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 分类:军事 | 字数:146.5万字

第639章 远见

书名: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9

可惜霹雳车不能与汉军那种把巨石抛出数百步的投石车媲美,所以魏军也没有浪费力气用霹雳车给襄平城的城墙挠痒痒,只是尝试压制城头敌军。当确信城中的士兵没有勇气上城墙还击后,魏军步兵开始举着大盾,推着云梯和冲车,在箭雨掩护下开始逼近城门。

沉闷的撞击声在空气中回荡。公孙渊下令将石块堆在门后,又命人从城头倒下滚油,最后丢下火把,总算逼退了攻门的魏军。

不过这只是第一批攻击罢了。

而这样的攻击持续了半个月。

虽然死伤的大多是仆从军和之前的降兵,但是魏军本身也有了伤亡——本次征辽的魏军部分是重建的中军,还有一部分是当地的边军,无论哪个都不是可以随意挥霍的,所以魏军开始寻找其他的破城方式。

由于已经濒临九月,秋雨连绵,大梁河暴涨,于是司马懿命令魏军掘开河道,引水灌城,浑浊的洪水灌入城东北的低洼处,浸泡着夯土城墙的基础。守军不得不尝试寻找高地躲水,大部分士兵则蜷缩在城垛后瑟瑟发抖,城中的粮食也被洪水浸泡,吃不得了。

公孙渊的白旄大纛在雨中耷拉着,再不见往日威风。

陈泰就这么看着远处被水淹了的襄平城,最后忍不住感慨骠骑将军当真是用兵如神,自己当初跟着文聘学的那点本事在此面前都没法提。

与此同时他还产生了一个疑问,若是骠骑将军都这样厉害,那么当初在长安把骠骑将军和故大将军打得落荒而逃的蜀军,又该多么可怕呢?

把这个想法从大脑中驱赶走,陈泰就继续观察襄平城的城墙,理论上这些洪水不会持续太久,不过等洪水退去的时候,襄平城的城墙怕是也要被泡坏了,到时候城中的辽军八成要被洪水带来的疫病困扰,自己可要注意点,不要沾染上。

司马师就是这个时候来到他身边的:

“玄伯兄,在看什么?”

“在看襄平。”陈泰下意识回答,随后反应过来对方问的不是这个,“我在想这洪水还有几日退,大灾后必有大疫,我军入城怕是要注意防范,免得沾染疫病,反倒是不美。”

司马师点了点头:“玄伯兄所言极是。父亲已命军中医官准备药材,以防瘟疫蔓延。不过,襄平城破已是迟早之事,辽军士气尽失,公孙渊的败局已定。”

陈泰叹了口气,道:“此次征辽,我军表现确实令人叹服。骠骑将军的战术运用,可谓炉火纯青。无论是辽隧的土墙壕沟,还是襄平的引水灌城,皆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辽军虽据地利,却始终被骠骑将军牵着鼻子走。”

他原本以为司马师听后会高兴,不料司马师听后只是一愣,过了几息才开口:“父亲用兵,往往谋定后动,势若雷霆,又爱避实击虚,攻敌必救,不过这次的战法,倒不是父亲爱用的手段。”

“哦?”

见陈泰有疑问,司马师犹豫了一下才回答:“玄伯兄莫要说是我说的,父亲这次用兵的手法,倒是有点像汉军在渭水时候的法子,那时候我们抵御汉军,也是这个样子的。”

由于此前大败,又签订休战协议,所以目前魏军也不再用“蜀军”来称呼汉军(毕竟对方如今占据了益州、凉州和完整的汉中,又占据了半个司隶和荆州),而且这些年的交战结果也让不少魏军对汉军产生了惧怕的心理。

更要命的是汉军那边不随意杀俘虐俘,前不久汉军赎买俘虏家眷的行为更是让魏军这边的士兵私下里有了“打不过就投降,不丢人”的传言。

当然发现这种传言后,司马懿和曹休第一时间进行整军,将这种投降主义思想扼杀在萌芽状态。

至少表面扼杀了。

陈泰听了司马师的话后不得不尴尬地转移了话题:“终究是打赢了的。此次征辽虽是长途跋涉,但总证明重建的中军虽然历经战阵不多,却也不逊色于边军。”

司马师点头赞同,随后话锋一转,道:“不过,此次仆从军的表现倒是令人意外。他们虽非主力,但在攻城战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若非他们分担了大部分伤亡,魏军的损失恐怕会更大。”

陈泰摇摇头:“这些蛮夷虽勇,但终究缺乏训练,纪律松散。此次他们表现尚可,是因为骠骑将军严令各部将领加以约束。不过,我原本以为那高句丽是弹丸小国,不想在此经问,其领土倒是不少于辽东之地,我观那渠帅野心勃勃,不似安分之人,怕是此次征辽之后王师一旦退走,他们便会有什么动静。”

陈泰深以为然,接着问道:“子元兄,此次征辽之后,高句丽是否会成为隐患?辽东平定,高句丽难免会有所动作。”

(此时中原的人们一直认为高句丽在辽东之东,距离遥远,是一群不怎么开化的蛮夷,这是因为路途遥远产生的认知问题。直到此次征辽,魏军才意识到高句丽已经扩张到辽东门口了)

司马师目光一凝,语气中多了几分严肃:“高句丽确实是个问题。他们虽表面上臣服于大魏,但始终心怀不轨。我听闻他们前几年才换了国君,是个叫什么高优位居的家伙,自封东川王,此次他们出兵响应我们,怕不是想着借助大魏的力量打击公孙渊,等我们走了之后再侵占土地,我已经跟父亲说过,等此战过后要留下人手密切关注高句丽的动向,以防其有异动。”

陈泰沉思片刻,道:“高句丽地处偏远,地形复杂,若要彻底解决,恐怕需耗费大量兵力。此次征辽已耗损不少,短期内再对高句丽用兵,恐非上策。”

司马师也点点头:“确实如此。父亲也认为,眼下应以稳固辽东为主,高句丽之事,需从长计议。只要辽东安定,高句丽便不敢轻举妄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