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 分类:游戏 | 字数:102.3万字

第一百七十八回 江南学艺探蚕桑 贾府植桑启新章

书名:新良缘 作者:爱吃大鱼的小猫 字数:6.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22

话说贾琏与贾宝玉于江南得林如海亲书荐函,顺利寻到养蚕缫丝的能工巧匠后,便一门心思地投身于农桑诸事的考察研习之中。时光荏苒,竟不知不觉已过去三月有余。

彼时正值江南春日,风和日丽,处处洋溢着盎然生机。贾琏与贾宝玉每日穿梭往返于桑树种植基地与养蚕工坊之间,对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细节都悉心观察,不敢有丝毫懈怠。

且说那桑树种植基地,一片郁郁葱葱之象。桑树新芽初绽,嫩绿的叶片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恰似无数只粉嫩的小手在盈盈招摇,仿佛在向世间展示着生命的蓬勃力量。贾琏与贾宝玉紧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者,沿着田垄逐行查看桑树的长势。

贾琏目光敏锐,很快便留意到一棵略显矮小的桑树,他微微皱眉,指着那株桑树,恭敬地向老者询问道:“老丈,您瞧这株桑树,为何相较旁的略显矮小?其中是否暗藏不妥之处?”老者听闻,赶忙俯身仔细查看,他轻轻拨开周围丛生的杂草,而后缓缓说道:“这桑树许是肥力稍欠所致。您看呐,旁的桑树根系极为发达,将周遭的养分吸走了不少。

往后啊,可得单独给它施些肥,悉心照料一番,如此方能慢慢赶上旁的桑树。”贾宝玉在一旁听得格外仔细,赶忙从怀中掏出一个随身携带的小巧本子,匆匆将此细节记录下来,口中还念念有词:“桑树肥力不均之故,需单独施肥。”那认真专注的模样,恰似一位虔诚的学子。

随着春日渐深,桑叶愈发繁茂,养蚕的时节也悄然来临。走进养蚕屋内,只见密密麻麻的蚕卵整齐排列在蚕匾之中,正逐渐孵化出小蚕。这些新生的小生命,犹如黑芝麻粒般细小,正小心翼翼地在嫩绿的桑叶上缓缓蠕动,仿佛在探索着这个新奇的世界。贾宝玉怀着满心好奇,轻轻凑近蚕匾,目不转睛地观察着,不禁轻声感叹道:“瞧这些小蚕,如此细小纤弱,日后竟能吐出丝来,造物之神奇,当真令人惊叹不已。”

与此同时,贾琏正与养蚕的农户热切交流着养蚕的诀窍。农户一脸认真地说道:“这小蚕初孵之时,最为娇弱,犹如新生的婴孩。桑叶得精心挑选最嫩的,而且每日都要勤快更换,稍有疏忽,便可能影响蚕儿的生长。此外,室内的温度和湿度也得时刻留意,稍有差池,蚕儿的生长便会受到影响。”贾琏听闻,连连点头,心中暗自将这些要点一一铭记。

日复一日,蚕儿在众人的悉心照料下渐渐长大,它们的食量也与日俱增。但见那蚕儿扭动着肥硕的身躯,如饕餮般贪婪地啃食着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一场轻柔细密的春雨洒落大地。在这期间,贾琏与贾宝玉有幸目睹了蚕儿眠起、蜕皮的奇妙过程。每一次蜕皮,蚕儿便仿佛经历了一次重生,身体长大一圈,颜色也愈发洁白如雪,愈发显得圆润可爱。贾琏凝视着蚕儿蜕皮,不禁心生感慨:“这蚕儿生长,恰似人之成长,每一次蜕变皆历经艰辛磨难,而后方能愈发茁壮。”贾宝玉深以为然,点头应道:“正是此理,贾府如今深陷困境,亦需这般脱胎换骨的蜕变,方能重焕往昔辉煌生机。”

