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1.7万字

第159章 雪映唐旗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离开长安后,李乾一行人马不停蹄地赶往河湟之地。沿途风平浪静,未遇任何阻碍。

当抵达河湟之地时,眼前的景象令李乾震撼不已。虽然天寒地冻,白雪皑皑,但整个河湟之地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只见唐军将士一队接一队地开赴此地,又经由石堡城向大非川挺进。行军的将士们须发皆结冰霜,却个个精神抖擞,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红光,仿佛完全感受不到刺骨的严寒。

“平定吐蕃的时机终于到了!我等若不竭尽全力,更待何人?”

“为后世子孙开创西北太平,纵是马革裹尸也值得!”

“千值万值!”

“吐蕃乃大唐宿敌,华夏之患。若能建功于此,实乃我等莫大荣耀!”

将士们一边行军,一边互相激励。

虽然他们接到的军令只是开赴大非川与吐蕃决战,并不知晓李乾的全盘谋划,但人人都认定,既然已经收复石堡城和大非川,朝廷又调集如此大军,必是要一举平定吐蕃。

作为大唐的生死之敌,吐蕃的威胁由来已久。想到即将完成这一伟业,将士们个个斗志昂扬,行军速度之快,仿佛脚下生风。

运送辎重的民夫队伍更是络绎不绝。他们虽然满身冰雪,却精神抖擞,脸上泛着兴奋的红晕,仿佛置身暖帐之中,而非冰天雪地。

“起!起!起!”

一辆粮车陷入雪中无法动弹,立即涌来一群民夫。他们齐声呐喊,齐心协力,竟似不费吹灰之力就将沉重的粮车拉了出来。

“平定吐蕃,安定边疆,此乃千古盛事啊!”

一名官员浑身覆满冰雪,远远望去宛如一尊冰雕,却仍挥舞着手臂,声如洪钟地高喊着:“平定吐蕃!安定边境!”

这吼声如同惊雷,在雪原上远远传开。周围的民夫们纷纷响应,尽管忙得满头大汗,却仍干劲十足,一刻不停地忙碌着。

李乾策马上前,笑着问道:“如此天寒地冻,你们这般辛苦,就不怕累着?”

“怕什么?大唐男儿岂有孬种!”官员挺起胸膛,昂首挺立,满脸自豪。

“好样的!”李乾不禁感慨万千。

大唐能够强盛至此,能够开疆拓土,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盛世王朝,绝非偶然。从官员到民夫,从将士到百姓,无不以身为大唐子民而自豪。

没有这份民族自豪感,没有这种家国情怀,大唐又怎能如此强大?

“丞相说了,谁要是误事,轻则罢官,重则治罪!”官员呼出一口白气,笑道:“其实丞相多虑了。这等盛事,不用他说,我们也不会误事。谁要是耽误了军国大事,自己的良心都过不去!”

原来李林甫为确保粮草供应,立下了军令状,若饿死一人,唯他是问。对下属更是严令,谁误事,严惩不贷。

前有家国情怀,后有严令约束,自然无人敢懈怠。

李乾感慨不已,辞别官员后,率领龙武军继续向大非川进发。

两日后抵达石堡城。此时的石堡城银装素裹,在冰雪映衬下更显壮美。李乾登城远眺,望着被冰雪覆盖的悬崖峭壁,不禁眼眶发热。

这座要塞的攻克,是用数千唐军将士的生命换来的。

放眼望去,只见一条长龙般的队伍正通过石堡城,源源不断地向大非川进发。

前不见头,后不见尾。队伍中有民夫、有将士、有官员......个个精神抖擞,满面红光,仿佛这刺骨严寒根本不算什么。

伫立良久,李乾轻拍马背,也加入了这条长龙。

三日后,李乾抵达青海湖畔。放眼望去,只见无数营帐在冰天雪地中井然有序地排列着。一队队唐军陆续抵达,安营扎寨,秩序井然,丝毫不乱。

此番大战,唐朝所图非小。不仅要击溃吐蕃大军,更要彻底歼灭其有生力量。

唯有如此,才能永绝后患,确保边境长治久安。

为此,李隆基不惜增调二十万大军,加上参与河湟之战的精锐,此刻驻扎在青海湖畔的唐军已达三十万之众。

放眼望去,营帐连绵数十里,旌旗蔽空,刀枪如林,俨然一片铁血汪洋。

大军抵达后并未休整,而是立即冒着风雪展开适应性训练。哥舒翰深知吐蕃环境与内地迥异,特颁军令:凡抵达之师,必须立即投入训练,以适应高原作战。

军令如山,将士们顶着刺骨寒风,在冰天雪地中摸爬滚打。喊杀声震天动地,连呼啸的北风都为之失色。

王维目睹此景,不禁热血沸腾,长啸一声:“今日方知兵者国之大事也!”稍作停顿,又慨然道:“有此虎狼之师,何愁吐蕃不破?王某能参与此战,夫复何求?”

