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29.6万字

第33章 千古遗憾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2.3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庆功盛宴落幕之后,高仙芝于威严军帐之内再度设下一席盛宴,此宴专为犒赏在此次战役中功勋卓着的诸位将领而设。

帐内,烛火摇曳生姿,将整个空间映照得亮如白昼。

诸位将领依功绩大小依次落座,随着酒过三巡、佳肴五味,气氛逐渐热烈起来。

高仙芝目光如炬,缓缓扫视着帐内众将,那目光中饱含着对将士们的期许与赞许。片刻后,他声若洪钟,沉稳有力地开口道:

“此次战役大获全胜,小勃律已然平定,吐蕃伸向此地的爪牙也已被彻底斩断。自今日起,西域之地再无后顾之忧,我大唐可倾尽全力与大食展开对决!”

他言辞间虽沉稳笃定,却难掩胸中那如波涛般汹涌澎湃的激昂之情。

此次远征小勃律,本就是为了斩断吐蕃对我大唐的掣肘,让唐军得以毫无顾虑地与大食在沙场上一较高下。

如今,这一战略目标已然达成,怎能不令人心潮澎湃、振奋不已?

高仙芝深吸一口气,竭力压制住内心翻涌的澎湃,沉声说道:“西域局势已然稳固,接下来便是与大食一决雌雄的关键时刻!诸位皆是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宿将,今日不妨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若谁有良策妙计,我必当采纳!”

众将闻言,眼中瞬间燃起炽热的战意,那光芒仿佛能穿透帐顶,直射苍穹。

他们早已摩拳擦掌、蓄势待发,只待主帅一声令下,便要如猛虎出山般挥师西进!

高仙芝见众人斗志昂扬、跃跃欲试,嘴角不禁微微上扬,露出一抹自信的微笑。随后,他话锋陡然一转,高声道:“此次献策之中,若谁能拔得头筹,我必有重赏!”

“副都护,不知是何等赏赐?”封常清目光如电,率先出声问道,那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的光芒。

高仙芝眉峰一挑,宛如利剑出鞘,字字铿锵、掷地有声地说道:“此次战役大捷,需遣使节前往长安报捷。谁若能献出最为精妙的计策,我便派他——入京面圣!”

“入京面圣?!”

此言一出,满座哗然!长安,乃大唐之心脏,万国来朝之地,更是将士心中至高无上的圣地。若能亲赴长安,面见天子,献捷于朝,那将是何等荣耀?

一时间,众将热血沸腾,眼中炽焰灼灼。

即便是向来沉稳的封常清,此刻亦难掩激动,指节微微扣紧案几。他若出手,旁人怕是难有胜算。

李嗣业等人对视一眼,心中既羡且叹。

这一赏,足以令三军竞逐!

李乾心念电转,暗忖道:“安史之乱将至,此乃大唐国运转折之关键。若能阻止此祸,纵使玄宗倦政,盛唐气象仍可延续。届时唐军西进,不仅可尽取中亚,便是饮马两河,问鼎中东亦非难事。如此,大唐煌煌功业,必将更上层楼!”

他握紧拳头,眼中精光闪烁:“今我立此战功,虽尚不足以扭转乾坤,却已握得一线先机。此番报捷长安之机,我志在必得!”

就在李乾思量之际,高仙芝的目光已落在封常清身上:“封将军,且道来。以卿之智谋,嗣业等人怕是难有胜算。”

言罢,目光不经意间掠过李乾,隐含惋惜。显然在他看来,李乾虽勇冠三军,但论运筹帷幄,终非封常清对手。

帐中顿时响起一片叹息,长安之行,谁人不向往?然有封常清这等谋士在侧,他人岂有胜算?

“末将谢过副都护。”封常清拱手一礼,随即侃侃而谈:“我大唐与大食之争,实非一朝一夕。贞观年间,大食如飓风般席卷波斯,波斯遣使求援时,太宗皇帝集魏征、房玄龄等重臣再三商议...”

他声音渐沉,似在追忆那段尘封往事:“当时大食铁骑横扫地中海,兵锋直指东方。可惜天时未至,太宗虽雄才大略,终未能挥师西进。”

说到这里,封常清突然提高声调:“此诚我大唐百年之憾!”他目光灼灼,仿佛穿透营帐,望向万里之外的西域疆场。

封常清此言一出,满座寂然。

唐太宗当年拒援波斯,非但是大唐之憾,更是华夏五千年历史中最为痛心的抉择之一!此一决策,实乃改写了整个欧亚大陆的历史进程。

当时阿拉伯帝国初兴,根基未稳。若太宗能遣一支劲旅西进,犹如在幼苗初长时斩其根基,何来后来横跨三洲的阿拉伯帝国?更不会有如今盘踞中东千年的大食教!

【注:唐代称阿拉伯为\"大食\",故伊斯兰教得名“大食教”】

可惜!可叹!正因安史之乱中断了大唐西进之势,才让大食得以喘息,将其铁蹄所至之处尽数教化。

若当年......

帐中诸将无不扼腕。李嗣业一拳砸在案几上,酒樽应声而倒:“若太宗皇帝当年出兵,何来今日大食犯境之患?何来开元年间连攻安西四镇之辱?”

高仙芝指节发白,沉声道:“恐怕此刻,我大唐旌旗早已插遍两河流域!”这位铁血名将眼中竟闪过一丝罕见的怅惘。

李乾暗自叹息,历史长河在这一刻仿佛凝滞,那个本可让大唐主宰中东的契机,就这样永远消逝在贞观年间的朝堂争议之中。

而今他们面对的,是一个已然根深蒂固的庞大帝国。这不仅是军事较量的困局,更是文明交锋的千古遗憾!

封常清斜目微阖,沉声道:“太宗皇帝雄才伟略,麾下猛将如虎,谋士如云,之所以忍痛拒援,实乃形势所迫!”

他右手在空中划出一道凌厉的弧线:“世人多谓波斯路遥难至,补给维艰。殊不知——”话音陡转,“真正要害在于,西域尚在西突厥铁蹄之下!”

帐中诸将闻言,俱是一震。封常清以指蘸酒,在案几上疾书:“贞观四年李靖夜袭阴山,灭的只是东突厥!西突厥仍盘踞西域,如鲠在喉!”酒渍蜿蜒,恰似当年唐军未能西进的路线。

“波斯求援时,若太宗出兵,西突厥必断我后路!”他猛地拍案,酒樽应声而倒:“这才是真正的掣肘之患!待到高宗显庆二年,苏定方平定西突厥时...”封常清突然仰天长叹,“波斯早已灰飞烟灭!”

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金铁交鸣:“大食灭波斯后,挟胜势东进,与我大唐兵锋相向数十载!那东方总督侯赛因·优福更狂言,要封先入中国者为‘中国总督’!”

封常清突然抽出佩剑,寒光映照着他扭曲的面容:“此獠亡我之心,昭然若揭!唐与大食,必有一场生死决战!”

剑锋所指,正是西方大食所在。帐中烛火忽明忽暗,仿佛预示着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即将来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