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六十六回 荣国府夫妻喜重逢 宴厅堂阖家叙天伦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6.6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且说宝玉,心系荣国府,归心恰似离弦之箭,恨不能身生双翼,瞬息飞至。一路之上,他扬鞭策马,那骏马四蹄生风,如流星赶月般疾驰。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纷扬如雾,恰似他对沿途景致无暇顾及的匆匆思绪。身旁随从紧随其后,见他如此急切,自是不敢有丝毫懈怠,亦策马狂奔,不敢落后半步。

终至京城,宝玉但见那熟悉的城门巍峨耸立,心中顿生一股暖流,恰似游子归巢般的亲切。进得城来,他更是快马加鞭,径直朝着荣国府而去。那荣国府门前,早有眼尖的小厮远远望见宝玉一行人,忙不迭地转身,脚步如鼓点般急促,飞也似地奔入府中通报,口中高呼:“宝二爷回来了!宝二爷回来了!”这声音,仿佛带着一股喜悦的电流,瞬间传遍了整个府邸。

彼时,黛玉正在潇湘馆内,手持书卷,却心不在焉,满心满眼皆是对宝玉的牵挂。忽闻这一喜讯,她先是一怔,手中书卷不自觉滑落于地,仿若那承载着万千思念的书卷,也被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得失去了掌控。她不及细想,匆忙起身,莲步轻移便往府门迎去。她脚步匆匆,一颗心亦怦怦直跳,仿佛要跳出嗓子眼儿,恰似那春日里随风摇曳的花蕊,激动得难以自持。

及至府门,只见宝玉已翻身下马,身姿依旧那般英姿飒爽。他虽面带旅途的疲惫之色,风尘仆仆,但眼中的欣喜与激动却难以掩饰,恰似那穿透云层的阳光,熠熠生辉。二人目光交汇的瞬间,仿佛时间都为他们静止,千言万语尽在这深情的对视之中。黛玉眼眶泛红,宛如春日里含露的桃花,娇艳欲滴,嘴角却噙着一抹笑意,那笑意中满是重逢的喜悦,她轻声唤道:“宝玉。”声音轻柔,却似饱含了无数思念,仿佛一缕春风,轻轻拂过宝玉的心间。

宝玉快步上前,伸出双手,紧紧握住黛玉的双手,仿佛握住了世间最珍贵的宝物,深情说道:“林妹妹,我回来了,让你久等了。”那声音略带沙哑,却满是柔情,恰似那潺潺流淌的溪水,温柔地诉说着相思之情。

黛玉微微垂首,略带嗔怪地说道:“你这一去,可真真叫人望眼欲穿,每日里我是盼星星盼月亮,只盼着你能早日归来。”

宝玉赶忙将黛玉的手贴在自己脸颊,说道:“妹妹的心意,我岂会不知,这一路我亦是归心似箭,恨不能立刻飞到妹妹身边。”

夫妻二人携手入府,一路上,丫鬟小厮们纷纷围上,脸上洋溢着喜悦之情,道不尽的寒暄与问候。“宝二爷可算回来了!”“二爷一路辛苦啦!”声声关切,萦绕在二人周围,宛如一首温馨的乐章,奏响着重逢的喜悦。

贾政与王夫人早已在正厅等候,听闻宝玉归来,赶忙迎出。见宝玉平安站在眼前,贾政心中大喜,脸上虽仍带着几分平日里的威严,可眼中那欣慰之色却难以抑制,仿若春日暖阳般溢出。他开口说道:“此次巡抚沿海,诸事可还顺利?”那话语中,既有对儿子的关切,更有对他此次重任的关注,恰似那深沉的山峦,虽默默无言,却蕴含着无尽的关怀。

宝玉赶忙躬身,恭敬答道:“托父亲母亲与圣上洪福,沿海诸事渐已平定,百姓生活也有所改善。倭寇之乱已平,孩儿组织百姓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如今沿海之地,渐有生机。”言语间,透着谦逊与沉稳,恰似那成熟的麦穗,低垂着谦逊的头颅。

贾政微微点头,说道:“嗯,如此甚好。为官者,当以百姓为重,你能如此,也不枉我平日对你的教导。”

