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别怕本座是好人

作者:燃烧石头 | 分类:玄幻 | 字数:3.4万字

第720章 好大喜功

书名:别怕本座是好人 作者:燃烧石头 字数:0 更新时间:07-17 08:03

太初四年秋

北荒万蛇山脉为了争夺仙缘,各方势力厮杀不断,与此同时,北戎大单于乙稚邪于金狼山厉兵秣马,集结五百万雄师,歃血盟誓,扬言伐魏。

消息如狂风骤雨般席卷至玉京,满朝文武皆为之震惊。

主和派官员惶惶不可终日,纷纷上书,力劝皇帝罢兵议和,以避免生灵涂炭。

只是很快,那些上书的官员便被遣往北征草原的军队之中,令其亲眼目睹草原人的野蛮与残忍。

仲秋时节,一则噩耗从边关传来,张秀全率领的一支北征军,在胭脂山与北戎主力展开殊死搏斗,却遭遇大败,二十余万将士折戟沉沙。

战报传至玉京,朝廷上下一片哗然,主和与主战两派的争执愈发激烈。

太极殿上,大魏朝臣各执一词,人心惶惶。

主和派认为,戎族乃马背上的民族,骑射技艺精湛,全民皆兵,骁勇异常,数千年来,中原与草原的战争,中原多败少胜,如今大魏初立,国力尚未恢复,不宜轻举妄动,挑起战端,而应休养生息,富国强民。

主战派反驳,大魏以武立国,士卒悍勇,将领如云,更有火器之利,君臣一心,何惧北戎?

“圣上驾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曹鲲登殿,百官朝拜,主和派随即上奏,阐明北征戎族的利害关系。

主和派大臣李邦昌手持笏板,神色凝重地出列,神情激昂地奏道:“圣上,臣以为当下大魏不宜大举兴兵北征。”

“如今南方反贼尚未平定,各路叛军气焰嚣张,虽经朝廷多次征讨,却仍盘踞一方,时有作乱,搅得南方局势动荡不安。”

“若此时倾国力北征,后方空虚,南方叛军定会趁机而起,届时腹背受敌,大魏江山危矣!”

“攘外必先安内,此乃千古不易之理,唯有先平定南方叛乱,使天下归心,国库充盈,百姓安居乐业,方可集中力量图谋北疆,御敌于国门之外,望陛下三思啊!”

李邦昌话音刚落,出身儒门的礼部侍郎张文渊也按捺不住,出列高呼:“陛下,天下大事,以和为贵!大魏当倡导仁爱,以德服人,动兵乃凶兆,实非天下之福。”

“一旦兴兵,刀兵相见,百姓必将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战场上刀剑无眼,多少家庭会因此破碎,多少生灵会涂炭。”

“我大魏向以仁义治天下,岂能因一时之忿而轻启战端?且战争耗费巨大,粮草、军饷、兵马,无一不需大量钱财人力,长此以往,国库空虚,百姓负担加重,社稷根基恐受动摇,还望陛下以苍生为念,暂息北征之念,另寻和平解决之道啊!”

朝堂之上,主战派大臣听闻此言,纷纷出列上奏,希望曹鲲能收兵议和,不要与北戎大动干戈。

“列为公卿!”

曹鲲神情肃穆道:“和平固然重要,但昭示朝廷的态度也不容忽视,此次北征戎族,意在彰显为大魏的威严,朕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中原各朝对草原用兵,败多胜少,士气低落,此局面必须扭转!”

“朕此战,意在向世人、戎族各部明示,如今大魏与戎族攻守易形,寇可往,我亦可往!”

朝堂之上,曹鲲一言九鼎,即便有大臣心中不满,也不敢明言,渴望军功的武将们,则振奋不已,摩拳擦掌,期待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主和派大臣,忧心忡忡,认为曹鲲好大喜功,穷兵黩武。

南方叛乱未平,红莲教死灰复燃,大魏内部尚未稳定,就大举北征,实在是不明智之举。

昔日的大乾及历朝历代,鼎盛之时或许能压制草原各部,但一旦衰落,草原各部必会频繁南侵,数千年来草原之患从未被彻底平定。

如今曹鲲一意孤行,兴兵北征,恐怕会将大魏拖入战争的泥沼。

瞿荣、李崇焕、腾子敬等从龙功臣,心中也生出忧虑。

皇帝如此好战,不知是福是祸?

