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九十二回 众姐妹雅集诗社兴 老仆妇忆往话沧桑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5.4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话说暮春时节,柳絮如纷纷扬扬的鹅毛大雪,自天际无边无际飘洒,将天地装点得如梦似幻。潇湘馆内,静谧祥和,黛玉悠悠转醒,惺忪睡眼中透着娇柔倦怠。紫鹃早轻手轻脚至榻前,小心翼翼挽起锦衾,旋即捧来巾栉衣物,侍奉细致入微,一举一动尽显娴熟恭敬。

黛玉款移莲步,弱柳扶风般行至窗前伫立。(她微微仰头,蛾眉轻蹙若远山含黛,那似喜非喜的含情目,幽幽凝视漫天飘絮,眼神中千般思绪缠绕,神思仿若随飘絮悠悠飘荡,万千愁绪如纷扬柳絮,在心头肆意纠缠难休 )但见柳絮仿若梦幻泡影,又如袅袅轻烟,在微风中悠悠飘拂,恰似无形之手,刹那触动她心底那根最为细腻敏感的情思之弦。

忆起往昔海棠诗社初立,姐妹们于园中吟诗作对,何等畅快欢洽。彼时园中繁花似锦,姐妹们欢声笑语如银铃,在花丛柳林间穿梭回荡,那声音仿佛仍在潇湘馆梁间萦绕。如今这暮春景致,风拂柳絮,花影绰约,如此动人心弦,若不重开诗社,岂不负了大好春光与姐妹们的锦绣才情?当下,她轻启朱唇,声音轻柔却透着急切,唤来紫鹃:“哟,紫鹃,你且去蘅芜苑请宝姑娘,秋爽斋请三姑娘,再到枕霞阁请云姑娘,还有稻香村,告知大嫂子,就说我请她们同至藕香榭一聚。”紫鹃抿嘴含笑,轻声应“是咧”,便莲步轻移,身姿轻盈地匆匆离去。

不多时,众人皆至藕香榭。但见藕香榭四面环水,池中碧波在春日暖阳映照下,闪烁粼粼碎金,如无数璀璨明珠于水中跳跃。微风拂过,涟漪层层叠叠,似在低诉无尽温柔软语,又似浅吟岁月悠悠歌谣。岸边垂柳依依,柔条如绿丝绦随风轻摆,与春风喁喁私语,诉说春日旖旎缠绵,恰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妙景。

踏入藕香榭内,可见墙上挂着几幅名家字画,或山水写意,笔锋潇洒间尽显山川壮阔;或花鸟工笔,细腻笔触勾勒出花鸟灵动之态。桌上摆放着精巧的瓷器摆件,造型各异,有端庄的瓶尊,亦有憨态可掬的瑞兽,色泽温润如玉,无一不彰显着贾府的富贵奢华。丫鬟们训练有素,手脚伶俐,早将笔墨纸砚一一摆好,又端来各色精致点心。那点心皆由府中厨子精心制作,堪称艺术品。有的宛如娇艳欲滴的春日桃花,粉瓣细腻逼真,仿若能嗅见淡淡花香,恰似“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所描绘的绚烂;有的恰似憨态可掬的玉兔,绒毛仿若能随风而动,灵动模样惹人喜爱。还摆放着新鲜时果,色泽鲜艳夺目,红如烈火,绿似翡翠,散发馥郁果香,芬芳四溢,一一置于案上,令人赏心悦目。

众人方坐定,湘云急性子按捺不住,“嚯”地起身,双颊泛起晚霞般绯红,眼中闪烁兴奋光芒,(她双手叉腰,身姿矫健,两脚微微分开,一副跃跃欲试的爽利模样 )朗声道:“哎哟,今日这场盛会,我定要拔得头筹,让诸位姐姐妹妹瞧瞧我的本事!”言罢,略一沉吟,便迫不及待提笔蘸墨,运笔如飞,腕底生风,那专注神情仿佛整个世界只剩手中笔与眼前诗笺。不多时一挥而就,写下:“柳絮随风舞碧空,飘来飘去意无穷。莫叹身世如萍转,自有豪情贯始终。”写罢,将诗笺递给众人,眼中满是期待与自信。

黛玉接过一看,不禁轻轻颔首,眼中闪过赞赏之色,唇角微微上扬,赞道:“云丫头,好个‘自有豪情贯始终’,真真是有几分巾帼不让须眉的英气!可见你这洒脱不羁的性情,都融入诗中了。你这诗,倒是别有一番豁达豪迈之意,令人耳目一新,竟将这柳絮写出别样风骨。”

