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七十七回 赴江南贾琏寻良策 垦桑田巧姐展担当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8.0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话说贾府众人于那议事厅中,反复权衡利弊,终是商议已定,决然推行养蚕缫丝之策,以解眼前如乌云压顶般的经济困厄之局。贾琏心中明镜似的,深知此事干系重大,犹如大厦之基,非寻得精通蚕桑养殖之人传授技艺,实不足以成其事。遂与贾宝玉相商,二人略一交谈,便一拍即合,当下决定一同南下江南寻觅良才。

临行前,贾琏身着一袭藏青色锦袍,那锦袍质地精良,在日光下泛着幽幽光泽,袍面上用金线绣着低调而精致的云纹,线条流畅,宛如天边舒卷的云朵,彰显着别样的贵气。腰间束一条黑色丝绦,丝绦上系着一块温润的和田玉佩,玉佩莹润剔透,触手生温,随着他的走动,微微晃动,愈发显得他沉稳干练,气宇不凡。

他面色凝重,如临大敌,将已与板儿成婚的巧姐和板儿唤至跟前。巧姐今日穿着一件淡粉色的绫罗袄子,袄子剪裁合身,恰到好处地勾勒出她窈窕的身姿。下着月白色的百褶罗裙,裙边绣着细密的海棠花纹,那海棠花绣工精细,花瓣层层叠叠,栩栩如生,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愈发衬托出她的端庄秀丽,既有为人妇的温婉,又不失少女的灵动。

板儿则身着一件深蓝色粗布短衣,袖口和裤脚高高挽起,露出结实的小臂和小腿,那肌肤因常年劳作而泛着健康的古铜色,透着一股质朴而坚韧的干劲。他站在巧姐身旁,身姿挺拔,眼神中满是质朴与坚定。

贾琏缓缓伸出手,轻轻执起二人的手,语重心长地叮嘱道:“巧姐、板儿,我与你宝叔叔此番南下江南,路途迢递,山川阻隔,其间险阻难测,归期实难预料。农庄里开垦土地、筹备种植桑树这等大事,便全仗你夫妻二人主持操办了。贾府如今情势,恰似那风雨飘摇中的孤舟,如履薄冰,稍有不慎,便可能葬身波涛。这养蚕缫丝之举,实乃关乎家族兴衰之关键命脉,犹如那千钧之重系于一发,稍有差池,便可能万劫不复。你二人务必事事尽心,一丝一毫都不可懈怠,切切牢记!”

巧姐与板儿彼此对视,眼神之中满是坚毅,恰似那寒梅傲雪,无畏无惧。巧姐微微颔首,那如莺啼般清脆的声音响起:“爹爹放心,女儿与板儿哥哥定会倾尽全力,不负您的嘱托。便是拼尽全身力气,也要将此事办妥,为贾府寻得一线生机。”板儿也用力点头,那憨厚的面容上满是决然之色,大声说道:“爹,您就把心放肚子里吧,我和巧姐一定把事儿办好。您瞧着吧,咱们定能让贾府好起来!”

且说贾琏与贾宝玉一路水陆兼程,舟车劳顿。白日里,或乘车马在官道上扬尘疾驰,那马蹄扬起的尘土,如雾般弥漫在身后;或乘船楫于江河中破浪前行,船头劈开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雪白的浪花,似是在诉说着他们的急切。夜晚则投宿于沿途的客栈,伴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风雨入眠,那风雨声,时而如鼓点般急促,时而如琴弦般低吟,仿佛在为他们的旅程增添别样的韵律。餐风宿露,历经多日,终于踏入江南地界。

江南之地,果然如诗如画,仿若世外桃源。烟柳画桥错落有致,那如烟的垂柳,依依袅袅,似是在风中轻舞;画桥横跨于潺潺溪流之上,桥下流水潺潺,发出清脆的声响,宛如奏响一曲美妙的乐章。风帘翠幕随风摇曳,透着一股温婉灵秀之气,仿佛一幅徐徐展开的水墨画卷,每一处景致都令人心醉神迷。

