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苍鹰 | 分类:军事 | 字数:110.2万字

第384章 朱仙之战

书名: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苍鹰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7

清晨,河面的薄雾刚刚散去,阳光透过轻纱般的雾气洒在水面上,映出一片朦胧的金光。

远一线黑影如潮水般涌来,随着薄雾逐渐消散,那片阴影也愈发清晰起来。

梁延嗣站在内河岸的一处土坡上,手中紧握着望远镜,目光紧紧锁定远方的身影。

身着甲胄的周军兵马正在靠近朱仙镇,盔甲反射着微弱的晨光,显得格外威严。

为首的两名主将韩通、张美帅旗迎风摆动,旗帜在晨风中猎猎作响!

在他身侧,刘廷让、石守信、赵廷进等武将的旗号在后方迎风舞动,一眼望去,黑压压超过两万人马,宛如一条横亘的长龙缓缓逼近。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水腥气息,混合着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形成了一种紧张的气息。

梁延嗣深吸一口气,传令下去让众士卒戒备,准备随时大战。

他统领三千大弓兵,隔着涡河守卫在土墙堡垒后,眼神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决心。

秦再雄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语气中带着一丝惊讶:“没想到才两三日的功夫,周兵竟然调动了这么多兵马。”

梁延嗣摸了摸手中弓箭,眼中闪过一丝冷酷的光芒:“来得好,人少了还不够我射杀的呢。”

“隔着大河不方便我苗兵兄弟宰人,也不知道为什么主公要守在此处,我还想着四处打劫呢!”

秦再雄的声音里夹杂着几分纳闷。

还是前些日子的作战让他感到痛快淋漓,而现在却不得不在这前后十里的小镇屯兵驻守。

梁延嗣耐心地解释道:“近日来周军已经起了严防死守之心,我们四处游走,日夜奔波,攻城作战,也是耗费体力。若是一次不慎,被人前后夹击,更容易陷入危险。”

他指向四周环抱的河流,“主公找到这汴梁城下的朱仙镇,位置极好,适合防守。几乎是四面环河,周军施展不开,我们守住十日,更稳操胜券。”

秦再雄闻言,也是点了点头。

随着命令一道道下达,传令兵挥动着旗帜,指令如同涟漪一般迅速扩散开来。

湖南道兵马严阵以待,每个士兵都屏息凝神,等待着与周军的最终对决。

弓弩兵方阵中,战士们手持弓箭,眼神坚定,仿佛要把所有的力量都凝聚在这一瞬间。周围的空气似乎凝固了,只有心跳声和偶尔传来的箭矢碰撞声打破了这份寂静。

从天空上看去,湖南道兵马的士卒躲在一道道交错纵横的土墙后面,感觉到一种莫名的安全。

“周兵来了,我们要守住朱仙镇。”

不知是谁喊了一声,声音在静谧的空气中回荡,激起了阵阵回响。

“老子在此大战十日,看他娘的谁能攻进来。”

战士们的怒吼声此起彼伏,犹如滚滚雷鸣,震撼人心。

这一刻,他们不再是普通的士兵,而是为了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勇士,誓要追随李从嘉在朱仙镇这片土守住防线。

韩通为主帅,清晨时分便率军出征。

随着队伍逐渐靠近目标,天空中的晨雾被阳光一点点驱散,显露出前方那条蜿蜒流淌的涡河与运粮河在朱仙镇交汇的景象。

韩通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如炬地眺望着河对岸。

只见河的对岸已经挖掘堆砌了一道土墙,虽然只有半人高,但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坚固。

“涡河、运粮河在这朱仙镇交汇,还真不易攻打。”

韩通捋着长须,若有所思地说道。他深知这场战斗的难度,并非只是因为跨河作战,更因为敌方精心布置的防御工事。

张美站在一旁,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多亏这几日,王大人已经命人准备浮桥小舟,此处河道不是太宽,咱们大盾兵渡河过去,一举攻破这矮小土墙。”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胜利的信心,仿佛眼前的障碍不过是些微不足道的小问题。

石守信也是信心满满,“江淮州城十余座,都能被我军攻破,更何况是这小小土墙,我愿率领先锋军一举渡河杀贼。”

他的话音刚落,周围士卒们的斗志似乎也被点燃了,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咱们清晨出兵,众士卒奔走半日,现在此处埋锅造饭!午时一刻,准备出兵。”

韩通下令道。

在他的指挥下,士兵们迅速行动起来,营地上顿时炊烟袅袅,夹杂着阵阵饭菜香,为即将展开的战斗增添了几分烟火的气息。

“张美将军,你先带兵准备浮桥铁锁,舢板竹筏,咱们全都一口气扑上去,直接用兵力压垮敌军。”

韩通继续下达指令:“刘廷让、石守信,你二人上下两处共同领兵杀入朱仙镇,不给敌军丝毫喘息机会。”

午时一刻,太阳高悬空中,炽热的阳光照耀着整个战场。

伴随着沉闷的鼓声响起。

“咚!咚!咚!”

声音传遍了四面八方,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列队!

出发!

“踏!踏!踏!”

周军整装待发,手持盾牌,挎着长刀,背着弓弩,步伐整齐有力地向前移动。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与决心,仿佛每一步都在书写着自己的传奇。

战场上,旗帜飘扬,盔甲闪烁,每一个士兵都像是等待冲锋的猛兽,蓄势待发。

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又激昂的气息,韩通站在阵前,心中既担忧,也有着对胜利的渴望。

刘廷让,深知直接在河对岸登船将使周军暴露于敌人的箭雨之下,从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失。于是,他选择了一个更为谨慎的策略,从运粮河上游北方一里远的地方开始行动。

在这里,士兵们分批登上一艘艘小船,每艘船上载着约二十名士卒,悄无声息地向南进发,直指朱仙镇的河岸。

这一举措不仅避开了敌方的直接视线,也大大减少了被射杀的风险。

与此同时,在下游的位置,石守信正带领着手下的将士们紧锣密鼓地搭建浮桥。

在这个时代,建造浮桥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主要依赖于水排木筏和小船串联起来,再用铁锁固定,并在其上铺设竹排作为桥梁。

这种战术在历史上并不鲜见,唐末黄巢大战唐军、五代十国时期大将军杨行密等都有过非常成功的实战案例。

石守信深谙这些战例,他有条不紊地指挥手下,确保每一处细节都完美无缺,以保证浮桥能够迅速而稳固地建成。

上游刘廷让,组织士兵登船,下游石石守信带着搭建浮桥。

双管齐下,一起攻击朱仙镇。

只见江面上,霎时间,一艘艘小舟从北面飘下来,一处处木排在河面上连接。

湖南道弓兵主将梁延嗣长舒口气,回头看着自己按照射程,将弓兵划分在一圈圈的土墙里面,高声命令道:“神臂弓兵、弩兵,短弓兵,做好准备!”

“全都蹲下防守!”

“听我号令再起身射箭……”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