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8.3万字

第63章 冰火两重天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四镇节度使王忠嗣的仪仗缓缓停在兴庆宫前。

这座由李隆基潜邸改建的宫苑,今日特意为这位特殊的人敞开了朱漆大门。

王忠嗣翻身下马时,远远望见李隆基皇帝竟在宫门前等候。

晨光中,那位身着常服的帝王,在陈玄礼和高力士的陪伴下,宛如寻常人家盼子归来的老父。

王忠嗣心头一热,疾步上前行礼:“臣参见陛下。”

“嗯?”李隆基眉头微蹙,佯装不悦:“该叫父皇。”

“父皇!”这声呼唤脱口而出。虽非血亲,但三十余年的养育之恩,早让这对父子情同骨肉。

王忠嗣永远记得九岁那年,是眼前这位君王将他从丧父之痛中接出,亲自教他兵法韬略。

李隆基展颜,执起养子布满老茧的手轻轻拍打:“今日不在大明宫设朝,偏要在这兴庆宫见你,就是要与吾儿重温旧梦。”

老皇帝眼中闪着追忆的光芒,“当年你父战死沙场,朕将你接来东宫。小小年纪,竟能与朕纵论兵法,当真...”

话到此处,威震四方的节度使竟已喉头哽咽。李隆基抬手为他拭泪,笑道:“朕早说过,吾儿必成名将。如今统领四镇,可不就是朕的大将军!”

父子相携入宫的背影后,陈玄礼与高力士交换了一个忧心忡忡的眼神。此刻宫墙柳色依旧,却不知这般天伦之乐,能否经得起即将到来的风雨。

李隆基携着王忠嗣的手,在兴庆宫的亭台楼阁间缓步徐行。每到一处,必驻足细说。

“当年你幼时最爱在这株海棠树下习武...”

“这座亭子,你曾在此背诵兵法...”

往昔岁月如画卷般在王忠嗣眼前展开,这位铁血名将眼角渐渐湿润。

直至日影西斜,李隆基方命高力士设宴。

“今日是家宴,吾儿不必拘礼。”

李隆基亲自按着王忠嗣肩膀入座,惊得这位节度使险些离席跪拜。当鎏金酒盏被天子亲手斟满时,王忠嗣虎目含泪,双手微颤。

“你为国戍边,劳苦功高。”李隆基举盏相敬,“这杯,朕敬你。”

琥珀色的酒液映着王忠嗣通红的眼眶。他仰颈饮尽,只觉这寻常御酒竟比琼浆更甘醇。李隆基又执玉箸为他布菜:“记得你最爱这炙羊肉,特意嘱咐尚食局备的。”

暖阁内炭火噼啪,王忠嗣却觉得胸中比炉火更暖。

侍立一旁的陈玄礼与高力士再次交换眼神,这次连叹息都压在喉头,他们看见天子袖中露出的奏章一角,正是安西捷报。

“忠嗣啊!”酒过三巡,李隆基忽然轻叩案几,“高仙芝拿下小勃律,大食震动。依你之见,我大唐接下来该怎么办?”

王忠嗣缓缓放下象牙箸,道:“父皇明鉴,高仙芝虽克小勃律,然西域地瘠民贫,千里馈粮,恐非长久之计。昔年贰师将军远征,致使海内虚耗...”

话未说完,玄宗眼中精光暴涨:“吾儿是要朕坐视大食猖獗?”

“大食虽怀虎狼之心,然我大唐据守雄关,纵有十个大食亦难撼动。”王忠嗣他太清楚这位“父皇”的雄心了,不仅要重现太宗荣光,更要饮马两河流域。

“砰!”

玄宗突然拍案,吓得侍立的宫娥打翻了鎏金烛台。

陈玄礼与高力士正要进言,却被天子凌厉的眼风钉在原地。

这两位看着王忠嗣长大的老臣,此刻连呼吸都屏住了,他们知道,这场盛大的家宴背后,藏着帝王对西域的万丈雄心。

“一座石堡城,竟牵制我大唐十万雄师!”李隆基的声音陡然拔高,案上金樽里的酒液随之轻颤。

他眼中寒光凛冽:“河湟之地的粮秣转运,每日耗费堪比移山填海。若得此城,这些军资尽可输往西域,届时——”

“父皇!万万不可!”王忠嗣霍然起身,“石堡城据险而守,纵使十万大军强攻,也难保......”

“呼——哧——”玄宗的喘息声如同受伤的猛兽,额角青筋暴起。

陈玄礼的指甲已掐进掌心,高力士的朝服后背早已被冷汗浸透,他们太熟悉这山雨欲来的征兆了。

“儿臣所言,句句肺腑!”王忠嗣竟仍不退让。

殿内静得能听见烛花爆裂的声响。良久,玄宗忽然轻笑一声,只是那笑意未达眼底:“爱卿且答朕两问。”

称呼已从“忠嗣”变成了“爱卿”。

“一,取石堡城值否?”

“值!然......”

玄宗抬手截住话头,烛火下闪着冷光:“二,纵使折损十万将士,大唐可堪承受?”

“这......”王忠嗣喉结滚动,最终沉重颔首:“能。”

王忠嗣何尝不知大唐国力之盛?莫说折损十万雄师,便是三十万儿郎血染沙场,以天朝之底蕴,不过三五年便可恢复如初。

但——

“既然值得,又付得起,你为何抗旨不尊?”李隆基霍然起身,龙袍翻卷如怒涛。那双曾慈爱抚摸过王忠嗣发顶的手,此刻正重重拍在食案上,震得金盘玉盏叮当作响:“朕七道圣旨,你七次推诿!”

“父皇...”王忠嗣瞳孔骤缩。他见过陛下雷霆之怒,却从未想过这怒火会烧向自己。

“住口!”李隆基袖中露出一角密奏,那是安西军报,“朕今日是以天子身份问罪!”

“石堡城...”王忠嗣还要争辩,却被帝王冷笑打断:“夜袭如何?”

“夜袭?”王忠嗣轻蔑一笑,“臣统兵二十载,从不行险侥幸!”

他猛地扯开衣襟,露出满身伤疤:“这座城,得之不足制敌,失之无碍国本!忠嗣岂会用数万将士性命,换自己顶乌纱?”

鎏金烛台轰然倒地,李隆基拂袖而去的背影,将满殿温暖尽数卷走。

“陛下!”陈玄礼追出数步又折返,颤抖的手指几乎戳到王忠嗣鼻尖:“你...你可知抗旨何罪?”

当镣铐锁住这位四镇节度使的手腕时,案上炙羊肉尚有余温,葡萄酒仍在琉璃杯中荡漾。

王忠嗣突然想起九岁那年,那个抱着他看花灯的帝王,曾说过:“吾儿这般赤子之心,最是难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