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19.3万字

第38章 四镇节度使王忠嗣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晨光中的高乐瑶策马而来,石榴裙摆与马尾辫一同在风中飞扬。

她突然勒住缰绳,汗血宝马人立而起,前蹄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这分明是故意在李乾面前卖弄骑术。

当队伍行至湟水河谷时,李乾夜半独坐驿馆。

烛光下,他反复推演着石堡城的沙盘,王忠嗣的军报就摊在案头,这位“四镇节度使”的用兵如羚羊挂角,偏偏在石堡城前裹足不前。

“不是不能攻...”李乾指尖轻叩城墙模型,“是不愿用三万将士的性命去填那道天堑。”窗外忽然传来熟悉的玫瑰香,他头也不抬道:“高姑娘也懂攻城战?”

月光漏进门缝,照见高乐瑶抱着个彩绘陶罐站在阶前。罐中新摘的沙枣还带着夜露:“我父亲说...王节度使的‘短处’,正是他最难能可贵之处。”

烛花爆裂的轻响中,李乾凝视着案头那卷《王忠嗣征讨实录》。

羊皮卷上密密麻麻记载着这位传奇将领的战绩,十八岁奇袭黑山,二十二岁平定契丹之乱,二十五岁在葱岭以三千铁骑大破大食十万联军……每一笔朱批都仿佛浸透着敌军的鲜血。

“真正的常胜将军啊...”李乾指尖抚过“天宝三载,大破吐蕃于青海”的字样。

这卷兵书是临行所赠,边角已被摩挲得发亮。他突然想起安西军中流传的笑谈,说王忠嗣的帅旗所到之处,连大食的骆驼都会提前跪伏。

窗外湟水呜咽,李乾忽然起身踱步。案上沙盘里,石堡城的模型在月光下投出狰狞的阴影,这座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隘,已经吞噬了三任陇右节度使的威名。

“报!”裴厚捧着鎏金名刺进来,“已按校尉吩咐,以咱们安西军的名义送去了拜帖。”

李乾望向长安方向,此刻大明宫中,那位开创开元盛世的皇帝,怕是正与杨贵妃欣赏《霓裳羽衣曲》。

他忽然轻笑:“古今将相何其相似?卫青有平阳公主,王忠嗣有陛下抚养之恩...这个王忠嗣无疑是玄宗朝前期的第一宠臣!”

烛影摇红中,李乾摩挲着手里的书,忽然想起疏勒镇说书人的唱词:“开元天子重英豪,文曲武曲落九霄。”

这煌煌盛世里,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郭子仪的马蹄踏遍万里河山,而王忠嗣,这位陛下最得意的“作品”,恰似太阿宝剑上最耀眼的那道寒芒。

“说来有趣。”李乾指尖轻叩案几,“卫青当年也是平阳公主府上的骑奴。”窗外湟水呜咽,仿佛在应和这段跨越千年的宿命。

王忠嗣九岁入宫时,谁能想到这个牵着李隆基衣角的孩子,日后会在青海湖畔重现霍去病“封狼居胥”的壮举?

裴厚见校尉对着《王忠嗣征讨实录》出神,忍不住道:“听说王节帅小时候,陛下常抱着他批阅军报?”案头烛火突然爆了个灯花。

确实,当李林甫还在秘书省誊写文书,杨国忠尚在蜀地赌钱度日时,少年王忠嗣已经能在含元殿上,对着西域沙盘侃侃而谈。李隆基那句“此子类我”,让多少世家子弟咬碎了牙。

“校尉您看!”裴厚突然指向舆图某处。

只见石堡城标注旁有一行朱批小字:“非不能取,实不忍取。”笔力虬劲如剑,正是王忠嗣亲笔。李乾忽然明白,这位“天子门生”的将星之路上,终究横亘着与陛下截然不同的慈悲。

驿馆外传来更鼓,惊起檐角铜铃。李乾整了整鎏金蹀躞带,忽然想起高仙芝临行时的叹息:“石堡城是块试金石...”试的究竟是武将的韬略,还是人臣的本心?

