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六十五回 念归期黛玉盼君回 施善政沿海焕新颜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4.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话说黛玉自那日收到宝玉书信,恰似寒夜孤灯突遇明火,芳心瞬间为之一振。她双手微颤,将那书信如珍宝般捧于胸前,良久,方缓缓展开。目光触及信上字迹,仿若宝玉就站在眼前,每一个字,皆如温润玉珠,顺着她的心弦滚落,熨帖着她那颗因思念而千疮百孔的心。

书信中,宝玉细细讲述沿海之地风土人情,及为治理地方推行的诸多善政,字里行间,对百姓的关切与担当尽显无疑。黛玉读罢,秀眉微挑,眼中既有对宝玉的骄傲,又因相思之苦而愈发盼他早日归来。

此后,黛玉便如守着灯塔的航船,日日盼着宝玉下一封书信。她时常与府中众人分享信中内容,言语间满是对宝玉的夸赞。一日,在王夫人房里,黛玉手持书信,脸颊微红,唇角轻扬,说道:“太太,您瞧瞧宝玉这信,他在那边将诸事料理得井井有条,实是让人欣慰。”

王夫人看着黛玉那殷切模样,心中既担忧儿子,又心疼这柔弱的姑娘,遂轻声说道:“黛玉啊,宝玉有这等作为,也不枉他去历练一场。只是你,莫要因思念太过,坏了自己身子,我已差人送些滋补之物到你潇湘馆去了,你可要按时用。”

黛玉微微福身,感激道:“多谢太太关怀,黛玉省得。”

且说贾玉澜,在茶楼将各项事务一一安排妥当,伙计们皆领命而去,各司其职,茶楼内秩序井然。他站在大堂中央,目光扫视一圈,确认无误后,这才放下心来。

此时,他忽然想起多日未曾拜见母亲,而父亲又远行在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思念之情,一刻也不愿耽搁,匆匆向伙计们交代了几句,便出了茶楼,直奔荣国府而去。

一路上,他脚步匆匆,脑海中浮现出母亲那瘦弱却温柔的身影。待回到府中,径直往潇湘馆走去。刚到门口,便听到屋内传来紫鹃的声音:“姑娘,今日阳光正好,出去走走吧。”黛玉应道:“也好。”贾玉澜加快脚步,迈进屋内,笑着行礼道:“母亲,孩儿回来了。”黛玉抬眼望去,眼中满是惊喜,忙起身说道:“好孩子,快过来让母亲看看。”母子二人,便在这温馨的氛围中,叙起了家常。

贾玉澜拉着黛玉的手,关切道:“母亲,您最近身子可还好?我不在府中,您可要多多保重。”黛玉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道:“你放心,母亲身子硬朗着。倒是你,茶楼的事可还顺利?”玉澜自信满满地回道:“母亲放心,一切都好。我每日都用心打理,绝不让爹爹和母亲失望。”黛玉赞许地点点头,又叮嘱道:“你虽有了些本事,但行事仍要谨慎,不可莽撞。”玉澜认真地听着,不住地点头。正说着,紫鹃端茶过来了,′玉澜急忙起身躬身叫道:“姨娘好。”紫鹃笑着应道:“玉澜少爷回来了,快坐下喝茶。”玉澜坐回原位,接着与黛玉说道:“母亲,我在茶楼听闻不少奇闻趣事,等会儿说与您听。”黛玉饶有兴致地说:“好呀,我且听听你在外面的见闻。”随后,玉澜便绘声绘色地讲起茶楼里听到的各种故事,屋内不时传出黛玉欢快的笑声。

正说得热闹,突然丫鬟来报,说是薛姨妈那边派人来请黛玉过去。黛玉略一思忖,便起身对玉澜道:“好孩子,你先自个儿在这儿耍着,母亲去去就回。”玉澜乖巧点头:“母亲放心,孩儿等您回来,再接着给您讲。”

黛玉随来人去了薛姨妈处,才知是宝钗生辰将近,薛姨妈想提前商议庆贺之事。众人围坐,笑语盈盈地商量着生辰的各项安排,黛玉虽也跟着应和,可心里却总惦记着家中的玉澜,不知他一个人待得可还安分。

