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八十一回 筹厂兴业展宏图 巧思拓品创商机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4.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话说王熙凤、贾琏、林黛玉与贾探春计议停当,决意兴办蚕茧加工厂,为贾府谋求生业。此日,众人齐集荣禧堂,共商大计。

但见堂内烛火熠熠,将那雕梁画栋映照得金碧辉煌,紫檀桌椅罗列有序,其上摆放的粉彩茶盏,釉色莹润,似能映出人影。幽幽熏香自博山炉中袅袅升腾,恰似轻烟薄雾,似有若无地萦绕其间,更添几分雅致静谧,仿佛将尘世的喧嚣尽皆隔绝在外。

王熙凤身着月白绫裳,那五彩丝线绣就的牡丹,每一片花瓣皆栩栩如生,娇艳欲滴,仿若能随风摇曳,尽显雍容华贵之态。她手持账本,神色专注,目光如炬,条理井然地说道:“既已决意开办加工厂,当下急务便是采买器具、招募工匠。此事,还需琏二爷与宝兄弟辛苦一趟,往那江南去。江南之地,素以工匠技艺卓绝、器具精良闻名遐迩。”(微微皱眉,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担忧,却又迅速被坚定取代 )

贾琏身着藏青锦袍,腰间束一条玄色丝绦,越发显得身姿挺拔,神色凝重,颔首应道:“此事我与宝玉必当全力以赴。江南之地,我有些旧交,招募工匠、采买器具,想来不致太过艰难。只是此间府中诸事繁杂,还得仰仗凤丫头与林妹妹、三妹妹多费心思。”(眼中满是信任,抱拳向众人示意 )

林黛玉身着淡粉绫罗衫,外罩素白比甲,愈发风姿绰约,仿若从画中走来一般。她轻移莲步,犹如弱柳扶风,朱唇轻启,声音犹如黄莺出谷,娓娓而言:“琏二哥放心前往。府中这边,我与凤姐姐、三妹妹自会妥善料理。只是加工厂开办之后,诸事繁杂,千头万绪,还需预先谋划周全,方能万无一失。”(黛眉微蹙,眼神中透露出聪慧与忧虑 )

贾探春身着葱绿绫袄,下系桃红撒花裤,头上插着几支时新的珠翠,显得干练精明。她柳眉一扬,接口道:“正是此理。除加工厂常规事务,还需设法打响贾府蚕丝布招牌,使其于众多布庄中崭露头角,独树一帜。”(双手交叠,微微抬头,眼神中满是自信与决心 )

众人又细细商议诸多细节,从器具的采买规格到工匠的薪酬待遇,从厂房的布局规划到产品的销售渠道,无一不详尽讨论。提及薪酬待遇时,王熙凤言辞犀利,分毫不让:“这工匠的薪酬,既要能吸引他们用心效力,又不可过于丰厚,坏了规矩。”林黛玉则轻声补充:“但也需考虑到江南物价,莫要让工匠们觉得咱们亏待了他们。”二人虽出发点略有不同,却也相互呼应,将事务商议得周全细致。直至夜深,烛火渐熄,方意犹未尽地散去。

南下波折

且说贾琏与贾宝玉领命之后,即刻收拾行装,南下江南。一路水陆兼程,不辞辛劳。白日里,或乘车马,在那官道上扬尘疾驰,马蹄踏处,尘土飞扬;或乘船楫,于碧波间顺流而下,船头劈开绿水,泛起层层涟漪。夜晚则寻那沿途客栈歇脚,晓行夜宿,不敢有丝毫耽搁。

及至江南,先至苏州。苏州乃丝绸之乡,大街小巷,各类丝绸加工器具琳琅满目。二人穿梭于各作坊间,目不暇接。贾琏执一缫丝梭子,置于灯下,细细端详良久,以手轻抚梭面,触感温润如玉,纹理细腻。他转头对身旁贾宝玉道:“宝兄弟,此梭质地温润,做工精巧,用之想必顺手。多寻些这般好物,带回贾府,定能助那加工厂事半功倍。”贾宝玉颔首称是,眼中亦是赞赏之色。

然而,正当他们挑选器具之时,却遇波折。原来,当地一家同行布庄得知贾府欲开办加工厂,竟暗中使坏,买通几家作坊主,抬高器具价格。贾琏与贾宝玉议价之时,作坊主们态度强硬,分毫不让。贾琏心中恼怒,却又不便发作。(眉头紧皱,眼神中闪过一丝愠怒 )思忖片刻,对贾宝玉道:“宝兄弟,此必是有人从中作梗。但咱们也不能就此罢休,且再寻他处,不信买不到合用的器具。”

