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19.3万字

第65章 长安日报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17 08:16

曲江池上,邹掌柜的画舫张灯结彩。这位精明的商人怀抱着厚厚一摞报纸,红光满面地吆喝:“《长安日报》,一钱银子一份喽!”

“啥是《长安日报》?”

“莫不是新来的花魁?”

食客们交头接耳,满脸困惑。

邹掌柜嗤笑一声,手指点着众人:“瞧瞧你们这副模样!当年叫你们读书,偏要去摸鱼捉虾。”他故意顿了顿,吊足胃口,“这可是大名鼎鼎的李翰林亲撰的游记见闻!”

“李翰林?快给我一份!”

“我要三份!”

李白的名号瞬间引爆画舫。转眼间,首批报纸便被抢购一空。

“还没完呢!”邹掌柜神秘一笑,又从伙计手中接过一摞,“这些可是李翰林亲笔题名的精装版,一两银子一份!”

“李翰林的墨宝?”

“我要十份!”

“给我留五份!”

画舫顿时沸腾,众人争相抢购,唯恐落后。

不出三日,《长安日报》便风靡全城。茶楼酒肆,处处可见文人雅士捧报细读。

除了李白的游记诗词,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那篇《论石堡城疏》。

李白竟一改往日的狂放,以缜密的逻辑为朝廷的决策发声。

-----------------

大明宫的琉璃瓦映着夕阳,李林甫的紫袍在朱漆廊柱间忽明忽暗。他拦住匆匆而行的高力士,笑容如浸了蜜的刀锋:“高公近日案牍劳形,本相特来分忧。”

“丞相厚赐,奴婢愧不敢当。”高力士眼角余光扫过对方袖笼,那里隐约露出纸张的轮廓。

李林甫缓缓抽出一份《长安日报》,高力士接过的瞬间,保养得宜的手指突然青筋暴起。报头那潇洒的“太白”二字,仿佛一柄利剑刺入眼帘。

“李——白——”他从牙缝里挤出这两个字,恍若又看见当年那个醉卧龙床要他脱靴的狂生。

李林甫的嗓音如毒蛇吐信:“高公以为如何?”

两人心照不宣地交换眼神。十年前那场“赐金放还”的戏码,正是他们联袂导演。

高力士为报脱靴之辱,李林甫则忌惮那支“笔落惊风雨”的如椽的笔。如今这报纸风行长安,不啻于在朝堂外另立言路。

“陛下正在气头上...”高力士阴冷一笑,仿佛嗅到当年那股令他作呕的酒气,“正好新账旧账一起算。”

宫灯次第亮起,将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他们朝着甘露殿疾行,怀中的报纸像块烧红的炭,只待投入帝王怒火的熔炉。

甘露殿内,李隆基的龙靴踏得金砖咚咚作响。

“王忠嗣!王忠嗣!”李隆基每念一次这个名字,案上的奏折就跟着震动一次,“朕三十多年的心血,竟养出个懦夫!”

窗外的梧桐叶簌簌发抖,连檐角的铜铃都不敢作响。

李林甫迈进殿门的瞬间,正看见皇帝一把掀翻鎏金香炉滚到蟠龙柱旁,香灰泼洒出狰狞的痕迹。

“臣...臣参见陛下。”

李林甫的膝盖突然发软,他见过天子怒斥太子,见过天子杖毙宦官,却从未见过这般雷霆之怒。

高力士在背后悄悄扯他衣袖,才让他瘫倒在地。

“说!”李隆基猛然转身。

李林甫伏在地上,“自王忠嗣下狱,长安街头巷尾皆在议论...”他故意顿了顿,“连新出的《长安日报》都在为逆臣张目。”

“哗啦——”李隆基挥袖扫落满案茶具,碎瓷如冰雹般炸开。

李林甫的指尖在袖中微微发颤,不是恐惧,而是压抑不住的兴奋。他偷眼瞥向高力士,在那双细长的眼睛里看到了同样的狂喜。

天子越是震怒,他们的计划就越容易成功。

“还有哪些人在兴风作浪?”李隆基的质问如雷霆炸响。

“陛下明鉴。”李林甫躬身递上《长安日报》,“全在此中。”

殿内静得可怕,只有天子翻阅报纸的窸窣声。李林甫盯着自己的脚尖,仿佛已经看到李白被流放夜郎的景象。

“啪!”

报纸轻叩案几的声音惊得他抬头。只见李隆基嘴角竟噙着一丝笑意:“数年不见,太白倒是开窍了。”

这句话像盆冰水浇在李林甫头上。他精心准备的谗言卡在喉咙里,化作一声滑稽的“呃?”。

高力士也是活像被人当胸捅了一刀。

这二人竟忘却了最为关键之事。李白那支挥洒间尽显盛唐恢宏气象的笔,其血脉之中,本就流淌着与李隆基同出一脉的血脉。

遥想当年,陇西李氏家族,弓马娴熟,豪情万丈,既铸就了“飞将军”李广那名垂青史的传奇,亦孕育了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般傲岸不羁的风骨。

“陛下……”李林甫的声音陡然变得沙哑而干涩,“那李白他……”

“他终究是懂得何为社稷之重了。”

李隆基的手指轻轻摩挲着报纸上《论石堡城疏》的字迹,突然间,一声轻笑从他口中溢出。

这笑声,却让李林甫与高力士二人如坠冰窖,通体生寒。他们精心策划、苦心经营的杀局,到头来,竟成了李白平步青云、崭露头角的进身之阶。

李隆基对李白的情感,复杂而微妙。他既恼恨于李白那狂放不羁、目空一切的性子,又深深欣赏他那超凡脱俗、冠绝当世的才情。

如今,这《长安日报》上刊载的《论石堡城疏》,字字珠玑,句句精辟,竟与他的心意不谋而合,又怎能不让他龙颜大悦!

“臣……臣告退。”高力士与李林甫,这两位权倾朝野、威震四方的大臣尝到了失算的苦涩滋味。

退出大殿之时,李林甫险些被那高高的门槛绊倒。他阴沉着脸,穿过一道道宫门,突然间驻足冷笑:“好个李白,竟让你侥幸逃过一劫。不过……”

一个更为阴毒、更为狠辣的计谋,悄然浮现在他的心头。

太子李亨与王忠嗣自幼交好,情同手足,如今王忠嗣含冤下狱,这不正是扳倒太子的天赐良机吗?

他仿佛已经看见太子李亨那惊恐万状的面容,听见三省官员那纷纷扬扬的弹劾奏章。

“李亨啊李亨!”

李林甫抚摸着腰间那象征着权势与地位的鱼袋,嘴角勾起一抹残忍而得意的弧度,“你与逆臣勾结的罪名,本相定要坐实了,让你永无翻身之日!”

暮色渐浓,他的身影被拉得长长的,宛如一条吐着信子的毒蛇。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