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九十八回 宝玉遭陷蒙奇冤 黛玉沥血救情郎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5.4千字 更新时间:07-24 14:30

话说彼时,宝玉身处军中,那特制战甲披挂于身,甲叶细密精巧,恰似鲛人精心织就的鳞片,闪烁着幽冷的寒芒,又如点点星辰洒落其上。

腰间所佩宝剑,剑柄之上宝石雕琢精妙,于日光下熠熠生辉,似蕴藏神秘灵韵。他身姿挺拔,稳稳端坐于高头大马之上,恰似上古战神临世,英气逼人之态,令观者无不侧目。

每逢战事,宝玉皆如猛虎出山,勇往直前,冲锋陷阵于敌阵之中,其果敢勇猛,直叫敌军望风披靡,威名自此远播千里之外。

然世间之事,往往人红遭妒。朝中竟有那等奸佞之徒,心怀叵测,犹如恶狼觊觎羔羊一般,觊觎宝玉的赫赫战功,必欲除之而后快。

一日,早朝时分,但见金銮殿内庄严肃穆,大臣们身着朝服,依品级分立两旁,气氛凝重得仿若能滴出水来。忽有一人,神色谄媚且暗藏阴鸷,自班列中趋出,“扑通”一声跪地,那动作极为迅速,似早有准备。

此人正是那奸恶之辈,身着锦绣朝服,头戴乌纱,帽翅微微颤动,仿若亦为其阴谋而暗自悸动。其声音尖细,犹如夜枭啼叫,言辞阴毒:“陛下,臣闻那贾府宝玉,拥兵自重,于军中诸多行径,实乃悖逆臣子之道,似有不轨之心,望陛下明察!”

那皇帝高坐龙椅,身着金黄龙袍,绣着五爪金龙,气势威严赫赫。闻此奏报,龙颜瞬间大怒,原本和善的面容瞬间扭曲,双眉倒竖如利剑,眼中怒火如炽,仿若要将一切焚毁。不假思索,即刻下旨:“将宝玉革职查办,速速押入大牢,严审其罪!”

此旨意犹如晴天霹雳,瞬间震得朝堂之上一片哗然,众人交头接耳,神色各异,或惊恐,或疑惑,或暗自窃喜。消息如疾风般传至贾府,阖府上下皆惊得瞠目结舌,仿若天崩地裂。

且说正房之中,王夫人身着华丽绸缎,那绸缎的纹路在烛光下闪烁,却映照着她惨白如纸的面容。手中帕子不自觉地绞作一团,那帕子上绣着的娇艳花朵,此刻也似被她绞得失了颜色,仿佛欲将满心惊恐与无助绞碎殆尽。

她眼中慌乱与绝望交织,犹如惊弓之鸟,颤声道:“这可如何是好,我那苦命的宝玉,自幼纯善忠义,怎会犯下此等弥天大罪,定是遭人陷害!”说罢,身子摇摇欲坠,一旁的丫鬟赶忙上前扶住。

黛玉听闻此讯,恰似被重锤击中,手中正翻阅之书卷“啪嗒”一声坠地。她身着素色罗裙,外罩淡紫色披风,往日的温婉秀丽此刻全然不见,面色瞬间毫无血色,犹如冬日的残雪。泪水夺眶而出,大颗大颗地滚落,身形摇摇欲坠,几欲昏厥。

她满心悲戚,暗自思忖:“我夫一片赤诚忠心,可昭日月,怎能蒙此不白之冤?若宝玉有个三长两短,我又何以独活!”遂悲泣道:“我夫忠心耿耿,天地可表,怎可遭此诬陷!”说着,以帕子掩面,双肩微微颤抖。

这边贾政气得浑身颤抖,身着藏青色长袍,头戴方巾,那方巾因他的激动微微晃动。胡须因愤怒而乱颤,犹如风中的蒿草。怒目圆睁,喝道:“这定是有人蓄意构陷!我儿自幼忠义,岂会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说罢,来回踱步,双手握拳,指节泛白。

贾琏亦是满脸焦急,在屋中来回踱步,袍角随风摆动,口中不停念叨:“这可如何是好,这可如何是好!”他时而皱眉,时而搓手,眼神中满是焦虑。

王熙凤素来精明强干,此刻亦慌了神,却强自镇定,身着锦绣华服,手扶发簪,那发簪上的珠翠微微晃动。说道:“当务之急,是想法子救宝玉出来,切不可乱了阵脚。”说着,目光闪烁,似在思索对策。

