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1.7万字

第42章 诗仙李白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李乾只觉一道天雷劈中天灵盖,浑身血液都凝固了。

他两世为人,纵使面对千军万马也未曾如此失态,此刻却连指尖都在微微发颤。

诗仙李白!这四个字在华夏文明中重若千钧。

从西域边关到江南水乡,从贩夫走卒到王侯将相,谁人不识青莲居士?那些流传千古的诗句早已融入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

李乾穿越以来,见过高仙芝的英武,领教过封常清的刚烈,与李嗣业并肩厮杀,和哥舒翰把酒言欢。

这些名垂青史的豪杰,他都能够以平常心待之。唯独此刻,面对这个一袭青衫的落魄文士,他却像个追星的少年般手足无措。

“你...是李翰林?”高乐瑶声音发紧,手中的夜光杯映着柳絮,晃出一片碎银般的光斑。

柳絮纷飞中,那文士广袖一振,忽然仰天大笑。笑声惊起栖鸟,震落漫天飞絮:“难得在这灞桥烟柳处,还有人记得李某这个待诏翰林!”

他信手摘下一片柳叶含在唇间,清越的哨音竟似剑鸣:“不过比起翰林院那些俗务,某更愿做个.....”哨音骤停,眼中精光暴涨:“醉卧云端的酒中仙!”

李乾被高乐瑶的轻呼惊醒,这才发觉自己竟一直屏着呼吸。

他深吸一口气,细细打量眼前这位传奇,青衫落拓却掩不住通身仙气,眉宇间既有文人的清傲,又透着游侠的疏狂。

难怪后世称他“诗仙”,这般风姿,分明就是谪落人间的仙客!

李白将二人的激动尽收眼底,却只是随意地掸了掸衣袖。自“醉草吓蛮书”名动长安以来,这般场景他早已司空见惯。

莫说寻常百姓,就是王公贵族见了他,也常有语无伦次者。

“翰林已是前尘旧事了。”他唇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自嘲。天宝三载“赐金放还”,至今仍是长安酒肆里的谈资。

“在下李白,不知二位如何称呼?”

李乾心头剧震。能让诗仙亲口问名,这份殊荣堪比军功簿上的朱批!他稳了稳心神,抱拳道:“安西都护府校尉李乾,奉高副都护之命入京报捷。这位是高将军千金。”

“安西军的豪杰!”李白眼中倏地迸发出异彩。

他忽然前倾身子,像鉴赏名剑般仔细端详李乾,忽而抚掌赞叹:“早就听闻‘安西精兵冠天下’,今日见李校尉龙行虎步,方知传言不虚!”

这话绝非客套,当年他游历西域时,就亲眼见过安西铁骑横扫大漠的雄姿。那些顶着烈日黄沙依然阵列如刀的将士,是他笔下“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的最好注脚。

李乾只觉得一股热流直冲头顶,得诗仙一赞,竟比朝廷封赏更令人心潮澎湃。他下意识挺直腰背,仿佛这样才不负青莲居士的赞誉。

“唉——”

李白一声长叹,眉宇间笼上一层阴霾。他颓然举杯,仰首痛饮,一连十余杯烈酒入喉,这才重重放下酒杯。

那双曾写下“仰天大笑出门去”的明亮眼眸,此刻却盛满了落寞与苍凉。

世人皆知,这位诗仙才高八斗,却始终壮志难酬。他心怀报国之志,却屡屡碰壁,徒留后世无数唏嘘。

此刻听闻安西大捷的消息,更触动了他郁结于胸的愁绪。

李乾见他如此,温声劝慰道:“太白先生何必自苦?您诗中不是写过‘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么?以先生之大才,终有扶摇直上之时。”

话虽如此,李乾心知肚明,在这朝堂之上,李白注定难觅用武之地。忽然,一个奇异的念头闪过他的脑海:“若给李白一个施展抱负的机会,会如何?”

这念头让他自己都吃了一惊,千百年来,多少人为之扼腕叹息的遗憾,难道真能改写?

李乾暗自摇头:“诗仙注定只能做个失意文人。”可转念又想:“今日得遇李白,岂非天意?若有机会,我定要助他一展宏图。到那时,他能否真如诗中所言‘大鹏一日同风起’?”

想到李白或能建功立业,弥补千古遗憾,李乾不禁心潮澎湃,暗下决心。

“云想衣裳花想容...”一阵清越的吟诵声打断了李乾的思绪。只见高乐瑶眼波流转,正含笑望着李白:“李翰林,您为贵妃娘娘写的那首清平调,当真妙绝呢。”

李白奉诏为杨贵妃赋诗,这段佳话早已传遍天下,妇孺皆知,谁人不晓?

高乐瑶此言之意,再明显不过。李翰林,可否也为我题诗一首?

李白才名冠绝当世,能得他亲笔题咏,该是何等荣耀?长安城内,如高乐瑶这般心思的女子,不知凡几。

李白闻言,唇角微扬,笑意如春风拂柳,令人心神一荡。他目光掠过李乾,悠悠道:“高姑娘,纵有锦绣诗篇,不及知己一赞。”

高乐瑶霎时双颊绯红,眼波流转间偷瞥了李乾一眼,连忙执杯浅饮,借以掩饰羞意。

李乾心中暗叹:这李白,说话怎如此直白?叫人好生难堪!可隐隐又有一丝窃喜,便顺势岔开话题:“久闻李翰林‘斗酒诗百篇’,今日可否让我等一饱眼福?”

若能亲眼见证诗仙挥毫泼墨,该是何等幸事?李乾心中期待更甚。

不仅是他,高乐瑶亦顾不得羞赧,抬眸凝望李白,眸中尽是期盼,恨不得他即刻提笔成诗。

李白却未立即应答,只是眉头微蹙,执杯痛饮,一杯接一杯,连尽十余盏,酒兴方酣。待搁下酒杯,他眸光一亮,朗声道:“有了!”

李白的诗名震千古,若能亲眼见证一首传世名篇的诞生,实乃三生有幸。李乾心中急切,双目炯炯,一瞬不瞬地紧盯着李白,生怕错过半分细节。

高乐瑶亦睁大了一双秋水般的明眸,眼中写满期待,连呼吸都不由自主地放轻了。

李白目光在二人面上一扫,沉吟片刻,缓缓吟道:“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正是后世传诵的《忆秦娥》。

此词牌本为李白首创,自他笔下诞生后,方有《忆秦娥》这一词调流传后世,堪称开一代词风。

不仅亲眼见证了千古绝唱的诞生,更是目睹了一个新词牌的创制,李乾激动得满面红光,仿佛打了一场大胜仗般振奋。

“妙!妙!妙!”高乐瑶轻拍素手,白玉般的指尖在烛光下泛着莹润的光泽,连声赞叹。

“得闻如此佳作,岂能不痛饮?”李乾喜不自胜,提起酒壶先为李白和高乐瑶斟满,最后才给自己满上。

李白才倾天下,诗名远播,好酒之名更是世人皆知。平生所好,唯杯中物耳。

李乾这番举动正合他心意,不由对李乾展颜一笑,举杯道:“请!”

“请!”李乾会心一笑,与李白轻轻碰杯,仰首一饮而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