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九十九回 荣国府雅集沁芳社 众姐妹联吟海棠诗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4.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话说宝玉与黛玉于潇湘馆内,促膝倾谈,兴致盎然间,共商兴办沁芳诗社之事。二人彼时眼眸熠熠,恰似藏了万千诗意星光,仿佛已预见诗社中吟诗作赋、风雅尽显之盛景。宝玉满心欢喜,犹如怀揣稀世奇珍,恨不能即刻将此喜讯传至诸姐妹处。

次日,晨曦方透过雕花窗棂,如丝线般洒下几缕微光,宝玉便按捺不住内心急切。他身着二色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缎排穗褂,脚蹬青缎粉底小朝靴,恰似欢快小鹿,匆匆往各处去邀众姐妹。

先至秋爽斋,探春正临窗习字。只见她身着月白绫子对襟长袄,上绣淡雅兰花,针脚细密,栩栩如生;下系翡翠撒花洋绉裙,走动间,裙摆轻摇,如碧波荡漾。腰束葱绿宫绦,绦上系莹润玉佩,随她动作,玎玲作响。一支碧玉瓒凤钗斜插乌发,衬得她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眉眼间英气勃勃。探春素手执羊毫毛笔,于宣纸上挥洒自如,字体刚劲又不失灵动,恰如她本人,兼具女子温婉与果敢坚毅。

宝玉风风火火闯入,探春手中笔微微一顿,抬眸,眼中先闪过几分嗔怪,旋即笑意盈盈道:“宝哥哥,何事这般匆忙?莫不是又得了什么新奇玩意儿,巴巴儿赶来与我分享?”(探春心中暗忖,瞧宝哥哥这猴急模样,定是有极有趣之事,且听他说来 )

宝玉赶忙将办诗社之事,从起意到筹备,详详细细、绘声绘色道来。探春听闻,原本明亮双眸顿时亮若星辰,恰似一泓清泉投入璀璨明珠,光彩四溢。(心中大喜,暗道,此乃我梦寐以求之事,平日困于闺阁琐事,若得诗社,便可畅抒心中情志,一展才华 )她轻轻搁笔,双手一拍,兴奋笑道:“这主意妙极!我早盼着能有诗社,姐妹们一同切磋诗词,以文会友,此等雅事,岂不快哉!”当下便与宝玉热烈商议诸多细节,从诗社活动时间到主题选取,无一不讨论详尽。末了,探春自荐道:“宝哥哥,诗社初立,事务繁杂,千头万绪,我愿助你一臂之力,为诗社尽心尽力,定要将其办得红红火火。”

而后宝玉迈着轻快步伐,前往稻香村邀李纨。李纨正在园中照看蔬果,身着半旧青布衣衫,头戴竹编斗笠,手持锄头,正细心为菜苗除草。阳光洒落,为她勾勒出宁静祥和的田园剪影。听到宝玉呼喊,李纨直起身子,抬手以衣袖擦拭额上细密汗珠,转身看向宝玉。

听宝玉说明来意,李纨微微一愣,(心下思忖,自己久居稻香村,远离诗词已久,每日与田园蔬果相伴,不知能否胜任此事 )但旋即展颜笑道:“我虽许久不作诗,每日只与这些蔬果打交道,都快忘了诗词滋味。不过你们年轻人既有此雅兴,我这当嫂子的自当支持。诗社之事,我也可帮着参谋一二,顺便重拾旧业,附庸些风雅,为生活添些别样色彩。”

接着宝玉又马不停蹄去邀迎春、惜春。迎春正手捧一本《太上感应篇》静静研读,身着藕合色绫袄,外罩青缎掐牙背心,打扮淡雅素净。头上挽着随常云髻,斜插一支碧玉簪,神色安然,沉浸于书中宁静世界。听闻要办诗社,迎春缓缓抬头,脸上浮现一抹温和微笑,轻轻点头应下,那笑容如春日微风,轻柔温暖。(迎春心想,平日生活平淡,能与姐妹们一同作诗,倒可解闷,增添乐趣 )