黛玉强忍悲痛,心意已决,定要拼尽全力救宝玉于水火之中。她匆匆赶至北静王府,求见北静王。

只见那北静王身着素雅而不失华贵之服饰,头戴玉冠,面如冠玉,神色凝重。黛玉见得北静王,“扑通”一声跪下,泪流满面,哭诉道:“王爷,我家宝玉向来忠心为国,此次定是遭奸人陷害,还望王爷怜悯,施以援手,救宝玉一命。”

说罢,伏地不起,双肩抽动。北静王赶忙扶起黛玉,面露不忍之色,宽慰道:“林姑娘且莫悲伤,本王素知宝兄弟为人,忠义无双,定当尽力周旋。”

与此同时,王夫人心急如焚,差人快马加鞭,请来翰林院大学士林承祖、兵部尚书林如梁与御前一品带刀护卫林如天。不多时,三人匆匆而至。

林承祖身着月白色锦袍,头戴束发冠,那冠上的美玉温润而泽,映衬着他忧虑的面容。神色忧虑,脚步匆匆;林如梁身着绛紫色朝服,头戴乌纱帽,帽翅在走动中微微颤动,一脸凝重;林如天身着黑色劲装,腰佩长刀,刀柄上的装饰简洁而不失霸气,神情冷峻。

王夫人见得三人,赶忙迎上前去,泣不成声:“几位大人,宝玉此次遭此大难,还望你们念在亲戚情分上,救救他呀。”说着,双手合十,连连作揖。林承祖赶忙说道:“舅妈莫急,宝玉之事,我等定会全力以赴。”林如梁亦是神色坚定:“夫人放心,宝玉是我侄女婿,我等定不会坐视不管。”林如天则握紧拳头:“定要还宝玉一个清白。”

林承祖握住一旁正哭泣的林黛玉之手,温言劝道:“姐姐放心,我等定会救姐夫出来。你且莫要太过伤心。”贾玉澜与阿诗玛亦在一旁劝慰林黛玉:“母亲莫要着急,舅舅、二外公、三外公,还有北静王爷,定能帮父亲洗脱冤屈,救父亲出来。”

站在一旁的贾宝玉之三个妾室,袭人、晴雯、紫鹃,亦紧紧握住林黛玉之手。袭人轻声道:“姑娘放心,宝二爷吉人自有天相,一生为国征战,又有这么多人齐心相救,定能洗脱冤屈。”晴雯则咬着嘴唇,眼神坚定:“就是,那些小人定不会得逞。”紫鹃默默流泪,只是握紧黛玉的手,似在传递力量。

这边王熙凤亦未闲着,一面差人四处打点,一面与贾琏商议:“你也出去找找门路,多求求那些与咱们交好的王公大臣,让他们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贾琏忙不迭点头,转身出门而去,那脚步匆忙,差点撞到门口的屏风。

黛玉又亲自撰写辩词,独坐桌前,屋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她脸上晃动,映出她憔悴的容颜。她手持毛笔,神色凝重,泪水潸然落下,洇湿宣纸。那笔锋饱含血泪,将宝玉征战功绩一一详尽列举,言辞恳切,感人肺腑。她怀揣辩词,四处恳请朝中正直之士为宝玉鸣冤。

每日清晨,天色未明,墨色天空尚残留几颗寒星,黛玉便已守在宫门外,身着单薄衣衫,不顾风吹日晒,盼着皇帝能听她申诉。其凄楚之态,令过往之人见之无不动容。

且说宝玉蒙冤,身陷于那牢狱之中。但见这牢狱之地,阴森可怖,仿若鬼蜮。顶上不见天光,唯有几缕黯淡光线,自狭小窗棂挤入,在地上投下斑驳暗影。

四周墙壁潮腻,水渍如泪般蜿蜒而下,散发着阵阵令人作呕的腐臭浊气,直往人口鼻中钻。宝玉置身其间,形容憔悴不堪,往日的风流俊逸全然不见,衣衫褴褛如败絮,面色苍白似纸,头发蓬乱得犹如荒草。

