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八十八回 贾菲妙手绘丹青 苏青豪笔着文章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5.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话说那赫赫扬扬、绵延数代的荣国府,端的是坐落于都中最繁华之地。但见府邸楼阁,飞檐翘角,恰似蛟龙腾空,气势非凡。

雕梁画栋之处,精雕细琢,或为瑞兽,或为祥花,皆栩栩如生,尽显钟鸣鼎食之家的富贵雍容气象。

府内园囿,曲径通幽处,佳木茏葱,枝叶交错,阳光透过,洒下斑驳光影。

奇花熌灼,红如烈火,粉若云霞,白似霜雪,芬芳四溢,仿若人间仙境,引得蜂蝶流连忘返,穿梭其间,真真儿是一处令人心醉神迷之地。

这日,晨曦初照,金色的光芒宛如细细碎碎的金粉,透过斑驳的枝叶,稀稀落落地洒落在荣国府的青石小径上。

那青石小径,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倒映着点点金光。微风轻拂,似一双温柔的手,送来阵阵沁人心脾的花香,那花香,有牡丹的浓郁,有茉莉的清幽,交织在一起,令人心旷神怡。

那园中景致,便如同一幅徐徐展开的绚丽画卷,美得如梦似幻。亭台楼阁在花丛树影中若隐若现,池塘里的荷叶上,露珠滚动,宛如晶莹的珍珠。

且说那贾菲,原是荣府中贾宝玉与妾室袭人所出之女,后又蒙黛玉怜惜,收为嫡女,视如己出,悉心教导她写诗作画。

这贾菲生得眉如远黛,恰似那春日青山含翠,眉梢眼角,尽是灵动之态;目若秋水,仿佛盈盈碧波流转,顾盼间,神采飞扬;肌肤胜雪,又如冬日初降之瑞雪,细腻光滑,吹弹可破,气质高雅如芝兰玉树,行止间,自有一股超凡脱俗的韵味。

她自幼聪慧过人,禀赋天成,对丹青之道,犹如鱼儿恋水,痴迷得紧。

平日里,常身着月白绫子的衣裳,那绫子质地轻柔,随风而动,恰似天边流云,飘逸轻盈;系着浅粉的宫绦,绦上绣着精致的海棠花,行走间,宛如仙子下凡,袅袅婷婷。

她于园中漫步,一双妙目顾盼生辉,时而驻足凝视那花间嬉戏的蝴蝶,时而俯身观察那草丛中爬行的蝼蚁,观那花鸟虫鱼之灵动姿态,察山川草木之微妙变化,每有所感,便心驰神往,恨不能即刻将那自然之美凝于笔端。

一日,时令已至深秋,满园菊花恰似繁星点点,争奇斗艳,开得热闹非凡。那菊花,黄蕊金瓣,形态各异,宛如世间佳人,各展风情。有的含苞待放,如娇羞的二八少女,半掩粉面,眉眼含情,似在等待意中人的青睐,花瓣微微合拢,犹抱琵琶半遮面;有的肆意绽放,宛如热情奔放的舞者,舒展身姿,尽情展示着生命的绚烂,花蕊尽显,仿佛要将这世间的美好一一诉说,花瓣层层舒展,毫无保留。红菊似火,热烈奔放;白菊如雪,纯洁淡雅;黄菊若金,富贵端庄。

贾菲晨起,精心挑选了一件藕荷色的锦缎褙子,那褙子上绣着精致的兰花图案,针脚细密,兰花栩栩如生,仿若能闻到那淡雅的兰香。下着一条淡绿色的百褶罗裙,裙裾飘飘,仿若荷叶轻摆,走动间,裙摆如波浪般起伏。

她款步轻移至园中,一入园子,便被眼前这如诗如画的菊景深深吸引。她微微仰头,双目凝视着那一片菊花海,眼神中满是陶醉之色,心中暗忖:“如此美景,若不绘于纸上,实在辜负了这大好秋光,亦枉费了这天地间的一番馈赠。这秋菊之美,不仅在其形,更在其神,我定要将它的神韵描绘出来。”