宝钗微微一笑,仪态端庄雍容,亦展纸研墨。她身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越发风姿绰约,气质高雅。只见她轻蹙蛾眉,微微低头,右手轻轻转动毛笔,字斟句酌,推敲琢磨,神情专注沉稳。思索片刻后,以“春归何处觅芳踪,且看庭前花正浓。不与东风争艳丽,独留清雅在心中”为题,挥毫落纸。其字迹娟秀工整,笔画间尽显端庄大气,每一笔都透着沉稳内敛,诗句亦如她本人,沉稳持重,含蓄蕴藉,恰似一杯清茶,初品平淡,细品回味无穷。

探春也不示弱,身着月白绫子衣裳,配青缎子背心,束一条白绉绸汗巾儿,显得干净利落,英姿飒爽。她手托香腮,柳眉微锁,凝视窗外景色,似在沉思。忽而灵感突发,(眼中一亮,嘴角微微上扬,露出自信笑容,如春日绽放的花朵般灿烂 )迅速提笔,写下“落英缤纷满径红,春光易逝太匆匆。且将诗意留芳册,不负韶华不负躬”,才情斐然,引得众人纷纷称好。

李纨在一旁微笑着点评,言语尽显稳重亲和,她穿着家常素净,虽无过多华丽装饰,却自有一股端庄贤淑风范,如淡雅兰花,默默散发幽香。她看着众人,缓缓说道:“姐妹们的诗各有千秋,云姑娘的豪情,宝姑娘的清雅,三姑娘的壮志,皆在诗中尽显,实是难得。”

众人正评点间,恰值贾府老仆周瑞家的路过藕香榭,听得里面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忍不住进来凑趣。她迈进屋内,一眼望见这群青春年少、才情出众的姑娘们,不禁微微一怔,眼中泛起追忆之色。她缓缓走到一旁坐下,望着姑娘们,轻轻叹了口气,(眼神满是感慨,仿佛陷入深深回忆,思绪飘回过去岁月 )感慨道:“唉,想当年老太太在时,府里也是这般热闹非常。那时候宝二爷和林姑娘还小呢,整日在园子里淘气,上蹿下跳的,像两只活泼的小鹿。宝二爷更是顽皮得紧,一会儿爬树掏鸟蛋,那猴儿似的模样,差点没把树上的鸟儿都吓跑咯;一会儿又追着蝴蝶跑,满园子地乱窜,真是让人又好气又好笑。林姑娘虽是个女孩儿家,却也伶俐得很,和宝二爷一处,倒也添了不少乐子。还有那时候,琏二奶奶管家,也是精明能干,把府里上上下下打理得井井有条,真真是个厉害角色。”说着说着,她眼角竟泛起泪花,声音也微微颤抖。

姐妹们听了,皆不禁怀念起往日时光。往昔的欢声笑语、嬉戏玩闹,仿若就在眼前。一时间,屋内气氛既温馨又略带感伤,众人皆沉浸在这浓浓的回忆之中,仿佛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美好岁月。

正此时,宝玉急匆匆赶来,身着月白锦袍,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面如敷粉,唇若施脂,一路小跑,气喘吁吁,脸上却带着急切与兴奋。一进来便笑道:“好啊,这般热闹的诗会,怎的不叫上我?我可是听说姐姐妹妹们都在这儿大展才情呢!”众人见他来了,皆是一笑。宝玉凑到桌前,看了众人诗作,不禁拍手称赞:“姐姐妹妹们的才情,真是让我自愧不如。每一首都写得绝妙,各有各的韵味,我可得好好向你们学习学习。”

这边正说着,王熙凤与贾琏携手而来。王熙凤今日身着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她身姿婀娜,迈着轻快自信的步伐,眼神灵动狡黠,扫视众人,仿佛一眼能洞悉每个人心思。一进门便笑道:“哟,我就说怎么这般热闹,原来是姐妹们在开诗社呢!可惜我这俗务缠身,来晚了些。不然啊,定要和你们好好比试比试这作诗的本事。就凭我这直爽性子,作出来的诗说不定别有一番风味!”贾琏则在一旁笑着拱手道:“各位妹妹的诗作,定是精妙绝伦,改日定要细细拜读。”

这诗会兴致愈发高涨,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吟诗对句,妙语连珠,不知不觉便持续到傍晚。天边晚霞如锦缎般绚烂,红、橙、紫色彩交织,将藕香榭染成橙红,给这清幽楼阁披上华丽纱衣。丫鬟婆子们见状,纷纷点起灯烛,柔和烛光在风中摇曳,映照着众人脸庞,忽明忽暗,更添温馨浪漫。

