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29.6万字

第158章 睡袋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太子李亨见李乾如此专注,不禁好奇问道:“此物有何妙用?”

李乾小心展开睡袋,解释道:“此物名为睡袋,摊开后钻入其中,可遮风避雨。纵使冰天雪地,亦能安睡保暖。”

“当真?”李亨双目圆睁,满脸难以置信。

王维惊讶道:“李将军竟识得此物?”

李乾心中暗忖:作为现代探险博主,睡袋岂会不识?他面上不显,笑道:“听王兄称其为‘便榻’,便猜是此用途,不想竟蒙对了。”

王维赞叹不已:“此物乃在下精心研制,鲜少示人。将军竟能闻其名而知其用,实在高明!”

“不知能否大量制作?”李乾目光灼灼地盯着王维。

他深知此物对征讨吐蕃至关重要,但以唐代工艺水平,能否量产尚未可知。关键在于解决隔热保暖的难题。

王维自信道:“虽工序繁琐,但只要将制法传授工匠,必能批量制作。”

“妙极!”李乾大喜,迫不及待道:“容我先试其效。”说罢便将睡袋铺开,钻入其中,仔细封好入口。

李乾感受着睡袋的保暖效果,暗自评估:虽不及现代工艺,但密封后寒气难侵,已属难得。较之篝火取暖虽稍逊,在当世已堪称奇物。

“李卿,效果如何?快让孤也试试。”李亨好奇心大起,连声催促。

李乾在袋中答道:“太子稍安,容臣再体验片刻。”他需要全面测试这古代睡袋的各项性能,为日后改良积累经验。

李亨虽心急如焚,却也不好再催促,只得耐着性子等候。只见雪地上鼓起的睡袋不时微微起伏,显然李乾正在里面细细体会。

袋中的李乾只觉周身暖意渐生,这保温效果竟比预想的还要好。他不禁暗赞:“好个王维,不仅诗才冠绝当世,竟还有如此巧思,真解了我军燃眉之急。”

约莫过了小半个时辰,李乾这才掀开袋口钻出。李亨早已按捺不住,二话不说便钻了进去,刚躺下就惊呼:“妙哉!当真暖和!若再铺些褥子,怕是比暖榻还要舒适。王卿果然心思玲珑。”

“太子过誉了。”王维谦逊地拱手,眼中却闪着欣喜的光芒。

李亨在睡袋里翻来覆去,忽然问道:“王卿立此大功,想要什么赏赐?”

王维闻言,目光灼灼地望向李乾,既期待又忐忑:“微臣不敢求赏。若蒙恩准,愿随军出征吐蕃。”

“此事易尔。”李乾爽快应道,“我们先将此物带去军器监,待工匠们看过能否量产,再一同面圣禀明此事。”

“谢将军成全!”王维激动地深深一揖,脸上焕发出异样的神采,仿佛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似的。

身为大唐男儿,谁不渴望建功立业?更何况是参与平定吐蕃这等千古盛事!

待李亨从睡袋中钻出时,已是赞不绝口:“妙极!妙极!只是尚有两点不足:一是质地偏硬,睡久了难免腰背酸痛;二是保暖尚欠,吐蕃严寒更甚长安,还需改进。”

“太子明鉴。”李乾胸有成竹,“这硬度问题倒好解决,只需选冰雪厚实处扎营,睡在雪上便如锦褥般柔软。”

李亨闻言连连点头。

“至于保暖一事,可令将士们围着篝火而卧,当可缓解寒意。”

“生火取暖固然可行,但还远远不够。”李亨忽然神秘一笑,“不如这样,我们先去军器监,再去面见父皇,此事定能圆满解决。”

“太子已有良策?”李乾一时摸不着头脑。

“嘿嘿!”李亨笑得意味深长,“难得也有你李将军猜不透的事?且等着瞧吧,保管让将士们不再受冻。走,先去军器监!”

