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302章 命六部全力协助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赵高接过,后退一步,高声宣读:“臣王贲奏报大王,臣兵至齐境,齐王建即刻投降,此乃大王威德所致……”

“天下一统矣!”

高景身处咸阳城的欢庆之中,似对车内赢阴嫚与焱妃言,又似自语:“自秦穆公始,秦国任贤纳谏,灭十二国,拓地千里,国势日盛。

经秦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六世。

孝公求贤,得商鞅,行变法,秦军与国力渐强。

惠文王用张仪,征战四方,取义渠、**蜀地。

昭襄王有范雎辅政,白起领兵,长平之战败赵,**周室。

庄襄王灭东周,秦遂有争雄天下之力。

大王承六世基业,挥鞭御宇,并二周,**诸侯,登基为帝,控四方,刑威震世……”

后声渐弱。

赢阴嫚与焱妃相视,见高景沉思,未敢打扰。

高景默念《过秦论》,心绪渐平。

他人可庆,而高景非其时。

相反,此后方为关键!

“我欲往咸阳宫一行,你们先归家等我……罢了,两日后再去。”

……

高景未料嬴政之自律!

原以为一统后,嬴政当庆数日,岂料次日即召朝会。

朝会启,百官就位。

嬴政入殿,初见高景立于文臣之首,笑道:“景纯归来,此行如何?”

高景一愣,行礼道:“回大王,天下待治!”

嬴政大笑:“此朝会,正为治天下!”

群臣再呼:“大王 ** !大秦 ** !”

嬴政扫视群臣后言道:“自寡人登基,除嫪毐,整内政,立法度,练兵马,承先祖之志,终结七百年乱世。

寡人以为,君上、王上之称已难显寡人一统之功。卿等以为寡人当有何称?”

高景微蹙眉头,心中暗想:嬴政莫非心生骄躁?难怪他上朝便直呼己字,是欲阻我反对?

群臣未料秦王会提此问,皆愣在场。

殿内随即响起低语。

“卿等可有定论?”

嬴政再次询问,目光落于高景。

高景深吸一口气,出班奏道:“大王,上古五帝,疆域不过千里,诸侯朝贡与否,天子难控。

大王兴仁义之师,灭六国,安天下,救万民于战火,一统四海,此功绩前所未有,远迈五帝。

五帝前有三皇,即 ** 、地皇、泰皇。

大王之功,三皇难表,五帝亦不足显尊,臣以为,可合三皇之‘皇’,五帝之‘帝’,称‘皇帝’。

皇帝之名自大王始,大王即为‘始皇帝’。功超三皇,德过五帝,命为‘制’,令为‘诏’,自称‘朕’。

嬴政听后大喜,笑声连连。

许久方止,道:“依卿之言,天子号皇帝,寡人自称朕。朕乃始皇帝,后世依序二世、三世,以至万世。”

百官跪拜,齐呼:“皇帝 ** ,大秦 ** !”

嬴政含笑,道:“平身!”

高景续道:“皇帝一统,千古未有,‘秦’之国号已难显今日疆域,臣请改国号。”

殿内骤静。

嬴政轻启朱唇:“景纯,真要如此?”

高景正色道:“天下一统,万民皆大王之民,大王当一视同仁。

六国亡于秦,若大王仍用‘秦’号,岂非自居胜者?六国民心何以安?

故臣请改国号,六国亡秦,秦亡新国,则天下大同有望。”

嬴政神色凝重,陷入沉思。

群臣亦低语。

李斯出班道:“大王,臣以为大良造之言有理。天下乃大王之天下,万民皆大王子民,新国号可显大王之心。”

嬴政迟疑:“那该改何号?”

高景略作思索:“阴阳家言‘五德终始’,周为火德,秦代周,故秦为水德。

《书》云:‘幡冢导漾,东流为汉’。

《诗经》有云:“浩荡江与汉,南方之纲纪”,又言:“唯苍穹有汉”。

因此,臣以为,国号应改为“汉”。

嬴政闻言,目光闪烁:“‘汉’?汉象征着水德,与秦同根同源……好,我大秦自今日起,国号改为‘汉’!”

言罢,嬴政与高景相视一笑,彼此皆感满意。

这是一场无声的博弈。

嬴政欲彰显自身功绩,需一至高无上的尊号,虽知此举或有虚荣之嫌,但仍先呼“景纯”,望高景能顺其心。

高景不负所望,赐予嬴政“始皇帝”之尊号,但条件是国号仍为“秦”。

双方皆大欢喜。

……

皇帝尊号既定,国号亦改,接下来便是治理天下的制度。

嬴政环视群臣,问道:“天下一统,旧制已难以驾驭,诸位卿家有何良策?”

李斯挺身而出:“陛下,周朝分封制导致战乱频仍,百姓流离。如今陛下兴义兵,统一天下,臣以为应以法治国。”

“臣等附议!”

秦国历来法治严明,支持者众多,几占朝堂半数。

“臣反对!”