二人径直往总督府而去,欲求见江浙总督林如海。来到总督府前,但见那朱门高耸,朱漆虽历经岁月的洗礼,却依旧鲜艳夺目,如同一团燃烧的火焰,彰显着这座府邸的威严。门上的铜钉个个锃亮,在阳光的照耀下反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荣耀。门前一对石狮雄踞两侧,狮身雕刻得栩栩如生,那狮子怒目圆睁,张牙舞爪,仿佛在守护着这一方天地,不容任何侵犯。

贾琏与贾宝玉赶忙整了衣衫,贾琏身着的藏青色锦袍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愈发显得庄重;贾宝玉则穿着一袭月白色的长衫,领口和袖口绣着淡雅的兰花纹样,那兰花淡雅高洁,与他的气质相得益彰,尽显风流倜傥。二人上前递上名帖,恭恭敬敬地央人通传,那神态,宛如虔诚的信徒,不敢有丝毫懈怠。

彼时,林如海正在书房伏案处理公务。书房内,靠墙摆满了高大的书架,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书籍和各类文书卷宗,散发着淡淡的墨香。林如海身着一袭月白锦袍,袍角绣着淡雅云纹,随着他的动作轻轻飘动,宛如天边飘荡的云朵,尽显儒雅。头戴乌纱帽,帽翅微颤,面容清癯却不失威严,那紧蹙的眉头和专注的眼神,显示出他正沉浸于公务之中,对周围的一切浑然不觉。

听得下人来报,言贾府来人求见,他微微一怔,手中的毛笔不自觉地顿了一下,在宣纸上留下一小团墨渍,随后搁下笔,轻轻揉了揉眉心,起身整了整衣袍,快步出迎。那步伐,沉稳而有力,尽显一方大员的风范。

林如海刚一现身,贾琏与贾宝玉远远望见,赶忙弯腰抱拳,身姿恭谨,恭敬唤道:“姑父。”那声音,充满了敬意与亲切。林如海脸上绽出温和笑意,那笑容如春日暖阳,驱散了几分他平日里的威严,伸手虚扶二人,说道:“难得你二人千里迢迢至此,一路舟车劳顿,可是有要事相商?”言罢,引二人入厅,分宾主落座。

厅内布置得典雅大方,黄花梨木的桌椅摆放得整整齐齐,那桌椅纹理细腻,质地温润,散发着淡淡的木香。墙上挂着几幅水墨山水画卷,画卷中,山水相依,云雾缭绕,仿佛将人带入了一个空灵的世界,更添几分雅致。

待下人奉茶毕,贾琏未敢耽搁,微微欠身,将贾府如今经济困窘之状,细细道来。他眉头紧锁,眼中满是忧虑,那忧虑之色,如阴霾般笼罩在他的脸上,说道:“姑父,如今府里的开支如流水一般,源源不断,可田庄收成却一年不如一年,恰似那日渐干涸的溪流,难以为继。各处人情往来又耗费巨大,入不敷出,如今的贾府,实在是举步维艰。侄儿等思来想去,唯有推行养蚕缫丝之策,或许能解燃眉之急。只是,遍寻府中,竟无一个精通此道之人,故而特来向姑父求助,还望姑父能施以援手。”

林如海听闻,微微点头,神色凝重,手指轻轻叩着桌面,略作沉思后道:“此事倒也并非全无办法。我这辖下,多有擅长蚕桑养殖之农户。他们世代以此为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于蚕桑之事,可谓是了如指掌。我可修书一封,与你们引荐几位老实本分、技艺精湛之辈。你们寻到他们,虚心求教,想必能解你们燃眉之急。”

言罢,即命人取来纸笔。林如海起身,迈着沉稳的步伐,至书案前,微微俯身,那月白锦袍的下摆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摆动。他提笔蘸墨,略一思忖,脑海中浮现出那几位农人的模样,他们朴实的面容、熟练的技艺一一在眼前闪过,便挥毫而就,笔锋苍劲有力,不多时,书信写成。他将书信递与贾琏,又道:“此信中所荐之人,皆是我知根知底的,为人可靠,技艺更是没得说。你二人持信前去寻访,定能有所收获。他们定会倾囊相授,助你们一臂之力。”

