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设置
书架
听书
欢迎使用听书服务

发声

  1. 小美
  2. 小宇
  3. 逍遥
  4. 软萌
  5. 小娇
  6. 米朵
  7. 博文
  8. 小童
  9. 小萌
  10. 小贤
  11. 小鹿
  12. 灵儿
  13. 小乔
  14. 小雯
  15. 米朵
  16. 姗姗
  17. 小贝
  18. 清风
  19. 小新
  20. 小彦
  21. 星河
  22. 小清
  23. 南方

语速

  1. 适中
  2. 超快

音量

  1. 适中
播放
评论
扫描下载”搜猫阅读”客户端
扫码手机阅读

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 分类:女生 | 字数:148.5万字

第278章 良性竞争

书名:大秦:弃婴觉醒,我成鬼谷妖孽 作者:沐黎九九 字数:3.2千字 更新时间:07-16 07:55

嬴政若有所悟:“景纯之意,在于实践?”

“然也!”

高景点头,正色:“无实践,读书无用;仅实践,无书亦迷茫。

实践理论相结合,方为真谛。

此臣于韩地试《治国策》之因。”

今颍川治理得当,百姓安乐,政策有误,亦无伤大雅,恰为未来治国之试验田。”

嬴政苦笑:“寡人懂了,景纯欲以颍川郡为未来秦王探路。”

高景颔首:“现今犯错无碍,颍川能担,臣亦能补。然天下一统后,秦王再错,则祸及四海,臣恐无力挽回。”

嬴政肃然行礼:“大良造对大秦之忠,寡人敬佩!”

高景回礼:“大王明了,臣心甚慰。”

嬴政叹息,沉思:“寡人有子十九,景纯以为谁适?”

高景苦笑:“大王此问,臣难作答。臣不识诸公子,无从评判。”

嬴政自知失言,笑言:“那景纯以为,何样人可承王位?”

高景摇头:“此事无定论,国情不同,所需亦异。”

嬴政正色:“请景纯详述。”

高景思索片刻,反问:“大王以为,继承人需何才?”

嬴政答:“善内政,精军事,仁义爱民?”

“大王谬矣!”高景摇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位不同,才亦异。士兵善木工,能称善兵?将军擅诗乐,可为良将?”

嬴政顿悟,点头:“景纯所言极是!”

高景正色:“君王之能,在于识人。辨德行,察瑕疵,置人于宜位,明辨可用不可用,远小人,亲贤臣……”

“君王不必善战,不必理政,无妨!大王自知其理。”

嬴政点头:“因君王可令善战者战,善政者理国!”

高景续言:“如燕王喜,暴虐无常,殴老臣,不听谏,好炫耀,不顾国,频征徭役。败则归咎大臣,甚欲诛之。此燕,岂有不败之理?”

“又如齐王建,无主见。君王后薨,遂不问政事,终日宫中哀悼,不知任贤。”

“再如后胜,贪得无厌,身居相位,黄金即可令其叛国。此齐,安能强盛?”

“更有堰者,为权不惜害封君,稍挑拨即自断臂膀。此赵,岂能久存?”

魏王增仅凭家世用人,不顾能力,性情急躁,急于求成,难以持久,未见成果便轻易放弃,甚至为地而弃贤臣,赠予他国。

“如此魏国,何以立足?”

嬴政郑重行礼:“寡人受教了。”

高景回礼续言:“君王若能知人善用,便是合格。才能非关键,德行乃自律。依性格差异,可分守成与进取两类君王。”

嬴政好奇询问:“何为守成之君?”

高景答:“能守先祖基业,稳国内局势,保国力不衰,即为守成。”

“进取之君又如何?”

“于先祖基础上,锐意进取,开疆拓土,超越先祖,乃进取之君。”

嬴政思索后言:“看来,守成不及进取。”

“大王又谬矣。”高景摇头,“秦孝公变法成功,定河西,然至秦惠文王时,张仪游说魏国,方彻底收复,此乃守成。大王欲灭六国,统一天下,此功业后人难及。且春秋战乱数百年,百姓厌战,统一后需守成之君稳基业,复民生,非进取之君穷兵黩武,徒增民怨。大王隐忍不修战,而修水渠,此乃守成。水渠成,国力复,再图灭五国,则为进取。适时守成,适时进取,平衡二者,方为英明君王。”

“原来如此!”嬴政拍案而起,“寡人终悟合格与英明君王之道!赵高!”

赵高应声而出:“小人在。”

嬴政命:“召扶苏来。”

稍顿,又补:“胡亥亦来。”

“喏!”赵高退下。

嬴政释:“扶苏吾长子,性柔,吾曾不喜,然听景纯言,觉吾逝后,扶苏或能守吾基业。”

谈及胡亥,乃吾之第十八子,性情与我颇为相投……

高景微笑,未受史书对胡亥之偏见所扰——待见面再做定论!

不久,赵高引领两人步入:“大王,两位公子已至。”

“入内吧。”

嬴政示意二人入殿,指年长者道:“此乃吾长子扶苏,年岁与大良造相近,年幼者乃第十八子胡亥。

你二人,速见大良造,亦是阴嫚之夫君,吾宗室一员。”

二人恭敬行礼:“扶苏(胡亥)拜见大良造。”

高景回礼:“见过二位公子。”

他细细端详。

扶苏年岁相仿,面容略显稚嫩,气质温文尔雅,言辞不咄咄逼人。

胡亥仅五、六岁,双目异色,左眼冰蓝,右眼金珀,面容俊秀,一派天真烂漫。

嬴政言:“尔等亦坐,聆听大良造之教诲,望有所得。”

“遵命,父王!”二人行礼后,跪坐。

高景直言不讳,连番发问。

扶苏回答得体,言谈间透露出儒家风范,对高景满怀敬意。

令人讶异的是,胡亥虽小,对秦国律法却颇为熟知,高景一问,即对答如流。

高景赞曰:“十八公子聪慧过人,不知师从哪位高人?”

