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七十一回 荣国府喜迎亲家至 阖府忙筹备议婚情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5.6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且说阿诗玛之父偕同族中数位长辈,自那迢递的台湾一路鞍马劳顿,水陆辗转,栉风沐雨,终至京城荣国府前。但见那荣国府,端的是气势巍峨,气象万千。门前一对石狮子,威风凛凛地蹲踞两侧,其雕琢工艺精湛绝伦,毛发丝丝分明,双目炯炯有神,似在凝视着世间沧桑,守护着这百年世家的荣耀与尊严。

府门大开,朱红门扇上金色门钉排列整齐,在日光下闪耀着华贵光芒,雕梁画栋间,尽显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赫赫威仪。阿诗玛之父与众位长辈仰头瞻望,心中不禁暗自惊叹,既感荣幸,又添忐忑,只觉此乃非凡之地,此番前来,身负家族联姻重任,不容有失。

此时,早有眼尖腿快的小厮,瞧见一行人等,忙不迭如疾风般飞报入府。且说贾政、王夫人、林黛玉等皆已在正厅等候良久。那正厅之内,布置得典雅庄重至极。紫檀木所制桌椅,纹理细腻如丝,泛着古朴而温润的光泽,摆放得整整齐齐,彰显着主人家的沉稳与大气。墙上悬挂的名人字画,或为山水写意,以笔墨勾勒出山川的雄浑与空灵,仿佛能听见那潺潺流水声;或为花鸟工笔,花鸟形态逼真,呼之欲出,尽显画家精湛技艺。这一切,无一不彰显着贾府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高雅品味。

阿诗玛之父等人整衣肃冠,神色恭谨,迈着沉稳的步伐款步入厅。贾政面容端方,神色庄重,率先起身相迎,拱手作揖,言辞恳切且不失礼数:“亲家一路劳顿,长途跋涉,光临寒舍,真乃使寒舍蓬荜生辉。一路风霜,着实辛苦。”阿诗玛之父赶忙趋步向前,躬身行礼,言辞谦卑而诚挚:“久闻荣国府声名远扬,如雷贯耳,今日得见,果然气象非凡,尽显世家风范。此番贸然叨扰,心中实感惶恐,还望诸位海涵。”

王夫人面带微笑,那笑容恰似春日暖阳,温柔和煦,眼神中透着和善与亲切,忙说道:“亲家说的哪里话,玉澜与阿诗玛情投意合,此乃天作之合,咱们日后便是至亲,无需如此多礼。快请入座,稍事休息。”林黛玉虽身形柔弱,似那扶风弱柳,却自有一股温婉灵秀之气,亦起身欠身行礼,轻声说道:“一路辛苦亲家及各位长辈了,舟车劳顿,想必甚是疲惫。”声音轻柔婉转,如黄莺出谷,透着深深的关切之意。

众人分宾主落座,丫鬟们莲步轻移,身姿婀娜,手捧茶盏,将香茗奉上。那茶盏乃是上好的青花瓷,质地细腻,温润如玉,触手生温。茶香袅袅升腾,似有若无的清香沁人心脾,仿佛将一室的氛围都熏染得愈发融洽。王夫人细细打量阿诗玛之父及族中众人,见他们虽身着朴素,却皆透着一股质朴真诚之气,心中颇为满意,笑着说道:“亲家等来自台湾,那是一处山清水秀之地,想必一路风土人情,与咱们这儿大不相同,不知此番行程可还顺遂?一路可有遇到什么趣事?”话语间,透着关切与好奇。

阿诗玛之父赶忙回应:“多谢夫人关怀,一路虽有些辛劳,但沿途风景倒也别具一格。能与贾府结亲,实乃我等之幸,这一路的奔波便也觉得值得了。至于趣事,倒也有一二,只是怕污了夫人的耳目。”林黛玉也轻声与阿诗玛之父交谈,询问一路行程是否辛劳:“亲家一路舟车劳顿,可要多休息才是。若有什么需求,尽管吩咐下人便是,切不可见外。”阿诗玛之父忙道:“林姑娘费心了,我等身子还算硬朗,并无大碍。只是初来贵地,诸多规矩还望姑娘不吝赐教。”

正说着,只听一阵笑语声由远及近,恰似银铃般清脆悦耳,王熙凤一阵风似的走进厅来,未语先笑:“哎哟哟,亲家大人和各位长辈可算来了!一路上可把人盼得心急。这一路辛苦了!快别说什么叨扰的话,咱们府里啊,早就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大家来呢!”说罢,她一双丹凤三角眼,滴溜溜地上下打量阿诗玛之父等人,眼神中满是热络与精明,又转头指挥着下人,声音清脆利落:“还愣着做什么,手脚麻利些,快将亲家大人和各位长辈的行李安置妥当,可别慢待了贵客。若是有丝毫差池,仔细你们的皮!”