终于,蚕儿生长至结茧之时。它们仿佛受到某种神秘力量的指引,纷纷爬上特制的簇具,开始吐丝结茧。只见那洁白的丝线从蚕儿口中源源不断地吐出,将自己层层包裹。不多时,一个个圆润饱满的蚕茧便如璀璨明珠般出现在众人眼前。贾宝玉轻轻拿起一个蚕茧,对着阳光仔细查看,只见那蚕茧洁白如雪,质地紧密,在阳光的映照下散发着柔和的光泽。他不禁赞叹道:“这蚕茧如此品质,想来抽出的丝定是上乘佳品。”贾琏则抓住时机,与农户深入探讨起结茧后的处理事宜。农户神情郑重地说道:“这蚕茧需及时处理,倘若等蚕蛾破茧而出,那丝便会断开,无法缫丝,可就大大可惜了。”

接下来,二人来到缫丝工坊,探寻蚕丝的加工奥秘。工坊内热气腾腾,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女工们动作娴熟,有条不紊地将蚕茧放入沸水中,而后轻轻搅动,细心找出丝头,再将那如银线般的蚕丝缠绕在缫丝车上。贾琏看着这奇妙的过程,心中满是好奇,开口问道:“这缫丝可有什么独特的讲究?”工坊的师傅听闻,停下手中动作,耐心解释道:“这水温的控制至关重要,太热丝易断,太冷则丝难以抽出。而且缫丝的速度也要均匀稳定,如此抽出的丝才粗细一致,坚韧耐用,方能织出上等的丝绸。”贾宝玉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察着女工们的手法,心中暗自揣摩其中的技巧与门道,眼神中透着一股执着与专注。

在这充实而忙碌的三个月里,贾琏与贾宝玉不仅深入学习到了蚕桑养殖与蚕丝加工的精湛技艺,还与当地淳朴善良的农户和心灵手巧的工匠们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他们深知,这些宝贵的知识和人才,将如同黑暗中的明灯,成为贾府振兴的希望所在。考察结束后,二人怀着诚挚之心,诚邀几位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一同前往贾府,众人感其诚意,欣然应允。

且说贾府这边,巧姐与板儿夫妻二人不负众人所托,将庄上的农田整治得井然有序。那原本荒芜杂乱的土地,如今已被翻整得平平整整,一道道田垄整齐排列,犹如等待检阅的士兵般庄严。

巧姐头戴一顶宽大的斗笠,身着朴素的粗布麻衣,全然不见往日的娇贵之态,每日穿梭忙碌于田间,悉心指挥着庄户们做好种植桑树的各项准备工作。她轻轻蹲下身子,伸出纤细的手,温柔地抚平田垄上的土块,而后对身旁的庄户说道:“这土块一定要敲碎,桑树的根须方能顺利扎根生长。咱可得仔细着些,这可关乎着桑树日后的长势。”

板儿则带领着一群庄户,肩扛手提,搬运着从各处精心收集而来的肥料,为即将到来的种植做最后的准备。他扛着一大袋肥料,大声呼喊着鼓舞士气:“大伙都加把劲呐!肥料都放均匀咯,桑树可就全靠这些养分长大咧!只要咱齐心协力,日后的日子肯定越过越好!”

终于,贾琏与贾宝玉带着专业人员风尘仆仆地回到了贾府。

贾宝玉回府匆匆见过贾政和王夫人后,便心急如焚地往潇湘馆跑去。他心中满是对林妹妹的思念,脚步也愈发急切。林黛玉听闻贾宝玉回府的消息,早早就倚在门口张望。她那一双含情目里满是期待,微风轻轻拂过她的发丝,更添几分娇柔。

远远地,她便看见贾宝玉慌慌张张跑来的身影。贾宝玉跑得太急,到了林黛玉面前,一个踉跄不小心摔了一跤。林黛玉先是一愣,随即忍不住大笑起来,那笑声清脆悦耳,如银铃般在空气中回荡。可笑着笑着,她又心疼起来,赶忙上前将他扶起,嗔怪道:“许久不见也不用行这么大礼,你都是当爹的人了,还这么冒冒失失,要是摔着了可如何是好。”贾宝玉看着眼前的林妹妹,也跟着笑了起来,全然不顾身上的灰尘,眼中只有林妹妹那明媚的笑颜。