惜春则在画案前构思大观园图,案上摆满画笔、颜料,一幅未竟之作铺展眼前。她身着水绿绫子衣裳,系淡粉宫绦,清新秀丽。正专注凝视画作,脑海中勾勒着大观园的一草一木、一亭一榭。听到此事,惜春眼中闪过惊喜,宛如平静湖面投入石子,泛起层层涟漪,欣然允诺,略带羞涩道:“如此倒也有趣,只是我诗才浅薄,届时姐姐们可别笑话我。我就凑个热闹,跟着姐姐们学习。”(惜春暗自期待,或许能从诗中寻得作画灵感,让这大观园图更为生动 )

至于宝钗,宝玉到蘅芜苑时,她正与莺儿做针线。宝钗身着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尽显端庄大方。她手中执针线,动作娴熟,神情专注,细密针脚似在诉说沉稳细致。听到宝玉声音,宝钗抬头,目光中透着端庄聪慧,宛如深潭,平静却蕴含无尽智慧。

宝玉说明缘由后,宝钗轻抿嘴角,眼中含笑,说道:“你们这些人,倒想出这等新鲜玩意儿。诗社虽是雅事,却也得有章程,所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别到时候乱了套,失了诗社雅趣。”话虽如此,微微上扬的嘴角却泄露内心赞同,终究应了下来。(宝钗心下思量,诗社之事甚好,但需有章法方能长久,自己也可借此与姐妹们增进情谊,交流诗词心得 )

众人齐聚潇湘馆,共商诗社之事。馆内布置雅致,湘帘低垂,如薄纱轻掩,为室内添几分朦胧之美。案上几盆兰花,散发清幽香气,丝丝缕缕,沁人心脾。黛玉见人已到齐,袅袅婷婷起身,如盛开青莲,优雅脱俗。她身着月白绫子窄裉袄,外罩银鼠比肩褂,下着翠绿撒花绉裙,愈发显得弱柳扶风,身姿婀娜。轻启朱唇,声音宛如黄莺出谷,清脆悦耳道:“承蒙各位姐姐妹妹赏脸,这诗社便算成了。昨日与宝哥哥商议,定名沁芳诗社,不知大家意下如何?”众人环顾四周,感受馆内诗意氛围,皆连声称妙,仿佛此名与场景相得益彰,浑然天成。

探春接着道:“既是诗社,便需有社长,我推举稻香老农(李纨)嫂子为社长,掌评判之职。嫂子素日公正严谨,诗词造诣颇深,由她评判,大家必定心服口服,不知各位意下如何?”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一致赞同探春提议。李纨推辞不过,只得应下,正了正神色道:“既推我为社长,我便斗胆说几句。这诗社活动,每月需定期举行,不可随性而为。题目、韵脚也应提前商定,如此有规有矩,诗社方能长久。”众人皆表认同,纷纷投来赞同目光。

当下众人商议第一次诗社活动,探春目光流转,略作思索提议道:“如今海棠盛开,娇艳动人,姿态万千,不如以海棠为题,限‘十三元’韵,各作一首七言律诗,以海棠寄情,诸位以为如何?”众人听后,皆觉此提议甚妙,仿佛那娇艳海棠已在眼前摇曳,粉蕊含情,瞬间激发创作灵感。于是,丫鬟们赶忙穿梭往来,迅速备好笔墨纸砚。众人各自寻舒适位置坐下,或凝眉沉思,脑海中如翻江倒海般搜寻精妙诗句;或提笔蘸墨,笔尖在纸上轻点,似在试探开启诗意大门。

不多时,探春搁笔,率先呈上诗作。她起身,清了清嗓子,用清脆悦耳声音念道:

斜阳寒草带重门,苔翠盈铺雨后盆。

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莫谓缟仙能羽化,多情伴我咏黄昏。

众人围拢过来,细细品味,纷纷点头称赞。李纨赞道:“三丫头这首诗,起笔便营造出清幽氛围,后续几句更是将海棠神韵刻画得入木三分。‘玉是精神难比洁,雪为肌骨易销魂’,把海棠的高洁与柔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好诗,好诗啊!”众人亦随声附和。宝钗微微点头,目光中流露出赞赏,说道:“三妹妹这首诗,立意巧妙,用词精准,将海棠神韵与气质描绘得栩栩如生,可见平日在诗词上颇下功夫。”探春听了,脸上泛起红晕,略带羞涩笑道:“姐姐过奖了,不过是一时灵感,胡乱写就,还望姐姐们多指点。”此时,黛玉与宝钗对视一眼,微微点头,眼神中尽是对探春才华的认可。宝玉则凑到黛玉身边,小声问:“林妹妹,你觉得三妹妹这首诗与你相比如何?”黛玉白他一眼,轻声笑道:“你又来打趣我,三妹妹这首诗自然是极好的。”

