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苍鹰 | 分类:军事 | 字数:110.2万字

第63章 龙骨水车

书名: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苍鹰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7

众人随着李璟指着的地方看去。

只见在浩浩荡荡的江面上,有一条条黑色蜿蜒的木架,一眼望去有几十条木架趴伏在地面上宛如黑龙。

离得太远了,众人也看不真切,只能依稀看得出来有人在其中来回穿梭。

李璟回头问了一下冯延巳道:“冯爱卿远处,在长江边上的木架何物?”

“臣看的不太真切!”冯延巳眯着眼睛眺望着。

户部尚书常梦锡道:“回禀圣上,可能是用来汲水的龙骨水车。”

“龙骨水车?”李璟反问了一句。

旁侧江宁府尹陈乔上前一步道:“骑兵圣上,前一阵安定郡公兼团练使李将军,还和我讨要些木匠,说要造些水车,可能是此物。”

李璟这才想起一个多月未见到的六皇子,已经被派去当团练使了。

“这是他的封地?”李璟问道。

“回皇上,李将军任命为江宁城东团练使,前方仙林镇正是他的食邑。”府尹陈乔恭敬的回答着。

“走,都去瞧瞧!”

说着李璟好奇心起,便改变行程,带着一众文武大臣奔着远处而去。

看着近,走着远,众人又花了半个多时辰,才来到江边。

走近了才看到不同之处,只见巨大的水车,一节节排开,宛如一条匍匐在地上的黑龙,足有四尺高,木板转动,正在一扇扇的汲水,宛如一溪流泉水,向着水池里涌入。

正常龙骨水车一丈长,二尺高,而这些龙骨水车却足有五丈长,绵延十多米,需要多人驱动,宛如一架架龙骨水车拼接而成,但是汲水效率也明显快上好几倍。

待李璟等人走到近处时,不知李从嘉从哪里赶了过来,施大礼向李璟叩拜。

“父皇在上!儿臣向父皇请安!”

“免礼,平身!”

这父子见礼完成后,李璟开口问道:“这是你的封邑?这是在干什么?”

李从嘉重瞳闪亮解释道:“启禀父皇,这是儿臣赶制的巨型龙骨水车,为了使方便百姓汲水。”

“江边地势低洼,百姓取水灌溉,往往需要挑水来取,往返费时费力!”

这点在场文武群臣都知道,李璟以前也见过龙骨水车,但不如眼前之物,如此巨大。

又听李从嘉讲述着。

“以前龙骨水车太短小,儿臣稍作改良,通过连杆传动,将小龙骨水车,销接在一起,加上传动,一节节排开,提高龙骨长度,从而尽可能的远距离汲水。”

李从嘉做法类似拼接在一起的火车箱,一节节火车厢组装在一起,形成了一列的火车。

“好办法!”陈乔称赞了一句。

“李从嘉又道在地头修建了水池,蓄水池位置较高,又修建了水渠,这样就方便给水田灌水了。”

“不错!确实节省人力!”李璟也点头称赞。

江南地区本就是水系发达,小河小溪也是纵横交错,通过这个巨型龙骨水车引导,将最后末节的五六丈的距离疏通。

极大的方便了百姓的灌溉农田,稻米又以水田为主,所以可想而知能够提升产量。

在场文臣武将,无不觉得此物新奇,但是细想之下也觉得在合理之中,只是多钻研设计把一堆木头组装起来。

李璟转身而起,看着远处田地,只见有人汲水、有人在修整水渠,还有人在耕牛犁地,时不时挥着鞭子。

一副怡然自得的农家景象。

正当这时,户部上书常梦锡道:“咦,这老牛身后怎么栓了这么多铁犁。”

常梦锡感叹的不是因为木犁换铁犁而是因为数量多。

众人仔细看去才发现,一个老黄牛身后用绳子挂着一根木棒,而在木棒上穿了四个铁犁。

走一趟能犁地四尺宽,是正常一个铁犁四倍范围。

李从嘉领着众人向前而去,拿着铁犁道:“在这铁犁上,犁尾处有个圆孔,我将木棒穿在上面,这样把木棒架在耕牛上,可以一次拉着四把铁犁,提高了四倍的速度。”

在后世中比较常见的耕作方式,在这个时代却还没有产生。

一是因为木犁更换成铁犁,阻力减小,耕牛能够拉的动,另一个原因就是在铁犁上打了孔调整重心,便于拖动。

实际上后世,仍有很多地区用的木犁,后靠人拉犁耕地。

这一个场景,足以震撼在场的文武群臣。

李璟满意的看了看儿子:“很好,你做的很好!”

“巨型龙骨水车和穿孔铁犁,都是你这一个月多研究出来的?”李璟又追问了一句。

李从嘉道:“前人本就有基础,儿臣不过是多花些时间制造归集在一起,这几日在驻所,日日见百姓辛勤劳作,便做研究此法。”

“蒙恬笔,蔡侯纸,都是制造归集前人经验,从嘉颇入此道,朕重重有赏!”李璟哈哈大笑的说着。

这次劝课农桑,没有往年那种枯燥的样板儿,完全出乎了李璟的意料。

“儿臣无需赏赐,若是此法得效,能在各地快速推广,以朝廷动员之力,尽快改善民生。”李从嘉上前一步进言说着。

“理当如此,冯仆射、孙仆射,救济民生,宰相之责,二位快些推广起来。”冯延巳心里一苦,刚刚还是冯爱卿呢,现在就成为冯仆射,这明显中意六皇子的措施。

“微臣,遵命!”

二人一同应声。

李从嘉心道:“这若是让冯延巳领任务而去,不知道会办办成什么样的结果,怕是只会让工部打造龙骨水车和铁犁,然后分发到各个县衙,自己现在一穷二白,不如趁此机会再说一说。”

“父皇,儿臣谏言!”李从嘉上前一步行礼道。

“但说无妨!”

“想隋朝时炼铁官场专营,导致铁价高,产量低,到大唐时,炼铁官营、民营并存之而炼铁之业才大兴于世,快速推广。”

“儿臣以为巨型龙骨水车和穿孔铁犁也当如此,二者本就制作容易,应当让各地商贾工坊多多制作。”李从嘉也是仔细分析原因说着。

李璟思索片刻道:“准奏,此事若成利国利民,官府和民间,都应该大力推广,这东西仙林镇有制造经验,拨些钱币,快快赶制出来一批。”

“儿臣遵命。”

“安定郡公兼团练使李从嘉,在地方不足两月就献上此物,利国利民,赏粮钱百贯,食邑增五百户!待到秋收后看此地成效,再行封赏。”李璟心怀舒畅。

“儿臣,叩谢父皇赏赐。”

正当李从嘉喜滋滋受到赏赐时,冯延巳眼底却闪出一道寒芒,心道:“这小皇子,怕是要冒尖争储君之位了,要想办法灭一灭他气焰。”

李从嘉却不知道自己背后正有一把无形大手,冯延巳心生一计,要将他扇飞拍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