王熙凤见天色已晚,兴致却丝毫不减,双手一拍,高声笑道:“姐妹们今日如此尽兴,岂能就此作罢!来人呐,让小厮们搬来铜锅,再从厨房拿来新鲜的羊肉、鹿肉,还有各种时令蔬菜,咱们一同涮火锅,再烫来几壶好酒,今晚可要好好乐一乐!”众人听了,皆是欢呼称好,气氛愈发热烈。

不多时,小厮们将铜锅稳稳架起,炭火熊熊燃烧,“噼里啪啦”作响,锅里汤翻滚着,“咕嘟咕嘟”冒着泡,散发诱人香气,那香气混合着香料浓郁与食材鲜美,弥漫整个藕香榭。新鲜的羊肉纹理细腻如丝,泛着诱人光泽,放入锅中,瞬间便被滚烫的汤底包裹,微微卷曲,仿佛在诉说着鲜嫩;鹿肉带着微微红润,每一丝纤维都似蕴含独特风味,在锅中涮煮时,渐渐渗出鲜美的汁水;时令蔬菜更是水灵,翠绿青菜叶片带着仿若清晨露珠的光泽,仿佛刚从田间采摘,透着清新生机,放入锅中,“嗞啦”一声,便焕发出别样的清香。大家围坐在一起,纷纷动起筷子,夹起鲜嫩肉片和翠绿蔬菜,放入锅中涮煮,一时间,欢声笑语与火锅热气交织,热闹非凡。

酒过三巡,李纨见大家吃了不少肉食,担心腻着,便亲自精心炮制大麦茶。她素手轻执茶盘,将一杯杯热气腾腾的大麦茶,笑意盈盈地递给众人,轻声说道:“姐妹们吃了这么多,喝点这大麦茶,清爽解腻助消化。”林黛玉轻轻接过,玉指轻托茶盏,微微低头,轻嗅茶香,而后缓缓端起大麦茶轻抿一口,不禁赞道:“大嫂子这茶烹得真真是好,入口清爽,唇齿留香,茶韵悠长,不愧是精心炮制的。这茶香,竟似能驱散这春日的些许倦怠。”说罢,她眼珠一转,提议道:“如此好茶,不若我们以大麦茶为题,再作几首诗,岂不快哉?”众人纷纷响应,欢声笑语再次响起。

众人一边品尝大麦茶,一边思索诗句。湘云微微皱眉,挠了挠头,时而咬着笔头,时而抬头望向屋顶,忽而眼睛一亮,似是灵感突至,赶忙提笔蘸墨,在诗笺上奋笔疾书,那专注模样仿佛周围一切都与她无关。

《咏大麦茶》

田家初熟麦,采撷入茶瓯。

慢煮香盈室,轻斟韵绕喉。

不随花斗艳,独解腻消愁。

常饮身心畅,悠然岁月留。

宝钗则轻轻转动手中茶杯,眼神略带沉思,时而望向窗外月色,时而低头看着杯中金黄茶汤。片刻后,优雅提笔,在纸上落下娟秀字迹,每一笔都写得极为认真,仿佛在书写自己的心境。

《赞大麦茶》

大麦凝清韵,煎汤意自悠。

金黄浮玉盏,爽气溢琼楼。

去腻堪称妙,回甘岂用求。

此茶真味在,尘世几人酬。

探春一手支着下巴,凝视手中茶盏,眼神随着茶汤热气飘散,似在回忆,又似在憧憬。不多时,展颜一笑,挥笔写下心中诗句,笑容中透着自信与满足。

《题大麦茶》

麦香飘满座,茶韵绕梁留。

煮沸三春梦,斟来一味柔。

能消肥腻苦,可解世情愁。

细品其中意,方知岁月幽。

这边黛玉,轻蹙眉头,手托香腮,静静地坐在那里,宛如绝美的仕女图。她时而目光流转,看向窗外夜色,似在寻找灵感源泉;时而轻咬下唇,微微摇头,似对自己构思仍不满意。不多时,似是灵感降临,她缓缓提起笔,蘸墨润毫,玉腕轻挥,在诗笺上落下娟秀字迹,每一个字都仿佛倾注了她的情思。

《品大麦茶》

麦香袅袅绕清瓯,浅啜轻尝意韵留。

不羡繁华春景好,独钟淡雅此茶幽。

心融暖液愁思解,味沁柔肠俗虑休。

漫品时光闲里度,且随诗意共悠悠。

众人诗作既成,相互传看,一时间,赞叹声、讨论声此起彼伏。

湘云率先嚷道:“我瞧林妹妹这首,‘心融暖液愁思解,味沁柔肠俗虑休’,写得实在妙!就像林妹妹平日里,看似柔弱,可那心思细腻得很,这品茶都能品出这般滋味,把心里那些个愁绪都化在这茶里咯!”