这边玉澜等了许久,不见母亲回来,心里有些着急。他想去寻母亲,又怕走错了路,便拉着紫鹃道:“姨娘,我想去看看母亲,您陪我一起可好?”紫鹃见他眼巴巴的模样,便笑着答应,带着他往薛姨妈处走去。远远瞧见黛玉身影,玉澜欢快地跑过去,扑进黛玉怀里:“母亲,我想您啦。”众人见状,皆笑他是个小跟屁虫。

黛玉轻轻抚摸着玉澜的头,满是宠溺,“瞧瞧你,都二十多岁的人了,还跟个孩子一样。”玉澜将脸贴在黛玉怀中,撒娇道:“在母亲跟前,我永远都是孩子。”薛姨妈看着这一幕,笑道:“瞧瞧这母子俩,感情真好。玉澜这孩子,对黛玉你可是依赖得很。”众人也跟着附和起来。

黛玉轻拍着玉澜的背,温柔地说:“你且起来,别这么孩子气,在姨婆和姐姐们面前也不害臊。”玉澜这才乖乖起身,站在黛玉身旁。宝钗笑着打趣道:“玉澜,你这么粘着林姐姐,可别耽误了自己的终身大事。”玉澜涨红了脸,嗫嚅道:“姑姑莫要打趣我,我只知母亲对我最好。”

众人又笑了一阵,接着继续商议宝钗生辰之事。玉澜安静地站在黛玉身边,时不时插上几句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屋内一片欢声笑语。待商议完毕,黛玉便带着玉澜回了潇湘馆,一路上,玉澜依旧紧紧牵着黛玉的手,仿佛生怕她再突然离开。

回到潇湘馆,玉澜帮着黛玉整理从薛姨妈处带回的物件。突然,小厮来报,说宝玉派人送书信来了。黛玉欣喜不已,忙接过书信展开细读。玉澜凑过去,好奇道:“母亲,这定是爹爹的信,写了些什么?”黛玉嘴角含笑,轻声念着信中内容,原来是宝玉那边诸事顺遂,还寻得了几样稀罕玩意儿要带回来给她们。玉澜听着,眼睛发亮:“爹爹真好,每次都想着咱们。”

正说着,窗外突然传来一阵喧闹声。紫鹃匆匆进来道:“姑娘,是府里的混混在闹事,还冲撞了路过的小丫鬟。”黛玉眉头紧皱,玉澜挺身而出:“母亲莫慌,我去看看。”说罢,他带着几个小厮冲了出去。只见那几个混混正耍着无赖,玉澜怒目而视,义正言辞地呵斥他们。混混们见他气宇轩昂,竟有些怯意,灰溜溜地跑了。玉澜回到潇湘馆,黛玉满脸欣慰:“我儿长大了,能保护母亲了。”玉澜笑着搂住黛玉胳膊:“母亲,以后我定护您周全。”

日子悠悠流逝,沿海之地在宝玉悉心治理下,如破茧之蝶,焕发出全新气象。他鼓励百姓开垦荒地,原本杂草丛生、一片荒芜的农田,如今已被绿油油的庄稼覆盖。微风拂过,那庄稼似灵动绿绸,层层波浪般翻滚,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希望。新修的水利设施,恰似大地脉络,清澈水流顺着沟渠,源源不断地灌溉着农田。百姓们望着那滋润的土地,再也无需为干旱而愁眉苦脸。

一位老农站在田边,手捋胡须,满脸笑意地对旁人说道:“多亏了宝大人啊,咱这庄稼可有救了,今年定是个丰收年!”

宝玉又大力扶持当地手工业和商业,设立集市,吸引四方商贾往来。曾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的街道,如今热闹非凡,犹如璀璨星河。店铺鳞次栉比,行人摩肩接踵。沿海的渔民们在宝玉组织下,成立了互助团体。出海时,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抵御海上狂风恶浪;归来后,捕获的渔获通过统一渠道售卖,收入比以往大幅增加。

渔民们对宝玉感恩戴德,商议着要为他立生祠。一位年长的渔民说道:“宝大人对咱有大恩,咱得好好谢谢他,立个生祠,让子孙后代都记住他的好。”众人纷纷点头称是。

宝玉得知此事后,赶忙制止。他一脸严肃,急忙摆手道:“诸位乡亲,我身为巡抚,所做之事不过是分内之责,实不敢受此大礼。大家的心意我领了,只盼咱们齐心,让这沿海之地越来越好,百姓生活越来越富足。”

