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八十九回 紫娟献策兴绣坊 晴雯督工制冬衣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4.5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话说这隆冬之际,乾坤之间仿若被严寒凝铸,彤云如墨,沉甸甸地压于贾府那雕梁画栋之上。

凛冽朔风,恰似无数锐利冰刃,在府中曲折回廊与轩昂楼阁间呼啸肆虐,割得人肌肤如裂,痛意刺骨。

贾府上下众人,皆被这砭人肌骨的酷寒逼得举止收敛,神色匆匆,步履间满是冬日独有的凝重与沉郁。

彼时,潇湘馆内静谧清幽。黛玉慵懒地斜倚在临窗的湘妃榻上,身着一袭月白绫子精心裁就的锦袍,那绫子仿若月光倾洒,柔和而皎洁。

外罩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色泽明艳却不失雅致,愈发衬得她身姿纤细如柳,眉眼间似笼着一缕若有若无的清愁。她微蹙着那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眼神中透露出丝丝缕缕的忧虑,静静地凝视着窗外忙碌却面带戚色的绣娘。

这些绣娘,皆身怀精妙绝伦的刺绣手艺,往昔凭借此技,为贾府绣出无数精美绝伦的绣品,使贾府在金陵城的锦绣繁华中更添几分瑰丽色彩。

然而,近来贾府诸事繁杂,内外交困之象渐显,生计来源日趋艰难,绣娘的活计也随之锐减,她们脸上因而时常笼罩着一层挥之不去的愁云惨雾。

黛玉自幼心性纯善,见此情景,心中不禁泛起层层怜悯,恰似平静湖面投入石子,涟漪扩散。

她暗自思忖,若能为这些绣娘寻得一条生路,一来可解她们燃眉之急,使其免于生计之忧;二来也算是为贾府略尽绵薄之力,添一份善举。这般想着,她轻轻转动手中那柄湘妃竹扇,竹扇轻摇,发出清脆悦耳之声,而后柔声唤道:“紫鹃。”

不多时,紫鹃款步而来,莲步轻移间,仿若春风拂过花枝,轻盈而灵动。她身着葱绿绫子的夹袄,下着水红撒花的绫裙,色彩明快而不失雅致,显得伶俐乖巧。她轻盈地行至黛玉身前,微微福身,姿态优雅,声音清脆悦耳如同林间莺啼:“姑娘,唤婢子何事?”黛玉将心中所想,如潺潺溪流般娓娓道出,语气中满是关切与忧虑。

紫鹃听后,一双灵动的妙目微微转动,恰似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光芒流转间,略一沉吟,已然胸有成竹。她脸上泛起自信的笑容,那笑容犹如春日里初绽的花朵,明媚而动人,说道:

“姑娘,依婢子之见,可与江南那几家久负盛名的老字号绸缎庄通力合作。咱贾府绣娘的手艺,那可是远近闻名,有口皆碑的。若是定制些精巧绣品,再销往五湖四海,想来定能大获成功。” 说罢,紫鹃自告奋勇,愿亲自挑选绣娘,操持此事,言语间满是热忱与担当。

只见紫鹃在绣娘中穿梭往来,眼神专注而犀利,仿佛能洞察每一位绣娘技艺的细微之处。她时而微微点头,对某位绣娘的针法表示认可,那点头间带着一种审慎的肯定;

时而轻轻摇头,对技艺稍欠火候的绣娘暗自思忖,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惋惜与思索。她将绣娘依技艺高低,仔细分作几等,心中自有一番缜密的盘算:这几位绣工精细,针法娴熟,运针如飞间,似能赋予丝线以生命,

可担当绣制精品之重任,像那屏风、锦被之类的重要物件,交予她们定能出彩,绣出的图案想必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那几位虽技艺稍逊,但胜在勤勉踏实,可安排些辅助工作,如穿针引线、整理绣料等,也好让她们在实践中慢慢精进技艺,逐步成长。

挑选完毕,紫鹃又日夜沉浸在构思之中,一心设计出诸多新式花样。她时而伏案疾书,手中的毛笔如行云流水般在纸上挥洒,墨汁在笔尖流淌,仿佛将她的奇思妙想注入其中;

时而对着画稿托腮沉思,那专注的神情,仿佛世间万物都已与她无关,唯有脑海中的花样在不断变幻。像那贾府园林中四季景致,

或春日里繁花似锦的沁芳闸,花瓣随风飘落,宛如红雨纷纷,她便构思着如何用五彩丝线将这如梦如幻的场景绣于屏风之上,以针法的疏密表现花瓣飘落的姿态,以色彩的浓淡展现花朵的娇艳与衰败;