贾琏与宝玉赶忙起身,双手接过书信,躬身连声道谢,那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林如海又留二人在府中用膳。席间,珍馐美馔摆满一桌,酒香四溢,那菜肴色香味俱佳,令人垂涎欲滴。林如海谈及江南官场利弊,言辞恳切,时而微微皱眉,那紧皱的眉头,似是对官场乱象的不满;时而轻轻摇头,流露出无奈之情,将官场中的种种门道和潜规则剖析得入木三分,令贾琏与宝玉受益良多。

二人亦向林如海讲述贾府近日诸事,其间感慨万千。说到动情处,贾琏不禁轻轻叹息,那叹息声中,满是无奈与忧虑,脸上满是沧桑;贾宝玉则微微低头,神色黯然,那黯然的神色,透露出他对贾府未来的担忧。

林如海听闻贾琏与宝玉提及贾府诸事,心中不免牵挂起女儿黛玉。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忧虑,那忧虑如乌云般在眼中凝聚,轻轻放下手中的筷子,目光中满是关切,轻声问道:“自从老太太过世后,府中诸事繁杂,黛玉如今可好?我虽时常听闻她的消息,却总觉不够详尽,心中忧虑难消。她一个女儿家,要操持偌大的贾府,着实不易。”

贾琏与贾宝玉对视一眼,贾宝玉赶忙起身,恭敬说道:“姑父放心,妹妹如今已是贾府的当家人之一,操持府中事务井井有条。老太太过世后,府中一度人心惶惶,犹如一盘散沙,众人皆不知所措。妹妹以柔弱之躯,毅然挑起诸多重担,其勇气和担当,着实令人钦佩。她宛如那黑暗中的明灯,为贾府照亮前行的道路。”

贾琏也接口道:“是啊,姑父。林妹妹心思缜密,聪慧过人,凡事都能考虑周全,犹如那精巧的丝线,将府中诸事梳理得有条不紊。诸多事务经她打理,皆能井井有条,不曾出过丝毫差错。且她待人宽厚,无论主子奴才,提起林妹妹,皆是赞不绝口,对她心服口服。她在府中,犹如那温暖的春风,吹拂着每一个人的心。”

贾宝玉接着说道:“妹妹平日里虽依旧喜好读书写诗,沉醉于诗词歌赋之中,享受着那片刻的宁静与美好,然为了贾府的生计,亦殚精竭虑,日夜操劳。此次推行养蚕缫丝之策,便是妹妹率先提出。她日夜翻阅古籍,查阅各种资料,那一本本古籍,在她纤细的手指间翻过,每一页都倾注了她的心血。又与我等反复商议,每一个细节都力求万无一失,宛如那精心雕琢的美玉,不容许有一丝瑕疵。”

林如海微微点头,眼中露出欣慰之色,同时又夹杂着一丝心疼。他轻轻叹息一声,说道:“黛玉自小聪慧,只是身子柔弱,我本盼她能安安稳稳,不被俗事烦扰,平平静静地度过一生,如那温室中的花朵,被细心呵护。如今看来,她竟能挑起这般重担,实是难为她了。只是,这府中事务繁重,千头万绪,犹如一团乱麻,她一个女儿家,难免会遇到诸多难处,你们二人,可要好生帮衬着她。切不可让她太过操劳,伤了身子。”

贾琏赶忙应道:“姑父所言极是,侄儿自当竭尽全力,协助林妹妹。如今府中局势艰难,犹如风雨中的扁舟,随时可能被风浪打翻。我等自会齐心协力,共度难关。定会如那坚实的船桨,与妹妹一同划动,驶向安宁的港湾。”

贾宝玉也坚定说道:“姑父放心,我与琏二哥定会与表妹携手共进,护贾府周全。妹妹为贾府如此操劳,我等岂会袖手旁观。定当与妹妹并肩作战,为贾府的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如那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贾府。”

林如海轻轻叹息一声,说道:“贾府于我,亦有诸多恩情。如今贾府有难,我虽身处江南,亦愿略尽绵力。待你们寻得养蚕缫丝之人,若有任何难处,尽管告知于我,切莫见外。我定会全力相助,犹如那坚实的后盾,为你们保驾护航。”