李乾虽满腹疑惑,但见太子讳莫如深,也只好按下不问。三人策马疾驰,转眼便至军器监。

太子一声令下,上百名能工巧匠齐聚一堂。李亨将睡袋掷于案上,朗声问道:“此物可仿制否?”

这些大唐顶尖的工匠们围着睡袋细细端详,眼中精光闪烁。有人赞叹:“巧夺天工!”

“妙想天开!”

王维闻言,不由挺直腰板,面露得色。

然而工匠们接下来的话却让他笑容凝固:“这是哪个蹩脚匠人做的?针脚如此粗疏。”

“用料也太次,若交予我等,必能做得更轻更韧。”

李乾急问:“能否做得更保暖?此乃关键。”

一位老工匠捻须沉吟:“保暖一事...若用狐皮作衬,定能御寒。”

(唐代尚无棉花)

“不必了。”太子突然打断,“只需做得更结实轻便即可。”说罢便拉着二人匆匆离去。

路上李乾忍不住道:“太子,狐皮...”

李亨莞尔:“与其缝在睡袋里,不如制成狐裘。行军时可穿,宿营时可盖,岂非一举两得?”

李乾大惊:“可数千将士所需狐裘...”

李亨朗声一笑,衣袖翻飞间尽显储君气度:“若是要那些能‘三尺化雪’的极品白狐裘,我大唐确实所藏不多。但若只论御寒之效,不拘毛色斑杂,莫说八千,就是万件也拿得出来!”

“臣代三军将士,谢太子恩典!”李乾闻言大喜。有了这万件狐裘,行军时可御风寒;配上改良睡袋,宿营时可得安眠。寒夜远征的最大难题,竟就此迎刃而解。

三人入宫面圣,李亨将此事娓娓道来。

李隆基听罢龙颜大悦,竟破天荒地连声称赞太子。

这位开创开元盛世的雄主,向来对诸子失望,立李亨为太子实属无奈之举。今日见太子献策有功,倒真生出几分欣慰。

李亨受此褒奖,恍如置身云端。多少年了,这还是父皇第一次对他露出赞许的目光。

玄宗对那睡袋也颇感兴趣,当即准了王维随军的请求。这位诗佛激动得险些吟出诗来,袖中的手指都在微微发颤。

试制的新式睡袋很快出炉。李乾逐一检验:虽保暖性提升有限,但更轻更韧,收展也更便捷。多带一个不过增重数斤,对远征将士却是莫大福音。

披上狐裘的刹那,暖意顿时驱散寒意。虽不及宫中暖榻,但辅以篝火,已足可御寒。李乾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军器监里,工匠们正日夜赶工。雪橇需优先打造,将士们还等着操练这项新技艺。至于睡袋,倒可从容运送,待大军开赴大非川时再行配发。

朔风呼啸的清晨,军器监的工匠们已赶制出第一批雪橇。李乾当即决定先行返回大非川,训练将士们掌握这项新技艺。

启程之日,长安城外旌旗猎猎。令人意外的是,李隆基竟亲率重臣前来送行。

李隆基身着明黄龙袍,在晨光中显得格外威严:“吐蕃乃华夏千年之患,昔年秦皇汉武皆未能平定。今我大唐若能一举功成,实乃千秋伟业!”

“李卿尽管放手一搏!”李隆基一挥龙袖,声若洪钟:“纵使兵败,朕绝不加罪;若得凯旋,必当厚赏三军!”

李隆基环视群臣:“诸位爱卿可有嘱咐?”

李林甫上前执起李乾之手,亲切道:“粮草辎重,本相必保无虞。若有一兵一卒挨饿,唯本相是问!”

李乾会意一笑:“多谢丞相!”二人目光交汇,心照不宣。

陈玄礼只铿锵有力地吐出五字:“给老子往死里打!”

太子李亨又细细叮嘱几句,饯行之礼方毕。

朝阳初升时,李乾率龙武军铁骑出长安,预示着这场跨越千年的雪域征途,即将揭开序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