就在众人热议探春之诗时,李纨也完成作品。她微笑着起身,不紧不慢念道: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李纨刚念完,众人皆赞立意清新,视角独特。宝钗点头道:“嫂子这首诗,看似平淡,实则意蕴深厚。‘淡极始知花更艳’一句,道出海棠别样之美,亦蕴含人生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众人纷纷称是,对李纨诗作又添几分赞赏。黛玉轻抿嘴唇,微微颔首,说道:“嫂子这首诗,不着痕迹将海棠淡雅高洁融入其中,看似信手拈来,实则功力深厚,小妹佩服。”李纨笑着摆摆手,说道:“我不过是跟着你们年轻人凑个热闹,胡乱写几句,让你们见笑了。”

接着,宝钗将诗稿递与众人,神态优雅,声音温婉念道: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众人听后,不禁交口称赞:“到底是宝姑娘,诗风沉稳大气,‘淡极始知花更艳’一句,堪称妙绝!将海棠淡雅与艳丽完美融合,既有对其外在美的描绘,又有对内在品质的赞美,实在高妙。”宝钗微微颔首,脸上露出谦逊笑容。(宝钗心下虽喜众人夸赞,但仍觉不可太过显露得意之色,轻声说道 )“不过是一时有感而发,姐妹们谬赞了,还望大家不吝赐教。”众人继续品评,探讨诗中精妙之处,气氛热烈。

宝玉此时也写好,起身,略带几分得意念道:

秋容浅淡映重门,七节攒成雪满盆。

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

晓风不散愁千点,宿雨还添泪一痕。

独倚画栏如有意,清砧怨笛送黄昏。

众人听毕,探春率先笑道:“宝哥哥这诗,用典巧妙,将海棠比作出浴太真与捧心西子,尽显风流旖旎。只是这诗风,倒是宝哥哥一贯的柔情蜜意。”众人听了,皆不禁莞尔。(宝玉听了探春之言,心中有些得意,又觉自己诗或许有可推敲之处,挠挠头说道 )“我不过随心而写,只盼能博姐妹们一笑,若有不足,还请姐姐妹妹们多多指点。”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或夸赞,或提出建议,宝玉认真聆听,不时点头。

最后轮到黛玉,她不慌不忙,姿态犹如闲云野鹤般悠然。只见她提笔一挥而就,而后轻吟道: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众人听后,皆惊叹不已,仿佛被一道闪电击中,沉浸在黛玉如梦如幻的诗意世界。李纨赞道:“林姑娘这首,立意新奇,‘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真乃神来之笔!将海棠洁白与神韵写得如此空灵,仿若海棠非人间之物,而是来自仙境。林姑娘诗才,令人钦佩!”众人纷纷附和,对黛玉诗作赞不绝口。宝钗眼中闪过一丝惊艳,说道:“林妹妹这首诗,意境清幽,用词奇巧,将海棠神韵刻画得入木三分,我自愧不如。”黛玉微微一笑,略带俏皮道:“不过是胡乱涂鸦,让姐姐们见笑了。”众人围绕黛玉诗作,展开热烈讨论,各抒己见,对其中精妙之处反复品味。

正评点间,忽有下人来报,说贾政有事找宝玉。宝玉一听,顿时如遭雷击,原本洋溢笑容的脸瞬间变得煞白。(心中暗叫不好,深知贾政对自己学业要求严苛,此次被叫去,怕是又要挨训,千万别扫了今日兴致才好 )但又不敢违抗父命,只得匆忙与众人告辞,随着下人离去。众人望着他离去的背影,忍不住笑起来。

李纨道:“这诗社初开,便如此热闹,往后定能留下许多佳话。只是宝玉被老爷叫去,不知所为何事,但愿别扫了他的兴致。”众人先是一阵沉默,随后探春微微皱眉,说道:“也不知老爷叫宝哥哥去所为何事,别是宝哥哥又闯了什么祸吧?”

李纨摇摇头,说道:“宝玉虽平日里顽皮些,但也不至于闯大祸,或许是老爷有什么学业上的事要问他。”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猜测着,气氛中隐隐透露出一丝担忧。众人又说笑一阵,才各自散去,心中皆盼着下一次诗社之会。不知宝玉此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