当即,她莲步轻移,匆匆返回闺房。房内布置得精致典雅,黄花梨木的书案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皆为上乘之物。那砚台,质地温润,触手生凉,乃是端州名砚;毛笔,笔毫挺直,锋颖锐利,精选上等羊毛与狼毫制成。贾菲款坐在绣墩之上,先将那羊毫毛笔轻轻拿起,那羊毫笔毫毛柔软细腻,在她白皙的手中宛如一件珍宝。

她在砚台中缓缓蘸墨,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此刻整个世界都只剩下她与这即将开始的创作。她略一思索,脑海中浮现出园中的菊花之态,而后提笔,笔尖轻触纸面,似有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引,那灵动的笔触便在纸面上跳跃开来。

只见她手腕轻转,菊花的花瓣便如仙子的裙摆,层次分明地呈现出来,每一片花瓣都仿佛带着清晨的露珠,在微风中轻轻颤动,透着一股灵动的生气。她时而轻提手腕,使花瓣线条更加纤细柔美;时而重按笔尖,让花瓣更具质感。

而后,她又换了一支狼毫笔,蘸上浓墨,在花瓣旁轻轻勾勒,墨色在纸间徐徐晕染开来,化作那苍劲有力的菊叶。

她时而微微皱眉,那眉头轻蹙间,尽显对笔下作品的认真与执着,仔细斟酌下笔的位置,眼神在画面与现实的菊花间来回穿梭,力求每一笔都精准无误;时而嘴角上扬,露出一丝满意的微笑,对笔下呈现的画面感到欣喜,仿佛看到了自己心中的秋菊渐渐在纸上鲜活起来。

不多时,一幅栩栩如生的《秋菊图》已然跃然纸上,那菊花仿佛要从画中破壁而出,将整个秋天的韵味展现得淋漓尽致,仿佛能让人嗅到那淡淡的菊香。

那盛开的菊花,仿佛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向人们展示着它的不屈与坚韧;那含苞的花蕾,又似蕴含着无尽的希望,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刻。

贾菲端详着这幅画作,微微歪着头,似觉意犹未尽。她轻咬下唇,那粉嫩的嘴唇微微泛红,略一思索,而后拿起一支小楷毛笔,蘸上朱砂,于画旁题下一首小诗:“百花凋落我独芳,不与春光斗艳妆。笑对寒霜风骨在,留得清气满庭香。”

题完诗,她放下笔,轻轻舒了一口气,心中暗自期许:“愿我如这秋菊,能守得一份高洁,不负此生,亦不负母亲的教导与期望。在这繁华的贾府之中,保持自己的本心,不随波逐流。”

恰在此时,黛玉身着月白色的绫衫,那绫衫轻薄如羽,仿佛能透过衣衫看到她纤细的身姿。外罩一件薄如蝉翼的茜红色披风,更添几分婀娜之态。

她莲步轻移,犹如弱柳扶风,身姿轻盈,仿佛一阵微风便能将她吹起。

她悠悠踱步而来,见贾菲专心作画,便悄然立于身后,双手交叠于身前,静静地观赏。待贾菲题完诗,黛玉微微颔首,眼中满是赞赏之色,不禁拍手称赞道:“我儿真乃妙笔生花,这画中之意,诗中之情,相得益彰,竟有这般超凡雅趣,真真是让人欢喜。我平日里的教导,你都一一铭记于心,且能融会贯通,日后必成大器。这秋菊的神韵,被你描绘得入木三分,诗也题得恰到好处,尽显风骨。”

贾菲闻得夸赞,脸上泛起如晚霞般的红晕,她微微低头,略带羞涩地笑道:“不过是随心涂鸦,让母亲见笑了。母亲平日里的悉心教导,女儿时刻不敢忘怀,今日不过是借这秋菊,略表心意罢了。母亲的才情举世无双,女儿不过是略学皮毛,还需多多努力。”说着,用手轻轻捋了捋耳边的秀发。