“正是!”李乾同样心潮澎湃,笑道:“如此大战,人生能得几回逢?能参与一次,此生无憾矣!”

“监军大人!”一个浑身覆满冰雪的身影快步走来,正是李白。此刻的他须发皆白,活脱脱一个雪人。

“太白兄这是要羽化登仙了?连这身冰雪都掩不住你的仙气啊!”李乾打趣道。

“哈哈哈!”李白爽朗大笑,扶着李乾下马,“监军此行长安,当真功不可没!将士们都在传颂,说您竟能请来二十万援军,实在了得!”

原来攻占大非川后,众将预料朝廷最多增兵十万。谁曾想李隆基竟调集二十万大军,这大大超出预期。众将士都将此功归于李乾,对他愈发敬重。

“不敢当!”李乾谦逊一笑,“此乃陛下英明决断,誓要彻底解决吐蕃这个千年祸患!”

“陛下圣明!”李白由衷赞叹。

“王维见过李翰林!”王维上前行礼,眼中满是敬慕。

“原来是摩诘居士!久闻大名,如雷贯耳。”李白见是同样名满天下的王维,顿时喜出望外。

“监军大人回来了!”消息如风般传开,将士们欢呼雀跃。二话不说,众人将李乾高高抬起,一路欢呼着送进帅帐。

刚入帅帐,哥舒翰便递上一盏热茶,却不等李乾饮下,便迫不及待地问道:“贤弟啊,这次长安之行收获如此丰厚,二十万大军啊!快说说,你是如何说服陛下的?”

众将也都伸长脖子,满脸期待。增兵二十万远超预期,他们既欣喜又好奇。

“这个嘛...”李乾狡黠地眨眨眼,故意卖起关子。

“哎呀!”众将急得直跺脚,“快说快说,别吊人胃口!”

“容我先喝口茶。”李乾悠然架起二郎腿,慢条斯理地品起茶来。

众将看得干着急,却又无可奈何。

“你再不说,我可要写文章骂你了!”李白捋着胡须威胁道,“天下谁人不知我李白的文章...”

“太白兄尽管写!”李乾调皮一笑,“有摩诘在此,我请他写文章夸我就是。”

李白一时语塞,只得闷声喝茶。帅帐内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

“行了行了,这小子存心吊我们胃口呢!”郭子仪也忍不住笑着数落李乾。

李乾慢条斯理地啜了几口热茶,这才将长安之行的经过娓娓道来。

说到面见李隆基一节,更是详加描述。只是关于具体谋划之事,他仍守口如瓶,事关重大,人多耳杂,不得不慎。

“陛下圣明!”众人由衷赞叹。

如今的李隆基虽已耽于享乐,但雄才大略犹在。事关平定吐蕃这等军国大事,他立刻展现出明君本色,竟一举增派二十万大军,实在出人意料。

李乾也深以为然,微微颔首。

接着,他又详细介绍了雪橇和睡袋这两样新装备。众将既兴奋又好奇,纷纷吵着要亲身体验。

雪橇数量充足,每人分得一个,倒也没起什么争执。

可睡袋数量有限,众将你争我夺,吵得不可开交。帅帐内喧闹声不绝,引得帐外士兵频频探头,还以为大人们在商议什么军国大事。

好不容易安静下来,众将对这两样装备赞不绝口。

有了它们,远征吐蕃的困难将大大减轻。特别是王维设计的睡袋,更让众将对他刮目相看,礼敬有加。王维心中自是欢喜不已。

“好了!”哥舒翰双手虚压,示意众人安静,“闹也闹够了,该说正事了。贤弟,依你之见,该派哪支军队打头阵?”

“还是龙武军吧。”李乾早有定见。

“正合我意!”哥舒翰笑道。

龙武军乃大唐最精锐之师,个个都是千挑万选的虎贲之士。由他们担当先锋,再合适不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