贾琏与贾宝玉再次谢过林如海。三人又就贾府未来的发展,以及如何更好地推行养蚕缫丝之策,商议了许久。从桑树种植的地域选择,考量着土壤、气候等因素,力求为桑树找到最适宜的生长环境;到蚕房的搭建要求,探讨着通风、保暖、防潮等细节,确保蚕儿能在舒适的环境中成长;从缫丝工艺的细节把控,研究着水温、火候、抽丝力度等关键要点,以保证蚕丝的质量;到产品的销售渠道,思索着如何打开市场,吸引更多的顾客,皆一一探讨,力求详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成败的因素。

用过膳后,贾琏与宝玉不敢耽搁,怀揣着林如海的荐书,那荐书仿佛是开启希望之门的钥匙,依着所指路径告辞离去。江南之地,村落星罗棋布,河网纵横交错,河道如一条条蜿蜒的丝带,将各个村落串联起来,构成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

二人一路问询,或乘船渡河,船头劈开平静的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那涟漪如绽放的花朵,向四周扩散;或沿小径穿村过寨,小径两旁是金黄的稻田,微风拂过,稻穗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在向他们诉说着江南的故事。

几经周折,二人终于寻到那几位养蚕缫丝的能手所在的村庄。但见那村庄炊烟袅袅,如云雾般升腾在村庄上空,给人一种宁静祥和之感。村舍错落有致,白墙黑瓦,在绿树的掩映下,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田间地头尽是忙碌的身影,农人们辛勤劳作,展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二人来到一处农舍前,轻轻叩门。不多时,一位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的老者打开门扉,他身着粗布麻衣,虽质朴却干净整洁,那衣服上的补丁,仿佛是岁月留下的勋章,见证着他的勤劳与朴实。贾琏赶忙躬身行礼,说道:“老丈,我们是从贾府而来,特持林大人的书信,前来拜会。”

老者听闻,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那笑容如阳光般灿烂,忙将二人迎进屋内。屋内陈设简单,却收拾得井井有条,一张方桌,几把椅子,靠墙摆放着一些农具,无不彰显着主人的勤劳与质朴。

待二人说明来意,老者接过书信,仔细看过,那眼神中透露出一种认真与专注,点头道:“既是林大人所荐,那自然错不了。贾府有难,我等定当尽力。不瞒二位,我这便带你们去瞧瞧咱这的桑树种植基地与养蚕基地,也好让你们心里有个底。这蚕桑之事,可是咱们的看家本领,定能让二位满意。”

说罢,老者在前引路,贾琏与贾宝玉紧随其后。行至村外,一片郁郁葱葱的桑树园映入眼帘,棵棵桑树长势喜人,枝叶繁茂,仿佛一片绿色的海洋。那桑树的枝干粗壮有力,向四周伸展,仿佛是一把把绿色的大伞,为大地遮阴。

贾琏眼中闪过惊喜之色,快步走到一棵桑树前,伸手轻轻抚摸着桑叶,那桑叶厚实而柔软,仿佛是绸缎一般,喃喃道:“瞧这桑树,叶片肥厚,枝干粗壮,想必产叶量定然可观。如此良桑,若能移植到贾府农庄,悉心照料,定能为养蚕大业打下坚实的根基。”

贾宝玉也凑近观察,说道:“这般好桑树,若是移植到贾府农庄,精心培育,日后定能枝繁叶茂,为贾府带来无尽的希望。”

老者笑着介绍道:“这桑树种植啊,讲究可多了。从选种、育苗,到栽培、修剪,每一步都得精心伺候着。像这株桑树,品种是咱们这儿特有的,耐寒耐旱,叶子又大又嫩,最适合养蚕。这选种啊,就如同挑选良将,得选那品质优良的种子,才能育出好苗。育苗的时候,得小心翼翼,就像照顾自家的孩子一样,不能有丝毫马虎。栽培的时候,要注意间距,让每棵桑树都能充分吸收阳光和养分。修剪也很重要,要把那些多余的枝条剪掉,这样桑树才能长得更健壮。”