二人遂辗转其他街巷,四处打听,终又寻得几家诚信经营的作坊。只是如此一来,耗费了不少时日与精力,采购成本也略有增加。在与新作坊主签订契约时,贾琏格外谨慎。只见那契约之上,详细写就器具的规格、数量、价格、交货日期等条款,双方签字画押,各执一份,这才安排好运输事宜,二人这才稍松一口气,转赴杭州。

杭州受阻

杭州绣娘名满天下,技艺精湛,针法细腻,绣出的花鸟鱼虫,无不活灵活现。贾琏与贾宝玉广托人脉,广发帖子,招募绣娘及熟悉蚕丝加工流程的工匠。于一处雅致楼阁内,张灯结彩,布置得格外庄重。贾琏与贾宝玉端坐主位,应聘绣娘、工匠络绎不绝。

贾琏细问一绣娘针法技巧,那绣娘从容应答,从平针、套针到打籽针,一一说来,如数家珍。言罢,当场展示精妙针法,只见她飞针走线,片刻间,一朵娇艳的牡丹便在锦帕上绽放,色泽明艳,栩栩如生。贾琏与贾宝玉不禁赞叹不已。贾琏笑道:“如此技艺,正是贾府所需。姑娘若肯往贾府,贾府定不相负,必能让姑娘一展身手。”

然而,招募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地一家颇有名望的绣坊听闻贾府招募绣娘,竟以更高的薪酬和更好的待遇暗中截胡。原本有意前往贾府的几位绣娘,禁不住诱惑,纷纷改了主意。贾宝玉见状,有些气馁,对贾琏道:“二哥,这可如何是好?这般下去,咱们怕是难以招到足够的绣娘。”

贾琏亦是眉头深锁,沉思片刻道:“宝兄弟莫急,咱们再想办法。”于是,二人一面令人重新张贴告示,提高薪酬待遇,一面亲自拜访当地绣娘中的佼佼者,以诚意相邀。在拜访时,贾琏言辞恳切:“贾府如今兴办蚕丝加工厂,正是大展宏图之时,姑娘这般技艺,到了贾府,定能有更广阔的天地施展才华,还望姑娘三思。”如此一番周折,终于又寻得数十位手艺高超的绣娘与经验丰富的工匠,约定启程日期,安排众人稍作休整,便准备返程。

贾府筹备

且说贾府这边,王熙凤、林黛玉与贾探春亦未懈怠。每日清晨,便乘了马车,往那庄上督看加工厂筹备进度。从厂房的修缮,一砖一瓦的查验,到工人的培训,每一个步骤的指导,皆亲力亲为。

王熙凤指挥若定,安排各项事务井井有条。她穿梭于厂房之间,时而检查梁柱是否稳固,时而叮嘱工匠注意安全,声音清脆响亮:“你们都仔细着些,这可是贾府的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双手叉腰,眼神锐利,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

林黛玉心思细腻,留意着每一处细节,稍有不足,便及时指出。她轻轻抚摸着新砌的墙壁,对身旁的工匠道:“这墙面虽已平整,但仍有些许粗糙,还需再打磨一番,方显精细。”(黛眉微蹙,眼神专注而认真 )

一日,王熙凤与林黛玉在商议工人膳食时,王熙凤主张从简,以节省开支,道:“这工人众多,膳食太过丰盛,岂不是平白增添许多花费。”林黛玉却温婉地反驳:“凤姐姐,虽说要节省,但也需让工人们吃得舒心,有力气干活,如此方能长久。”王熙凤听后,心中虽略有不悦,但思索一番,觉得林黛玉所言也在理,便点头称是,二人相视一笑,自此配合愈发默契。

贾探春果敢决断,遇有难题,总能迅速想出应对之策。见仓库的位置规划不太合理,她略一思索,便道:“此处仓库离加工区太远,物料搬运不便,不如将其移至那边空地,重新规划布局。”(双手抱臂,语气坚定 )

初战告捷

未几,贾琏与贾宝玉携采购的器具、招募的工匠绣娘返回贾府。众人旋即投入筹备工作。在众人齐心协力之下,加工厂很快准备就绪,投入生产。

贾府蚕茧优质,产出蚕丝纤细坚韧,色泽光亮,宛如天边流云。制成的蚕丝布质量上乘,手感柔软细腻,仿若婴儿肌肤;花纹精美绝伦,或为傲雪寒梅,或为戏水鸳鸯,皆是绣娘们精心绣就。

