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 分类:军事 | 字数:146.5万字

第448章 激励

书名:沙雕网友援北伐 作者:人老手残眼还花 字数:2.0千字 更新时间:07-30 04:49

为了证明自己做不到这点,司马懿还尝试扭头往后看,结果差点扭了脖子。

刨除这些事情后,真正让司马懿不再顾虑放弃陈仓城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他已经意识到当前军中的粮食已经撑不下去了。

这些原定计划中还可以撑半年多的粮食因为大军在外征战,体力消耗增加、转运损耗等原因,消耗速度也大大增加,特别是当前天气还没有转暖,士兵们如果不吃更多的粮食,根本没有力气打仗,甚至待在营中都会因为寒冷而打颤,辅兵们往常只需要给些粥,如今也必须给他们干饭吃,否则没有力气干活。

司马懿做出的粮食还能坚持二十天的判断之所以比夏侯霸多五天,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更能管理粮食,而是因为他根据当前人员伤亡(以及辅兵私下开小差)的情况判断,前线的十万大军已经减员了一万人,这当中有战兵三千,辅兵七千,战兵还能在伤兵营中得到一些照料,辅兵就只能自生自灭了。

当然这种做法会损伤军队的士气,不过大部分情况下辅兵都不会被当成人,司马懿认为战兵们不会计较太多,反而会因为战兵受伤后还能得到基本的保障而安心。

司马懿也曾寄希望于蜀军同样没有多少粮食,早点粮尽退兵,可是对峙一个月后对面根本没有露出疲态,根据夏侯霸从南岸看到的情况,蜀军还在用投石车朝着陈仓丢石头,而陈仓的守卫显然已经摇摇欲坠。

既攻不破蜀军的防御,又没法让陈仓守军突围,那司马懿最后也只能放弃陈仓了,否则再这么拖下去,要放弃的就不只是陈仓,而是整个长安地区了。

所以他在今日的攻势又一次受挫后不得不开始部署退兵事宜。

戴陵就是这个时候在他的帐外求见的。

坦白的说司马懿对戴陵的印象并不是太好,戴凌昔日上书劝谏文帝不宜多次外出射猎时还有些能臣的样子,不过这些年显然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很多时候都有糊弄差事的样子,不过他在断后的表现上倒是可圈可点——当然也不能排除因为多次承担断后任务所以戴陵有些不满,因此在平日工作中糊弄了事。

不过司马懿还是考虑若是要退兵,让戴陵断后总是更稳妥些,因此也不能太打击对方的工作积极性,所以便让对方进来,还帮对方拍了拍披风上的尘土:

“不知戴将军找本将何事啊?”

他已经做好了戴陵前来发牢骚或者发现退兵迹象提前跑到自己这边表示不想断后的准备了,没想到对方从身后拉出另一名已经上气不接下气的士兵,并表示这名士兵是自己在巡营过程中发现的,当时对方骑着马奔向大营,最后关头却马失前蹄摔倒在地受了伤,好在戴陵认出对方是大将军身边的亲兵,又得知对方是来送信的,便连忙带人把他送来司马懿这边。

这名已经喘的说不出话的士兵见到司马懿后连忙从怀里掏出一份书信,司马懿接过来后打开一看,忍不住叫了声好。戴陵不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就用询问的眼神看向司马懿,于是司马懿就这么把信递给戴陵看。

信上说大将军在后方筹粮,第一批十万石粮食已经运往郿县,请骠骑将军无论如何都要坚守下去,曹真自己肯定会在后方继续筹粮。此外陛下在洛阳听闻蜀军叩边,已经在筹备亲征事宜。

当然大臣们肯定会想办法劝住陛下的,不过这不妨碍洛阳方面肯定会运来大量的后援军队和粮草,只要堵住蜀军不让他们出渭水道,情况总会发生变化的。

看到这封信的时候司马懿其实也惊讶于曹真的筹粮能力,但很快就意识到对方八成和自己想的一样,在危难时候决定找世家狮子大开口借点粮食——只要大魏朝廷还存在,这些借来的粮食迟早能以某种方法偿还,实在不行的话就当预支以后的税赋呗。

毕竟曹魏实行租调制,世家大族也要按照此规定缴纳租调。不过他们通过各种手段荫庇大量人口和土地,让这些被荫庇的人口和土地实际上脱离了国家的户籍管理,不再向国家纳税,导致国家税收减少,平时朝廷对此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在外敌来犯的时候,每一个世家都应该投身保卫大魏的工作当中,此时再偷奸耍滑就有通敌的嫌疑了。

司马懿在确信后方会运来粮草后已经开始考虑是否要调整当前的部署了——前些天看南岸的蜀军虽然同样防御严密,不过他们没有筑土墙,似乎也没有相应的“投石车——弩箭——土墙掩体”防御措施,看起来总要好对付些,如果把压力放在渭水南岸,也许蜀军会露出破绽,也能让依然在包围圈中的陈仓城缓一口气。

当然如果没法解救陈仓城,至少也可以再拖延一些时间,等待天气转暖,一旦天气转暖,渭水彻底化冻,魏军就可以依靠渭水来运送粮食,就算是逆流,依然比人力运输要减少很多损耗。

同时魏军因为寒冷而减少的战力也会恢复——前些日子交战的时候前线的魏军反馈说蜀军穿着一种新型铠甲,那些甲片都是贴在衣服上的,看起来更灵活一些,御寒效果似乎也好一些,勉强冲到土墙前的魏军在翻越土墙的时候看到蜀军的动作明显不曾因为寒冷而僵硬(这也是为什么每次魏军进攻都铩羽而归,就算顶着石弹和箭矢冲过去,短兵相接的时候魏军同样是弱势一方)。

司马懿想不出为什么蜀军这种铠甲的原理,最后只能归结为诸葛亮早有准备,所以才会趁着冬春交接的时候作战。

———陈仓城外———

魏延对陈仓城的攻击频率不得不放低了。

这不是丞相的命令也不是魏延自己的主张,而是客观规律。在经过一个月的攻城后,大小合适的石头已经越来越难找,辅兵们不得不走更远的路去搬运石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