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苍鹰 | 分类:军事 | 字数:110.2万字

第485章 赵氏兄弟忠心悍勇

书名: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苍鹰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7

“末将愿往!”

“末将愿往!”

卢郢、申屠令坚等将领也纷纷跪倒请命,脸上写满了焦急与担忧。

主公刚刚经历三日血战,伤痕累累,此刻竟要亲率死士袭营?

这简直是将自己置于九死一生之地!

李从嘉的目光缓缓扫过众将焦急的面庞,眼中没有一丝动摇,只有一种洞察全局的深邃和破釜沉舟的决绝。

他上前一步,亲手扶起沙万金,声音低沉却蕴含着火山般的力量:

“沙将军,诸位兄弟!你们的心意,我明白!”

他指着地图上新蔡的位置,指尖仿佛带着千钧之力。

“柴荣举国来攻,兵锋虽挫,然其势犹在!光州城下,尸骨成山,血流成河!我军将士,已至极限!若再这般消耗下去,纵有粮草,人力终有尽时!”

“新蔡,乃周军囤粮重地!李元清回报,其粮秣堆积如山,足以支撑柴荣大军数月之用!”

他的声音陡然变得激昂,如同惊雷炸响:“此乃柴荣命脉!亦是扭转此战乾坤的唯一契机!”

“夜袭新蔡,焚其粮草,断其根基!此举凶险万分,九死一生!非身先士卒,不足以激扬死士之气!非亲临其境,不足以洞察瞬息万变之机!我意已决!”

他猛地抽出腰间佩剑,寒光映照着脸上未干的血迹,更显其决绝之姿,一字一句,声震屋瓦:

“明日便要效仿那汉末曹孟德,夜袭乌巢,焚尽周军粮草!让那淮河夜空,为我永定军之火光照亮!”

“让柴荣的龙纛,在粮尽援绝的绝望中颤抖!此战若成,光州之围立解!乾坤逆转,便在今夜!我与诸死士同生共死,不破新蔡,誓不还师!”

字字铿锵,如金石坠地!

带着帝王般的魄力与破釜沉舟的滔天豪情!

府衙内,一片死寂!

只有李从嘉那掷地有声的誓言在回荡。

沙万金、潘佑、卢郢、刘崇谅……所有将领都被这无与伦比的胆魄和深明大义的决断深深震撼!

他们望着眼前这位浑身浴血、却仿佛燃烧着熊熊烈焰的主公,胸中的热血被彻底点燃,所有的担忧、劝阻,都化作了无边的敬仰和誓死追随的狂热!

沙万金猛地一抱拳,虎目含泪,声音因激动而颤抖:“末将……遵命!定为主公挑选两千虎狼!愿随主公,踏破新蔡,焚尽周粮!虽死无悔!”

“焚尽周粮!虽死无悔!”

众将齐声怒吼,声浪几乎要掀翻屋顶!一股悲壮而决绝的杀气,在府衙内弥漫开来。

李从嘉,永定军的灵魂,在光州血战濒临极限之际,毅然选择了最危险、也最有可能改变战局的道路。

他将亲率死士,如一把淬火的尖刀,刺向柴荣大军最致命的心脏!

明日,新蔡的天空,注定将被复仇与希望之火点燃!

这一夜永定军的旗帜,依旧在残破的城头上,迎着凛冽的寒风,猎猎作响!

周军战火稍息。

汪洋如海的周军,营盘连十余里,遍布淮河沿岸。

此时入冬,各地秋收结束,柴荣陆续运粮来到前线,支援大战。

湘江之地,种植三熟水稻,府库充足,后世之中就江浙、两湖地区是天下粮仓,南宋时期湖南地区产量约有500万石,供养宋朝亿万百姓。

而今李从嘉治下人口远不如巅峰时期,但是推广三熟水稻,粮食产量大幅提升,由于治下安定,产粮至350万石。由于不用向南唐朝廷供奉,可以省下100万石粮草。

李从嘉不愁军粮,却不代表柴荣不愁军粮。

北方大周虽有百州之地,但若是粮食产量,确实有很大差距,特别是柴荣连年发动大军三征南唐,缴获颇多,但是数十万大军,消耗极多,趁着秋收完毕之后才能发动大战。

柴荣营帐中,灯火如昼,面沉如水。

张永德、赵匡胤、张美、韩令坤、史彦超、向训等武将站在大帐中。

张永德、张美一脸苦涩,这两日大战吃尽了苦头。

“三日间损失兵马超过两万,区区一座光州城还未攻克!”柴荣拍着案几,大发雷霆。

“我几次以为要破城,渡江而助阵,各位将军,为何没人能登上城头,杀了永定军贼。”

张永德老脸无光,也绝生平未曾遭此大败,还是败给一个二十出头小皇子。

“李贼狡诈,在城中设置,箭楼防御工事,城墙虽破,但是城内沟壑纵横,难以攻陷。依微臣之见,可以围而不攻,将光州城困死。”

张美也是接茬道:“陛下,当务之急,不在光州城,而是将定城、光山等县城攻克,这样就可以拖死李从嘉。”

“原以为光州城薄,旦夕之间就可攻破,但是李贼防御周密,还是要从长计议。”

“哼!”

“从长计议!”柴荣怒目而视。

“李从嘉此子,进入汴梁城下,毁我粮草辎重,我军出征,在此一日消耗近万石粮草,月余时间,还让朕从长计议,要你们何用!”

张美,张永德等人吓得瑟瑟发抖,无人敢言。

正当这时,赵匡胤站了出来道:“陛下,臣派遣哨骑,打探最新消息,察觉永定军在淮河上游秘密整备水军,只怕不日就要攻入我军后营。”

赵匡胤现在是殿前都指挥使,柴荣御前亲信。

他刚得到消息,就急忙禀报。

因为周军十几万,跨江作战,直逼光州城下,在淮河南岸有营盘,淮河北岸有后勤补给,每日江上舟船,往来不息。

“此子是想要抄我后路,造成混乱。”

“末将推测,正是如此,永定军有善于造船,李从嘉善于偷袭,他军巨船横江,有截断江河之能,若是他们在后面扰乱,绕后偷袭确实能造成麻烦,袭击主营,不可不防!”赵匡胤谨慎说着。

“如此甚好,既然贼军敢出城作战,我们必定叫他有去无回。”柴荣拍着桌子,觉得终于捕捉到了战机。

“在我大营之中做好防范。”

“新蔡县怎么样?守军何人?”柴荣谨慎问着。

张永德道:“新蔡守将乃是白马小将赵匡义,神刀将史彦超。他二人均有对战永定军的经验,特别是赵匡义将军曾死守尉氏县,乃少年英杰。”

“恩恩,如此甚好,可堪一用。”柴荣点了点头道,赵氏兄弟,他没有看走眼,都是忠心悍勇之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