宝钗微笑着接过话茬:“云丫头,你这评价倒是独到。林妹妹此诗,从意境到用词皆精妙非常。‘不羡繁华春景好,独钟淡雅此茶幽’,既点明了大麦茶的淡雅,又暗合林妹妹心性,不慕繁华,独爱清幽。再看这结构,起承转合自然流畅,实在是佳作。”

李纨点头称是:“宝姑娘分析得透彻。林姑娘的诗向来有她的风骨,今儿这首,把大麦茶的神韵与自身心境融合得恰到好处。云姑娘的诗则是豪情满怀,读来让人畅快;宝姑娘的沉稳大气,三姑娘的诗又透着壮志,都各有妙处。”

探春笑着说:“姐姐们说得是,我作诗时,就想着莫要辜负这大好春光,还有咱们姐妹们相聚的时光,便把这心思都写进去了。”

宝玉在一旁听得入神,忙道:“姐姐妹妹们的诗,每一首都叫人拍案叫绝。我以后定要多向姐姐妹妹们请教,也盼着能有你们这般才情。”

王熙凤在一旁笑道:“你们这群才女,评起诗来一套一套的,把我这没读过多少书的人都听愣神了。依我看呐,大家的诗都好,都透着咱们贾府的气派!”众人听了,又是一阵欢笑。

正说得热闹间,一阵微风悄然溜进藕香榭,调皮地掀起了黛玉的诗稿,那诗稿如一只轻盈的蝴蝶,悠悠地飘向了窗外。众人皆是一惊,黛玉不禁微微蹙眉,面露焦急之色。宝玉赶忙起身,说道:“林妹妹莫急,我这就去寻来。”说罢,便匆匆追了出去。众人也纷纷起身,来到窗边张望。只见宝玉借着月光,在花丛间四处寻找,嘴里还念叨着:“可别给弄坏了,林妹妹的心血呢。”不一会儿,他高声喊道:“找到了!”众人这才松了一口气。宝玉回到屋内,将诗稿递给黛玉,笑着说:“林妹妹,可算寻回来了,莫要再让这风给偷了去。”黛玉接过诗稿,轻轻抚了抚,嗔怪道:“这风,倒也顽皮。”众人见状,又都笑了起来,气氛愈发融洽。

王熙凤见状,笑着打趣道:“瞧瞧,这风都来凑趣儿,想给咱们这诗会添点乐子呢!说不定是老天也觉得咱们今儿个太高兴,派这风来逗逗咱们。”李纨也笑着附和:“凤丫头这话倒是有趣,想来也是这美好的时光,连风儿都羡慕了。”

直到深夜,月光如水,洒在藕香榭的每一个角落,给这热闹过后的楼阁披上一层静谧银纱。微风轻拂,残留的烛火微微晃动,仿佛在留恋方才的热闹。远处传来更夫打更的声音,“咚——咚——”,在寂静夜里格外清晰,伴随着此起彼伏的虫鸣声,仿佛为这场美好聚会演奏着静谧摇篮曲。大家才带着满足与倦意,各自散去。

黛玉回到潇湘馆,坐在榻上,又轻轻展开那诗稿,嘴角不自觉泛起微笑,脑海中回想着今晚诗会的点点滴滴,珍惜着与姐妹们相聚的美好时光,直至烛火渐熄,才将诗稿小心收好,和衣而卧。

宝钗回到蘅芜苑,依旧沉浸在方才的诗会之中,细细回味着姐妹们的诗作,思索着诗词中的精妙之处,心中暗自感慨姐妹们的才情,在这宁静的夜里,伴着淡淡的花香入眠。

湘云回到枕霞阁,虽有几分倦意,却仍兴奋不已,嘴里还嘟囔着自己和姐妹们的诗句,想着下次诗会定要再与姐妹们一较高下,在这满心期待中进入梦乡。

且看此诗以结前文:

暮春雅聚藕香榭,诗韵茶香意未歇。

忆往谈今欢语长,月光如水梦留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