王熙凤又笑语盈盈地说道:“亲家大人,我已着人收拾出几处宽敞明亮的院子,供各位长辈居住。一应生活用品,也都准备齐全了,都是府里最好的物件,保证合您的心意。若有什么缺的、不满意的,尽管吩咐下人便是,这些个下人,都机灵着呢,保管伺候得各位舒舒服服的。咱们府里,最是讲究个礼数周全,更何况是迎接亲家这样的大事呢。”阿诗玛之父连声道谢:“有劳凤姑娘费心,如此周到,叫老夫实在过意不去。凤姑娘行事果然雷厉风行,贾府有您操持,定是诸事顺遂。”

王熙凤笑道:“亲家大人这是说的哪里话,玉澜是我侄儿,阿诗玛日后就是我侄儿媳妇,一家人不说两家话。我不过是做些该做的事儿罢了。”说罢,又转头对下人叮嘱道:“你们可要伺候好了,若有半点差池,仔细你们的皮。但若是伺候得好,少不了你们的赏钱。若是敢偷懒耍滑,哼,可别怪我不留情面。”下人赶忙齐声应诺,不敢有丝毫懈怠。

安排妥当住处后,王熙凤又引着阿诗玛之父及族中众人前往各自院落。一路上,她笑语不断,详细介绍府中的各处景致、规矩:“亲家大人,您瞧这园子,乃是老祖宗当年耗费无数心血修建的,四季皆有不同景致。

春日里百花争艳,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蜂围蝶阵,热闹非凡;夏日里荷香四溢,那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在其间亭亭玉立,宛如仙子;秋日里枫叶似火,远远望去,如天边的晚霞,美不胜收;冬日里梅花傲雪,那点点红梅,在皑皑白雪中绽放,香气清幽,令人陶醉。

平日里,阖府上下也常在此处吟诗作画,消遣时光,倒也其乐融融。还有这府中的规矩,虽说繁多了些,但也都是为了府里能井井有条,亲家等住下后,慢慢也就熟悉了。这走路有走路的规矩,吃饭有吃饭的规矩,不过您放心,我定会让下人们细细告知。”众人但见亭台楼阁,错落有致;花园池塘,景色宜人,皆暗暗赞叹荣国府的富贵繁华,心中不禁对这府邸的底蕴又多了几分敬畏。

待众人在荣国府住下,府中便忙碌起来,皆为议婚之事做准备。王熙凤更是忙得脚不沾地,一面安排厨房准备每日的膳食,既要合贾府众人的口味,又要兼顾阿诗玛之父等人来自台湾的饮食习惯,她亲自到厨房叮嘱厨子:“那几位台湾来的贵客,口味想必与咱们不同,你们做菜时,多琢磨琢磨,食材要选最新鲜的,烹饪手法也要多样些,务必做得精细可口。若是得了赏,少不了你们的好处。但若是做得不好,哼,仔细你们的工钱。”厨子们赶忙应是,不敢有丝毫马虎。

一面又与李纨、探春等商议,如何布置议婚的场地,力求既庄重又不失喜庆。王熙凤说道:“妹妹们,这议婚可是大事,场地布置得好坏,可关乎着两府的颜面。咱们既要显得庄重,又得有那喜庆的氛围。你们可有什么好主意?可都别藏着掖着,咱们集思广益。”李纨思索片刻道:“依我看,可在厅中悬挂些红绸,再摆上些鲜花,既添了喜气,又不失庄重。那红绸的颜色要正,鲜花的品种也要精心挑选,以寓意美好为宜。”探春也点头道:“姐姐所言极是,再在四周摆放些古玩瓷器,也能彰显咱们府里的底蕴。但摆放的位置要讲究,不可随意,需错落有致,方能显出美感。”王熙凤听了,拍手笑道:“妹妹们想得周到,就这么办。我再去寻些精美的灯笼来,挂在厅外,夜晚点亮,定是好看。”