然而,即便身处如此困境,他心中仍念念不忘黛玉与家中诸人。

这一日,黛玉与袭人、晴雯、紫鹃四人,心系宝玉在狱中受苦,犹如油煎火燎一般。几人聚在一处,细细商议过后,各自使出浑身解数,精心备下许多宝玉平素最爱吃的吃食。

那黛玉亲自下厨,做了宝玉最爱的糖蒸酥酪;袭人则仔细挑选了新鲜的果子,洗净切好,摆得整整齐齐;晴雯找出家中珍藏的点心方子,忙乎了半日;紫鹃也不闲着,精心熬制了一锅滋补的羹汤。她们将这些吃食一一装入精致的食盒之中,或手提,或肩扛,心急如焚地匆匆往狱中赶去。

一行人好不容易到得狱前,那狱卒见是几个女眷,面色一沉,本欲阻拦,嘴里嘟囔着:“这是什么地方,岂是你们随便能进的!”黛玉见状,赶忙悄悄塞过去好些银子,那狱卒眼睛瞬间一亮,见钱眼开,脸上方才露出几分松动之色,却仍不情不愿地哼了一声,这才放了她们进去。

众人沿着狭窄昏暗的通道前行,那通道仿若没有尽头,四周不时传来囚犯痛苦的呻吟,伴着铁链的哗啦声响,在这寂静的牢狱里回荡,令人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晴雯本就性子刚烈,此刻再也忍不住,低声咒骂道:“这等腌臜之地,简直不是人待的,怎能叫二爷受这般委屈!”紫鹃吓得脸色一白,忙不迭拉了拉她的衣袖,眼神示意她噤声,生怕招来更多麻烦。

众人小心翼翼地寻去,终于找到了宝玉所在的牢房。黛玉一眼望去,只见宝玉孤零零地蜷缩在角落,衣衫褴褛,面色苍白如纸,头发蓬乱得不成样子。她只觉心如刀绞,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几步抢上前去,颤声道:

“二爷,你这是受了多少苦啊!”宝玉抬起头,见是她们,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挣扎着强撑着起身,嘴角扯出一抹笑容,只是那笑容里满是疲惫与憔悴,说道:“你们何苦来这等地方,叫我心中好生不安。这里污秽不堪,莫要污了你们。”

袭人赶忙走上前,轻轻打开食盒,将里面的点心、菜肴一一拿出,摆在简陋的石桌上,柔声道:“二爷,这都是您平日里爱吃的,快些吃点,也好补补身子。您瞧,这糖蒸酥酪,是林姑娘亲手做的呢。”晴雯也递上一盏热茶,嘟囔着:“二爷,您可得多吃点,等出去后,定要好好惩治那些个小人,不能就这么便宜了他们!”

宝玉微微颤抖着接过茶盏,浅抿一口,又拿起一块点心,缓缓放入口中,咀嚼了几下,眼中满是感动,声音略带沙哑地说道:“有你们这番心意,我便是再受些苦也值了。只是这牢狱绝非久留之地,你们早早回去,莫要为我担忧。我在这里,自己会保重。”

黛玉含泪点头,声音带着哭腔说道:“二爷放心,我们定会想尽一切办法,拼了命也要让你早日脱离这苦海。” 袭人亦是红了眼眶,哽咽着说:“二爷,您放宽心,府里上下都在为您操心,老爷、太太也四处托人打点,定会让您早日平安归来。”

晴雯平日里那般烈性,此刻也忍不住泪盈于睫,跺着脚道:“二爷,那些个小人,我晴雯定不会叫他们好过!等您出去,定要他们血债血偿!” 紫鹃更是紧紧拉着宝玉的手,哭得泣不成声:“二爷,您一定要等着我们,千万要撑住啊。”

几人正说着话,那狱卒一脸不耐,脚步匆匆,“咚咚咚”地疾走过来。只见他横眉竖目,粗着嗓子大声催促道:“有什么话快些讲!没瞧见时辰不早了吗?一会儿上官就要来巡查,我等可担当不起这罪责!”那声音在这昏暗逼仄的牢狱里,犹如炸雷一般,格外刺耳,震得众人心里皆是一紧。

宝玉听闻,心中猛地一揪,焦急之情溢于言表,急忙劝四女道:“你们快些走吧,莫要因我误了时辰,叫我徒增担忧。我在这里一切都好,你们无需太过挂怀。”说罢,强颜欢笑,可那眼中流露出的关切与不舍,却怎么也藏不住,犹如寒夜中的烛火,虽微弱却炽热。

