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别怕本座是好人

作者:燃烧石头 | 分类:玄幻 | 字数:3.4万字

第742章 大势已去

书名:别怕本座是好人 作者:燃烧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03

草原

漠北的苍穹似被战火点燃,浓重的煞气遮蔽了往日的湛蓝,狂风卷着黄沙,在广袤的草原上肆虐,发出尖锐的呼啸声,仿佛是天地间悲壮的哀歌。

乞颜部、突薛部、察瀚部集结了五百万大军,如黑色的潮水般在漠北的旷野上蔓延。

他们的旗帜在风中猎猎作响,上面绣着的狼图腾,张牙舞爪,似要吞噬一切。

而他们的对手,是戎族右贤王须卜善率领的三百万金狼卫。

乞颜部首领特木尔,身材魁梧,虎背熊腰,手持一把镶着宝石的金刀,刀身在阳光下闪耀着夺目的光辉,那是他身份与荣耀的象征。

他骑在一匹高大的战马上,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远处的须卜善,双腿一夹马腹,战马如离弦之箭般冲了出去,直逼须卜善。

“须卜善!你这个蠢货!”

特木尔大声怒吼,声音在战场上回荡:“金狼山王庭已经成了大魏皇帝的行宫,你还不放弃,你是想让戎族勇士的血流干吗!”

漠北三部的将士们听到特木尔的话,纷纷振臂高呼:“王庭已降,战争结束了!”

金狼卫的军心开始涣散,他们原本坚定的眼神中,此刻也露出了迷茫与恐惧。

王庭都投降了,眼前的厮杀还有什么意义?

须卜善骑在战马上,脸色阴沉得可怕,心中涌起一股无力感。

他知道,大势已去,深吸一口气,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带领着金狼卫后撤百里,躲避漠北三部的锋芒。

深夜,须卜善把金狼卫的将领们召集到一起。

“诸位,我须卜善一生征战,从未向中原人低过头。”

须卜善的声音低沉而坚定,目光扫过每一位将领的脸庞。

“如今,王庭已降,但我不愿臣服于中原人,我要离开草原,前往西方,保存戎族的实力,你们是跟我一起西迁,去寻找新的牧场,还是返回王庭,臣服于中原人,自己选,我绝不强求。”

将领们面面相觑,心中充满了挣扎。

西迁意味着要离开这片熟悉的草原,背井离乡,抛弃亲人,去陌生的地方,面对未知的危险。

而臣服于中原人,虽然失去了自由与尊严,但却能保住性命,可以留在自小生长的草原,和自己的家人团聚。

“右贤王,我愿追随您西迁!”

一位年轻的将领率先站了出来,眼神中充满了决绝。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将领站了出来,表示愿意跟随须卜善西迁,但是更多的将领选择了留下。

最终,须卜善带着三十万金狼卫,踏上了西迁的征程,回头望着辽阔的草原,心中充满了不舍。

而其余各部金狼卫,在须卜善离开之后,选择了返回金狼山,臣服于大魏。

当他们回到金狼山时,曹鲲早已等候多时。

此时,曹鲲身着龙袍,头戴皇冠,神态威严,看着眼前归降的金狼卫将士,心中充满了喜悦。

“尔等既已归降,朕便会厚待你们。”

“从今天起,你们就是我大魏的将士。”

当即,曹鲲在金狼山下,册封三十个金狼卫万夫长为县侯,赏赐牛马财宝,非常的慷慨。

曹鲲道:“望尔等能忠心耿耿,为大魏效力。”

金狼卫将士们大概意外,欢喜不已,纷纷跪地谢恩。

“圣上再造之恩!我等感激不尽,誓死效忠!”

“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回到金狼山非但没有被惩罚被奴役,反而被封为侯爵,得到丰厚的赏赐,拿到好处的金狼卫是打心眼儿里高兴,觉得大魏皇帝比大单于更加仁慈更加慷慨。

一统草原之后,曹鲲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要想真正统治这片广袤的土地,不是光靠武力就能办到的,需要从军事、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入手。

他在草原上设立了北原都护府,由归义王呼韩邪担任大都护,董奉先担任副大都护,征召大量北戎贵族为官,大肆收买人心。

在北原都护府的管辖下,设立了六郡八十二县,任命北戎贵族担任郡守和县令,实行间接统治,采取以胡制胡的政策。

为了增强大魏在草原的军事力量,削弱各部的武力,曹鲲下旨遴选各部青壮编入北原军和虎贲军,凡是参军者都会得到丰厚的饷银,家眷可以前往中原,分到良田耕牛,优渥的待遇让无数草原青壮争先恐后的参军入伍。

同时,曹鲲还采取了文化融合的策略,将戎族贵族和其子嗣内迁至京兆、雍凉等地,按照爵位赏赐田地钱粮,鼓励戎族子弟入朝为官、入书院学习参加科举。

在草原上风吹日晒,过惯了苦日子的北戎贵族,到了中原富庶之地,立马便被繁花似锦,歌舞升平的景象迷了眼睛,尤其是年轻的北戎贵族,拿着钱财大肆挥霍,享受着锦衣玉食,左拥右抱,感叹着这才是贵族该过的生活,高呼着:此间乐,不思北。

在北原八郡,曹鲲还开办了八家书院,派遣大儒名士进入草原传播儒学,教化戎族百姓,只要戎族百姓把子弟送到书院读书识字,不光能免费读书,还可减免赋税。

在经济方面,大魏通过互市贸易等方式,中原向草原源源不断的输出丝绸、布匹、稻米、瓷器等商品,换取草原上的马匹、皮毛、草药。

这些商品,不仅满足了草原各部的生活需求,也促进了中原与草原之间的经济交流。

同时,曹鲲还设立了盐运使,专职管理官盐专卖事务,为草原各部供应官盐。

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品,官盐的供应,让草原各部对大魏产生了深深的依赖。

读着书,吃着盐,穿着布做的衣服,北戎的百姓觉得被大魏统治也不错,生活比以前更好了。

不管是贵族还是牧民,都在说大魏皇帝是好人,大魏皇帝比大单于对他们更好,大魏皇帝就是草原上的太阳,大魏皇帝的恩情还不完。

随着时间的推移,草原在大魏的治理下,迅速发生着变化,曾经因为战争而千疮百孔的土地,如今又恢复了生机。

草原上,牛羊成群,骏马奔腾,一座座城池拔地而起,店铺林立,人来人往,中原与草原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

至于呼韩邪、那日列、哈斯陶高等戎族的贵族,享受着锦衣玉食,歌舞升平,与牧民的距离越来越远,手中的权力在不知不觉中被削弱。

至于麾下的士兵虽然保留的不少,但这些士兵拿的是大魏的饷银,吃的是大魏的粮食,穿的是大魏的衣服,子女在大魏的书院读书,父母兄弟在给大魏交税,养大的牛羊马匹也要卖给大魏商人。

潜移默化之间,大魏已经从方方面面控制了草原各部,一面收买人心,一面拿住了草原各部的软肋。

乙稚邪随征北大军一起离开金狼山,途中看着草原上的变化,看着贵族脸上的笑容,看着牧民身上的布衣,看着拔地而起的城池,看着来来往往的商队,看着坐在草地上读书背诗的戎族少年,不由得潸然落泪:“大势已去,无力回天,从此往回,再无戎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