贾宝玉拉着林黛玉的手,走进屋内。屋内布置依旧是那般雅致,散发着淡淡的书卷气。他轻轻将她拥入怀中,声音带着几分深情与眷恋:“林妹妹,这三月不见,我日夜都念着你。”林黛玉脸颊绯红,靠在他怀里,轻声说道:“我又何尝不是,每日都盼着你回来。”

两人坐在窗前,贾宝玉细细诉说着江南的见闻,从那嫩绿的桑树到忙碌的养蚕工坊,每一个细节都不曾遗漏。林黛玉听得入神,时不时轻轻点头,眼中满是温柔。说着说着,贾宝玉拿起桌上的茶杯,喂了一口茶给林黛玉,而后自己也抿了一口。

窗外,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下,屋内静谧而温馨。两人相依相偎,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只愿沉浸在这片刻的温存之中,享受着久别重逢后的甜蜜与安宁。

贾琏见了贾政和王夫人后,便着急回去见王熙凤。他脚步匆匆,心里满是对妻子的思念。此时王熙凤正在账房算账,算盘珠子被她拨得噼里啪啦作响。她全神贯注,额头上沁出了细密的汗珠。贾琏轻轻推开门,看到这一幕,不禁会心一笑。王熙凤听到动静,抬头见是贾琏,眼中闪过惊喜,手上的动作却没停,“哟,你可算回来了,这账我算得正头疼呢。”贾琏走上前,拿起手帕为她擦了擦汗,打趣道:“夫人这精明能干,还有算不清的账?”王熙凤白了他一眼,“你倒会说风凉话,这府里开销繁杂,我可不敢有一丝马虎。”贾琏拉过椅子坐下,“我在江南学到不少农桑之事,日后定能为府里增收,夫人也能少操些心。”王熙凤放下算盘,靠在他肩上,“你有这份心就好,我只盼着咱们这日子越过越好。”两人相视一笑,温馨弥漫在账房之中。

贾琏顺势握住王熙凤的手,感受着她指尖的温度。“凤儿,这三月我在江南,每晚都会想你,想咱们的家。”王熙凤靠在他怀里,轻轻捶了他一下,“就会哄我开心,我还不知道你?在那江南,指不定见了多少新鲜玩意儿,把我都忘了。”贾琏赶紧抱紧她,“天地可鉴,我心里就只有你。我这次去江南学到不少农桑的门道,回来就和你好好谋划谋划,让咱们府里的日子更上一层楼。”王熙凤抬起头,眼中满是信任,“我信你。只是这府里大小事务繁多,你以后可别再像以前那般不着调。”贾琏认真地点点头,“我晓得,以后我一定和你一起把这府里操持好。”说着,他在王熙凤额头上轻轻一吻。王熙凤脸颊绯红,嗔怪道:“大白天的,也不害臊。”但嘴角却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两人依偎在一起,享受着这难得的温馨时刻。

这日,贾巧正在农庄忙碌,忽闻下人来报,说是父亲贾琏已从江南归来。她心中大喜,忙不迭地撂下手中事务,一把拉住身旁同样在劳作的板儿,急切说道:“板儿哥哥,爹爹回来了,咱们快去见他,把地已开垦好的消息告诉他。”板儿见她如此心急,也不多言,只是笑着点头,任由贾巧拽着自己,二人脚步匆匆往府中赶去。

一路行来,贾巧满心欢喜,脑海中已在想着如何将农庄上的诸事进展告知父亲,想着父亲听闻后的欣慰模样,嘴角不自觉地上扬。板儿则在旁默默陪着,看着贾巧这般雀跃,心中也跟着欢喜。

