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 分类:军事 | 字数:146.5万字

第279章 要钱

书名: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9

董允立刻把这根竹子抬起来:“是这样的丞相,我看我们做的纸肯定不适合装火药,所以我就用竹子代替,不过之前实验的时候,竹子也会被炸蹦口,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工匠们提出两种方法,要么用铁或者青铜铸一根粗管子,要么就在外面用绳子紧紧绕住加固,我想着铁太糜费,而且也不容易拿起来,就先用绳子加固。”

他又指了指竹筒末端的一个小孔:“这里用来放浸过油的绳子充当引线,先把黑火药塞进去,在前段放上小石子或者打磨好的圆石头,然后再把这根竹子固定在架子上,点燃后就能把石头发射出去。”

由于天工开物上并没有写火药武器如何制作,而网友们也没想起来告诉三国时候的人们现在热兵器的工作原理,所以董允的设计思路完全照搬烟花的结构,不过这不妨碍他的话中充满自信:

“臣已经用穿甲的草人试过,十步之内,碎石可以把那草人打得破破烂烂,圆石弹可以直接打烂前甲,后甲也会变形,若是真人,怕是当场砸烂胸口。”

“真的么?董卿家?那快给我们演示看看!”刘禅连忙招呼董允。

“唯!”

看着让士兵去张罗的董允,诸葛亮微微皱眉,休昭说话一向谨慎,他既然说十步之内威力惊人,定然不会有误,但是十步之外呢?

只过了片刻,几名士兵就搬来一个特制的木架,前方则是一名着甲的稻草人。在比划了半天后,士兵们在竹筒中填入黑火药,随后塞入碎石,又将竹筒固定在早已准备好的木架上,胆子最大的那名士兵留在原地把引线插好,最后才用火折子点燃引线,然后就拼命往旁边跑。

众人皆目不转睛地盯着,只见引线迅速燃烧,只听“轰”的一声巨响,竹筒口喷出一股浓烟,前端的小石子如雨点般朝着草人射去。穿着扎甲的草人在烟雾中晃动了几下,但是没有倒伏,击中扎甲的石子发出“乒乒乓乓”的声音,有几颗甚至嵌入了扎甲缝隙之中,可见威力不凡。

然后董允又让士兵拿着另一根被绳子层层捆好的竹筒:“这次换圆石弹!”

士兵们换了一个新的戴甲草人,又将火药和圆石弹依次填入竹筒,最后把竹筒安置在木架上,一切准备就绪后,那名勇敢的士兵再次点燃引线,然后迅速跑开。

随着引线燃尽,又是一声震耳欲聋的“轰”响,伴随着火光和浓烟,那枚圆石弹就这么飞出竹筒并朝着草人疾射而去。并狠狠撞击在草人的铠甲上,巨大的冲击力让草人整个飞了出去,最后打着旋倒在地上,崩裂的甲片向四周飞溅。显然摧毁了扎甲的连接处。

在场众人皆被这威力惊得倒吸一口凉气,刘禅瞪大了眼睛,最后才兴奋地叫出来:“董卿家,真乃神器是也!”

董允的脸上的笑容也遮掩不住,不过他最后还是收起笑容恢复了平时的严肃样子:“陛下,臣不过是依照丞相所托之书上的描写照搬而已,功劳当属此地的工匠和军士们。”

于是刘禅立即从善如流:“赏!都赏!”

丞相不得不在一旁咳嗽一声,于是刘禅立即反应过来,重新站好身子:“董卿家,你回头拟个单子,按照功劳排序,无论高低均有赏赐。”

“唯!”

诸葛亮见陛下理解了自己的意思,这才漫步走到被打坏的草人前面低头查看,第一个稻草人无论身上的扎甲还是自身的形体都还算完整,不过仔细观察的话就能看到扎甲的缝隙中有不少石子镶在里面,不少尖锐的石子甚至穿过前面的甲胄和中间的稻草,打在了后半身的甲片上,如果晃动稻草人的话还能听到“哗哗”的声音。

随后丞相又看了看那个被圆石弹糊在正面的稻草人,相比前一个稻草人,第二个草人原本穿甲的位置因为巨大的冲击而散落了不少甲片,不过靠着甲胄和绳索的束缚,其大体形状还在,中弹位置的甲片变形崩裂,其中填装的稻草也飞散不少,尽管稻草蓬松,但还可以看出原本是胸口的位置缺了一块。

似乎是因为冲击的缘故,甲片还有点微微冒烟。显然如果这是一个身披重甲的锐士,那么他一定死得不能再死了。

刘禅也注意到丞相的举动,于是立刻不再跟董允掰扯火药的工艺,而是快步走到丞相身边:

“相父,可是有什么问题?”

“无妨。”诸葛亮站起身,后半句却是对董允说的,“休昭,这火器射程多远?”

“若是前方无障碍,可打四十步,再远就没什么威力了。”

“那若是要精准命中敌人呢?”

这次董允的话有些不自信了:“若是小石子,超过二十步还能命中,但若是圆石弹,超过二十步便不知道飞去哪里了,每次试射都不一样。”

“这竹筒可能反复使用?“

“最好不要。”董允摇摇头,“之前实验,每次试射两三次则竹筒会崩裂,便是捆上绳索也无用,且会影响射程,好在竹子易得,每次用完后解下绳子重新捆绑就是。”

“应当是因为竹筒各不相同。”

诸葛亮低声说了一句,不过周围的人没有听清,刘禅更是上前一步:“相父刚才说什么?”

“没什么。”诸葛亮手抚胡须,“虽然射程不远,不过二十步之内威力如此惊人,若能用于战阵,也可破敌之锐气。只是这精准度,还需改进。”

“丞相,关于此事我已有思考。”董允上前一步,“这竹筒终究脆弱,且更换繁复,若是能用青铜或者铁来铸造炮身,或许能有改善。另外这石弹也需多加打磨,下官发现这石头越圆飞的越准——”

尽管没接受过系统化现代教育,不过多日实验下来,董允还是靠着经验归纳出一些问题和结论,当然翻译到最后就是两个字——要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