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苍鹰 | 分类:军事 | 字数:110.2万字

第324章 家资豪富

书名:一王二后,称霸天下,从皇子做起 作者:晴空苍鹰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7

第324章 家资豪富

皇甫继勋跋扈的叫骂,看见了李从嘉。

那一瞬间,皇甫继勋的脸色如同被疾风骤雨侵袭过的湖面,瞬间惊慌起来。

他宛如老鼠见了猫一般,原本张牙舞爪的气势顿时消弭殆尽。

他急忙停下了手下正在进行的动作,脸上强行挤出了一抹笑容,快步上前,对着李从嘉躬身行礼,谄媚地招呼道。

“殿下,都是误会!”

如今的李从嘉的声望和实权,在青年一辈中无人能及。

即便是当朝那些德高望重的老臣,对李从嘉也是忌惮三分。

皇甫继勋心中清楚得很,如今这个十九岁的幌子,自己与他相比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李从嘉淡淡地看着他,眼中带着一丝怒气。

皇甫继勋赔着不是,两年前皇甫继勋还敢和他叫板,现在躲都来不及,连声道:“方才小弟不知是殿下在此,多有冒犯,还望殿下海涵。”

李从嘉冷声警告道:“皇甫将军,以后行事还是收敛些为好,莫要再如此嚣张跋扈,否则怕是会惹来大祸。”

皇甫继勋听得浑身一颤,连连点头称是,再也不敢有半分傲慢。

随后,他灰溜溜地夹着尾巴逃走了,就像一只被人狠狠抽了一鞭子的丧家之犬。

秦淮河上的看客们目睹了这一切,纷纷哄笑起来。

有人笑道:“瞧瞧,这皇甫大将军平日里耀武扬威的模样去了哪里?”

又有人附和道:“就是,咱们可算是开了眼了,原来这位大将军也有这么怂的时候。”

笑声此起彼伏,在秦淮河畔久久回荡。

人群之中,有眼尖之人突然惊呼出声:“那不是郑王殿下李从嘉吗?”

此言一出,犹如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千层浪。

沿街百姓们反应过来,他们纷纷激动地高呼。

这里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是李从嘉大力推广占城稻的种植,这种稻谷早熟、耐旱,让他们的生活渐渐富足起来。

往昔贫苦的日子仿佛还在眼前,如今却能年年有些余粮,这巨大的改变皆因李从嘉,所以他们对李从嘉有着发自内心的爱戴与感激。

而那些文人雅士和歌姬们也开始欢呼雀跃。

李从嘉的文才名动天下,他的前两年在秦淮河下写的诗词,歌姬们则争相传唱。特别是对于周娥皇留下的情话之词,让无数女子羡慕不已。

此刻,他们看到心中的偶像,又怎能不欢呼?

至于武人们和士卒,他们的欢呼声更是震天响。

四年来,李从嘉在战场上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身先士卒,勇冠三军,带领着将士们攻克湘江大地,无数城池,击败一个又一个强敌,在满是战败的消息中,唯独李从嘉能带来胜利的消息。

他的武力之强,传遍军中,每一个士兵都以他为骄傲,视他为心中的战神。

各种声音汇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巨大的浪潮,此起彼伏地呐喊着李从嘉的名字,表达着对他的敬仰。

“民心!声望!”

李从嘉听到这些呼声,微微点头示意,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微笑,江宁城里, 江南地区,百姓的心是最真挚朴实!

晚上,李从嘉踏入郑王府,略显疲惫的脸上带着一丝归家的放松。

他径直走向书房,刚坐下没多久,就见婢女秋水、老管家吴伯轻轻推门而入。

“见过主人、殿下。”

秋水裣衽一礼,声音清脆又温柔,老管家吴伯看着他。

李从嘉抬了抬手:“昨日说准备府中的账目,可怎么样?”

秋水浅浅一笑,那笑容如春日里绽放的桃花般美好,却又带着几分主仆间的恭敬,“主人,请您过目。”

她从取出几本厚厚的账册放在案头。

李从嘉看着眼前这堆账目,翻看了几页,不由得愣住。

“产业竟然如此丰厚!”

他的目光重新落在秋水身上,仔细打量起来。

两年未见,秋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身材纤瘦,身着淡青色罗裙,乌黑的长发梳成利落的髻,虽是婢女装扮,却难掩其天生丽质。

她眉眼间透着一股干练劲儿,但那单薄的身子骨又让她看起来柔弱惹人怜爱。

“吴伯,秋水,你们且说说吧?”

李从嘉边翻阅,边听她说着,语气带着好奇。

吴伯轻声道:“主人,木匠工坊和铁匠工坊一直按您之前的安排正常运转,倒是造纸坊在改进工艺后,生产的纸张更受文人追捧。”

“还有酒坊,自从采用了主人传授的蒸馏之法,所酿澄心酿成为京城权贵求而不得的美酒呢。”

李从嘉点点头,“嗯,那书斋和衣店呢?”

秋水抿嘴一笑,像是藏着什么喜事,“书斋自不必说,来往的文人墨客络绎不绝,还有报纸生意更是火爆,每日都能赚上百贯钱。”

“至于衣店,女性内衣大受欢迎,尤其是去年推出的棉制内衣,质地柔软又保暖,贵妇们趋之若鹜,完全供不应求啊。只是棉花产量太低,现在一匹棉布百贯都难求。”

李从嘉皱了皱眉,“棉花种植情况如何?”

秋水摇摇头,“虽然已经开始推广种植,但毕竟才刚开始,产量一时难以提升,刨去损耗和浪费,一年也就百匹棉布。”

在唐末宋朝初年,棉花没有大规模,多是观赏性的,自从黄莹手中得到棉花种子,李从嘉就特意嘱咐人种植。

后世人们见惯的御寒服装棉袄,其实在中国普及的时间并不长!

比较普遍地穿棉袄大约是在元朝之后,到了明清时代,棉质冬装才流行起来,真正成为普通大众的防寒衣装。

一想起来,自己嘱咐人培育棉花,已经有三年时间,这才初步见效。

李从嘉心中也是另有盘算,南方本就缺少御寒衣物,日后发展到北方与契丹人大战,少不了棉服御寒保暖。

李从嘉思索片刻:“你做得很好,秋水。要继续扩大棉花种植规模,这可是关乎百姓民生的大事。”

秋水眼中闪烁着敬佩的光芒“主人高瞻远瞩,奴婢定当竭尽全力去办。”

木匠工坊、铁匠工坊、造纸坊、酒坊、书斋、衣店……一项项事情汇报出来。合计盘算,日收千贯,隐隐已成豪富。

“做好准备,我要调大笔钱财,明年要用补贴军用。”李从嘉说完,看着账目只觉心里更加有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