林黛玉心系儿子的婚事,也不顾身子柔弱,亲自挑选家中的古玩字画,准备布置在议婚之处,增添几分雅趣。她在库房中仔细翻找,对着每一幅字画都端详许久,心中暗自思忖:“这一幅山水画,意境悠远,青山绿水间透着一股宁静祥和之气,摆在那儿定能增色不少;还有这尊瓷器,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线条流畅自然,也可一并拿去。这字画与瓷器的搭配,也需费些心思,方能相得益彰。”她一边挑选,一边吩咐丫鬟小心搬运,生怕有丝毫磕碰。每拿起一件物件,都仿佛能感受到岁月在其上留下的痕迹,心中想着这些物件定能为儿子的议婚增添一份别样的韵味。

王夫人则翻出自己珍藏多年的金银首饰,想着给阿诗玛作为见面礼,又命人采买各种绸缎布料,以备给阿诗玛做几身新衣。她拿着首饰,对身边的丫鬟说道:“你瞧瞧,这些首饰哪件更适合阿诗玛那孩子?这孩子想必生得伶俐可爱,可别委屈了她。”丫鬟笑着回道:“夫人眼光独到,这些首饰件件都精美绝伦,给阿诗玛姑娘,定是极合适的。只是这绸缎布料,也需选那最上乘的,方能配得上姑娘的身份。”王夫人点头称是,又细细叮嘱采买之人,务必挑选最好的布料,心中暗暗期待着阿诗玛戴上首饰、穿上新衣的模样,想象着她与玉澜站在一起的般配画面。

贾政虽未过多参与具体事务,但也不时叮嘱贾琏、贾宝玉,议婚之事关系重大,切不可草率,务必遵循礼数,彰显贾府的风范。他面色严肃地对二人说道:“此次议婚,关乎家族颜面,你们行事须谨慎小心,不可有丝毫懈怠。凡事都要依照规矩来,不可肆意妄为。与人交往,言语举止要得体,莫要让人笑话咱们贾府没规矩。”贾琏、贾宝玉赶忙应道:“父亲放心,儿子们定当谨遵教诲,不敢有丝毫差错。”心中却也暗自觉得此事责任重大,不敢有丝毫马虎。

阿诗玛之父见荣国府上下为婚事如此用心,心中既感动又欣慰。他与族中长辈商议,此次议婚,也当依照自家的规矩,准备一份厚重的回礼,以表诚意。他说道:“贾府如此重视,咱们也不能失了礼数。我等当拿出家中珍藏,作为回礼,方显咱们的诚意。这礼物既要体现咱们台湾的特色,又要与贾府的身份相称。”族中长辈皆点头称是,纷纷建言献策,讨论着回礼的具体事宜。有人提议拿出台湾特有的珊瑚制品,有人认为应挑选精美的木雕,众人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贾玉澜与阿诗玛见府中众人为他们的婚事忙前忙后,心中满是感动。二人携手,先至贾政面前,玉澜恭敬说道:“祖父,孙儿深知您一向看重家族礼数,此次为孙儿婚事操心,孙儿感激不尽。”阿诗玛亦福身行礼:“多谢老太爷关怀,阿诗玛定不负贾府厚爱。”贾政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你二人既情投意合,便好好筹备,莫要辜负了这番心意。”

转向王夫人,玉澜说道:“祖母,您一向慈爱,为孙儿之事如此费心,孙儿何德何能。”阿诗玛笑着说:“老祖宗的关怀,阿诗玛都记在心里,日后定当孝顺您。”王夫人拉过阿诗玛的手,疼爱地说道:“好孩子,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莫要见外。”

贾宝玉看着儿子,语重心长道:“玉澜,婚姻大事,不可儿戏,你要好好对待阿诗玛。”玉澜赶忙应道:“父亲放心,儿子定会珍惜。”阿诗玛羞涩地低头:“多谢父亲教诲。”

林黛玉轻抚阿诗玛的手,温柔说道:“孩子,以后有什么难处,尽管与我说。这府里虽规矩多,但也都是为了大家好。”阿诗玛感激道:“母亲如此关怀,阿诗玛铭记于心。”

贾琏笑着打趣:“玉澜,你这小子好福气,可得好好谢谢我们这些长辈。”玉澜连忙作揖:“伯父费心,侄儿铭记。”王熙凤也笑道:“可不是嘛,为了你们这事儿,我可是忙得脚不沾地。”阿诗玛笑着福身:“伯母辛苦,阿诗玛都看在眼里。”