王夫人则疾步上前,拉着宝玉的手,目光上下打量,眼神中满是心疼,说道:“我儿这一路辛苦了,瞧着都瘦了。这巡抚之事,必定劳心劳力,往后可要多注意身子。”说着,眼眶微微泛红,那慈母的心疼之情溢于言表,恰似那春日里的细雨,润物无声却饱含深情。

宝玉笑着宽慰道:“母亲放心,儿子身子骨硬朗着呢。这一路虽有些辛苦,但看到沿海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一切都值了。”

众人正说着,李纨、探春等姐妹也都闻风而来,与宝玉相见。姐妹间彼此又说了些别后的话,一时间,厅中欢声笑语,热闹非凡。探春笑语嫣然:“二哥哥这一去,可叫我们好生挂念。每日里都在想着,二哥哥在沿海那边,可还安好。”李纨亦微笑着点头:“是啊,如今平安归来就好。这家里没了你,总觉得少了些热闹。”那话语,如春日里的莺啼,婉转悦耳,满是对宝玉的关怀与欣慰。

宝玉笑道:“我也甚是想念诸位姐妹,在沿海时,每每看到新奇玩意儿,就想着带回来给你们。”

探春眼睛一亮,忙问道:“二哥哥带了什么好东西?快些说来,也叫我们开开眼界。”

待众人叙谈一番后,王夫人吩咐摆宴,为宝玉接风洗尘。不多时,宴上珍馐罗列,一道道精致的菜肴宛如艺术品般呈上,散发着诱人的香气。酒香四溢,弥漫在整个厅堂,恰似那醉人的诗意,萦绕在众人心头。众人依次落座,举杯共饮。

席间,宝玉将沿海所见所闻,以及治理的种种举措,绘声绘色地一一说来。从倭寇肆虐后沿海的衰败景象,那断壁残垣、荒草丛生,百姓流离失所、哀鸿遍野,到组织百姓开垦荒地、修建水利,那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人们挥汗如雨却满怀希望,再到扶持手工业与商业,设立集市,那热闹非凡的集市上,人来人往,叫卖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一桩桩,一件件,讲述得详细入微。众人听得津津有味,时而惊叹于沿海局势的艰难,不禁皱眉叹息,时而点头称赞宝玉的举措得当,眼中满是赞许之色。

黛玉静静地坐在宝玉身侧,美目流转,专注地聆听着。她不时为宝玉布菜,将那盘中的佳肴,轻轻置于宝玉碗中,眼神中满是关切与爱意。心中既为宝玉的成就感到骄傲自豪,又暗自庆幸他终于平安归来,仿佛心中那块长久悬着的石头,此刻才稳稳落地,恰似那历经风雨的花朵,终于在暖阳下舒展了身姿。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众人兴致正浓。探春笑语盈盈,目光灵动地看向宝玉,笑道:“二哥哥此番沿海之行,定是有许多趣事,不妨再多说些与我们听听。”宝玉笑着应了,又讲起沿海百姓为感谢他,欲立生祠,他如何婉拒的事。众人听了,皆赞宝玉谦逊有礼,心系百姓。李纨点头称赞道:“二弟此举,实乃谦逊仁德,不愧是我贾家子弟。”众人纷纷附和,那声声称赞,如春日里的和风吹过,满是对宝玉的认可与赞扬。

宴毕,众人散去。宝玉与黛玉回到潇湘馆。屋内烛火摇曳,昏黄的光线在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温馨静谧,恰似那梦幻般的画卷,描绘着二人的甜蜜。二人并肩坐在榻上,黛玉轻轻靠在宝玉肩头,宛如一只倦鸟归巢,柔声道:“你这一去,我日夜悬心,每一日都盼着你归来。如今见你平安归来,我这心才算是落了地。”那声音轻柔,带着几分娇嗔,几分欣慰,恰似那夜莺的低吟,诉说着无尽的思念。

宝玉轻抚黛玉秀发,动作轻柔而舒缓,柔声道:“林妹妹,让你担忧了。我在那边,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你。每到夜深人静,望着那满天繁星,心中念的都是你。如今回来了,再也不与你分开。”那话语,如春日里的暖阳,温暖着黛玉的心,恰似那深情的诗篇,诉说着永恒的爱意。