进得府来,贾巧凭着平日对父母行踪的了解,料定母亲王熙凤素日里常在账房算账,父亲此番归来,必定也在那里。于是,二人径直往账房而去。

刚至账房门口,平儿眼尖,瞧见贾巧和板儿风风火火地赶来。她本想出言阻拦,想着二爷和二奶奶此刻兴许正忙着要事,贸然进去怕是不妥,便开口唤道:“巧姐儿……”然而,贾巧满心都念着见父亲,低着头只顾往前冲,竟是没听见平儿的呼喊。

只见贾巧伸手径直推开门,一时间,屋内景象映入眼帘。却见贾琏正双臂环抱着王熙凤,二人靠得极近,神态亲昵。王熙凤脸上带着一抹娇羞的笑意,贾琏则在她耳边轻声说着什么,那模样,满是夫妻间的柔情蜜意。

这突如其来的一幕,让贾巧瞬间愣在原地,脸颊“唰”地一下红到耳根。她万万没想到会撞见父母这般亲密的场景,心中又羞又窘,一时间竟不知如何是好。板儿跟在身后,也被眼前景象弄得不知所措,尴尬地站在那里,眼神慌乱,不知该往何处看。

平儿随后赶进来,见状也是一怔,忙笑着打圆场道:“巧姐儿,你这冒冒失失的,也不先通传一声。”王熙凤和贾琏这才回过神来,贾琏赶忙松开手,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佯装镇定地清了清嗓子。王熙凤则理了理鬓角的发丝,强作镇定道:“巧姐儿,你这急匆匆的,可是有什么要事?”贾巧这才回过神,结结巴巴地说道:“爹……爹爹,我和板儿……是想告诉您,农庄的地……已经开垦好了。”

贾琏听闻,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忙说道:“巧姐儿、板儿,你们辛苦了。这地开垦好,便是成功了第一步,往后养蚕之事,还得继续用心。”贾巧和板儿忙点头称是。

王熙凤也缓过神来,恢复了平日里的精明模样,说道:“你们俩办得不错,这地开垦得及时,想来往后的蚕桑之事便能顺利推进。只是,这养蚕工序繁杂,还需多多用心才是。”

贾巧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鼓起勇气说道:“母亲,我和板儿在农庄,每日都盯着,也跟庄户们学了不少。往后的事儿,我们定不会懈怠。”

板儿憨笑着挠挠头,说道:“是啊爹爹,娘亲,我和巧姐儿都想着,一定要把这事儿办好,让贾府越来越好。”

贾琏看着这小两口,心中满是欢喜,说道:“有你们这份心就好。如今你宝叔叔和我从江南带回了不少专业的桑农,也学到了许多养蚕缫丝的窍门,待与你们细细说过,你们便更明白了。”

王熙凤接口道:“正是,这养蚕之事,从蚕种的挑选、桑叶的采摘喂养,到蚕茧的收成、缫丝织绸,每一步都马虎不得。你们可得跟着工匠们好好学。”

贾巧乖巧地应道:“母亲放心,女儿记下了。”

随后,贾琏又与贾巧、板儿说起在江南的见闻,从桑树种植基地的繁茂景象,到养蚕工坊里蚕儿吐丝结茧的奇妙过程,以及缫丝织绸的精湛技艺,说得绘声绘色。贾巧和板儿听得津津有味,心中对未来的蚕桑事业充满了憧憬。

且说贾府因贾琏与贾宝玉顺利归来,还带回诸多养蚕缫丝的关键助力,阖府上下一片喜气洋洋,遂决定摆下宴席,一来为二人接风洗尘,二来庆贺此番江南之行收获颇丰。

这日傍晚,贾府的正厅内张灯结彩,华烛高照。厅中摆满了桌椅,桌上摆满了珍馐美馔,香气四溢。众人依序落座,贾琏与贾宝玉坐在主宾之位。王夫人端坐主位,神色中透着几分欣慰,目光慈爱地看向二人,说道:“此次你们二人南下,一路辛苦,能顺利带回这些有用的人和法子,当真是为贾府立了大功。”

贾琏赶忙起身,恭敬说道:“婶婶过奖了,这一路多得宝兄弟相伴,又承蒙姑父相助,才得以顺遂。况且,这往后的路还长,蚕桑之事若想成功,还需阖府上下齐心协力。”

