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 分类:军事 | 字数:146.5万字

第635章 曲线

书名: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字数:2.1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9

结果一上来就给两个人仓曹掾和典曹都尉的官职,只要有心人稍微打听下就知道这两个官职的前任是谁,不过这个时候世家们还是抱有一些幻想的。

毕竟大汉光复旧都,也是需要向天下摆出一副广纳天下人才的态度的嘛,你看这两个年轻人来自魏地,又主动投靠,身世看起来也比较简单,正是千金买马骨的好例子。

不过很快就有成都方向来的官员(费祎)来关中选官,长安地区的世家们眼巴巴等了半天,私下里宣扬了自家子弟才能半天,发现对方根本不买这一套,而是直接去点名。

比如京兆杜氏的杜预就在其中,后者尚没有弱冠之龄,其父亲杜恕长期居家不仕,杜预平日也低调,只一心学习,很少与其他纨绔子弟来往,结果被征招为丞相府的属官。

然后就没了。

这么大的长安,这么大的关中三辅,难道这么多世家子弟就没有第二个人能进季汉朝廷的眼么?

什么叫短期内还是要以军功为主?

什么叫要以才学入仕?

难道不该是世家子弟凭借祖上的光辉和自己的才名被举茂才、举孝廉么?不然贤良方正、文学、明经、明法、武猛、治剧、至孝这些也行啊!

你们要清查隐户和田地,我们捏着鼻子忍了,难道接下来不该给我们的子弟封官作为回报么?

真是岂有此理!

总之在一系列事情后,关中的世家们发现跟着大汉过,似乎好一些,但是当官的路近似被掐断了,目前想当官只能出人出钱出粮跟着大汉去打仗才行,还得冒着生命危险。

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当然长安这边的世家也没胆子(以及本事)造反,只好先蛰伏下来,并把相关消息告诉他们的亲友。

曹魏这边的世家发现相比之下,曹魏朝廷还是很讲道理的,至少九品中正制把当官的道路理得很清楚,既然到了蜀汉治下可能当不了官,那不如在曹魏这边多进步一些,等将来汉军打过来,再参考一下孔羡就是了,对方现在依然是司隶校尉,而且大家都觉得大汉光复后没准对方能当个九卿。

这种行为私下里被称为曲线匡扶汉室,只在一小部分群体中传播。

他们甚至还得出一个结论,如果大魏撑不住,那么掌控一地投降肯定要比光杆投降要受到优待,手中有兵投降肯定要比空着手投降受到优待,大魏还有一搏之力的时候投降肯定要比大魏完犊子的时候投降有优待。

那么按照这个理论,大魏就不能这么快衰败,大家还得想办法让大魏多坚持一下,多开疆扩土一下,本钱更雄厚一点。

这样大家才来得及拿着足够的本钱来投降。

司马懿听到这种理论的时候多少没绷住,但最后还是捏着鼻子装不知道,他现在需要足够的士兵和辎重进行远征,其他事情都可以忍忍。

这次他军中只有司马师、陈泰、庞会等青年将领,另外还有曹演、曹泰(曹仁之子)等宗室将领随军,相比此前曹叡亲征时候,这些将领的名单无疑寒酸了一些,为了以雷霆之力打下辽东,司马懿还向曹叡汇报,想要趁着乌丸、鲜卑、高句丽等边陲势力尚不清楚大魏实力受损的时候勒令他们跟着自己一起进攻辽东,这样不但可以分摊己方压力,还能削弱这些势力,免得将来边疆作乱。

曹叡觉得司马懿说得对,又挤出一批金银丝绸蜀锦交给司马懿,令其用于诱使其它小势力跟着摇旗呐喊,终于在231年的7月,把这支十万人的大军送往辽东。

洛阳的守备工作自然就只能交给曹休了,司马懿临走前千叮咛万嘱咐,对待季汉一方一定要避免冲突,毕竟洛阳再也抽不出多少人来防守了,而对待东吴一方他也不多说,曹休自然清楚该怎么做,若是有不忍言之事,可以先带陛下退往邺城,以求东山再起。

曹休虽然觉得司马懿这样子完全是被汉军打怕了,不过他也清楚目前魏国的家底确实不如以前厚实了,所以只好点头表示自己记住了,骠骑将军大可放心,他一定不会擅起边衅的。

于是司马懿就带着这支大军和朝廷以及世家们的希望开始北征。

司马师在半路上悄摸摸找到司马懿,向他汇报自己的发现——比如军中的士气不是那么高涨,很多低级和中级军官都有小心思,军中的粮草和防寒物资不是太充裕,去了辽东也不能打持久战等等。

司马懿安心听完,又确认帐外没有其他人,这才开口:

“这些自然是正常的,难道我们要在辽东过年么?”

“可是父亲,辽东偏远,大军踪迹难匿,公孙渊迟早会发现我们的动向,到时候他派兵在险要之地坚守,我们若是攻不下的话只能粮尽退兵...”

“公孙渊若是派人阻挡我们,定然是在辽隧。”司马懿打断了司马师的话,“到时候无非是强攻或者绕后截断敌人的粮道,又或者分兵攻打其他地方。此次出征,虽凶险万分,但唯有速战速决,方能扭转局势。”

“可这新组建的军队能否服从父亲安排,孩儿担心他们终究是不如昔日中军的。”

然后司马师就看到司马懿摆摆手:“他们打不过汉军,还打不过辽军么?”

......

不提司马懿远征辽东,洛阳这边的朝廷里,在提心吊胆等了一个月后,大家发现汉军并没有任何进攻的迹象,随即进入了一种“汉军大概是不打算掀起战事了,就这么着吧”的心态。

王朗甚至跑去跟曹叡说为了防止季汉察觉大魏空虚,应该派出使者去对面沟通,可谓是“空城计”,若是能让季汉一方与自己签订合约,便能给大魏多争取几年休养生息的时间。

曹叡虽然觉得这主意有点傻,不过也不好意思扫了这位三朝老臣的兴,再考虑到最糟糕的情况无非就是被赶回来,便答应他。

于是王朗带着使节团屁颠屁颠跑去长安,非常高调地表示希望两国把之前的休战协议变成和平条约,以保证天下太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