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 分类:军事 | 字数:19.3万字

第153章 玉音谏帅

书名:穿越唐朝边关一戍卒 作者:破旧的拖拉机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16

杨贵妃此言一出,殿中霎时寂静。

她这一句话,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直指要害,杨国忠若为将,必使三军寒心。

此言确实在理。吐蕃之战,本是李乾、哥舒翰等人苦心筹谋多时,眼看大功将成,若此时临阵易帅,换上不谙兵事的杨国忠,将士们岂能心服?

纵使换的是当世名将,也难免有摘桃之嫌,何况是杨国忠这等外行?

若由他统兵,必是瞎指挥、乱军心,届时三军将士,岂止是寒心?只怕要寒透骨髓!

殿中众人目光齐刷刷投向杨贵妃,个个面露惊诧。

虢国夫人脸色骤变,韩国夫人与秦国夫人面面相觑。杨国忠更是如遭雷击,张大嘴巴,半晌说不出话来。

最震惊的莫过于李乾。他万万没想到,在这关键时刻,竟是杨贵妃出言劝阻。

“小妹,你胡说什么?”虢国夫人脸色一沉,厉声斥道:“陛下圣旨既下,大唐将士自当效死,何来寒心一说?”

这是杨贵妃首次公开反对杨国忠的好事。杨国忠呆若木鸡,仿佛被雷劈中一般。

“爱妃当真如此认为?”李隆基闻言,心中却是一松。

平定吐蕃,事关千古功业。秦皇汉武未能成就之事,若在他手中完成,必将名垂青史。

但此战关系重大,机会稍纵即逝。一旦失败,此生再无机会完成平定吐蕃的夙愿,只能留给子孙后代。

按照李乾的谋划,吐蕃迟早是大唐囊中之物,只是时间问题。但迟地哪有早好?让后人完成这千古功业,哪有自己亲手实现来的痛快?

从本心而论,李隆基一千个、一万个不愿让杨国忠挂帅。只是碍于美色当前,温柔乡里难做铁血决断,这才险些改变初衷。

谁曾想,最该支持杨国忠的杨贵妃竟会出言反对。李隆基心中大石落地,若非军国大事当前,恨不能立刻将佳人拥入怀中,好生温存一番。

“陛下,臣妾本不该妄议朝政。”杨贵妃天籁般的声音再度响起,纤指轻捻一颗荔枝,“就拿这荔枝来说,栽种之人辛劳数月,待到收获时却无缘品尝,天下可有这般道理?”

李乾闻言,不禁重重点头。

平定吐蕃之战,正如栽种荔枝。李乾、哥舒翰等人苦心经营多时,若让杨国忠半路摘桃,岂非寒了将士之心?

“小妹!”虢国夫人急欲打断,却被杨贵妃抬手制止:“何人挂帅,还请陛下圣裁。”

“爱妃真乃朕的知心人!”李隆基紧握杨贵妃的柔荑。

“杨爱卿,统兵之事,就此作罢。”李隆基金口一开,杨国忠染指军权的美梦顿时化为泡影。

“咚!”

此言如晴天霹雳,震得杨国忠踉跄后退,面如死灰。

他费尽心机讨好杨贵妃,不就是为了平步青云?谁知最该支持他的人,反倒成了拦路石。此刻他只觉浑身僵硬,如遭雷殛。

“陛下圣明!娘娘明鉴!”李乾长舒一口气,先后向帝妃行礼。

若非杨贵妃及时劝阻,李隆基很可能真会让杨国忠挂帅。届时李乾唯有联合太子、陈玄礼等人施压。

到那时闹得满朝风雨,后果不堪设想。

这般结局,已是再好不过。李乾望向杨贵妃,眼中满是真挚的感激。

杨贵妃并未多言,只是回以嫣然一笑。那笑容如春风拂面,令人心旷神怡。

“陛下!”杨国忠突然跪倒在地,重重叩首:“臣愿为陛下效死疆场,纵为一兵卒,也要出征吐蕃!”

他仍不死心,岂肯让这天大功劳从指缝间溜走?