贾宝玉也笑着说道:“母亲,一路上我和琏二哥见识了许多,对这蚕桑之事也有了不少想法,往后定与大家一同努力,让贾府越来越好。”

众人纷纷点头称是,一时间,厅内气氛热烈非凡。

宴席间,众人推杯换盏,笑语不断。王熙凤在一旁有条不紊地安排着各项事宜,一面招呼着众人吃喝,一面又想着从江南带来的桑农住处是否安排妥当。待众人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熙凤轻声吩咐平儿,再去查看一番桑农们的安置情况,务必让他们住得舒心。

用过晚宴,王熙凤又亲自去看了桑农们的住处。但见那几间屋子收拾得干净整洁,床铺桌椅一应俱全,屋内还燃着熏香,弥漫着一股淡淡的香气。桑农们见王熙凤前来,赶忙起身相迎,连声道谢。王熙凤笑着说道:“各位师傅远来是客,贾府多有招待不周之处,还望海涵。明日便要劳烦各位师傅去农庄,指导众人养蚕缫丝之事,还望各位师傅不吝赐教。”

为首的桑农忙说道:“二奶奶客气了,既受了林大人的托付,又蒙贾府盛情相邀,我等定当尽心尽力,不负所托。”

王熙凤又与桑农们说了些养蚕的细节,叮嘱他们早些休息,这才离开。

回到房内,贾琏已在等候。王熙凤将安排桑农的事告知贾琏,贾琏点头道:“你做事,我向来放心。只是这养蚕缫丝,关乎贾府兴衰,往后的日子,咱们还得处处小心,事事留意。”

二人又商议了许久,才各自安歇,只盼着明日诸事顺遂,贾府的蚕桑事业能迈出坚实的一步。不知明日在桑农的指导下,贾府的养蚕之事会有怎样的进展。

第二日,来到农庄,众人望着那已开垦好的农田,眼中满是期待与憧憬。在专业人员的耐心指导下,庄户们开始种植桑树苗。只见他们小心翼翼地将桑树苗放入挖好的坑中,轻轻扶正,再缓缓填土,而后提来清水,仔细浇灌,每一个步骤都一丝不苟,生怕有丝毫闪失。一位专业人员在旁认真指导着庄户,说道:“这桑树苗种下后,头几日要多浇些水,让它尽快适应新环境,待它扎根稳了,便可逐渐减少浇水次数。”巧姐与板儿在一旁全神贯注地听着,将这些要点牢记于心。

日头渐高,劳作的众人早已汗流浃背。巧姐瞧着心疼,赶忙回屋精心煮了一大锅糖水。她用木勺轻轻搅拌着,看着那晶莹的糖粒在水中慢慢融化,脸上满是温柔。待糖水稍凉,她便提着一大壶,带着碗碟,匆匆来到田间。

“大伙都歇一歇,喝口糖水解解渴。”巧姐笑着招呼大家。庄户们纷纷围过来,接过糖水一饮而尽,直夸巧姐心善。

板儿也放下手中的活,走到巧姐身边。巧姐舀了一碗糖水,轻轻递到板儿面前,柔声说道:“累坏了吧,快喝口。”板儿接过碗,看着巧姐被汗水浸湿的鬓发,心中满是怜惜,他伸手轻轻为巧姐捋了捋头发,说道:“你也辛苦,跟着我一起忙活。”两人相视一笑,那温情的画面,仿佛让周围的春光都变得更加明媚了。随后,板儿又干劲十足地投入到栽桑树苗的工作中,巧姐则继续在一旁帮忙照料。

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桑树苗很快便种植完毕。微风轻轻拂过,嫩绿的树苗轻轻晃动,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新生命的希望与憧憬。贾府的这场农桑之变,能否真的为其带来转机,重铸往日辉煌?一切皆未可知,且听下回分解。

评诗一首:

江南三月探蚕桑,学艺归来意未央。

贾府植桑开富路,且期佳讯满华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