探春走上前,拉住阿诗玛的手:“阿诗玛妹妹,以后咱们就是姐妹了,有什么好玩的,可别忘了我。”阿诗玛笑道:“三姑姑放心,阿诗玛定不会忘。”迎春也微笑着说:“妹妹若是有什么需要,尽管开口。”阿诗玛点头致谢。

李纨温和地说道:“玉澜、阿诗玛,这家里以后就靠你们添些热闹了。”二人齐声应是。

袭人、晴雯、紫鹃等姨娘,皆上前恭喜,阿诗玛一一谢过。贾巧拉着阿诗玛的手:“妹妹,以后咱们一起玩。”阿诗玛笑着点头:“好呀,姐姐。”贾海、贾安两个小子则在一旁笑着起哄:“嫂子进门,以后可有热闹看咯!”贾菲也笑着说:“哥哥嫂嫂要和和美美。”

然而,就在众人紧锣密鼓筹备议婚之时,却突发一事。负责采买布置议婚场地所需鲜花的下人,匆忙来报,原定的花商竟因意外无法按时供货。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王熙凤一时有些措手不及。(王熙凤秀眉微蹙,心中暗忖:这可如何是好,议婚之日将近,若没有鲜花点缀,这场地便少了几分喜庆。这事儿若办不好,可就丢了贾府的颜面。)但她很快镇定下来,当机立断道:“你们即刻去城中其他花市寻找,务必在今日之内凑齐所需鲜花。若是实在寻不到,便去寻些绢花来替代,只是做工一定要精细,不可敷衍了事。这绢花的颜色、样式都要仔细挑选,务必与议婚的氛围相符。”下人领命而去,王熙凤又赶忙去安排其他事宜,心中默默祈祷不要再出什么岔子。

那下人赶到城中最大的花市,却发现今日花市货源短缺,寻常花卉虽多,可符合议婚规格的却寥寥无几。(下人焦急万分,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滚落,心中想着:这可怎么办,若是凑不齐鲜花,回去可怎么向凤姑娘交代。)他四处打听,得知城南有一家花坊或许有货,便匆忙赶去。到了花坊,却发现花坊老板因家中有事,正要关门歇业。(下人心中一紧,赶忙上前苦苦哀求,言辞恳切地说明缘由。)花坊老板被他的诚意打动,答应帮忙寻找,但所需花卉数量较多,一时间难以凑齐。

与此同时,负责寻找绢花的下人也遇到了麻烦。城中几家制作绢花的铺子,所制绢花工艺粗糙,颜色俗艳,根本不符合贾府的要求。(这名下人眉头紧皱,心中懊恼不已,想着若是找不到合适的绢花,恐怕会耽误大事。)他不甘心,又四处寻访,终于打听到城郊有一位老匠人,手艺精湛,所制绢花栩栩如生。他赶忙雇了一辆马车,疾驰而去。

这边王熙凤虽继续安排着其他事宜,心中却始终牵挂着鲜花之事。(她在房中来回踱步,时而望向门口,盼着下人能带回好消息。)李纨和探春见她如此焦虑,纷纷过来安慰:“嫂子别急,总会有办法的。”王熙凤苦笑着说:“妹妹们,这议婚之事容不得半点差错,若是因为这点小事坏了大局,我可怎么向老祖宗交代。”

且说去城郊寻绢花的下人,见到老匠人后,说明来意。老匠人起初面露难色,称时间紧迫,难以完成如此大量的绢花制作。(下人心中一凉,差点急出泪来,再次诚恳哀求,甚至表示愿意加价。)老匠人见他如此着急,又被贾府的诚意所打动,终于答应尽力而为。这边刚有了着落,去花市的下人也传来消息,虽未能凑齐全部鲜花,但已找到大部分,剩下的可以用相近品种替代。

王熙凤得知后,稍稍松了口气,但仍不敢大意,又亲自去查看绢花制作和鲜花准备的情况,确保一切都能达到满意的效果。

这荣国府内,因着阿诗玛之父等人的到来,处处洋溢着一种忙碌而又喜悦的氛围,却又因这小小的波折,添了几分紧张。众人皆翘首以盼,期待着议婚之日的到来,不知这议婚之时,又会生出怎样的事端。

诗曰:

荣府喜迎亲家临,议婚筹备意深深。

忽逢花事添波折,且待佳辰奏好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