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19.3万字

第118章 太宗留下的伏笔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龟兹,安西都护府。

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段秀实、边令诚等将领齐聚一堂,爽朗的笑声在府内回荡,处处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打得好!实在是打得太漂亮了!”高仙芝抚掌赞叹,清脆的掌声在厅内回响:“这个李乾,竟能率军攀上鹰嘴堑,当真是了不得!了不得啊!”

边令诚尖细的嗓音虽然依旧刺耳,却掩不住满心欢喜:“十万吐蕃大军全军覆没,仅两人逃脱。这可是大唐与吐蕃交战百余年来,前所未有的大捷!”

“此战之后,我安西都护府的危机总算解除了。”李嗣业双目炯炯有神,对李乾赞不绝口:“我这兄弟果然非同凡响!”说着挺直腰板,昂首挺胸,那骄傲的神情仿佛此战是他亲自指挥一般。

“原以为这场仗要打上数月,没想到不到一月,十万吐蕃军就灰飞烟灭了。”封常清重重颔首,脸上写满敬佩。

然而高仙芝话锋一转,眉头渐渐紧锁:“虽然大捷可喜,但我们恐怕更难指望朝廷增援了。”

他缓缓摇头,忧心忡忡道:“吐蕃孙波茹主力尽丧,大非川空虚,陛下必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攻取石堡城。一旦得手,大军必将直指大非川,继而剑指逻些城。以陛下平定四夷的雄心,绝不会错过这等良机,接下来必是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众将脸上的喜色渐渐褪去,神色变得凝重,纷纷点头称是。

“吐蕃虽国力不及大唐,却有高山密林为屏障,进可攻退可守。”高仙芝继续分析道,“大唐若要彻底平定吐蕃,非得倾全国之力不可。如此一来,派往西域的兵马粮饷必然锐减。若大食趁机大举来犯,我安西都护府危矣!”

尽管吐蕃在国力、科技、文明和人口等方面都远逊于大唐,却总能给大唐带来巨大的麻烦。

究其根源,正是吐蕃凭借险峻的高山和茂密的丛林作为天然屏障,进可攻退可守,让唐军难以彻底剿灭。

如今大唐若能攻占大非川,平定吐蕃的条件确实更加成熟。

但这依然是一场艰巨的挑战,需要大唐倾尽全国之力方能完成。届时,朝廷必然无暇西顾,安西都护府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无论如何,我们安西都护府绝不能拖累朝廷!”高仙芝紧握右拳,重重砸在案几上,沉声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遇,绝不能因为我们而错失平定吐蕃的良机!”

“正是!”边令诚深以为然,点头道:“想那秦皇汉武,雄才大略,征服四方,却始终奈何不了吐蕃。若大唐能平定吐蕃,必将成就千古伟业!”

这番话说到众将心坎里,众人纷纷颔首赞同。

“报——”就在此时,一名亲卫神色凝重地快步进来,将一份紧急军报呈给高仙芝。

高仙芝展开军报,才看了几行,眉头便紧紧拧在一起,脸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都护,发生什么事了?”封常清见状立即起身询问。

高仙芝声音沉重道:“数十万大食军队正在康国、安国等地大肆屠杀,妇孺老幼无一幸免!”

虽然遇害的不是唐人,但想到数十万无辜百姓惨遭屠戮,高仙芝仍感到一阵心悸。这份军报上的每一个字,都仿佛浸透着鲜血。

“啊!”

这般惨绝人寰的暴行,令在场众将都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他们虽都是久经沙场、杀人如麻的悍将,但所杀皆是该杀之人,对妇孺老弱却始终下不去手。

“侯赛因·优福这是在为进犯我安西都护府扫清障碍!动作倒是快得很!”高仙芝眉头紧锁,沉声道:“河湟大战才刚结束,这厮的鼻子比猎犬还灵,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

他略作停顿,继续道:“侯赛因·优福觊觎安西多年,之所以迟迟未能动手,就是因为那些所谓的‘异教徒’牵制了他的手脚。若让他将这些反抗力量屠戮殆尽,必将调集数十万大军来犯。局势之严峻,前所未有。诸位以为该如何应对?”

众将心知肚明,阿拉伯帝国一直梦想打进中原,却始终被境内的反抗势力所掣肘。

若让侯赛因·优福彻底肃清这些“异教徒”,他将再无后顾之忧,必会倾全力进犯大唐。

更棘手的是,眼下大唐正全力对付吐蕃,根本无暇西顾。一旦大食大军压境,后果不堪设想。

议事厅内气氛凝重得几乎凝固,众将个个面色阴沉,陷入深思。

忽然,封常清眉头舒展,嘴角泛起一丝笑意:“都护不必过虑!”

“哦?”

在这山雨欲来的危急时刻,封常清竟如此从容,众将都不由得将目光聚焦在他身上。

高仙芝也露出疑惑之色:“封将军此话怎讲?”

“都护明鉴,既然侯赛因·优福要剿灭那些所谓的‘异教徒’,我们何不暗中支持这些‘异教徒’?”封常清眼中精光闪烁,“眼下这些反抗势力最需要援助,我们虽不能直接出兵,但可以提供军械粮饷。”

“妙极矣!”高仙芝何等机敏睿智,瞬间便心领神会,举一反三道:“我们不妨遣派小股精锐,以游骑之态与大食周旋。如此一来,既能探得敌方虚实情报,又可坐观那些‘异教徒’与大食拼个两败俱伤,我们坐收渔翁之利,岂不快哉?”

言及此处,高仙芝微微沉吟,似在思索对策:“若能联络上摩尼教的首领,那便是再好不过。只是听闻此人行踪飘忽不定,难以寻觅踪迹。”

“都护何须忧心?”封常清朗声大笑,胸有成竹道:“当年,太宗虽未发兵驰援波斯,却助力波斯王子俾路斯东迁。彼时随行的波斯王室成员、贵族子弟以及遗民数以万计,其中不乏摩尼教信徒。”

遥想当年,唐太宗虽未直接插手波斯战事,却以高瞻远瞩之姿,助力波斯王子俾路斯东迁。

这些波斯遗民日后成为唐朝牵制大食的关键力量,虽最终未能复国,却为后续局势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

“啪!”

高仙芝猛地一拍额头,如梦初醒,大笑道:“本帅竟将这一步绝妙好棋忘得一干二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