言辞殷切,劝说宝玉珍惜前程,莫要辜负圣上恩宠与家族期望。信笺展开,散发着淡淡的墨香,那娟秀的字迹仿佛诉说着贾元春的担忧与期许。

袭人、晴雯、紫鹃也在一旁劝道:“有这么多人护着二爷,身上又给了丹书铁券、尚方宝剑。二爷还有什么可怕的。听说这尚方宝剑,可以上斩昏君,下斩馋臣。二爷只管放心在官场施展抱负便是。”

经众人一番劝说,又得圣上厚赏与承诺,宝玉心中的纠结与疲惫渐渐消散。他细细思量,觉众人所言极是,

自己实不应因一时困境便放弃家族责任与大好前程。

贾政得知此事,心中欣慰不已。他赶忙来到大厅,望着宝玉,眼中满是期许与赞赏,抬手轻抚胡须,说道:“吾儿能明事理,实乃贾府之幸。望你日后一心为国,为家族争光,切不可辜负圣上的厚爱与众人的期望。”宝玉恭敬地垂手而立,答道:“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定当勤勉奉公,不辱使命。”

众人见贾宝玉慢慢释怀,王熙凤喜上眉梢,双手一拍,笑着说道:“今天难得大家这般齐整。就都别走了,我这就去安排,大家一起吃顿团圆饭,也算是为宝兄弟重拾信心,振奋精神!”

于是,王熙凤风风火火地去安排晚宴,贾府上下顿时忙碌起来。厨房里,厨子们个个神色匆匆,挽起衣袖,在灶台间穿梭忙碌。切菜声、炒菜声交织在一起,犹如一曲热闹的交响曲。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珍馐美馔在他们精湛的厨艺下诞生,蒸腾的热气中弥漫着诱人的香气。

丫鬟们也脚步轻快地穿梭于各个房间,她们精心摆放桌椅,仔细布置碗筷,将大厅装点得焕然一新。大厅内张灯结彩,红色的灯笼被点亮,柔和的光芒映照出喜庆而温馨的氛围。彩色的绸缎在梁柱间悬挂,随着微风轻轻飘动,仿佛也在为这团聚的时刻而欢呼。

不多时,晚宴开始,众人笑语盈盈地围坐在一起。桌上摆满了山珍海味,精致的菜肴造型各异,有的宛如盛开的鲜花,有的恰似灵动的飞鸟,令人赏心悦目。酒香四溢,弥漫在整个大厅之中。大家纷纷举杯共饮,为宝玉的决定而高兴,也为贾府的未来祈福。

席间,众人欢声笑语不断。史湘云生性豪爽,率先举起酒杯,站起身来,朗声道:“今日爱哥哥能回心转意,实乃大快人心之事!来,咱们共同敬爱哥哥一杯,愿爱哥哥在官场一帆风顺,步步高升!”众人纷纷响应,一饮而尽。

探春微笑着对宝玉说道:“宝哥哥,日后在朝中若有什么烦心事,尽管与我们说。咱们贾府上下齐心协力,定能助你排忧解难。”宝玉感激地看着探春,点头称是。

迎春也轻声说道:“宝兄弟,只盼你一切顺遂,咱们贾府也能一直和和美美,兴旺发达。”

王熙凤一边给众人夹菜,一边说道:“宝兄弟,往后行事多加小心便是。有什么需要嫂子帮忙的,尽管开口,嫂子定不会含糊。”

林承祖也笑着说道:“姐夫,往后朝中之事,咱们也可多商量,相互扶持。”

宝玉看着亲人们关切的面容,心中满是温暖与感动,眼眶微微泛红,起身说道:“今日得众人相劝,又蒙圣上厚恩,宝玉定不负大家所望。往后必当殚精竭虑,为朝廷效力,为家族增光。”

晚宴在温馨欢乐的氛围中持续着,大家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团聚时光。此刻的贾府,充满了团结与希望的气息,仿佛此前的阴霾已被一扫而空。

自此,宝玉彻底放弃了辞官的念头,抖擞精神,准备重新投身官场。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家族的荣耀与国家的期许,决心凭借自己的才学与忠诚,在官场中施展抱负。而贾府众人,经此一事,也更加团结一心,共同守护家族的荣耀与未来,期盼着能续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筵罢人皆奋,家兴意更坚。

宝玉弃归念,朝堂再扬鞭。

圣恩如浩海,族望系双肩。

齐心同护佑,荣耀续新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