二人又说了许多别后的思念之情,从每日的牵挂,到梦中的相见,点点滴滴,倾诉不尽。直至夜深,万籁俱寂,月光如水,透过窗棂洒在榻上,仿佛也在为这对夫妻的重逢而默默祝福,恰似那温柔的仙子,洒下幸福的光辉。他们相拥而眠,在这宁静的夜晚,沉浸在重逢的喜悦与温馨之中。

第二日,晨曦透过湘妃竹帘,轻柔地洒落在床榻之上,宛如一层金色的薄纱,给这房间增添了几分诗意。宝玉悠悠转醒,惺忪睡眼中,便见黛玉还在怀中安睡。她的面庞如羊脂玉般细腻,双颊透着淡淡的红晕,似春日里初绽的桃花,娇艳动人,睫毛微微颤动,宛如蝶翼,呼吸轻柔而均匀,恰似那微风中轻轻摇曳的花蕊。宝玉望着她这副娇憨模样,嘴角不自觉地微微上扬,脸上浮现出一抹温柔至极的笑意,那目光中满是宠溺与爱意,仿佛世间万物在这一刻,都不及怀中佳人的睡颜动人,恰似那凝视着稀世珍宝的目光,饱含着无尽的深情。

他生怕惊扰了黛玉的清梦,动作轻柔得如同微风拂过花瓣,缓缓放开环抱着黛玉的手臂。接着,他轻手轻脚地下了床,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丝声响,恰似那怕惊扰了美梦的精灵,蹑手蹑脚。

穿戴洗漱已毕,宝玉略一思忖,便匆匆往厨房而去。此时,厨房中已然忙碌起来,灶火正旺,红彤彤的火焰舔着锅底,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热情。厨娘们进进出出,手中端着各种食材,准备着府中的早膳。宝玉一进厨房,厨娘们皆面露惊讶之色,赶忙行礼。宝玉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诸位嫂子姐姐们不必多礼。今日我想亲自为林姑娘熬一碗碧粳粥,劳烦姐姐们帮我准备些粳米。”那笑容,如春日里绽放的花朵,温暖而亲切。

厨娘们听闻,忙不迭地应下,迅速取来上好的粳米。那粳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在阳光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宝玉又道:“再给我拿些枸杞、当归、人参来。”厨娘们虽心中疑惑,但见宝玉一脸认真,也不多问,依言取来药材。那枸杞如红宝石般鲜艳,当归散发着独特的香气,人参更是珍贵无比,仿佛带着岁月的沉淀。

宝玉洗净双手,亲自生火,将粳米倒入锅中,添上适量的水,而后细心地将枸杞、当归一一放入。待粥煮沸后,他又调小了火候,耐心地搅拌着。那人参珍贵且药力强,他斟酌再三,只取了小小的一片,细细切碎后放入粥中,继续缓缓搅拌。一边搅拌,他一边回想起黛玉平日里身子柔弱,时常倦怠,这才想着熬上这么一碗既滋补又可口的碧粳粥,希望能让她调养调养身子,恰似那用心呵护花朵的园丁,精心准备着滋养的养分。

不多时,粥香渐渐弥漫开来,那香气中混合着粳米的清香、药材的醇厚,闻之令人心生愉悦,恰似那春日里的微风,带着花香,沁人心脾。宝玉守在锅旁,目不转睛,直至那粥变得浓稠,色泽温润,宛如那温润的玉液,这才满意地熄了火。他找来一个精致的小碗,将粥盛出,又仔细地用盖子盖好,端着往潇湘馆走去。一路上,他小心翼翼,生怕洒出一滴,心中满是对黛玉醒来品尝这粥时的期待,恰似那怀揣着礼物的孩子,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对方的惊喜。

宝玉端着热气腾腾的碧粳粥,脚步轻快地回到潇湘馆。此时,黛玉已悠悠转醒,正坐在床榻上,揉着惺忪睡眼。紫鹃在一旁伺候着,正准备为黛玉梳妆。那紫鹃手脚伶俐,眼中透着机灵,正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梳妆用具。

宝玉见状,赶忙笑着走进屋内,说道:“林妹妹,你醒啦。快尝尝我刚熬好的碧粳粥,对身子极好。”黛玉抬眸,见宝玉端着粥走进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与感动,嗔怪道:“你一大早的,怎么亲自去熬粥了,也不怕累着。”那嗔怪的语气,恰似那春日里的微风,带着几分娇俏,几分关怀。