说着,他从树上摘下一片桑叶,放在掌心,递给贾琏,说道:“二位瞧瞧,这叶子的脉络清晰,汁水饱满,蚕儿最爱吃哩。这桑叶啊,就好比是蚕儿的美食,只有吃了好桑叶,蚕儿才能吐出好丝。”

随后,老者又带着他们来到养蚕基地。尚未走近,便听到一片沙沙声,似细雨洒落,又似春蚕低语。走进蚕房,只见一排排蚕架上,蚕儿正欢快地啃食着桑叶,那蚕儿白白胖胖,宛如一颗颗圆润的珍珠,在桑叶上缓缓蠕动。

贾宝玉好奇地凑近,看着那白白胖胖的蚕儿,不禁笑道:“这些蚕儿倒是养得肥壮,想必吐出的丝也定是上乘。瞧它们吃得多欢快,就像在享受一场盛宴。”

贾琏则仔细观察着蚕房的布置,询问道:“老丈,这蚕房的搭建可有什么特别讲究?”

老者耐心解释道:“这蚕房啊,首先要通风透气,又得能遮风挡雨,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像这天热的时候,得想法子给蚕儿降温,可以在蚕房里放些冰块,或者打开窗户通风。天冷了,又得保暖,得在蚕房里生上火盆,或者铺上厚厚的稻草。这架子的摆放也有学问,要方便喂食和清理蚕沙。每一层架子之间的距离要合适,不能太宽也不能太窄。喂食的时候,要把桑叶均匀地撒在蚕架上,让每只蚕儿都能吃到。清理蚕沙也得勤快,不然蚕儿容易生病。”

二人在基地里仔细考察,从桑树的种植间距,精确到每株桑树间隔几尺几分,探讨着这样的间距对桑树生长和采光的影响;到施肥灌溉,了解不同生长阶段桑树所需肥料的种类、用量以及灌溉的频率、水量,还特别询问了如何根据天气变化调整灌溉策略;再到蚕儿的喂养次数,从初孵时的少食多餐,随着蚕儿长大逐渐增加食量和喂养间隔时间,以及每次喂养桑叶的挑选标准,事无巨细,皆详细询问记录。

贾琏心中暗自思忖:“此番考察收获颇丰,回去后定要与巧姐他们细细筹划,绝不能辜负了这番心血。贾府能否振兴,或许就系于此,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容不得半点疏忽。”

贾宝玉亦是神情专注,心想:“日后与表妹说起这些,她想必也会欣慰。表妹为贾府殚精竭虑,若能借此让贾府重现生机,也算是不负她的一番苦心。”

且说贾府这边,巧姐与板儿在农庄上亦是忙得不可开交。农庄里一片热火朝天之象,庄户们来来往往,各司其职,仿佛一部精密运转的机器。

巧姐头戴一顶宽边草帽,帽檐下系着一条淡蓝色的丝带,在风中轻轻飘动,宛如一只灵动的蝴蝶。身着素色布裙,虽无过多华丽的装饰,却难掩其灵动之态,更添几分成熟稳重。她穿梭于田间,时而弯腰查看土壤质地,那纤细的手指轻轻插入土中,感受着土壤的湿度和松软度,犹如一位技艺精湛的医者在为土地把脉;时而与庄户们商议开垦事宜,眼神专注而认真,每一个决策都深思熟虑。

(只见她轻轻蹲下身子,玉手微伸,仔细地捻起一撮土,置于鼻尖轻嗅,随后抬眼环顾四周,神色认真而专注)她秀眉微蹙,说道:“这块地,土质肥沃,透气性颇佳,适合多种些桑树。大家开垦之时,需留意将土块敲碎,间距亦要把控得当,约莫三尺左右为宜,如此桑树苗方能茁壮成长,日后桑叶的采光和通风也能更好。这桑树的生长,就如同育人,得给它们足够的空间和养分,才能枝繁叶茂。”

庄户们纷纷点头称是,其中一位中年庄户说道:“巧姐儿说得在理,咱就按您说的办。您瞧着安排,咱们都听您的。”