这边贾菲与黛玉正说着,那边贾宝玉听闻贾菲在作画,也匆匆赶来。他身着一件月白锦袍,袍上绣着暗纹,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腰间系着一块温润玉佩,玉佩质地细腻,触手生温,雕工精美,乃是名家之作。

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剑眉星目,潇洒不凡,举手投足间,尽显世家公子的风度。他一进房,便笑着说道:“我老远就听说菲儿在作画,定是又有佳作,快让我瞧瞧。”

说着,便走到画案前,拿起画细细端详,赞道:“菲儿这画,真真是画活了,这秋菊的神韵都跃然纸上,真真是得了林妹妹才情真传,将来定是不让须眉。我瞧这画,不仅画出了秋菊的形,更画出了秋菊的神,让人看了,仿佛置身于菊海之中。”

贾菲笑着说道:“父亲谬赞了,女儿不过是闲来无事,随意画画,都是母亲教的好。若没有母亲的悉心指导,女儿怎能画出这般画作。”

且说另一边,苏青随父亲自江南游历归来。一路之上,他们行经名山大川,饱览世间胜景。从雄伟壮阔的泰山,那泰山高耸入云,云雾缭绕间,仿若仙境,登山之人如蝼蚁般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尽显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坚韧,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那山路崎岖,蜿蜒而上,登山者一步一步,艰难却又坚定地向着山顶攀登。云雾时而浓密,将登山者的身影完全遮蔽;时而稀薄,又能看到他们坚毅的面容。

到温婉秀丽的西湖,西湖水碧波荡漾,湖面上游船如织,岸边垂柳依依,恰似江南女子的发丝,随风飘舞,尽显江南水乡的柔情蜜意。湖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弋,时而跃出水面,溅起朵朵水花。

湖面上的游船,装饰精美,船头雕刻着精美的花纹,船内传来阵阵欢声笑语。从繁华热闹的金陵城,金陵城中,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行人如织,车水马龙间,尽显古都的繁华昌盛。街道两旁,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商贩的叫卖声、行人的谈笑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画卷。到古朴宁静的小镇,小镇青石板路,错落有致的屋舍,鸡鸣犬吠之声,透着一股质朴的生活气息。青石板路被岁月打磨得光滑,每一块石板都仿佛诉说着小镇的历史。

屋舍的烟囱中,升起袅袅炊烟,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苏青眼见那泰山之巅,云雾缭绕,仿若仙境,登山之人如蝼蚁般在陡峭的山路上攀爬,心中感慨万千。

那江南之地,市井繁华,大街小巷,店铺林立,行人如织。秦淮河边,画舫穿梭,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尽显江南的富庶与繁华。画舫上,歌女们轻歌曼舞,琴瑟和鸣,灯光闪烁,映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

苏青回到家中,不及稍作休息,便径直走向书房。书房中,书架林立,摆满了古今典籍,弥漫着一股淡淡的墨香。那书架,用上等的红木制成,纹理清晰,质地坚硬。

典籍有的崭新如初,有的略显陈旧,却都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他身着一袭宝蓝色的长袍,头戴黑色方巾,面容清俊,眼神中透着一股坚毅与执着。

他迫不及待地伏案而坐,铺开宣纸,研好墨汁,那墨汁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仿佛在召唤着他倾诉一路的所见所闻。

便挥毫疾书起来。他的笔触如行云流水,时而轻快,时而凝重,将他心中的山川美景、风土人情一一呈现在纸上。

他此次撰写的游记《山河览胜》,可谓是倾尽心血。文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大漠孤烟之雄浑壮阔:“那茫茫大漠,黄沙漫天,一轮红日高悬于天际,恰似一颗炽热的火球,将大漠映照得金黄一片。

远处一缕孤烟直上云霄,仿佛要将天地相连,那烟柱笔直挺立,在广袤的大漠中显得如此突兀而又震撼人心。驼队在沙海中缓缓前行,如同一串黑色的珍珠,为这寂寥的大漠增添了几分生机。

