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 分类:军事 | 字数:146.5万字

第144章 汇总

书名: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字数:2.4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9

王凌在心中稍微算了一下,发现卖给赵家亏了,不过此时也没有第2个买家,所以他把注意力集中到另一件事上:“上官所言,这白糖如此昂贵,为何会拿来奖励我等。”

“自然是因为我们是大汉天兵。”

王凌没有接话,倒是他的同伴疑问:“某久居司隶,也曾听闻昔日大汉的荣光,可是昔日灵帝、少帝在世,汉军也不曾有此风貌,倒是听老人说风貌不佳,军纪松弛,时而欺压勒索百姓——”

见监工的脸色越来越不好,他知趣的闭了嘴。于是监工咳嗽一声:“那是他们,又不是我们先帝,我们先帝明显是真有法力,可以显灵的,不说别的,你们每日吃的粮食中就有不少是我们先帝派人赐下的,其中不少你们都是第一次吃吧?我们先帝爱民如子,昔日曹贼在荆州肆虐,先帝携民渡江,可惜兵微将少,未能护住,不过自从先帝崩殂,反倒开始显灵了。”

顿了顿,防止自己话语中有不当之处,监工又说,“先帝最是仁慈,即爱护百姓,又不杀俘虏,我们陛下和丞相自然也要听从先帝的指示,将军们自然又要遵循陛下和丞相的指示,这其中一条便是不虐待俘虏。”

从“不杀俘虏”跳到“不虐待俘虏”的步子似乎有点大,见两人的目光中透露着迷茫,监工又说,“你们既然已经投降,又给大汉做工,也不算俘虏——不久前杨参军已说,你们只算魏国来的民夫,既然是民夫就算百姓,那自然要爱护的。”

“啊?”

“啊什么啊?”监工瞪了一眼发出疑问声的郡兵,“你们若是有些良心,便好好干活,早日赎清罪责做个百姓,若是有什么事情也可跟我说说,让我听听司隶那边是个什么景象。”

说完这话,监工又一瘸一拐的离开。在王凌等人看不到的地方,监工把听闻来的事情整理起来,报与自己的上级,这些信息经过层层传递,最后落到了杨仪的案上。

“多有魏军民夫说长安曾经白光落地,致使魏军大损?有趣。”看着几处传来的内容接近的情报,杨仪忍不住咂了咂嘴。

由于魏蜀吴三国为了防止对方的探子分别采取了各种手段(比如曹魏实行了“士家制”,将士兵及其家属编入特定户籍,限制其流动,以防止士兵逃亡和间谍活动,又设校事官负责监视官员和百姓,防止间谍活动),所以汉军的探子们竭尽所能探查魏军的动向都很不容易了,很难抽出人力再深入城区探查各种谣言(会增加暴露风险,何况谣言这玩意儿甄别起来难度太大),所以直到现在季汉这边居然没有人知道昔日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

而理论上应该知道长安发生了什么事情的现代网友们则没有太关心当初歼星舰的第1炮打到哪儿去了——蛋疼星人只告诉他们第一炮没打中季汉地界也没打死什么重要人物,后面几炮倒是把几个小岛的表面扫平了,不过没损到岛屿的“根部”,虽然对当地的生态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毁,不过既没有激活其所在的火山,也没有损毁太多的矿藏——于是两个始作俑者得知这个消息后还毫无负担地跑去喝了顿庆祝。

到此刻才发现这个消息的杨仪想了想,最后还是指示潜伏在长安地区的探子们稍微收集一下相关的情报,同时告诉他们尽量远离人口密集的区域,特别是魏军有重兵囤积的区域,若是此事真的是老天动怒,那万一来上第二次不小心把季汉的探子也卷进去了怎么办?

同时他也把这份情报整合到需要送去成都的书信中——尽管凉州有赵云坐镇,诸葛亮走前也嘱咐丞相府留在此地的官吏们可以便宜从事,不过出于对丞相的尊重,很多事还是被杨仪整理起来报送成都。

比如鲁夫子送来的荞麦已经收割——这种粮食杨仪以前从未听说过,在得知其可以在霜降前赶种一茬的消息的时候,这位实际上负责整个凉州区域民事的长官最高程度推广了其种植,反正大部分粮食都已经被收割,天水的大户们也乐于把田地借出来(同样也有之前土豆玉米等高产作物的收获的原因),由于事态紧急,杨仪简单粗暴地定为五五分账,并在几乎所有的能够借到的良田上都种上了荞麦,至于另一种冬小麦则被种在汉军自己掌握的田地上。

由于灌溉工程的推广,外加堆肥场已经开始出产土化肥,杨仪认为这些瘦田迟早也能跟良田产出持平——收割的荞麦产出由于田地情况不同,所以产出也不同,每亩产量约400-700斤不等(相当于现代的的100-180公斤,不过本来荞麦产量就不高),经过之前各种高产作物的洗礼,这个产量稍微让杨仪有点失望,但毕竟是预料之外的收成,要求自然也不能太高。

顺带一提堆肥场这玩意最早开始建造的时候杨仪认为只不过是一个粪坑集中堆放处,但很快,随着上一批新粮使用土化肥有了明显效果后,大量军营和农田产生的的厨余垃圾、农作物秸秆、人畜粪便都被收集起来投入其中.

考虑到整个天水地区的耕田,这些产出甚是不太够用,以至于杨仪不得不要求汉军士兵和魏国民夫不得随地大小便,而是要尽量去公共厕所,一部分操练任务少的汉军士兵被要求一大早就出去拾粪(更重的体力活,比如耕田、做工和挖矿被交给了魏国民夫),不然根本追不上消耗——当然这件事儿太过粗俗,杨仪最后想了想还是没写在奏报里。

比如天水这边的水力工坊已经投入运用——水力锻锤这个概念在当初听姜维转述的时候非常高大上,以至于杨仪怀疑能不能建成,但是等实际建好后杨仪到现场一看,就觉得原理非常简单,只是以前工匠们没想出来——那是一个把水车转轮的转动通过一系列的齿轮传递到工坊,再用另一个齿轮带动装有锤头的杠杆上下运动的装置,借用这个水力锻锤,铁匠们可以节约打铁的力气,只要调整铁胚的位置方便成型,极大提高了工坊出品速度,当然为了成品效果,铁匠们还是愿意自己做最后的完善工作。

再比如煤矿和铜铁矿都投入了运转——根据先帝使者的教授,现在这些露天煤炭被挖出来后会根据需要分类,不少运来工坊的煤炭会被打碎然后跟泥土混合形成煤饼——在实践当中,工匠们发现这种燃烧方法果然比直接烧煤效果更好。而且燃烧后形成的煤灰和炉渣按照那本《天工开物》的介绍,可以用于修筑城墙和房屋的时候充当混合物,也可以敲成碎末后跟肥料混合用于肥田,甚至还可以充当最近投产的石灰窑的辅助材料,然后烧完石灰会有更多的炉渣,再拿去做别的——这就是良性循环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