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 分类:军事 | 字数:146.5万字

第511章 震慑

书名: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字数:2.2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9

第511章 震慑

如果是打下长安战后缴获这种书信,没准诸葛亮就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过此刻为了巩固右扶风,同时在网友们的煽风点火下尽早打下长安,哪怕仁厚如诸葛亮也决定让人以通敌的罪名把苏家拿下,由于苏家其实祖上并没有出过什么大官,而且唯一重量级的苏则还是魏国官员(原凉州金城官员,224年去世),所以也没人能站出来给他们说情,主持此事的苏家人被判死罪,且不得赎铜(正常死罪可缴二百斤铜免死)。

本来按照《蜀科》,“为敌间而不告者,腰斩”,不过丞相仁德,考虑到对方没有通报正经军情,最后只判了绞刑。

(《蜀科》失传,请不要在乎中间条文标准,两汉的时候赎刑制度包括“依律赎死”和“依令赎死”两种情况,简要概括就是允许用纳钱、出缣、输作赎免刑罚)

这种留全尸的做法就算是苏家自己都说不出问题来,还得感谢大汉仁德,至于其他被波及的苏家人因为“十五岁以下及孕者不入刑书“,妻儿被运往凉州官田劳作而非处死,自身则被削发黥面代死,不过同样要在凉州做工,而且不是田间劳作而是挖矿。

还没有糖发。

这件事儿极大震慑了其他首鼠两端的世家,所以一时间右扶风往长安跑的信使大大减少,而稳定了右扶风后,汉军也开始缓慢向京兆尹推进。

曹叡亲率的大军就是在这个时候来到长安地区的。

刚刚抵达长安地区的曹叡听说曹真和司马懿正在坚守长安,下意识认为蜀军已经开始攻城,并传令准备立即攻打蜀军为己方解围。

然后转述探子话语的陈泰就非常尴尬地表示蜀军目前尚在右扶风安定民众,不曾攻城。

这个回答让曹叡更震惊了,没有敌人你坚守哪门子长安?难道不该是这个时候直接击退敌人么?

然后他一边进城召见了自己的大将军和骠骑将军,一边提出此次他带来十万大军,乃是武卫营和游击营以及外军精锐,再加上长安本来的三营,已经算是倾国之兵了(这确实是目前魏国几乎所有的机动兵力,其他地方都是边防守军,轻易动不得),一定能击溃蜀军。

曹真和司马懿没法直接对曹叡说“蜀军野战厉害我们打不过他们”,只好换了个委婉的说法——目前关中三辅已经坚壁清野,蜀军一边救济黔首百姓一边打仗,肯定坚持不了多久,只要再拖一拖让蜀军军粮耗尽,到时候就可追着退兵的蜀军打,风险小收益大。

结果这个说法一出,曹叡更坐不住了,朝廷毁坏田地驱赶民众,蜀军反而救灾,传出去像话么!到底谁才是官军!

年轻天子就这么指着城外,怒斥两人把三辅百姓逼成流民,倒让诸葛孔明捡现成的仁德,等蜀军平定了民心,魏军就要在本土体验敌境作战的感受了!

坦白的说曹叡的感触有点像刚到渭水道的司马懿,不过区别在于曹叡头上没有一个要负责的上级,所以他在发完火后立即要求魏军出兵攻打右扶风的蜀军先头部队,哪怕是不交战,只是靠着数量优势和突然性把蜀军吓退一段距离也是好的。

鉴于曹叡肉眼可见的红温,曹真和司马懿没敢劝,重要的是他们觉得这种短距离小范围的偷袭(甚至不追求交战)应该不会有太大的乱子,便在随军的群臣中一片“陛下圣明”的赞同声中投了弃权票。

因为见识到长安这边的魏军一副被蜀军吓破胆的样子,曹叡也不相信之前曹真的战报了,里面唯一一句靠谱的话大概就是“若要彻底剿灭蜀军,稳固关中局势,还需朝廷增派精锐之师”,考虑到游击营的游击将军卞兰是是武皇帝的侄儿,自己的叔叔,三朝老臣,忠心的同时还会大胆地提意见,因此曹叡实在不愿意派对方出战。

所以他这次选派的是游击营的镇远将军岑威,来的路上曹叡曾经巡营考校过对方,觉得对方通晓军事又有实战经验,倘若有作战需要就让他代替卞兰出战,自己亲自督战也不会委屈对方的功劳。

为了避免岑威人生地不熟,曹叡又点了一名长安地区的将领协助他,本来曹叡一开始想点夏侯霸,不过考虑到夏侯霸在此突围中受了点伤(虽然已经养好了),于是转而点了另一名战绩表现较好的将领。

戴陵。

后者是前些日子从郿县突围回来的,虽然大将军和骠骑将军都认为戴陵在郿县断后,既无后援也无粮草,定然是殉国了,不料戴陵居然早早在城中准备了原木,又利用骠骑将军预先准备但是没来得及使用的鱼油把原木加工了一下最后做成木筏,然后趁着蜀军不备从水路突围,据说当时蜀军费劲千辛万苦攻入城中,却发现魏军从郿县另一边的水道乘着木筏顺流而下,在城墙上气的直跺脚。

然后曹叡又询问了一下对方近期的战绩,发现戴陵算上这次居然已经三次完成断后任务,还最大限度保存军队撤回,如此有勇有谋的将领当真是有古之名将的风采,昔日父皇虽然将其革职,但是自己慧眼识珠又启用了他,真的是自己明智的选择。

(其实刚完成的这次“突围”中,有几条木筏因为操作不当和不熟悉水道翻了,还淹死几个倒霉蛋,但是数量不多,戴陵给他们都报了阵亡,曹真觉得只死了这么点人已经很厉害了,于是加油添醋给戴陵报了战功)

看着自己钦点的将领带兵出战,曹叡忍不住已经开始畅想他们旗开得胜的场景。

......

然后领军出战的岑威和戴陵就屁滚尿流地回来了。

不仅五千游击营溃散,游击营的校尉陈造、裴景、仇连战死,中低层军官战损十余人,要不是戴陵见势不对带着自己部下护着岑威和剩下的三千游击营杀了出来,曹叡甚至怀疑岑威能把这一万人全都折损在右扶风。

本来曹叡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就打算把这两个败军之将斩了,不过曹真和司马懿都来劝阻,还把两人传来进行了战斗复盘,最后得出结论,他们显然是遭遇了蜀军的伏兵,而且对方甚至提前准备了雷管和骑兵,在这样的情况下,两人能够撤回来一半的兵力已经很不错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