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8.3万字

第53章 曲江论兵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石堡城,势在必夺!”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嗓子,声音激昂,瞬间点燃了周遭的议论热潮。

“可那鬼地方,真能打得下来吗?”有人满心狐疑,声音里透着浓浓的担忧。

一时间,游人们你一言我一语,争论声此起彼伏,宛如汹涌的潮水。

这石堡城的攻防之议,别说是市井之中的寻常百姓,就连那朝堂之上位高权重的大臣们,也是众说纷纭,难有定论。

谁人不知攻克石堡城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然而,一想到攻打过程中可能要付出的惨重代价,众人又不禁心生畏惧。

王忠嗣便是如此,在这进退两难的境地中犹豫不决。

在这片热闹非凡的议论声中,唯有李乾静静地伫立一旁,沉默不语。他那反常的沉默,格外引人注目,很快便引起了老者的注意。

“年轻人,大家都在热烈讨论,你为何却缄口不言呢?”老者饶有兴致地看向李乾,目光中带着几分探寻。

李乾神色淡然,随口答道:“他们说的虽都有几分道理,却都未触及问题的核心。”

“哦?”老者眼中精光一闪,仿佛捕捉到了什么关键信息,饶有兴致地追问,“依你之见,这核心问题究竟在哪里?”

“不外乎两点。”李乾神色从容,条理清晰地说道,“其一,攻打石堡城究竟值不值得?”

老者微微颔首,抚须轻笑,胸有成竹地回应:“自然是值得的。这石堡城乃是前朝炀帝西巡时所筑,隋末之时沦入吐蕃之手。吐蕃凭借此城这一战略要冲,进可长驱直入,威胁我大唐陇右地区;退可龟缩高原,凭借天险固守,让我大唐不得不耗费十余万精兵在此牵制。倘若能够收复此城,河湟地区的防务压力便可大大缓解。”

李乾听闻此言,心中暗自一惊,没想到这老者对军国大事竟如此了如指掌!他面色平静,不动声色地继续说道:“如何以最小的代价攻克此城,这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

老者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起来,犹如利剑出鞘,直直地看向李乾,语气急切:“接着说!”

“石堡城扼守河湟要道,若攻克此地,便可直取大非川?”李乾笑着说道。

老者眼中骤然迸发出烈日般的光芒,重重击掌赞叹:“妙哉!大非川乃吐蕃牛马繁衍之地,若为我所得,吐蕃必元气大伤!年轻人见识不凡!”

那无须老者闻言,目光如炬地在李乾身上来回打量,仿佛要将他看穿。

“可惜啊...”老者忽又长叹,眉宇间浮现忧色,“石堡城虽小,却仅一条羊肠小道可通。纵有千军万马,也难施展。若要强攻,只怕三五万将士的性命都未必能换来胜利。”

这正是名将王忠嗣裹足不前的缘由,非不知其利,实畏其难。

“这正是我要说的第二点。”李乾正色道,“石堡城虽险,但以大唐之国力,纵使付出十万八万的伤亡,也承受得起。”

老者闻言,胸膛猛然一挺,一股睥睨天下的气势自然流露:“不错!我大唐幅员万里,子民千万。莫说十万八万,就是折损十数万将士,休养三五年便可恢复!”

他这番话说得豪气干云,大唐国力之雄厚,确实足以承受十万八万的战损,这绝非虚言,而是铁一般的事实。

“既然攻下石堡城值得,而代价大唐又承受得起,为何不打?”李乾这一记反问,犹如利剑出鞘,直指要害。

老者闻言,竟一时语塞。他那双如炬的目光死死锁定在李乾身上,仿佛要穿透这个年轻人的灵魂。

无须老者同样震惊不已,连手中拂尘都忘了摆动。

这番剖析可谓鞭辟入里,石堡城之战的代价固然惨重,但关键在于大唐是否承受得起。

若国力不济,纵有十倍之利也当止步;但以今日大唐之强盛,既付得起代价,又获如此战略优势,再犹豫不决,岂非贻误战机?

“可叹王忠嗣...”老者终于开口,声音里带着难掩的激动,“一代将才,有卫霍之姿,却畏首畏尾,见识竟不如你这年轻人!”

他说这话时,眼中精芒暴涨,那目光既似欣慰,又隐含某种深意。

王忠嗣何许人也?当朝第一名将,李隆基亲手调教的养子,一生征战数十场未尝败绩,堪称活着的传奇。其威名之盛,足以令边关胡马闻风丧胆。

此刻老者竟以这般人物为衬托来盛赞李乾。

李乾闻言愕然,那无须老者更是惊得扯了扯自己的耳朵,似在确认是否听错。

就连那三个如石佛般肃立的护卫,此刻也面露惊色,看向李乾的眼神中满是艳羡。

“老丈此言...”李乾虽对王忠嗣的保守策略有所不满,却深知这位名将的赫赫战功,不禁想要出言解释。

“无妨!”老者大手一挥,气势顿生。

他含笑打量着李乾,眼中满是欣赏:“年轻人既有惊世之见,又如此谦逊,实在难得!不知可否告知姓名?”

那张威严的面容此刻竟显出几分慈祥,让人不由自主想要亲近。李乾略一迟疑,洒然笑道:“萍水相逢即是缘,何必留名?”

曲江的晚风拂过,将这番对答吹散在粼粼波光中。老者闻言先是一怔,继而抚掌大笑,那笑声浑厚悠远,惊起了岸边栖息的几只白鹭。

“妙哉!与君一席话,胜读千卷书。”老者朗声大笑,拱手作别。

刚走出几步,却又驻足回首,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既然相逢是缘,这块玉便赠予小友,权当留念。”

他从怀中取出一方温润如玉,玉质晶莹剔透,在夕阳下泛着柔和的光晕。

那无须老者见状神色大变,刚要开口劝阻,却被老者一个眼神制止,只得悻悻作罢,望向李乾的眼神中满是艳羡。

“这...”李乾见玉识宝,连忙推辞,“此物太过贵重,晚辈不敢当。”

老者却执意相赠:“此玉随我多年,今日得遇明主,正是它的造化。”不由分说便将玉塞入李乾手中,转身离去时步履轻快,笑声清越,转眼便消失在曲江畔的人潮中。

李乾正自出神,忽听高乐瑶轻叹:“这玉怕是价值连城...那老者绝非寻常人物。”

“长安城里,藏龙卧虎者多矣。”李乾正欲收玉,却听身后传来李白惊诧的声音:“此玉从何而来?”

待李乾道明原委,李白神色变幻,欲言又止:“你...且好生收着。”那讳莫如深的样子,更添几分神秘。

“太白兄认得那老者?”李乾试探道。

“日后自知。”李白显然不愿多谈,转而指着远处一座楼阁道:“看那紫云楼,正是赏景佳处...”

任凭李乾如何追问,李白始终三缄其口。夕阳西下,曲江水面泛起粼粼金光,那块神秘的玉佩在李乾掌心微微发烫,仿佛承载着某种不为人知的机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