或夏日中荷叶田田的藕香榭,荷叶随风摇曳,荷花娇艳欲滴,她思索着以何种针法能绣出荷叶的灵动与荷花的娇羞,是用细腻的平针勾勒荷花的轮廓,还是以灵动的打籽绣表现荷叶上的露珠;或秋日里霜叶如醉的栊翠庵,

那漫山遍野的红叶,似烈火燃烧,她琢磨着怎样调配丝线的颜色才能还原这绚烂的秋景,是用鲜艳的朱红搭配深沉的绛紫,还是加入些许金黄以增添秋日的明媚;

或冬日中红梅傲雪的芦雪庵,红梅在皑皑白雪中独自绽放,她考虑着如何通过针法的变化表现出红梅的坚韧与雪的轻盈,是用坚挺的直针绣红梅的枝干,还是以轻柔的铺针绣白雪的纯净。

又将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如“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以灵动的笔触,规划着如何绣于帕子之中,让诗词与刺绣相得益彰,或许以行书的笔法绣出诗词,再用环绕的丝线勾勒边框,使其更具韵味,可谓别出心裁,独具匠心。

待绣坊开张之日,那场面当真是热闹非凡,宛如一幅鲜活生动的市井繁华图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只见贾府大门前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四方宾客,身着华服,纷至沓来。

有身着石青缂丝八团倭缎排穗褂的富贵公子,他们气宇轩昂,谈笑风生,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子弟的风范,那褂子上的缂丝图案精致繁复,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微微光泽;有头戴攒珠累丝金凤、身穿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的诰命夫人,

她们雍容华贵,仪态万千,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语都透着尊贵与威严,凤冠上的珍珠摇曳生姿,似在诉说着家族的荣耀。他们或手持名帖,名帖上字迹工整,墨香犹存,恭敬递上;或相互寒暄,笑容满面,话语间尽是对绣坊的期待与赞誉。皆是慕名而来,欲一睹绣坊风采,订购心仪绣品。

订单如雪片般纷纷飞来,一时间,绣坊内人潮涌动,热闹非凡。伙计们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洋溢着喜悦的笑容。就连那深居宫中的娘娘,听闻贾府绣坊绣品精妙无双,巧夺天工,也特地派人前来,下了厚厚的一叠订单。一时间,绣坊名声大噪,生意兴隆,门庭若市,成为了金陵城中众人热议的焦点,街头巷尾皆在传颂着贾府绣坊的神奇技艺与精美绣品。

且说晴雯这厢,因府中上下皆需添置冬衣,这重任便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她的肩上。晴雯当日身着葱绿杭绸小袄,那杭绸质地柔软,色泽鲜亮,如春日新发的嫩叶。外罩一件青缎灰鼠褂,更添几分利落与飒爽。她素性严谨,对诸事皆一丝不苟,眼中容不得半点瑕疵,行事风格犹如快刀斩乱麻,干脆利落。

每日里,天还未亮透,晨曦还未完全驱散夜的黑暗,四周一片静谧,唯有寒风在屋外呼啸。晴雯便早早来到工坊。工坊内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布料香气与炭火的暖意,却仍抵挡不住丝丝寒意从缝隙中钻进来。

她迈着轻快而有力的步伐,穿梭于工坊之中,眼神如鹰般锐利,从布料的质地优劣,到针脚的疏密均匀,皆严格审视,容不得半点马虎。那眼神仿佛能看穿布料的每一丝纹理,洞察针脚间的每一处细微差别。

见有绣娘稍有懈怠偷懒之态,晴雯顿时柳眉倒竖,杏眼圆睁,脸上闪过一丝怒色,犹如乌云瞬间遮住了明媚的阳光,原本和善的面容此刻显得格外严肃。

她快步走到那绣娘面前,双手叉腰,声音清脆而严厉地说道:“若不仔细用心,仔细你的皮!咱贾府的规矩,你难道忘了不成?这冬衣关乎府中上下众人的冷暖,岂容你这般敷衍!若都似你这般,这冬衣如何能做得精细,又怎能让主子们满意?咱贾府的体面,可都在这一针一线上呢!”

然而,她虽言辞严厉,却也体贴下人。见有绣娘双手被寒冻得红肿开裂,那红肿的肌肤仿佛熟透的虾子,粗糙而干裂,她心中不禁泛起一丝不忍。她微微皱眉,眼神中闪过一丝怜惜,犹如春日里的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温柔的涟漪。

忙命人送来冻疮膏,亲自递到绣娘手中,轻声嘱咐道:“快些涂抹了,仔细着些,莫要落下病根儿。这寒冬腊月的,可要自己心疼自己才是。咱们虽为生计忙碌,可也不能不顾惜自己的身子。”

一日,晴雯如往常般巡查工坊。她走到一张绣台前,发现新制的一件狐皮大氅针脚不齐,原本平整的狐皮上,针脚歪歪扭扭,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小蛇,甚是刺眼,在这精心准备的冬衣上显得格格不入。