板儿则挽起衣袖,露出结实的小臂,肌肉贲张,那肌肉线条犹如雕刻般硬朗,显示出他的力量与坚韧。手持锄头,高高举起,又重重落下,一下又一下,坚实的土地在锄头下渐渐松动,仿佛在向他的努力屈服。额头豆大的汗珠滚滚而落,浸湿了衣衫,他却浑然不觉,全身心都投入到开垦工作中。

(他一边挥动锄头,一边大声喊道)“大伙都加把劲啊!只要把地开垦好了,种上桑树,咱们贾府便有新盼头啦!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咱们这可是在为贾府的未来努力,再累也值得!”

在他的鼓舞下,众人劳作的劲头更足了,锄头起落间,土地逐渐被翻整一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那是希望的味道。

然而,这开垦土地并非易事,其间也遇到不少难题。一日,有庄户神色匆匆地来报,说是在开垦的一处低洼之地,发现土壤过于潮湿,一脚踩下去,鞋子都能陷进去,若是在这里种桑树,恐怕难以存活。

巧姐听闻,赶忙与板儿前去查看。(二人脚步匆匆赶到现场,眉头均紧紧皱起,眼中满是忧虑之色)巧姐低头沉思片刻,蹲下身子,再次仔细查看土壤和周边的地势,用手轻轻按压着潮湿的泥土,感受着其中的水分含量,而后抬起头来,眼神坚定地对板儿说道:“板儿,咱们得想法子把这积水排出去,再在周边挖些沟渠,沟渠的深度和宽度都要规划好,如此既能排水,又便于日后灌溉。这低洼之地,只要处理得当,说不定还能成为桑树生长的宝地。”

板儿点头称是,说道:“巧姐,你说得对,就这么办。我这就去安排人手。大伙听令,咱们先把这排水的事儿解决了!”

二人当即指挥庄户们动手挖掘沟渠。众人齐心协力,有的拿着锄头掘土,那锄头在阳光下闪烁着金属的光泽,仿佛是他们手中的武器,与土地的难题展开战斗;有的用簸箕运泥,一趟又一趟,不辞辛劳,那簸箕里装满的不仅是泥土,更是对未来的希望。

一番辛苦劳作后,终是将排水之事解决妥当,积水顺着沟渠缓缓流走,低洼之地渐渐变得干爽,仿佛是重获新生一般。

又有一日,有庄户满脸无奈地抱怨说,开垦土地的工具太过老旧,锄头的刃口都已经钝了,铲子也变形了,使得劳作进度缓慢,原本一天能开垦的地,现在得花上两天的时间。

巧姐与板儿商议后,决定从贾府库房中取出些银子,购置一批新的农具。(巧姐从怀中掏出库房钥匙,那钥匙在阳光下闪着淡淡的银光。与板儿一同来到库房。库房里堆满了各种杂物,灰尘在阳光的照射下飞舞,仿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

二人在库房中仔细挑选,巧姐拿起一把锄头,试了试重量和手感,又放下,再拿起另一把,反复比较。(她轻轻挥舞着锄头,感受着锄头的平衡性和挥动的顺畅度,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终于挑出几把锋利的锄头、铲子,又精心选了一些实用的工具,随后巧姐叮嘱庄户们要爱惜使用。

巧姐说道:“大家可得爱惜这些工具,它们可是咱们开垦土地的好帮手。用完后记得擦拭干净,放在干燥的地方,别让它们生锈了。这些工具就像咱们的战友,只有它们保持良好的状态,咱们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

庄户们纷纷应道:“巧姐儿放心,咱一定爱惜着用。您瞧好吧,有了这些新家伙,咱们干活更带劲!”

新农具到手,庄户们干活愈发起劲,土地开垦的进度也大大加快。在巧姐与板儿的精心指挥下,农庄上的土地开垦工作顺利推进,只待贾琏与宝玉带着养蚕缫丝的能手及相关经验归来,便可着手种植桑树,开启贾府新的生计篇章。不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评诗一首:

江南寻策访桑蚕,如海牵缘技艺探。

巧姐板儿耕沃土,贾家祈盼焕新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