为打响贾府蚕丝布招牌,王熙凤与贾探春商议,在京城繁华地段举办了一场新品展示会。展示会上,贾府蚕丝布以其精美的质地和独特的设计,吸引了众多达官贵人与富商巨贾的目光。(展示厅内,绫罗绸缎陈列整齐,灯光照耀下,光彩夺目。宾客们穿梭其间,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

一经上市,引得达官贵人竞相抢购。京城各大布庄内,贾府蚕丝布刚一上架,便围满顾客。一位华服贵妇轻抚蚕丝布,眼中满是喜爱,不禁赞道:“这布手感如此之好,花纹绣得这般精致,不愧是贾府出品。包上几匹,我要拿回去做几身衣裳,也好在姐妹们面前显摆显摆。”一时间,贾府蚕丝布声名远扬,订单纷至沓来,盈利颇丰。

巧思拓品

林黛玉见此情形,心中又生巧思。见庄田桑叶繁茂,蚕儿食之不尽,便吩咐下人采摘桑叶,制成桑叶茶。丫鬟们穿梭桑树林间,如蝴蝶般轻盈,精心挑选鲜嫩桑叶,只选那最顶端的两三片,采摘后送至厨房。

林黛玉亲自指导厨房婆子,将桑叶洗净,置于竹匾上晾晒,待其微微卷曲,再放入锅中烘焙,火候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制成的桑叶茶清香扑鼻,尚未入口,那股清新之气便已沁人心脾。据医书记载,桑叶茶具有清热降火、清肝明目的功效,林黛玉此举,既有创新之意,又兼顾养生之道。林黛玉道:“这桑叶茶口感清爽,又具养生之效,想必能获众人喜爱。”

为推广桑叶茶,贾府在各绸缎庄内设置试饮点,还安排小厮们在街头巷尾宣传。(小厮们手持传单,向路人介绍桑叶茶的功效与口感,引得不少人驻足询问 )

不仅如此,林黛玉还令人将桑叶粉碎,加入面粉制成面条。面条煮熟,盛入白瓷碗中,泛着淡淡绿色,宛如碧玉一般,散发着桑叶独有的清香。林黛玉夹一筷子面条递给王熙凤:“凤姐姐尝尝,这面条别有风味。”王熙凤尝后赞不绝口:“林妹妹这想法妙极,面条口感爽滑,还有股淡淡桑叶香,真是新奇得紧。”

贾府在自家开设的酒楼中,将桑叶面条作为特色菜品推出,吸引了众多食客前来品尝。(酒楼内,食客们品尝着桑叶面条,纷纷称赞,店小二忙得不亦乐乎 )

此外,林黛玉又吩咐将桑叶揉碎榨汁,熬煮制成凉粉。晶莹剔透的凉粉盛于盘中,似冰似玉,配上调料,红的辣椒,绿的葱花,白的蒜末,色彩斑斓,令人垂涎欲滴。

林黛玉瞧着这凉粉,灵机一动,微笑着道:“这凉粉碧如翡翠,不如就叫它翡翠凉粉。”众人围过来一看,皆觉此名甚妙。王熙凤拍手笑道:“林姑娘这名字起得真好,瞧这凉粉,晶莹透亮,恰似翡翠一般,定能吸引不少人。”

于是,贾府便将这翡翠凉粉也作为特色吃食推出。比如是除了上面的咸香口味,还制作成一道甜食,他们把煮好的凉粉配上冰糖和红糖,制成清甜爽口的甜食。一时间,无论是贾府自家的酒楼,还是绸缎庄内,翡翠凉粉都成了热门美食。

达官贵人们品尝后赞不绝口,平民百姓听闻也纷纷前来尝鲜。翡翠凉粉不仅为贾府带来了更多的收益,还进一步提升了贾府的名声,众人皆对林黛玉的巧思赞叹不已,贾府的生意也因此愈发兴隆。

这一日,贾探春来到潇湘馆看林黛玉,林黛玉端出翡翠凉粉,贾探春尝了一口,笑道:“林姐姐,你这心思,巧得没法说。这凉粉清凉爽口,夏日食之,最是消暑。”

贾府还将桑叶凉粉制成小份包装,送往各大茶楼、酒馆售卖,同样大受欢迎。

贾府凭借蚕丝布及新开发的桑叶制品,于商海崭露头角,盈利日丰。只是这繁华背后,是否暗藏变数?贾府未来又将何去何从?且听下回分解。

评诗一首:

南下求才器具全,蚕丝制品绽华筵。

巧思妙制开新径,贾府兴隆又一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