嬴政笑答:“吾暂令赵高教其法令,看来成效显着,当赏!”

赵高连忙跪谢:“多谢大王!”

嬴政点头问道:“景纯,那扶苏如何?”

高景默然片刻。

扶苏面露焦虑,胡亥则神态自若,眉梢微扬,难掩内心欢愉。

高景之沉默,令扶苏心生忐忑。

良久,高景始言:“昔日孙武至吴国,吴王阖闾令其挑选宫女演练兵法。

孙武选宫女一百八十人,分两队,令吴王最宠之二姬为队长。

他反复阐明军法,详述操练之规。又命其车夫执军法,旁立大斧,以 ** 严。

一切就绪,孙武遣人请吴王观操。

宫女们披甲执戈,立于演武场。战鼓擂动,孙武下令右行。

然宫女们未曾见此阵仗,觉甚有趣,皆嬉笑不已,不听号令。

孙武再述军纪,特诫二姬,令其率先服从,引领队伍。

继而下令左行,宫女们仍嬉笑打闹。

孙武怒斥:若吾未说明,乃吾之过。今吾已屡述之,尔等仍故意违抗,乃尔等之过也。”

遂下令斩两名队长。

再击鼓演练,队列静谧,宫女行列井然,进退有序,宛若劲旅。

高景叙毕此事,问扶苏:“公子,若为孙武,当诛那二队长否?”

扶苏唇启复合,面露迟疑,终言:“扶苏不明。”

高景追问:“乃‘不为’或‘不明’?”

扶苏重申:“不明。”

高景含笑颔首:“公子尚存 ** 思考,此已足矣!名家有‘两可论’,公子曾涉猎否?”

扶苏摇头:“未曾。”

“公子闲暇可读之。”

高景肃容道:“立场各异,是非亦殊!同一‘仁’字,于众人眼中或为‘不仁’。

道家讥儒家伪善,然吾以为儒家之‘仁’,不过自律,独善其身罢了。

公子谨记:仁者不统兵,义者不理财,情者不理事,善者不居官!”

扶苏闻言愕然,难以接受。

嬴政慨叹:“景纯之语,直指心扉,令我豁然开朗……扶苏,铭记大良造之言!”

扶苏唯诺:“是。”

嬴政含笑问:“那景纯何不亲授扶苏?”

扶苏目光转向高景。

高景正色道:“公子欲为君,知儒即可,万不可学儒!”

扶苏一愣,脱口问:“何故?”

高景笑道:“待公子历练之后,自会明了,无须我言。”

嬴政亦问:“不学儒,那习何学?法家?”

高景摇头:“法令严苛,君王学法,恐失温情。”

他望嬴政一眼,道:“诸子百家各有其论,皆可习之,唯独君王,自有治道可学。

百家之言,君王知晓即可,掌握治道,方能驾驭百家!”

嬴政若有所思:“治道,即景纯所言,知人善任,守成图进乎?”

高景点头:“大略如此,然有三物,君王必紧握!”

嬴政问:“何物?”

高景答:“名、器、军!‘名’,乃封赏之权,‘名’在手,可令百官,进而驭天下。

‘器’,乃礼器,亦大义!大义在手,抗命者皆为不义,可兴兵讨之。

‘军’,即武力,军队在手,君王方能至高无上,一诺千金。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郑庄公崛起,周天子讨伐失利,失‘军’,遂致列国纷争。

故楚庄王欲问鼎中原,因周朝尚存‘名、器’,未得逞。”

后来,晋国被三家瓜分,迫使周天子行分封之事,周室之名由此丧失,威严荡然无存。

直至秦昭襄王取九鼎,周朝之名、实、威皆尽失,终被秦庄襄王所灭,祭祀断绝。

嬴政闻此,长叹一声,道:“景纯之言,总是一针见血,寡人无疑矣。扶苏、胡亥,你们可有所悟?”

扶苏深鞠躬:“扶苏已明,多谢大良造指点。”

胡亥亦点头:“父王,孩儿懂了,谢大良造。”

嬴政审视二人,终落于扶苏:“扶苏,你回去准备,随景纯往颍川。”

扶苏虽惑,却喜而应:“是,孩儿愿随大良造学习。”

嬴政对高景言:“景纯,扶苏便交予你了。”

高景笑答:“大王放心,扶苏犯错无妨,此刻之错,乃将来之资。”

嬴政大笑:“景纯所言极是,扶苏,尽管为之,寡人与景纯担之。”

扶苏感动不已。

高景望赵高眼色,心生一计,对胡亥道:“公子勿忧,待年长,臣必遂你愿。”

嬴政讶问:“需如此?”

高景笑曰:“良性竞争,利成长。”

嬴政思忖,点头:“有理,胡亥亦待几年再出。”

胡亥喜道:“谢父王,谢大良造!”

扶苏身为长子,出行非易,需时日筹备。

高景遂留咸阳数日,嬴政命赵高送归。

“谢大良造。”赵高诚挚言谢。

高景笑答:“相助相帮,理应如此。且胡亥公子,虽小,心机深,善教之,将来可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