百姓们听闻,心中愈发感动。那位年长的渔民眼眶微红,声音略带哽咽地说道:“宝大人如此谦逊,一心只为咱百姓着想。咱往后啊,更得拼了命地干,把咱这地方建设得红红火火,才不辜负宝大人这番苦心。”众人皆握紧拳头,眼神中满是坚定。此后,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出海打渔,百姓们都比以往更加卖力,彼此间互帮互助,沿海之地处处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氛围。

再说荣国府中,一日清晨,潇湘馆内静谧清幽,窗外的翠竹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声响,仿佛也在为黛玉的期盼低语。黛玉晨起,觉精神稍振,便吩咐紫鹃备下笔墨,欲画一幅园中景致,以遣心中烦闷。她坐在窗前,手持画笔,凝眉沉思,眼神专注地望着园中景色。那粉墙黛瓦,在晨光中蒙上一层淡淡的金纱,绿树红花相互映衬,皆映入她的眼眸,化作笔下灵动线条。

正当她专心描绘时,忽闻园外一阵喧闹。黛玉手中画笔微微一颤,秀眉微蹙,心中疑惑顿生。紫鹃见状,忙放下手中活计,快步出去查看。

不多时,紫鹃满面喜色,一路小跑回来,未进房门便高声说道:“姑娘,大喜之事!宝二爷派人送家书回来了。”

黛玉听闻,眼中瞬间闪过惊喜,手中画笔“啪嗒”一声掉落桌上。她急忙起身,裙摆飞扬,几步迎上前去,急切道:“快拿进来。”接过书信,黛玉的双手止不住地颤抖,她深吸一口气,缓缓拆开。只见信中写道,沿海诸事已渐入正轨,百姓生活安定,他也正筹备归期,不日便可启程回府。

黛玉读罢,原本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来,眼中泪光闪烁,嘴角却忍不住上扬,那是喜极而泣。她紧紧握着书信,对紫鹃道:“你瞧,宝玉就快回来了。”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喜悦与激动。

紫鹃也笑道:“这下姑娘可算是盼到了,这些日子可把您给愁坏了。每日茶不思饭不想的,这下好了,宝二爷一回来,姑娘的病啊,保管全好了。”

黛玉轻啐一口,微红着脸道:“就你贫嘴。”

接下来的日子,黛玉满心欢喜地期待着宝玉归来。她每日晨起,对着铜镜精心梳妆,每一根发丝都打理得一丝不苟,想着要以最好的模样迎接宝玉。她还亲自到园中,挑选那开得最艳的鲜花,小心翼翼地插在瓶中,将潇湘馆布置得温馨宜人。又吩咐厨房准备宝玉爱吃的菜肴,反复叮嘱厨子要用心烹饪。

“紫鹃,你说宝玉回来,可还记得我爱吃的碧粳粥?”黛玉一边摆弄着瓶中的鲜花,一边轻声问紫鹃。

紫鹃抿嘴笑道:“姑娘放心,宝二爷心里可记挂着您呢,岂会忘了姑娘爱吃的。倒是姑娘,这些日子为了等宝二爷的消息,可瘦了不少,等宝二爷回来,瞧见姑娘这样,怕不心疼坏了。”

黛玉脸颊泛红,嗔道:“就你会说,我不过是近日胃口不佳罢了。”嘴上虽如此说,心里却甜丝丝的。

而宝玉那边,将手头事务一一妥善交接后,便带着随从踏上归程。一路上归心似箭,恨不能肋生双翅,立刻飞回黛玉身边。他骑在马上,时而眺望远方,想象着与黛玉重逢的场景,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时而催马加鞭,恨这马儿跑得太慢。

行至离京城不远之处,宝玉远远望见熟悉的城郭,心中一阵激动,猛地一甩马鞭,加快了马蹄。身旁的小厮见状,笑道:“二爷,瞧您这心急的,莫不是京城有什么宝贝等着您去取?”

宝玉瞪了小厮一眼,笑骂道:“你这猴儿,再胡说,仔细我收拾你。”嘴上虽如此说,脸上却依旧洋溢着迫不及待的神情。

诗赞曰:

沿海施恩善政传,归期在望意绵绵。

潇湘日夜思君切,喜见重逢梦亦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