宝玉将粥放在桌上,走到床前坐下,拉着黛玉的手,笑道:“只要妹妹喜欢,我累些又何妨。这粥里我加了枸杞、当归和人参,能调养身子,妹妹快趁热喝。”说着,便示意紫鹃扶黛玉到桌前。那眼神,满是期待与关切,恰似那温暖的阳光,照耀着黛玉的心。

黛玉在桌前坐下,宝玉拿起汤匙,轻轻舀起一勺粥,放在嘴边吹了吹,递到黛玉唇边,柔声道:“妹妹,尝尝看,烫不烫。”黛玉微微红了脸,轻轻张口,含住汤匙,细细品尝。那粥入口软糯,清甜中带着药材的独特味道,顺着喉咙缓缓流下,暖意瞬间弥漫全身,恰似那春日里的暖阳,照拂着心田。

黛玉咽下粥后,抬眸看向宝玉,眼中满是笑意与柔情,说道:“嗯,好喝,难为你费了这么多心思。”宝玉见黛玉喜欢,脸上笑开了花,又舀起一勺,说道:“妹妹喜欢就好,再吃些。”黛玉就这样在宝玉的温柔伺候下,慢慢喝了半碗粥。那画面,温馨而甜蜜,恰似那岁月里的画卷,描绘着夫妻间的深情。

放下汤匙,黛玉用手帕轻轻擦拭嘴角,说道:“我吃好了,你也忙了一早,快些歇歇吧。”宝玉却摇头道:“我不累。妹妹身子好了,我比什么都开心。”那话语,坚定而深情,恰似那永恒的誓言,诉说着对黛玉的爱意。

这时,紫鹃在一旁抿嘴笑道:“宝二爷对林姑娘,那可真是体贴入微,林姑娘有二爷这般疼爱,真是好福气。”黛玉听了,脸上泛起红晕,轻轻瞪了紫鹃一眼,嗔道:“就你话多。”那嗔怪的眼神,带着几分羞涩,几分娇嗔,恰似那春日里的花朵,娇艳欲滴。

三人正说着,忽听屋外传来一阵脚步声,原来是探春、迎春姐妹前来探望。探春人未到,声先至:“二哥哥、林姐姐,我们来啦。”宝玉和黛玉赶忙起身相迎。那探春性格爽朗,声音清脆,宛如那春日里的黄鹂,充满活力。

众人进屋后,探春一眼瞧见桌上的粥,打趣道:“二哥哥,听闻你一大早亲自下厨为林姐姐熬粥,我们可真是羡慕坏了。什么时候也给我们熬上一回呀。”迎春也在一旁附和:“是啊,宝兄弟对林妹妹这般深情,叫人好生感动。”那迎春性格温柔,话语轻柔,恰似那春日里的微风,带着温暖。

宝玉笑着挠挠头,说道:“三妹妹若想吃,改日我也给你熬上一锅。”

黛玉红着脸,轻啐一声,笑骂道:“你们这群促狭鬼,就会拿我打趣。罢了,且都坐下,紫鹃,快给姑娘们看茶。”说着,她款步走到迎春身边,亲昵地拉住她的手,温柔说道:“二姐姐,好些日子没与你好好说说话了,今儿可得多坐会儿。”又转身朝着探春,眼中笑意盈盈,招手道:“三妹妹,快来这边坐,可别又站着只顾着打趣我。”那举止,温柔而亲切,恰似那春日里的花朵,绽放着温情。

迎春生性温柔安静,被黛玉拉着手,脸上泛起温和的笑意,轻声说道:“听闻二弟回来,心里头高兴,就想着和三妹妹一道来看看你们。”探春大大方方地走过来坐下,一双丹凤三角眼满是灵动俏皮,笑嘻嘻地说:“那可不,我们呀,一是来看看二哥哥和林姐姐这对恩爱夫妻,二是来听二哥哥讲沿海那些新奇事儿呢。”那话语,充满了活力与好奇,恰似那春日里的溪流,欢快流淌。