那骆驼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沙海无垠,狂风呼啸,却无法阻挡驼队前行的脚步,它们是大漠的行者,见证着大漠的变迁。”又以灵动之笔刻画江南烟雨之温婉细腻:“江南的雨,如牛毛,如细丝,轻轻地洒落。那白墙黑瓦的屋舍,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墨的山水画。

撑着油纸伞的姑娘,莲步轻移,走过那古老的石桥,留下一路的诗意。雨滴打在伞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仿佛在演奏着一曲美妙的乐章。

那雨,带着江南的柔情,滋润着大地,也滋润着人们的心田。屋舍的瓦片上,雨水汇聚成流,顺着屋檐落下,形成一道道水帘,宛如珍珠帘子。”各地风土人情,或质朴纯真,或别具一格,也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

那北方的汉子,豪爽热情,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南方的女子,温婉细腻,轻声细语,心灵手巧。

尤为精妙之处,当属他描写登泰山之景:“登顶之时,云雾缭绕,仿若置身仙境,群山皆在脚下,显得如此渺小。

那连绵起伏的山峦,如同大地的脊梁,承载着历史的厚重。至此,方深切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之绝妙意境,若非亲身经历,实难领略其中真味也!那云雾在身边缭绕,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让人有一种飘飘欲仙之感。

极目远眺,只见云海茫茫,山峦在云海中时隐时现,如同一幅壮丽的画卷。那一刻,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心中的烦恼与忧愁都被抛诸脑后。”

此文写成后,在文人雅士间相互传阅。众人观之,无不惊叹连连。有那白发苍苍的资深文人,手持书卷,频频点头,感慨道:“昔有太史公,以笔绘尽世间百态,传千古佳话。今苏青小小年纪,竟有如此才情,文章气势磅礴,文笔流畅自然,实乃史公之后又一少年英才啊!假以时日,必能在文坛大放异彩。这文章,既有对山川美景的生动描绘,又有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实乃难得。”

湘云听闻众人对儿子的夸赞,心中满是欢喜。她身着一件紫红色的锦袍,袍上绣着凤凰图案,凤凰展翅欲飞,栩栩如生。头戴凤钗,凤钗上的宝石闪烁着光芒,更添几分贵气。脸上笑开了花,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她双手交叠放在身前,迈着轻盈的步伐,笑逐颜开地说道:“我儿若参加科考,以这般才学,必能蟾宫折桂,为家族增光添彩!我就知道,我这儿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定能有一番作为。”

众人皆纷纷点头,齐声应道:“此乃必然之事,苏青日后前程不可限量啊!”一时间,书房内外,欢声笑语,皆为贾府、史家又添这般俊彦而欣喜不已。

此时,王夫人也听闻了此事,她身着华丽服饰,那服饰上绣满了精美的牡丹图案,彰显着她的身份与地位。面带微笑,缓缓走来,说道:“苏青这孩子,果然有出息,咱们贾府、史家向来人才辈出,这是家族之幸啊。有这样的后辈,家族定能更加兴旺。”

王熙凤也紧跟其后,笑道:“可不是嘛,往后啊,咱们府里又要多几分热闹咯。苏青这孩子若是科考高中,那可是天大的喜事,咱们府里也跟着沾光。”

李纨也在一旁笑着附和:“是啊,苏青如此才情,将来必定能成就一番大事业。咱们贾府、史家也算是后继有人了。”贾政听闻,虽未多言,但脸上也露出欣慰之色,心中暗自思忖:“家族能有这般后辈,实乃幸事,日后定要好好栽培。

这苏青,不仅才情出众,更难得的是有一股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来必能为家族撑起一片天。”紫鹃则在黛玉身旁,轻声说道:“姑娘,您瞧,苏青少爷这般有出息,咱们府里的孩子们啊,各个都不让人省心呢。”

黛玉微微一笑,点头不语,心中也为苏青感到高兴,同时也希望贾菲能如苏青一般,在自己的领域有所成就。

诗曰:

贾菲妙笔绘秋芳,墨染菊香入画堂。

苏青挥毫书胜景,文传锦绣耀华光。

丹青写就千山色,翰墨凝成万壑章。

贾府史家添俊彦,风流文采韵悠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