林黛玉听闻,泪水更是如断了线的珠子般滚落,泣不成声:“二爷,你在这狱中千万要保重自己,我们定当全力营救你出去。” 袭人亦是红了眼眶,哽咽着说:“二爷,您放宽心,府里上下都在想办法,定会让您早日脱离苦海。”

晴雯平日里那般烈性,此刻也忍不住泪盈于睫,跺着脚道:“二爷,那些个小人,定不会叫他们好过!” 紫鹃更是拉着宝玉的手,哭道:“二爷,您一定要等着我们。”

宝玉看着眼前哭成泪人的四人,心中既感动又心疼,再次急切地催促道:“你们快走,莫要叫我放心不下。” 林黛玉众人这才一步三回头,洒泪而别。她们每迈出一步,都仿佛有千斤重,那脚步里满是对宝玉的担忧与眷恋。直至她们的身影渐渐消失在这阴暗的牢狱通道尽头,那声声啜泣似乎仍在空气中回荡。

林承祖凭借其在翰林院之人脉,四处奔走,收集宝玉忠义之证据。他穿梭于各府邸之间,与各位学士、大儒商议对策,每至一处,皆言辞恳切地讲述宝玉之冤情。然而,其间亦不乏波折。他拜访某位素有威望的老学士时,那老学士起初因惧怕牵连,婉拒相助。林承祖数次登门,言辞诚恳,以大义相劝,终得老学士松口。林承祖儒雅面容因焦急而微微泛红,眼中满是对宝玉之担忧。每次从老学士府邸出来,他都眉头紧锁,心中暗暗祈祷事情能有转机。

林如梁身为兵部尚书,于兵部内调阅各种军报,寻觅能证明宝玉清白之线索。他眉头紧锁,日夜查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心中思忖:“宝玉这孩子,我看着长大,定不会做出此等事,定要还他清白。” 其间,他发现一份关键军报竟有被篡改之痕迹,不禁心中一紧,犹如惊弓之鸟。遂多方查证,四处打听,甚至微服私访那些知晓内情的将士。在寻找真迹的过程中,他遭遇了重重阻碍,有人暗中使绊,有人故意隐瞒,但他毫不退缩,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过人的智慧,终寻得真迹,为宝玉之清白添一有力证据。

林如天身为御前一品带刀护卫,利用职务之便,于宫中暗中打听消息,寻找那诬陷之人的破绽。他身姿矫健,于宫中各个角落穿梭,犹如鬼魅一般,不放过任何一丝可疑之处。一日,他在宫墙拐角处,听闻两名小太监窃窃私语,似与宝玉之事有关,遂暗中跟踪。那两名小太监似乎察觉到有人跟踪,故意绕了许多弯路,走进了一处偏僻的宫室。林如天小心翼翼地跟在后面,却不小心踢到了一块石头,发出了轻微的声响。小太监警觉地回头查看,林如天赶忙躲在一旁的柱子后面,大气都不敢出。待小太监放松警惕后,他继续跟踪,终获重要线索。

这边,已然成为皇后娘娘的贾元春,于宫中亦是心急如焚。她身着凤袍,头戴凤冠,凤目含泪,对身边宫女说道:“速去打听皇上对此事之态度,务必想尽办法让皇上彻查此事,还宝玉清白。” 随后,她又修书一封,派人悄悄送出宫去,与北静王等人商议营救宝玉之策。她坐于凤榻之上,手中紧紧攥着信纸,心中满是对宝玉之担忧,暗自祈祷众人能早日救宝玉脱离苦海。她时而起身踱步,时而望向窗外,眼神中满是焦急与期盼。

在黛玉之不懈努力下,加之北静王、林承祖、林如梁、林如天以及贾元春等众人齐心协力,于朝堂上据理力争,力保宝玉。皇帝终于派人彻查此事。一番明察暗访之后,真相大白,那诬陷之人终是受到了应有的严惩。

宝玉沉冤得雪,官复原职。出狱那日,天色晴朗,阳光洒在宝玉身上,仿若为他洗去一身冤屈。黛玉、袭人、晴雯、紫鹃早早便在狱外等候,远远望见宝玉身影,她们飞奔过去,几人相拥而泣。历经此番劫难,几人感情更胜从前,恰似那经过烈火淬炼的真金,愈发坚韧璀璨。

诗日:

无端祸起陷忠良,牢狱深寒泪满裳。

弱质红颜担大义,柔肩铁骨斗奸伥。

泣血陈情求正道,含悲奔走诉冤肠。

云开雾散终得雪,比翼连枝岁月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