不少前朝官员,忆及曹鲲的独裁霸道,竟莫名怀念起前朝皇帝,大乾几代皇帝虽昏庸,但尚能听取“忠言”,不像曹鲲这般乾纲独断,根本不拿他们这些忠良之臣当回事儿。

然而,往事已不可追,大乾已亡,江山易主,如今乃是大魏的天下。

“圣上!”

散朝后,武德殿内召开了一次御前会议。

中书侍郎陈琦手持奏章,发自肺腑道:“臣知圣上雄才伟略,一心平定四方,但兵者乃国之大事,还望圣上三思而后行。”

中书省侍郎曾奂道:“圣上,南方尚未平定,臣以为先南后北,徐徐图之,最为稳妥。”

曹鲲闻言,冷声道:“南方二姬一雷,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我大魏对南方反贼的兵力,五百万对三百万,优势在我,何须担忧?至于北征戎族,我大魏兵强马壮,何惧之有?你们何以认为朕是在冒险?”

曾奂言辞恳切道:“圣上,臣出身凉州,深知戎族的残暴,北戎人每到凉州,必会烧杀抢掠,视边民如猪狗,臣无一日不想覆灭戎族。”

“但戎族之地辽阔,北至冰原,西至戈壁,东至大海,部落数万,犹如繁星。”

“大魏初立,国家未定,反贼未平,与之开战,必难速胜,时间一长,将士疲惫,人口凋敝,民生凋零,对国家不利。”

曹鲲眼神凌厉道:“若朕御驾亲征,可否速胜?”

曾奂答道:“圣上神威盖世,草原蛮夷无人能挡,但戎族逐草而居,一旦失利,便会远遁,难以求得全胜。”

“圣上!”

中书令陈钧声泪俱下道:“臣受陛下知遇之恩,一介布衣入朝为官,无时不念君恩,今日冒死进言,请圣上收敛好战之心,休养生息。”

“近百年来,中原动荡,战乱四起,民生凋敝,若与戎族全面开战,恐致大魏十室九空,无可用之兵。”

“若此时休养生息,富国强民,不出三十年,大魏鼎盛,民生富足,扫平戎族,轻而易举。”

曹鲲闻言,一时不语,目光扫视殿中重臣。

大臣们见状,怎会不知?

这是皇帝要所有人表态。

于是,自门下省侍中纪昌明、尚书省尚书令张文远、兵部尚书李崇焕、工部尚书元平以下,按班序出列,除却薛显明、董奉先等主战派,纷纷跪拜叩首,高呼:“圣上三思!”

“诸位爱卿的心意,朕已明了。”

曹鲲严肃道:“但朕有一问,大魏可以不战,北戎可会不抢?北戎进犯边陲,劫掠边民,如同家常便饭。你们可曾见过边民之苦?和平需自己争取,不把北戎打疼,北戎就不会怕,想要和平,需让北戎来求大魏,此战不胜不归,散朝!”

言罢,曹鲲起身,拂袖而去,主和派大臣无不哑然失色。

老臣张文远叹息一声:“老夫实在是老了,失去了锐气,担不起朝廷的大梁了,明日老夫便递交辞呈,告老还乡。”

对于张文远的告老还乡辞呈,曹鲲毫不挽留地批准,将京兆尹淳于匡公擢升为尚书令,其意不言而喻,朝廷人才济济,你不干有的是人干,倚老卖老,行不通。

对于主和派的意见,曹鲲一个字也不听,反而任命董奉先为二路元帅、凉州大都督,募兵百万,自凉州出征戎族。

诏令传出,天下震动,除了饱受戎族侵犯之苦的边民,中原各地世家大族皆在暗中议论,称曹鲲好大喜功,穷兵黩武,乃是不体恤民情的暴君。

西南的柴思扬、姬桂、杨休等人高兴不已,认为曹鲲称帝之后忘乎所以,不自量力,居然敢多线作战,简直是自寻死路。

占据金陵的梁王雷勃和红莲教也认为曹鲲太过自大,不过曹鲲大军北征,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有了戎族牵制大魏的军力,他们也好趁机反扑,夺回被大魏抢走的城池土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