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29.6万字

第39章 哥舒翰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哥舒翰闻言一怔,面露诧异之色,略一迟疑,还是拱手劝道:“大帅,此事恐怕不妥。高仙芝攻取小勃律,终究是大唐之喜。安西使者途经陇右,依礼前来拜谒,若拒之门外,恐有失节度使府的体面。”

“体面?”王忠嗣冷笑一声,眼中闪过一丝锐利,“这个李乾,明为拜访,实则是来做说客的。”

他目光如炬地看向哥舒翰,“你可知道,本帅这四镇节度使的职责?不仅要防备吐蕃,更要成为安西都护府后援。若安西告急,本帅自当挥师驰援。”

哥舒翰闻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王忠嗣坐镇西北,既是抵御吐蕃的利剑,更是安西都护府的坚实后盾。

“天宝元年那场大战,你可还记得?”王忠嗣眉头紧锁,语气渐沉,“当时吐蕃勾结大食,联军进犯小勃律,安西告急。本帅率军从陇右出发,转战千里,终破两国联军。”

说到此处,他话锋一转,斩钉截铁道:“若安西真有危难,本帅义不容辞。但今日这李乾,分明是来游说的,不见也罢!”

自古以来,虽无“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之说,但这个道理古人早已深谙。

为对抗大唐这个共同强敌,吐蕃与阿拉伯帝国暗中勾结。天宝元年,两国更是公然结盟,联手进犯小勃律,企图为吐蕃打开通往西域的门户,威胁安西都护府。

当时安西都护府腹背受敌,形势危急。

王忠嗣临危受命,率精锐之师自陇右出发,跋涉数千里,最终大破联军,将大唐军威远播异域。

这一役,不仅解了安西之围,更成就了盛唐武功的一段佳话。

此战之中,李光弼锋芒毕露,王忠嗣慧眼识珠,当即破格提拔,委以重任。

王忠嗣嘴角微扬,露出一丝讥诮:“区区校尉,也敢妄议军国大事?”

作为开元第一名将、当朝谋略大家、天子义子、帝师门生...集万千荣宠于一身的他,确实无需将一个微末校尉放在眼里。

重新落座批阅军务时,哥舒翰几番欲言又止,最终只能摇头叹息,黯然退出帅府。

府门外,亲卫牵来战马。哥舒翰正欲翻身上马,忽见阶前立着一条八尺大汉。那人气宇轩昂,顾盼生威,静立如蛰伏雄狮,自有一番慑人气势。

“好!好一条好汉!”哥舒翰眼中精光暴射,将马缰抛还亲卫,快步上前抱拳道:“可是李校尉当面?”

此人正是等候召见的李乾。他打量着眼前这位铁塔般的猛将,见其步履生风,虎虎有威,不由暗赞一声,拱手回礼:“正是李某。不知将军...”

“某乃哥舒翰,久闻李校尉大名!”哥舒翰目光灼灼,将李乾上下打量,越看越是欣喜。

“哥舒翰?!”李乾惊得险些咬到舌头。

“李校尉威名如雷贯耳,今日一见,更胜传闻!哥舒翰得睹风采,三生有幸!”他赞不绝口,犹觉不足,又连声称赞。

听着这番盛赞,李乾一时竟不知该惊还是该喜。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这首流传千古的边塞诗,道尽了哥舒翰的豪迈气概。

李乾万万没想到,竟在此地偶遇这位传奇名将,更意外的是对方一见如故,赞不绝口。

“将军谬赞,在下愧不敢当。”李乾谦逊拱手。

哥舒翰爽朗一笑,上前执起李乾右手,在其手背轻拍数下:“走!今日定要与校尉痛饮三百杯!”

这豪迈做派,让李乾不禁想起另一位豪杰李嗣业。两人皆是这般率性,初见便要开怀畅饮。

“哥舒翰平生结交天下豪杰,却从未见过校尉这般人物!若不痛饮百杯,岂非人生憾事?”哥舒翰边说边拽着李乾就要走,那股热切劲头,仿佛今日非要喝个天昏地暗不可。

须知哥舒翰从军前乃是长安有名的游侠,最喜结交天下英豪。似李乾这般智勇双全的人物,他岂肯轻易放过?

这般豪情,令李乾也颇为心动。但念及面见王忠嗣、劝说其出兵石堡城的重任,只得按下酒兴:“将军美意,在下心领。只是有要事需面见大帅,还望将军代为引荐。”

哥舒翰闻言面露难色,轻叹一声,欲言又止。

“大帅不肯见我?”李乾剑眉一挑。

“贤弟莫急,大帅外出巡营未归。不如先与为兄畅饮一番,容我想想办法。”哥舒翰何等机敏,自然不会直言王忠嗣拒见之事。

“好个王忠嗣,这是在给我下马威!”李乾心下了然,暗忖道:“离了你王屠夫,还吃不了带毛猪?你既不愿出兵石堡城,自有他人愿往。哥舒翰‘西屠石堡取紫袍'之日,怕是不远了。”

李乾嘴角掠过一丝冷峻的笑意:“王忠嗣啊王忠嗣,你以为这是在给我难堪,殊不知反倒给了我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

他目光灼灼地望着哥舒翰远去的背影,心中已有了盘算:“石堡城之战若由哥舒翰挂帅,这岂不是天赐良机?只要能与哥舒翰深交,再设法参与此战,立下赫赫战功,我在朝中的地位必将水涨船高。唯有手握重权,方有可能阻止那场即将到来的滔天巨祸...”

想到安史之乱,李乾眼中闪过一丝凝重。这场浩劫不仅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更是整个华夏文明的重大劫难。

千载以降,中原王朝再难重现盛唐气象,若能阻止这场灾难,挽救大唐国运,那将是何等功德?

然而,要阻止安史之乱谈何容易?

安禄山此人狡诈多端,不仅深得杨贵妃宠信,被收为义子,更蒙蔽了唐玄宗的双眼。若贸然进谏,非但无人相信,反而可能招致杀身之祸。

李乾虽立下不少战功,但在名将如云的盛唐,像他这样的将领实在不足为奇。

正如时人所言:在军营中随便扔根竹竿,砸中的十个将领里,九个都是他这样的。

想到这里,李乾不禁苦笑。连诗仙李白那般名满天下的人物,都因直言安禄山必反而无人采信,更何况他这样一个区区校尉?

“必须抓住每一个机会...”李乾握紧拳头,目光坚定,“而眼下,就是最好的时机!”

王忠嗣拒不出兵石堡城,哥舒翰必将取而代之。更难得的是,这位名将对自己如此赏识。这样的机遇,千载难逢,绝不能错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