据传,当年玉川捷报传到长安那日,大明宫的铜鹤香炉青烟骤乱,李隆基掷碎手中的越窑茶盏,对着跪满殿角的文武百官纵声长笑:“朕的霍骠骑!”

当吐蕃使节捧着吐蕃赞普被斩落的金冠缨络请罪时,陛下竟亲自下阶,将十八岁的王忠嗣的战袍披在自己身上。

那件沾着高原寒霜的明光铠,至今还供奉在凌烟阁里。

“四镇节度使的印信啊...”李乾摩挲着驿馆窗棂,月光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案头摊开的《天宝兵籍》显示,王忠嗣麾下十六万七千铁骑,光是陌刀队就抵得上一个小国的兵力。

更不必说那支威震吐蕃的“玄甲重骑”,连阿拉伯帝国的探子都在密报中称之为“铁山”。

次日陇右节度使府邸,朱门深锁,甲士环列。

唐军精锐持戟而立,戒备森严,飞鸟难入。

府门处,将校往来如织,或疾步而出,或快马而入,一派军务倥偬之象。

此处正是身兼朔方、河东、河西、陇右四镇节度使王忠嗣帅府。其人治军如铁,令出必行,麾下将士莫敢不从。

府内正堂,王忠嗣端坐案前,但见其人身长八尺,体若铁塔,一身明光铠映日生辉,兜鍪下剑眉星目,不怒自威。

其容貌之俊朗,若行走市井,必使长安仕女掷果盈车。然此等玉面郎君,却是开元年间最负盛名的统帅。

玄宗朝虽名将辈出,然无人能出其右。

此刻,王忠嗣正批阅军报,其目光如电,挥毫如飞,案头堆积如山的文书转瞬即空。

左右亲兵习以为常,每得一令,即刻传示。

府外诸将得令,皆面露喜色,疾趋而去。

忽闻“咚咚”脚步声震地而来,一员虎将掀帘而入,但见此人身长九尺,虎背熊腰,步履生风,顾盼间豪气干云。

“哥舒翰,何事?”王忠嗣头也不抬,沉声问道。

来人正是日后名垂青史的哥舒翰,其少时乃长安游侠,仗剑任气,急人之难。年至不惑,方投笔从戎,效力陇右。

王忠嗣独具慧眼,不以年齿论英雄,破格擢拔,使其终成一代名将。此事后世史家每每称颂,谓王忠嗣知人善任,有国士之风。

历史最终印证了王忠嗣的过人之处,他不仅是用兵如神的统帅,更是慧眼识珠的伯乐。

哥舒翰的赫赫战功,正是对其识人之明的最佳注脚。

而王忠嗣麾下,另一位被其慧眼擢拔的将才,便是日后威震天下的李光弼。

“大帅!”哥舒翰声如洪钟,抱拳禀报,“陛下又遣使传旨。”

王忠嗣终于抬起头来,眼中锐光一闪:“又是催我攻打石堡城?”

“大帅明鉴!”哥舒翰由衷叹服。

王忠嗣眉头深锁,沉声道:“石堡城地势险绝,吐蕃举国死守,强攻必损兵折将。我王忠嗣用兵,从不以将士性命作赌。此战,我绝不点头!”语气虽平,却如铁铸般不容置疑。

哥舒翰面露忧色:“大帅,陛下连番下诏,言辞一次比一次严厉。即便大帅深得陛下信爱,长此以往,恐怕......”

“无妨。”王忠嗣抬手打断,“纵使削爵罢官,此战我亦不会出兵。”他眉峰如剑,沉吟道:“高仙芝攻下小勃律,虽是大捷,却让陛下对石堡城更加执着,此事确实棘手。”

正说话间,亲卫疾步入内:“禀大帅,安西都护府报捷使者、骁勇校尉李乾求见。”

“求见?”王忠嗣嘴角微扬,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此人倒是机敏,可惜——对我无用。不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