“陛下,杨钊如此忠心,您就成全他吧!”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齐声恳求,眼波流转间尽是妩媚。

她们心中早有盘算,只要杨国忠能出征,届时她们在宫中运筹帷幄,纵使他寸功未立,也能吹成盖世奇功!

李隆基被这柔情攻势搅得心痒难耐,却不得不强自按捺,转头询问杨贵妃:“爱妃以为如何?”

“全凭陛下圣裁。”杨贵妃这次不置可否。只要不涉及统兵之权,她也不愿过多干预。

“恳请陛下成全!”杨国忠再度叩首,额头紧贴地面,姿态卑微如犬。

他心中盘算得清楚,此战陈玄礼虽不能亲征,但有龙武军和李乾、郭子仪出战,必能分得大功。

太子李亨协理军务,也能沾光;就连李林甫远在长安,也能靠掌控辎重分一杯羹。唯独他杨国忠,若不能参与此战,必将一无所得!

只要李隆基应允,凭他得宠之势,再加上后宫四姐妹的助力,翻云覆雨、贪天之功又有何难?如此良机,岂能错过!

“嗯...”李隆基沉吟片刻,终究不忍拂了众美人的情面。

若再拒绝,只怕真要上演“罢朝”的戏码,到那时他的“性福”可就堪忧了。

“也罢,朕准你随军出征,任副将之职,听候哥舒翰、李乾调遣。”

“谢陛下隆恩!”杨国忠闻言大喜,方才还如丧考妣的模样瞬间焕发生机,活似打了鸡血般精神抖擞。

“李爱卿以为如何?”李隆基目光转向李乾,征询他的意见。

殿中四美的视线齐刷刷落在李乾身上,或期盼,或警告,各怀心思。

“臣谨遵圣命。”李乾心知此时反对无益,话锋却是一转:“只是...”

“只是什么?”李隆基眉头微蹙。

“臣有两处顾虑。”李乾早已成竹在胸,“其一,杨大人位高权重,入军后若不服调遣,恐误大事。此战关系国运,又胜负难料,容不得半点差池。”

不待李隆基开口,杨国忠便抢着表忠心:“陛下明鉴,臣必当令行禁止,绝不敢有违军令!”

“既如此...”李隆基略一思忖,招手示意高力士取来随身佩剑:“此剑随朕二十余载,今日赐予爱卿。见剑如见朕,若杨钊违抗军令,卿可持此剑先斩后奏!”

这尚方宝剑的赏赐远超李乾预期。他本只想设个伏笔,未料竟得此利器,当即郑重谢恩接过。

“其二,”李乾继续道:“杨大人这身子骨,恐怕难耐吐蕃高原之苦,还望陛下三思。”

古人虽无“高原反应”之说,却也知晓吐蕃气候特异。

“陛下!”杨国忠挺直腰杆,活像只斗胜的公鸡,高声道:“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李将军若是不信,尽管操练臣便是!”

李乾故作迟疑:“杨大人,非是下官有意为难,实在是高原征战非比寻常...”

“李将军。”杨贵妃突然开口,声音如清泉流响:“既然杨钊有此决心,何不成全了他?”

想到今日若非贵妃相助,局面恐难收拾,李乾略一沉吟:“既是贵妃娘娘开口,臣自当遵命。只是这训练之法...”

“你尽管按军规行事。”杨贵妃唇角微扬,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若是他吃不得苦,军法处置便是。”

“臣,遵旨。”李乾嘴角掠过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

-----------------

丞相府内,李林甫正伏案批阅公文。长子李岫匆匆入内,行礼道:“父亲,宫中传来消息,杨钊要随军出征吐蕃了。”

“哦?”李林甫手中朱笔一顿,眼中精光乍现:“他终于按捺不住了?”

待李岫将事情始末道来,李林甫突然仰天大笑:“妙哉!杨钊啊杨钊,你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分明是自投罗网!”

李岫愕然:“父亲何出此言?杨钊此番分明是要抢功...”

“蠢材!”李林甫冷哼一声,“那李乾早已设下天罗地网,杨钊却欢天喜地往里钻。一个市井之徒,靠着女人往上爬,能成什么气候!”

他搁下朱笔,冷笑道:“传令下去,让咱们的人好生‘关照’这位杨大人。既然他要建功立业,咱们岂能不助他一臂之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