晴雯的面色瞬间一沉,犹如暴风雨来临前的阴沉天空,乌云密布,嘴唇微微颤抖,显然是动了真怒。她二话不说,伸手拿起剪刀,“咔嚓”一声,那声音在寂静的工坊中格外响亮,仿佛一道惊雷,打破了工坊内的平静。当场便将那针脚拆了。她转头看向一旁吓得脸色苍白如纸的绣娘,目光如炬,严肃地说道:

“重新缝制,若再如此,定不轻饶!贾府的脸面,可不能毁在你这一针一线上。这冬衣,每一针都关乎着主子们的温暖,每一线都系着贾府的声誉,容不得丝毫马虎。”

且说晴雯正在工坊之内,面色凝重地盯着那几个被责令重新制作冬衣的绣娘。她双手抱臂,目光锐利如鹰,紧紧盯着绣娘手中的针线,那眼神仿佛能洞察每一个细微之处。绣娘们个个神情紧张,大气都不敢出,手中的针线虽在动,却透着几分慌乱。

就在这时,工坊外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仿若春日微风拂过花瓣,轻柔而舒缓。众人抬眼望去,只见林黛玉款步而来。她身着一件月白绫子的衣裳,外罩淡粉锦缎的披风,领口袖口皆绣着精致的梅花图案,在走动间,那梅花仿若要随风飘落。她莲步轻移,身姿婀娜,恰似弱柳扶风,美得如梦如幻。

黛玉走入工坊,见此情形,轻轻摆了摆手,那动作优雅至极,仿若一幅细腻的工笔画。晴雯见状,赶忙来到黛玉身旁。黛玉抬眸,眼中满是温柔,轻声说道:“晴雯,你瞧,绣娘们这般辛苦,日夜操劳,些许瑕疵,改正便是,不必如此严厉。她们也是尽心尽力了,莫要太过苛责。” 晴雯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犹豫,但还是轻声应道:“姑娘所言极是,只是这冬衣关乎府中众人,容不得半点马虎。”

黛玉微微一笑,那笑容如同春日暖阳,瞬间驱散了工坊内的紧张气氛。她并未多言,径直走到那件拆了针脚的衣服前,轻轻拿起,坐在绣台前。只见她手指轻捻丝线,将针穿过,动作娴熟自然,仿佛这针线早已与她融为一体。紧接着,她飞针走线,那双手如同灵动的蝴蝶,在布料间穿梭自如。每一针落下,皆恰到好处,针脚细腻均匀,仿若天成。众人皆看呆了,目光紧紧跟随着黛玉的双手,仿佛在欣赏一场精妙绝伦的表演。

不多时,那件衣服已在黛玉的巧手下焕然一新。绣娘们围拢过来,看着那细腻的针脚,不禁赞叹不已。“姑娘这手艺,当真是神了!”“是啊,从未见过如此精妙的针法,这简直是巧夺天工啊!”绣娘们你一言我一语,满是钦佩之色。

其中一位年轻的绣娘鼓起勇气,轻声问道:“姑娘,您这针法如此绝妙,不知是如何习得的?还望姑娘能教教我们。” 其他绣娘也纷纷附和,眼中满是期待。黛玉抬头,环视众人,微笑着说道:“我自幼在苏州长大,苏州之地,刺绣之风盛行。娘亲便是刺绣的高手,我自小跟着娘亲,耳濡目染,学了些皮毛而已。” 说罢,黛玉便细心地一一教导起来,从针法的运用,到丝线的搭配,再到图案的构思,无一不详细讲解。绣娘们听得津津有味,不时点头,眼中闪烁着求知的光芒。在黛玉的悉心教导下,工坊内弥漫着一股浓厚的学习氛围,众人皆沉浸在这刺绣的奇妙世界中。

再说冬衣在晴雯的监督之下,严格督促之下,冬衣终得按时完工。

件件皆是精美厚实,针脚细密均匀,无一处不妥,仿佛每一针每一线都倾注了绣娘们的心血与晴雯的悉心监督,每一件冬衣都像是一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散发着温暖与精致的气息。

黛玉穿上新衣,只觉暖意袭人,仿佛冬日的严寒瞬间被驱散得无影无踪。那温暖不仅来自新衣的材质,更来自于众人的用心。

她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甜美的笑容,那笑容如同春日里盛开的桃花,娇艳而动人,眼中满是赞许之色,不禁笑道:“晴雯这般用心,这个冬天再不怕冷了。有此新衣,再加上这一份心意,便是再冷的天,也觉得温暖如春了。”

正是:

紫鹃妙策兴绣坊,巧思织就锦云裳。

晴雯严督裁冬袄,细意缝来暖玉妆。

绣线穿成千样景,银针引动百花香。

红楼儿女多奇志,各展风华护府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