突然有人出列:“臣以为,如今天下一统,应分封皇子于各地,辅佐陛下治理。”

……

此人乃谏议大夫淳于越,儒家在秦之代表。

嬴政不语,拿起一卷竹简细阅。

良久,嬴政放下竹简,看向高景:“景纯,你意下如何?”

高景沉思片刻,答道:“陛下,周天子分封,却致郑庄公抗命,几欲弑君。此后周室衰微,无力讨伐,天子威严扫地,战乱四起。周天子中箭而亡,礼乐崩塌,方有邓析制‘竹刑’、百里奚变法、赵盾立新法、士会立法……

如今天下一统,前所未有,礼治、法治、分封,各有利弊。

《晏子》有云:明君善用他人之长以补己短,用人之厚以补己薄。

臣以为,应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择优而从,以安天下。”

嬴政沉默片刻,亲自执竹简走 ** 阶,来到高景面前,正色道:“此《治国策》,朕已熟读千遍,以为万世之基皆在其中。

今朕将天下托付于你,望你为大汉奠定千秋伟业。”

高景深吸一口气,躬身接过竹简,坚定答道:“臣,遵命!”

“啪嗒!”

高景落下一子,满面笑容地端起茶杯轻酌。

嬴政凝视棋盘良久,终放下了棋子,叹道:“景纯昔日论兵,提及‘形’与‘势’,今你势强,朕本不应与你对弈。”

高景直言不讳:“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或为气魄,亦或为愚行。”

嬴政轻叹:“敢言朕愚者,唯景纯耳。”

高景微笑:“总得有人为陛下提个醒。”

嬴政摇头,递上一份奏折给高景。

高景接阅,朗声念道:“李牧奏报,七月二十,率十万铁骑出九原,夜袭匈奴,深入百里, ** 三百里,斩敌三万,俘男女二十余万,牛羊百万余……我军伤亡五千,现押俘至九原,请旨处置。”

嬴政笑道:“景纯似乎小看了匈奴。”

高景皱眉反驳:“陛下未曾深思,一匈奴部落何以有如此众多之人与物?”

嬴政一愣。

高景正言:“正如陛下统一中原,匈奴亦在统一之路!”

嬴政复阅奏折,几遍之后,方叹:“一叶知秋,若非景纯提醒,朕尚未察觉。”

“李牧所俘,便去修长城吧。至于朕的皇陵……且缓。”

高景赞道:“陛下圣明。”

嬴政置奏折一旁,收拾棋子,随口问道:“景纯如何看待‘儒以文乱法’?”

“韩非之言。”高景边收棋子边答。

嬴政追问:“景纯不以为然?”

高景摆好棋子,品茶一口,道:“茶水甘甜,因其本身,非杯之过。茶水本质不变,换器皿亦然。然有些儒者,只重器皿,忘却茶水……此辈,腐儒也。另有王儒,不拘泥于形式,只求茶水更甘。荀子师兄亦言:通则一天下,穷则贵名,天地难掩其光,非大儒不能为。”

嬴政沉思片刻,点头:“朕悟矣。”

此时,赵高匆匆而入,低声道:“陛下,景公,国师求见。”

嬴政点头示意。

赵高退下,月神身着紫裙,面纱轻覆,缓步而入,行礼:“参见陛下,参见景公。”

嬴政道:“免礼。”

高景笑言:“焱妃与你姐妹相称,何须多礼?”

月神话语稍停,道:“景公真会开玩笑。”

嬴政含笑反问:“国师,可有解答?”

月神答道:“陛下,太一阁观星象,见辰星指向天门,左右分别是星田与天门,中间有关卡,此星象称为天关。角宿二星即为天关,属于苍龙之角,亦称维首、天陈、天相、天田,乃金星!”

嬴政转向高景问:“景纯,这星象何解?”

高景思索后答:“此乃‘角宿’,与亢、氐、房、心、尾、箕共称‘东方苍龙七宿’。”

“东方苍龙七宿?”

嬴政轻笑,对月神说:“东皇太一仍未释怀……他意欲何为?”

月神幽怨地望向高景,道:“太一阁解此星象,天门有二,一为天田,一为天门,中间即为天关。有星朝向天关,寓意天关有仙人。”

嬴政惊讶:“天关有仙人?”

高景微闭双眼。

月神肯定道:“正是!太一阁认为天关为角木蛟,蛟属龙,角木即龙角,金星所在,为龙之居所,仙人栖息之地。”

嬴政沉吟后问:“仙在何方?”

月神答:“星象在东,应出海寻仙。”

沉默片刻,嬴政问高景:“景纯以为怎样?”

高景对月神说:“阴阳家欲造船出海?”

月神沉默,眼神更加幽怨。

高景思索后说:“若真能造出横渡大海之船,我大汉可借此探索海外,不无裨益。”

嬴政点头:“赵高,命六部全力协助。”

赵高答应:“是。”

高景补充:“造船技术需归档,阴阳家不得隐瞒。”

月神稍顿,答道:“谨遵景公之命。”

特意加重了“景公”二字的语气。

高景笑了笑,并不在意。

高景离开咸阳宫,返回家中,见月神与焱妃同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