黛玉微微颔首,略带娇羞地斜睨了一眼宝玉,而后对姐妹们说道:“既然来了,今儿个咱们就好好聚聚,可不许光打趣我。二姐姐、三妹妹,你们说说,这些日子,府里可有什么趣事?”那眼神,带着几分期待,几分好奇,恰似那春日里的花朵,渴望着新鲜的故事。

迎春微微抿嘴,思索片刻说道:“倒也没什么大事,只是前儿太太屋里的鹦鹉,竟学会了好几句新词儿,逗得太太直乐。那鹦鹉学舌,学得有模有样,一会儿学着太太吩咐丫鬟做事,一会儿又念起佛来,把太太逗得合不拢嘴。”探春一听,来了兴致,抢着说道:“这算什么趣事。前儿我瞧见赵姨娘和周姨娘拌嘴,那场面,可真是……”说着,故意卖了个关子。那表情,充满了俏皮与神秘,恰似那春日里的精灵,带着灵动。

黛玉和迎春都被勾起了好奇心,齐声问道:“怎么了?”探春掩嘴轻笑,接着说道:“周姨娘不知说了句什么,惹得赵姨娘跳脚,结果一着急,头上的簪子都歪了,那模样,别提多滑稽了。赵姨娘平日里总是一副趾高气昂的样子,这下可好,簪子歪在一边,头发也有些凌乱,嘴里还不停地骂着,可真是出了个大洋相。”众人听了,忍不住笑起来。那笑声,如春日里的银铃,清脆悦耳,充满了欢乐。

黛玉笑得前仰后合,用手帕轻轻拭去眼角的泪花,说道:“三妹妹,就数你眼尖,府里这些事儿,都逃不过你的眼睛。这府里的趣事,经你这么一说,倒真是有趣得紧。”迎春也笑着摇头:“平日里瞧着周姨娘和赵姨娘都是稳重的,没想到还有这般有趣的一面。想来这府里的日子,虽平淡,却也不乏这些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插曲。”那话语,带着几分感慨,几分笑意,恰似那春日里的微风,吹拂着欢乐的气息。

探春又兴致勃勃地讲起前几日花园里的芍药花被不知哪来的野猫给糟蹋了几朵,那花匠心疼得直跺脚,四处寻找罪魁祸首的趣事,直逗得众人又是一阵欢笑。众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融洽而欢快,仿佛这小小的潇湘馆成了欢乐的海洋。

此后,宝玉在府中,每日或与贾政谈些家国之事,父子二人在书房中,或探讨时政,或交流见解,贾政眼中对宝玉的赞许之色愈发浓厚,恰似那春日里的阳光,愈发温暖明亮。贾政轻抚胡须,语重心长地说道:“吾儿此次巡抚沿海,举措得当,实乃我贾家之幸,亦是朝廷之幸。日后仍需勤勉,不可懈怠。”宝玉恭敬答道:“父亲教诲,孩儿铭记于心。定当不负父亲与圣上所望。”

或与姐妹们吟诗作画,在那沁芳闸畔,桃花树下,留下他们的欢声笑语与才情诗篇,恰似那春日里的画卷,描绘着美好的时光。一日,众人于园中雅聚,以桃花为题吟诗。探春才思敏捷,率先吟道:“桃花灼灼映清波,风拂娇姿舞绮罗。粉蕊含情添锦绣,枝枝绽艳韵难摹。”众人皆赞其诗韵优美,意境颇佳。宝玉亦不甘示弱,思索片刻,吟道:“桃枝弄影韵悠长,粉瓣飘飞意未央。笑对春风添秀色,娇容入画韵留香。”黛玉则轻启朱唇,缓缓吟道:“风抚桃花满树春,粉腮浅笑醉游人。飘零瓣瓣含愁意,落尽芳华梦亦真。”众人听了,皆觉黛玉之诗别有一番韵味,既有桃花之娇美,又暗藏一丝愁绪,不愧是才思过人。

日子过得悠闲自在,荣国府内,依旧是一派热闹祥和的景象。只是不知这平静的日子里,又会生出怎样的事端,恰似那平静湖面下,或许正暗流涌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诗赞曰:

荣府重逢喜气洋,夫妻携手意绵长。

阖家叙话天伦乐,暂享安宁韵里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